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精选.docx

    • 资源ID:6607456       资源大小:248.3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精选.docx

    1、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古诗二首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背诵古诗咏柳。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二、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领略春天的美,体会诗人借柳树歌咏春天的情感。三、导入新课,初感诗境1课前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2齐背古诗村居。3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这轻快飞行的黄莺,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随风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2、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5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6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7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8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这些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交流切磋,诵读感悟1指导学习第1、2句。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生齐读。(2)(出示从远处看柳树的图片)你们看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它就像什么呢?(碧玉、丝绦)(4)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妆

    3、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2合作学习第3、4句。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和同桌一起读第3、4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学生自读。(3)(出示第4句诗的课件)让学生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4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意境描述

    4、出来。五、分组活动,熟读成诵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学生思考、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用白话文翻译、画画等。)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把他们分成三组:朗诵组、翻译组、画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组。2学生分组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3分组展示。(1)朗诵组用多种朗读方式诵读古诗;(2)翻译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3)画画组展示各自根据诗意描绘的图画。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诗歌,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六、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学生观察、讨

    5、论:哪些字好记好写?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教师指导。“绿”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不要把右下部写成“水”。“丝”字注意笔顺。“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七、梳理板书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八、教学感悟 在教学这两首诗时,我都能以生动亲切的语气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以有层次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此外,我还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

    6、己见的空间。第六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微风习习,吹皱一池春水;小雨淅沥,大地笼上轻烟;白雪纷飞,恍如精灵起舞。大自然中气象万千。春来百花艳,夏到蝉长鸣,秋至绿叶黄,冬临水结冰。大自然中四季更迭有序。滴水能把石穿透,狗鼻灵敏非人类可比,天上北斗指北方,太空失重藏奥秘。大自然中现象有奇趣。走进大自然,我们会收获许多知识。本单元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一些有趣的现象:西湖六月,莲叶接天,荷花映日;草堂初春,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雷雨前,树枝乱摆,乌云满天;雷雨后,空气清新,彩虹卧空。要是在野外迷了路,不必惊慌,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都是你的向导。来到无垠太空,万物失去重力,连睡觉、喝水、走路、洗

    7、澡都别有一番趣味。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古诗、短文和儿童诗,让学生学会从课文的叙述中提取主要信息,并能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由衷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绝句描绘了一派明媚秀丽的春.色,整首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2课时雷雨本文按时间顺序,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

    8、雷雨后的景色变化。2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本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知识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2课时太空生活趣事多本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轻松活泼、浅显易懂,介绍了太空生活中的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词语。2课时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场所名称,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8个生字。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

    9、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义;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了解大自然的兴趣。3课时字词句运用一是写易错的字;二是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写话引导学生针对奇妙的自然现象,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写下来。展示台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其一)。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最大的“书”一文,介绍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15 古诗两首文本分析本课由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组成。晓出

    10、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诗人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是诗人在此期间所写的4首绝句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蕴含着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这两首诗均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

    11、受古诗的意境和情.趣。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2.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1.正确读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西湖荷花图及相关视.频)学生观看并说一说感受。2.谈话导入。师:杭州

    12、西湖的荷花每年都吸引无数游人前去观赏。南宋时,诗人杨万.里在荷花盛开的西湖边送别友人,即景抒情,写下了两首流传千古的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二、理解题意,了解诗人1.教师板书诗题。(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2.解诗题。(1)学习生字“晓”“慈”。“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一样,都是早晨的意思,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可组词:拂晓、破晓。“慈”是平舌音,心字底,与内心有关,可组词“慈爱、慈祥、仁慈”等。(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2)说题意。再读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天刚亮的时候。地

    13、点:净慈寺。人物:林子方。事件:送别。)诗题的意思是什么?(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林子方。)3.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四千二百首流传至今,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三、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xio晓出 净c慈寺 b毕 jn竟 西h湖 lin莲叶 无qin穷 yn映日 h荷花2.同桌之间互读互纠,教师正音后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 “竟、穷、映”是后鼻音

    14、,“莲”是前鼻音,且声母是“l”。3.识记字形。(1)熟字相加:比+十=毕;音+儿=竟;穴+力=穷;日+央=映(2)偏旁归类:艹莲、荷。(3)猜字谜:日头照在正中央映 古人水边望明月湖4.生字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湖、莲、穷、荷”)指名认读并组词。(2)观察生字结构,了解书写顺序,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提醒:“莲、荷”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3)教师书写示范,指导书写。注意三部分的占位。“氵”位置偏左;“古”字瘦长,在三部分中位置最高;“月”要窄,竖撇在竖中线右侧起笔,和“古”有穿插关系。穴宝盖起笔的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点不是捺;“力”字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要稍穿插进穴宝

    15、盖中。下边的“连”字先写“车”,后写“辶”;“辶”中点的收笔与“车”的短横平齐,捺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车”。 “何”字右边的“可”,“口”要小,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四、再读古诗,了解大意1.读古诗。(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注意听诗歌朗读节奏。(2)指多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听字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恰当。(3)指导读出节奏。(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指名读、同桌互读。2.说诗意。(1)交流:你从中了解了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16、什么景色?)(2)指名回答。(时间:六月;地点:西湖;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再读古诗,同桌互相说一说古诗的大意。(4)交流汇报,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西湖荷塘的美景。五、品读古诗,感受画面1.品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1)理解词语。【毕竟】终究,到底。【四时】诗中泛指春、秋、冬三个季节。(2)了解句意。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这时的风光与其他时节就是不相同。(3)“毕竟”一词在诗中有何作用?(突出西湖六月的风光非同一般的独特性。)(4)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有何作用?这两句诗写的是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诗人从议论入手,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时节相同,这

    17、仿佛是诗人的一声喝彩,一声赞叹,情意酣畅,不禁让人心驰神往。(5)(课件出示西湖四季美景图)引导学生明确西湖四季皆美,只是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在六月的西湖,由此发出感叹。(6)学生多形式朗读,读出诗人对西湖六月风光的喜爱、赞美。过渡: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片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品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2)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什么样的荷花?(3)(课件出示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学生自.由读诗句,自.由交流。预设1:碧绿碧绿的莲叶。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莲叶碧绿碧

    18、绿的?(引导学生抓住“无穷碧”来体会莲叶之绿。)碧绿碧绿的莲叶真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诗吧!(指名读)观察西湖荷塘图片,教师引读。师:站在西湖湖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师:远远望去,这莲叶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流连忘返,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预设2:很多很多的莲叶。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莲叶很多很多的?(接天。)相机理解“接天”。(接天:与天相接。)你能想象莲叶很多很多的样子吗?(近看莲叶,一片挨着一片,没有一点儿缝隙,很多;远望莲叶,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连接,很多。)再次观察图片,引读。师:满湖的莲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

    19、仿佛与天相连,真可谓(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不留一点缝隙,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真不愧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无穷”写出了什么?(“接天”既写出了莲叶的一碧万顷,又渲染了天地的壮阔;“无穷”表现了绿的远阔。)过渡:六月正值盛夏时节,此时火红的朝阳已经升起。在朝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4)(课件出示诗句: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自.由读诗句,理解诗句。相机理解“映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荷花映照的是朝阳。)出示图片,展示阳光照在荷花上的景象。“别样红”是什么意思?(红得特别,红得不一般。)“别样”表现了什么?(荷花红得明丽。)荷

    20、花为什么这么红?(荷花本为红色,朝阳红艳,更衬出荷花的红艳。)交流: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怎样画荷花?你为什么把荷花画得这么红艳?站在湖边,你似乎闻到了什么?(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多么美好的境界,你试着读一读吧!观察朝阳映照下的荷塘,教师引读。师:早晨,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阳光洒满荷塘,这真是(生接)映日荷花别样红。师:早晨的阳光洒满荷塘,莲叶更绿了,荷花更红了,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理解句意。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6)想象画面,描绘画面。读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用自

    21、己的话描绘一下吧。学生结合插图,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先自己说,再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六、感悟诗情,背诵古诗1.设疑:题目说诗人是送别友人林子方,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景,其实在景色中寄寓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诗的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林子方的友谊之花像莲叶一样长青,像朝阳下的荷花一样灿烂。2.学生静读古诗,闭上眼睛想象送别的画面,体会诗人的送别之情;背诵古诗。(1)自.由背,同桌互背,

    22、教师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2)(课件播放古诗的动画视.频)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巩固记忆。七、拓展积累,作业设计1.读一读下面关于荷花的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唐李白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北朝西洲曲2.完成本课对应练习。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1.正确读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看菜品,猜诗句。(课件出示四幅图:

    23、青菜叶上两蛋黄、熟鸡蛋白切成丁斜放在青菜叶子上、清炒鸡蛋白一撮、清汤上漂四个蛋壳)学生观察菜品,描述菜品,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这四道菜分别可配一句诗,从而引入新课。2.教师揭题并板书诗题。(板书:绝句)(1)学习生字“绝”。加一加识记:+色=绝;组词:绝对、绝技、绝活儿。(2)理解“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粹。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比较少见。3.诗人简介。杜甫(712770) 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二、初读古诗

    24、,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ju绝句 黄l鹂 mn鸣翠柳 一hn行 窗hn含西ln岭 门b泊东w吴(2)指名读,教师正音:“鹂、岭”声母都是“l”;“鸣、岭”是后鼻音;“泊”在本诗中读“b”。(3)学习多音字“行”。行 hn(一行)(银行)(行列) 运用:这行垂柳上长出了新芽。xn(行动)(行走)(行进) 运用:元元选择步行上学。(4)识记字形。部件归类:鸟鹂、鸣;口鸣、含、吴。熟字相加:丽+鸟=鹂;口+鸟=鸣;今+口=含;山+令=岭;口+天=吴。创编字谜:美丽小鸟开口叫

    25、鹂(鸣)嘴噘得比天高吴(5)结合插图,学生认读识记词语,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6)书写生字。(课件出示“绝、含、岭、吴”)引导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看生字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字的间架结构。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竖弯钩的底部低于“纟”的底端。 “人”的撇、捺要舒展,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扁。 “山”的竖折要斜;“令”的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伸到“山”的右下角,长点从竖中线上起笔。 “口”在上半格,略扁;“天”的两横上短下长,撇、捺舒展。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再练写。3.学生再次大声

    26、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4.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句,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1)学生自读,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鹂白鹭翠柳青天2.理解诗意。(1)(课件出示黄鹂鸣翠柳图)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鸣唱,歌声动听。(动静、近景)指名读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2)(课件出示白鹭上青天图)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自.由自在、姿态优美的情景。(动静、远景)提

    27、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读一读,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其中的一只白鹭,一边做飞翔的动作一边来读诗句。3.说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4.感受诗中的色彩美。(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写到了哪几种色彩。学生自.由读诗句,将表示色彩的词圈出来。指名朗读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2)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前两句诗。5.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引语:诗中藏着美美的图画,不信试试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相机板书:诗中藏画)6.学生结合插图,说说看到的画面。先自

    28、己说,再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诗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个写颜色的词语,黄翠互衬、白青相映。“鸣”字让人感受到黄鹂的歌声的婉转动听,传达出欢快愉悦的心情。“一行白鹭”将视线从近处引向蓝天,引向高远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开阔的画卷。7.指导朗读。(1)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被同学们用想画面的方法给找出来了。多么美丽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喜欢这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2)指导:前两句诗朗读的节奏应欢快,表现喜悦心情。“两个黄鹂”连读,读“两个”时音要响亮,为全诗的朗读定下基调。“翠”突出柳树新绿,萌发生命的活力,要读得亮而脆

    29、。“一行”和“白鹭”之间的停顿不宜长。读第二句诗,可通过想象白鹭飞得高远,在天际自.由飞翔、姿态优美的画面,“上”字语调上扬。(3)指多名学生比赛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四、借助插图,突破难点过渡: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明丽,春意融融。诗人透过窗口,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了?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1)提问:“千秋雪”指什么?(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看课本插图,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美景的?(诗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远望西岭。)(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

    30、幅壮美雪山图。(可让学生透过教室窗户看窗外之景辅助理解。如有条件,也可运用课件演示窗框中“含”雪山景的画面。)(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万.里之外的东吴。)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4)理解“万.里”和“千秋”。顺接上个环节,提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呢?(课件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时间久、路途远。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后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5)说诗意。透过窗户看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6)结合课文插图及诗意,说一说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形成的画面。3.朗读全诗,熟读成诵。(1)师生合作读。师:春.光明媚,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生接)两个黄鹂鸣翠柳。师: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精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