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 资源ID:672096       资源大小:22.1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1、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 教案教学设计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 教案教学设计 5.观测风【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

    2、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

    3、的观测更准确。【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难点: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组风的照片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预设:是风引起的。)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察各种事物)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

    4、答)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生自由回答)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

    5、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 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0、1、2 来表示当天的风速。7. 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8. 视频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2.提问: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预设:相同,若

    6、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四、拓展:自制风向标(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使用。提问: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预设: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2.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3.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5.观测风风向 :八个方位风速 :三个等级(0级无风 1级微风 2级大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

    7、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风的方向一栏记录时,建议让学生先把观测时间内所出现过的方向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为风向。【作业设计】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 )等级。A.三个 B.四个 C.五个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3. 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汽车行驶的方向 B.树叶飘动的方向 C.足球滚向的方向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案教学设计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

    8、天气信息。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 20 天晴天,4

    9、天少云,6 天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科学探究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

    10、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小组:天气日历、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提

    11、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2.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小组对比学习,讨论。3.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预设: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 4.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 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活动手册1. 每个小组分发数据材料(杭州地区8月份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2. 组内学生分配任务,相互合作

    12、,统计整理杭州地区8月的各项天气数据,观察体会其中的变化。3. 出示活动手册第12页,明确统计要求,记录数据。三、研讨:整理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 学生反馈交流:各项天气因素的数据分析。 2. 提问: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一种天气最多?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个月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气温有什么特点?3. 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4.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4. 播放图片: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

    13、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杭州5. 提问:观察这四个地方一年的天气变化,你有什么发现?6. 小结: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四、拓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二十四节气图1. 播放视频:二十四节气歌2. 分发二十四节气图(每小组一份),教师简单讲解二十四节气来源: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

    14、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板书设计】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观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统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表格下面的填空,需要在学生通过统计并理解数据,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之后,再研讨

    15、归纳后填写。【作业设计】1. 把天气日历中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将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 在一个月的“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可以找出这个月的最高、最低气温,但无法计算出这个月的平均气温。 ( )3. 我们可以像统计云量的变化那样,对天气日历中所有的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信息进行整理。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 测量降水量 教案教学设计 4.测量降水量【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