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6801356       资源大小:38.6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

    1、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一、说明文内容提要 1、说明文分类: 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 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3、说明方法: 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清确、更具体。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

    2、筹方法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用A是 的B或 的B,叫A。 作诠释: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说。 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这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更具体。 引资料: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3、要求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而且要求运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的特征遣词造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两可,不夸张。主要体现在状语和定语进行修饰和限制上。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之所以这样用是因为不敢完全肯定我国古籍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古老的桥的记载。所以要加上这些修饰词。 现代文阅读指导现代文阅读之方法篇一、考什么? 1.文本解读: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结构层次。 2.语言品析:关键字词;重要语句。 3.模仿创新:句式仿写;评价探究。 二、总纲 读文 1.文章的题目; 题目隐含的信息:重要内容;写作对象。说说题目好在

    4、那里? 方法:一般分析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文章的主题。 2.文章的开头; 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3.文章的中间; 作用:独立成段的是过渡(承上启下);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4.文章的末尾; 作用:篇末点题,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 解题 1.法则: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用原文语句回答:摘录全句。用自己的话回答:截取关键字词作为答题要点。 2.解释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方法:语素分析;同义替代;喻义还原;贬词褒用。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多为比喻句)的含义。 方法:从修辞角度分析,一般是为喻体找出本体,将比喻句转换为陈述句,即句式转换。 三、小

    5、说的阅读 1.简述故事情节。 方法: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线索。 明线(主要内容);暗线(主题思想)。 3.主人公。 一般说来,作者想歌颂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外貌(肖像、神态、衣着)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 6.主题。 小说中的议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说中的议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 四、说明文的阅读 1.说明对象(注意区分:全篇还是局部) 2.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般是事物说明文,可在文中

    6、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3.说明的主要内容A、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B、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上两类常见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常见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即说明文中的描写)。 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往往是该段所要说明的。 6.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和生动 准确:常以 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表示,

    7、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五、议论文的阅读 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从位置上找:标题;开篇;中间;收篇。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

    8、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喻证法 比喻 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

    9、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递进式。 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驳论文的阅读 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 (二)谋篇立

    10、意。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本文散拢结合,线索分明,结构精巧。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首句标其目”,继之从景、形、神三方面尽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这是漫放;“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的白杨树,这是巧收。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囚绿记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囚绿”故事,借对窗前的一株的赞美,赞美了坚忍不拔,永远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精神,表现了

    11、对民族光明前景的坚强信念,抒发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懑心情。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记叙了他们在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草莓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一、回顾小说的相关文体知识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必须具

    12、备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的刻画是中心。 按照篇幅的长短,小说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一)人物描写 1、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

    13、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2、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

    14、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文章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15、 一厘米本文是一篇关于“买票”的小说,文章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肯定了主人的伟大母爱,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差半车麦秸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他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最终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本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清兵卫与葫芦小说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

    16、、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二、文学常识 1.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人。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者所著。它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后世常用的不少成语出自此书,比较有名的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庖丁解牛”等。 2.的体裁是寓言,故事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 3.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该书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和神话故事。 4.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话

    17、色彩的寓言故事。文中塑造了愚公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5.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6.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 7.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后被贬柳州,世亦称柳柳州。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黔之驴、小石潭记等 8.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形式上为叙议结合, 以议为主。我们学过的有爱莲说、马说。 9.

    18、使至塞上作者是王维,字摩诘,唐朝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 10.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豪放词派代表人物。 四、默写 (1)写黄河水流之大的句子是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3)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我之谓也。” (4)使至塞上中被现代诗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两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泊秦淮中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无题中以凄凉景象衬托分别时的凄苦心情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19、百花残。运用双关表达至死不渝情感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信息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浣溪沙中表现词人对世事迷茫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体现诗人豁达胸襟(或含有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写出成语的含义 望洋兴叹:比喻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具备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给行家留下笑柄。 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讳疾忌医

    20、: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阅读 (一)秋水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河伯见到海神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 (2)描写黄河壮阔的句子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本文河伯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过程,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另外举出一个和河伯开始认 识相似的例子。 (1 ).他看到了北海的壮阔;(2 ).他能够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不足;(3 ).他具有勇于自评的精神。 相似例子:夜郎自大。 3、请给课文划分层次:课文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写黄河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21、。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4、“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在结构上起何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5、你是怎么理解这篇寓言的?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6、 .有哪些成语出自秋水这篇文章?并写出这些成语的含义 望洋兴叹:比喻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具备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给行家留下笑柄。 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7、本文通篇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说说这种手法的作用。 (1) 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写景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涘

    22、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后者是“不见水端”。 (2)是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 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更能突出河伯过而能改的性格,从而突出主题。 (二)愚公移山 1、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由于山北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竟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3)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2、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愚公、(其)妻 、(

    23、其)子孙、遗男、智叟 3、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愚公将近九十了、智叟是个老年人、遗男七八岁 4、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何好处?移山的劳动工具是什么?运送土石路途遥远, 劳动艰辛体现在哪些句子?移山的结果如何?(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的方法: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的结果: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在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与共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24、何?且焉置土石?” 是关心,担心。 (2)(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是支持,参与。 (3)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是轻视,嘲笑。 6、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 汝心这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 7、智叟和愚公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智叟的话,句句嘲讽,愚公先斥后驳;愚公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智叟则以静止不变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有着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毅力,智叟则相反。二者形成对比,有力地烘托了愚公的形象。 8

    25、、愚公驳斥智叟的话念起来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的 “不智”或“自作聪明” ;“北愚公长息”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的 “不愚”或“胸有成竹”; “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 神态 描写。 10、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提示: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把想到毅力,有奉献 自己的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 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

    26、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1、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着“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 光的人。 12、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 刺的效果。 13、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不同意。“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可见愚公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诚”,表明与共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

    27、出了愚 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14、请从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概括出愚公的精神品质.。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15、寻找一下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件,说说愚公的行为在今天有什么意义,你从公移这则寓言 中得到什么启示? 略 。 16、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 略。 17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得少于两个。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18、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何好处? 如 妻子的“献疑”、京城

    28、氏孀妻之子的“跳往助之、”、智叟的“笑而止之等都是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9、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有两山高大与人的渺小的对比,有孀妻弱子的举动和智叟的嘲讽的对比,有其妻和智叟两人对愚公不同态度的对比,其中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以愚公的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样的对比有何好处? 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20、课文写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烘托的写作手法,即侧面描写,对烘托愚公的形象起重要的作用,有力

    29、地烘托了人物性格,表现了文章主题。如写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烘托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决心不可动摇。 (三)扁鹊见蔡桓公 1、翻译 立有间: 一会儿 居十日: 停,止 故使人问之 特意 使人索扁鹊 寻找 2、翻译句子。(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3、用原文回答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提出了什么忠告?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表现蔡桓公固执、自信的句子是哪一句? 寡人无疾 (

    30、3)扁鹊认为蔡桓公的病已无法医治的原因是什么?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4)表现蔡桓公反感医生的话是哪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在骨髓,司命之所属,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4、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的道理? 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5、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 讳疾忌医,它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 饰缺点,不思改正。 6、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育人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7、请说说蔡桓公和扁鹊是怎样的人。 蔡桓公:固执、傲慢、自负而讳疾忌医。扁鹊:医术高超果断有远虑

    31、。 8、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 (1)、对比。扁鹊的善意规劝与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提示讳疾忌医的可悲、可鄙。 (2)、语言描写。二人对话,扁鹊苦心相劝,桓侯冷漠傲慢跃然纸上。 9、扁鹊作为医生,明知桓侯将死,却逃往秦地,这是否有违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10、用下面几个成语写一段话,说明扁鹊见蔡桓公所包含的道理。 讳疾忌医 直言不讳 置之不理 防微杜渐 病入膏肓 略。 (四) 捕蛇者说 1、选出文中能表达下列成语的句子。 (1)尸横遍野: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十室九空: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3)倾家荡产: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4)颠沛流离: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2、文中“吾尝疑乎是”中的“是”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苛政猛于虎也 3、对“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