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6800464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品文档.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钠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 (2010•潍坊模拟)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 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金属先熔化 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B .D .2 .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实验过程 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 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 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 (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A. Na 和 2 B . NaH和 2 . N

    2、a22 和 2 D .木炭()和 23.在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 2 g的和H2的混合气体, 在2中完全燃烧后全部通过足量的 Na22固体,则固体质量 增加( )A. 2 g B . 1 g . 18 g D .无法计算4 .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 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宀“出汗”-变成白色 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 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在表面形成了溶液.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 .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 氧化还原反应5.为使以面粉 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 钠作发

    3、泡剂,因为它热稳定性差 增加甜味 产生二氧化碳 提供钠离子A. B.D.6.(2009•惠州调研)有两个分别装有 Na23和NaH3固体的试剂瓶,因标签失落而无法区分.有 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A.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B.分别取样后,加入相同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的快慢.分别取样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7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a23溶液(NaH3),选用适量NaH溶液B . NaH3溶液

    4、(Na23),通入过量的2气体.Na22粉末(Na2),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 . Na23溶液(Na2S4),加入适量的Ba(H)2溶液,过滤二、非选择题& (15分)某同学设计出一种隔绝空气让钠与水反应的方法,使同学们能仔细观察到各种实验现象.该方法简便、安全、现象明显、有趣味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往100 L的大试管中先加入 40 L煤油,取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 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这时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漏 斗加入约40 L滴有酚酞的水.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怎样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2)金属钠投入煤油后的现象是 加入水后的现象及原 因

    5、是 大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简述检验产生气体是否是氢气的方法:9.(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 Na22与水反应实验时, 发现向Na2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现 红色,但红色很快褪去,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 做了如下推测:甲:因为反应后试管很热,所以可能是溶液 温度较高使红色褪去.乙:因为所加水的量较少,红色褪去可能是生成的 NaH溶液浓度较大.丙:Na22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物中 2、H22(可能产物)等也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是氧化漂白了红色物质.(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 方 法 是 ;当出现 现象 时,即可说明丙同学的推测正

    6、确.(2)有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丙同学的推测中是否 含有H22,其实验方法为:称取 2.6 g Na22固体,使之与足 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 2的体积,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 结论.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 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如图装置中的理 由 是若在标准状况下测量气体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的大小规格为 (填“ 100 L”、“ 200 L”、“ 500 L” 或“ 1000L”)10. (10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制取纯 Na23溶液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供选择的试剂有:A.大理石B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D .澄清石灰水三名同学设计的制备实验方案的反应

    7、流程分别如下:甲:NaH溶液 2Na23溶液乙:NaH溶液 2NaH3溶液Na23 固体 H2Na23溶液丙:NaH溶液 2NaH3溶液 NaHNa2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指出甲、乙两方案的主要缺点:甲 方 案:乙 方 案(2)若采用丙方案制取纯 Na23溶液,其实验的关键是:(3)假设反应所得的 Na23固体中混有未分解的 NaH3.乙同学选择澄清石灰水测定其中 NaH3的质量分数,乙同学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若能,请说明计算所需的数据;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铝及其化合物、选择题1. (2010•淄博模拟)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 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

    8、IH3)n,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 确的是A.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 B .氢铝化合物中铝显+ 3价,氢显1价.铝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铝化合物 D .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2.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B .稀盐酸.硝酸铜D .氢氧化钠3.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 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

    9、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4.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I3 + +3NH3•H2=AI(H)3 J + 3NH+ 4B.铁片放入过量的稀硝酸中:3Fe + 8H+ + 2N 3=3Fe2+ 2N2T + 4H2.将铝片放入过量 NaH溶液中:2AI + 2H-+ 2H2=2Al 2 + 3H2TD.偏铝酸钠与过量盐酸反应: AI 2 + 4H+ =AI3 + +2H25 .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 学式是NaAI(H)23.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 .该物质是

    10、AI(H)3和Na23的混合物.1 I NaAI( H)23 最多可消耗3 I H + D .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二、非选择题6.(14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3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 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记录的液面位置;将 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待 B中不 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后,记录的液面位置;由 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检查 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的液面位置时, 除视线平视外, 还应(4)B 中发生反应的化

    11、学反应方程式(5) 若实验 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 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g,则铝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 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7.(12分)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具有 许多重要的用途,下图是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已知:(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I23,此外还含有少量Si2、Fe23等杂质;(2)溶液中的硅酸钠与偏铝酸钠反应,能 生成硅铝酸盐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Si3 + 2NaAI2+ 2H2=Na2AI2Si28 J + 4Na

    12、H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该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 ;滤渣 A的用途是 (只写一种);实验室过滤时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3)在工艺流程第三步中,选用二氧化碳作酸化剂的原因 是(4)若将铝溶解,卜列试剂中最好选用(填编号).A.浓硫酸 B.稀硫酸.稀硝酸理 由是铁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在Fel3和u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反应结束后滤出固体物质,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只有Fe2+Fe2+ 和 Fe3 + Fe2 + 和 u2 + u2 + 和 Fe3+A.B .D .2 . (2010•潍坊模拟)用一定量的铁与

    13、足量的稀 H2S4及足量的u制成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Fe H2S4H2 uu u H2S4uS4 Feu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的比较中,正 确的是( )A.多B .多.相等D .无法判断3.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 A的组成成 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中一定有Fe3+ B .中一定有 Fe3 +.B为AgI沉淀D . A 一定为FeBr2溶液4.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井水取出久置后,井水由澄清透明变成有少量红褐色絮状沉淀积于缸底,水面浮着一层“锈 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南方井水中含有较多的 Fe3+,可用kSN溶液加以检

    14、 验B. 井水中生成的红褐色絮状沉淀应是由 Fe3 +水解生成 的.水面浮着的“锈皮”主要成分为 Fe23D.可用明矶作净水剂将井水进行净化二、非选择题5.(16分)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 “速力菲”(主要成分: 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试齐H 1是 ,试齐H 2是 ,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2)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是因 为写出+ 2价Fe在空气中转化为+

    15、3价Fe的化学方程式(3)该同学猜想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 3价铁被还原为+ 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 (若 你认为不合理,该 空 不 作答)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 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作 答) .参考答案钠及其化合物ADB D8 (1)关闭漏斗活塞,将导管浸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 双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松开手一段时间,导管 内形成一段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沉到底部(3)剧烈反应,产生气泡,钠在两种液面间反复运动,直至消失;其原因为 钠的密度介于煤油与水之间,且反应中产生气体 (4)下层

    16、溶液变红色(5)打开止水夹,检验纯度,然后在导管口点燃, 呈淡蓝色火焰9.答案:(1)冷却后加酚酞试液(或冷却后看溶液是否 变红)加水稀释后看溶液是否变红(或加较多的水反应后 滴加酚酞试液看是否变红)冷却后及加水稀释后均不变红(2)b防止气体冷却时发生倒吸现象,减小实验误差 500 L10.答案:(1)2的通入量不易控制 过程繁琐,操作复杂(2)反应应充分进行;反应与所用 NaH溶液的体积应相等能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铝及其化合物DBD6.答案:(1)NaH溶液(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 使D和的液面相平(4)2AI + 2NaH +2H2=2NaAI2+ 3H2f 33600

    17、(a - )b 6)偏小7 答案:(1)AI23 + 2H- =2AI - 2 + H2、Si2 + 2H- =Si2 - 3+ H2Fe23、Na2AI2Si28 炼铁的原料(或生产硅酸盐产品 的原料)引流(3)经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解,大部分铝元素均以NaAI2的形式存在于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可以将 NaAI2 完全转化为AI(H)3(4)B 铝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加热溶解会产生有毒气体S2,原料利用率低;稀硝酸能溶解铝但会产生 N气体,污染空气,硝酸利用率低;而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 产生的H2对空气无污染铁及其化合物1-3ABB 5 答案:(1)稀盐酸 kSN溶液 2Fe2 + + I2=2Fe3 + 2I - Fe3 + + 3SN- ?Fe(SN)3(2)少量的 Fe2+转化为Fe3+ (3)不合理 Fe(SN)3中的SN-被过量的 氯水氧化.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 FeI3溶液, 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 kSN溶液,变红色)


    注意事项

    本文(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