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docx

    • 资源ID:6545301       资源大小:48.0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docx

    1、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大学语文诗歌鉴赏陶渊明 归园田居(一)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园田居(二)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与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作为一个农业劳

    2、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与生活图景。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与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归园田居(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与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

    3、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

    4、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与诗意的醇美与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与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与完美。饮酒(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

    5、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采菊”这一动作有何深刻含义?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一个“采菊”的动作则包含了诗人脱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诗人与南山如老友相见般的亲切,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向远看,把人与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 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深刻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

    6、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

    7、,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笔法。这类笔法在陶诗中不胜枚举。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2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我们看他的诗: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归园田居之五)诗中的意思是:扶着拐

    8、杖,从崎岖弯曲的山间小路回来,先在山涧小溪中洗一洗走得发烫的脚。然后斟满一壶酒,宰杀一只鸡,请来邻居,痛饮几杯。太阳下山了,就用火把照明,只恨夜太短。这首诗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情调,表现了陶源明对田园美与田园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他善于挑选富有诗意的题材,并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3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与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与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

    9、士”诗人自己的性格。我们以他的移居第二首诗为例: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酒相与,欢聚言笑,经纪衣食,不忘力耕,平淡、枯燥的乡间生活,在他的笔下,却如此富有诗意。他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又如“平畴交远风,良苦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用朴素精练的语言,逼真地描绘了自然景物。吟读此诗,仿佛眼前展现了一片广阔的田野,清风徐来,绿油油的庄稼碧波荡漾,生意盎然。象这样朴素明朗、生动自然的语言,理所

    10、当然地获得了历史上更多读者的喜欢。4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与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与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归鸟诗,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与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饮酒诗第

    11、五首:“结庐在人境”一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这种深厚醇美的艺术境界,决定了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12、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名为饯别诗,而离情别绪却并非重点。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开头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1、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成就

    13、了诗人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好饮酒,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希望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感时伤怀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身却报国无门,语气十分沉痛。杜

    14、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原诗五百字,可分为三大段。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虽用白话来写很难得超过它。杜甫旧宅在长安城南,所以自称杜陵布衣。“老大意转拙”,犹俗语说“越活越回去了”;怎样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所志如此迂阔,岂有不失败之理。濩(获)落,即廓落,大而无当,空廓而无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败了。契阔,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败,却甘心辛勤到老。这六句是一层意思,自嘲中带有幽愤,下边更逼进了一步。人虽已老了,却还没死,只要还未盖棺,就须努力,仍有志愿通达的一天,口气是非常坚决的。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

    15、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说“穷年忧黎元”,尽自己的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自不免为同学老先生们所笑。他却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诗到这里总为一小段,下文便转了意思。隐逸本为士大夫们所崇尚。老杜说,我难道真这样的傻,不想潇洒山林,度过时光吗?无奈生逢尧舜之君,不忍走开罢了。从这里又转出意思来,既生在尧舜一般的盛世,当然人才济济,难道少你一人不得吗?构造廊庙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这样一个人,但我却偏要挨上来。为什么这样呢?这说不上什么原故,只是一种脾气性情罢了,好比向日葵老跟着太阳转呀。忠君爱国发乎天性,固然很好,不过却也有一层意思必

    16、须找补的。世人会不会觉得自己过于热中功名,奔走利禄?所以接下去写道: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象蚂蚁似的能够经营自己的巢穴;我却偏要向沧海的巨鲸看齐,自然把生计都给耽搁了。自己虽有用世之心,可是因为羞于干谒,直到现在还辛辛苦苦,埋没风尘。下面又反接找补。上文说“身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但即尧舜之世,何尝没有隐逸避世的,例如许由、巢父。巢、由是高尚的君子,我虽自愧不如,却也不能改变我的操行。这两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禄,又不忍象巢、由跳出圈子去逃避现实,只好饮酒赋诗。沉醉或能忘忧,放歌聊可破闷。诗酒流连,好象都很风雅,其实是不得已呵。诗篇开首到此,进退曲折,尽情抒怀,热烈衷肠非常真

    17、实。第二段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这一段,记叙描写议论并用。首六句叙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动身,清早过骊山,明皇贵妃正在华清宫。“蚩尤”两句旧注多误。蚩尤尝作雾,即用作雾之代语,下云“塞寒空”分明是雾。在这里,只见雾塞寒空,雾重故地滑。温泉蒸气郁勃,羽林军校往来如织。骊宫冬晓,气象万千。寥寥数笔,写出了真正的华清宫。“君臣留难娱,乐动殷胶葛”两句亦即白居易长恨歌所云“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说“君臣留欢娱”,轻轻点过,却把唐明皇一起拉到浑水里去。然则上文所谓尧舜之君,真不过说说好听,遮遮世人眼罢了。“彤庭”四句,沈痛极了。一丝一缕都出于女工之手,朝廷却用横暴

    18、鞭挞的方式攫夺来。然后皇帝再分赏群臣,叫他们好好地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视了这个道理,辜负国恩,岂不等于白扔了吗?然而袞袞诸公,莫不如此,诗人心中怎能平静!“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句中“如”、“岂”两个虚词,一进一退,逼问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却挤满了这班贪婪庸鄙、毫无心肝的家伙,国事的危险真象千钧一发,仁人之心应该战栗的。“况闻”以下更进了一步。“闻”者虚拟之词,宫禁事秘,不敢说一定。岂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枢”、“大内”的情形又何尝好一些,或者更加厉害吧。听说大内的奇珍异宝都已进了贵戚豪门,此当指杨国忠之流。“中堂”两句,写美人如玉,被烟雾般的轻纱笼着,指虢国夫人,还是杨玉环呢

    19、?这种攻击法,一步逼紧一步,离唐明皇只隔一层薄纸了。似乎不宜再尖锐地说下去,故转入平铺。“煖客”以下四句两联,十字作对,谓之隔句对,或扇面对,调子相当地纡缓。因意味太严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声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冲淡。其实,纡缓中又暗蓄进逼之势。貂鼠裘,驼蹄羹,霜橙香橘,各种珍品尽情享受,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须爱惜的了。文势稍宽平了一点儿,紧接着又大声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杜真是一句不肯放松,一笔不肯落平的。这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似乎一往高歌,暗地却结上启下,令人不觉,镜铨夹评“拍到路上无痕”,讲得很对。骊山宫装点得象仙界一般,而宫门之外即有路倒尸。咫尺之间,荣枯差别如此,那还有

    20、什么可说的?是的,不能再说,亦无须再说了。在这儿打住,是很恰当的。第三段从“北辕就泾渭”至末尾。全篇从自己忧念家国说起,最后又以自己的境遇联系时局作为总结。“咏怀”两字通贯全篇。“群冰”以下八句,叙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异文。仇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时正冬,冰凌未解也。”此说不妥,此诗或作于十月下旬,正不必泥定仲冬。作群冰,诗意自惬。虽冬寒,高水激湍,故冰犹未合耳。观下文“高崒兀”“声窸窣”,作冰为胜。这八句,句句写实,只“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两句,用共工氏怒触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时势的严重。接着写到家并抒发感慨。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咷大哭,这实在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

    21、卒”,“无食致夭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用礼记檀弓记孔子的话:“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舍”字有割舍放弃的意思,说我能够勉强达观自遣,但邻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岂不惭愧。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不该缺乏,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象自己这样,总算很苦的了。是否顶苦呢?倒也未必。因为他大小总是个官儿,照例可以免租税与兵役的,尚且狼狈得如此,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自必远远过于此。弱者填沟壑,强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真杀真砍,大乱之来已迫眉睫,自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与终南

    22、山齐高,与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来,似乎穷人发痴,痴人说梦,那知过不了几日,渔阳鼙鼓已揭天而来了,方知诗人的真知灼见啊!这一段文字仿佛闲叙家常,不很用力,却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觉中已总结了全诗,极其神妙。结尾最难,必须结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诗。他思想的方式无非“推己及人”,并没有什么神秘。结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从万民的哀乐,定一国之兴衰,自然句句都真,都会应验的。以文而论,固是一代之史诗,即论事,亦千秋之殷鉴矣。南邻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

    23、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与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连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与谐、宁静!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

    24、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旅夜书怀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与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

    25、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登高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为下文做铺垫;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悲凉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戒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仗工整,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这是一首遭封建礼教欺压迫害

    26、的女子的怨歌,前三句的两个比喻总概了全诗意旨,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遣弃命运的写照。次三句写女子年少时的美貌殊姿,以相识之前的欢悦对比相识后四句横遭不幸的痛苦。再下以身相许,决然私奔的过程,表现了痴情女子的天真与纯洁及为情所动的真实形态。以后五句接着叙述私奔带来的屈辱与痛苦。“聘则为妻奔是妾”没有经过礼法嘉许的结合,即使相爱情深也不能得人认可。女子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经无处可归。诗末两句凄凉悱恻,是对后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愤的呐喊。“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李商隐隋宫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

    27、隋炀帝却一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游的事实。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一是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布杨柳。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与“终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尾联活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揭示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淫亡国而著称的君主。他降隋后,与太子杨广很熟。后来杨广游江都时,梦中与死

    28、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相遇,请张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是了陈所为,是反映宫廷生活的淫靡,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锦瑟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与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与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

    29、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苏轼与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

    30、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定风波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

    31、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与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与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32、?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与。“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与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与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水龙吟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语文诗歌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