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哲学简史》摘录讲解.docx

    • 资源ID:6813604       资源大小:38.3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哲学简史》摘录讲解.docx

    1、西方哲学简史摘录讲解西方哲学简史摘录东如古海(1)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轴心时代”(2)希腊哲学的特质归结为两条:一是【非宗教】的精神,一是【思辨】精神。(3)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希腊人最初是以【神话】来理解和反映他们周围的世界的,他们构造的神话在各民族的神话中最为完整和系统。 “神话世界观”(4)希腊哲学开始于对自然的思考。早期哲学家思考的“自然”(physis)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作为自然事物总和的自然界,它的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因此,亚里士多德后来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arche)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的本义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本原”的这两层意思分别被译作“【基质】”(Urstoff德文)或“【原则】”(principle)。自然哲学是对世界【本原】和【宇宙】整体的探讨。(5)早期自然哲学界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后来发展为【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什么是本原?这是一个贯穿于希腊哲学始终的问题。希腊哲学家普遍相信,【最高原则】是唯一的、永恒不变的,但又统摄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因此,在对本原的探讨过程中,

    3、他们提出了一与多、静与动、变化与永恒的关系问题。(6)哲学的思辨最初表现为“【诧异】”,诧异就是【好奇心】。最早的哲学家出于追根问底、知其所然的好奇心,对眼前的一些现象,如日月星辰、刮风下雨等,感到诧异,然后一点点地推进,提出关于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哲学问题。(7)哲学的职业化反过来又促进了希腊民族的思辨精神的发展,结果形成了希腊民族特有的【静观】、【思辨】的性格。 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把这些特点概括为五:静观、辩证、演绎、理智和实践。(8)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如一和多、静和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永恒和变化、存在和生成、原因和结果、纯粹和杂多、理智和感觉、形式和质

    4、料,等等,都是【对子】。对子就是【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原意指【对话】,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提倡,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它发展为【辩证推理】。不论采取对话的形式,还是采取推理的形式,辩证法都是对两种相反的意见所做的分析和综合,最后达到统一的结论。辩证法是用【一】统摄多,以【综合】克服矛盾的艺术。辩证法的思维不仅是【二元对立】的,而且是以对立的一方为中心、以另一方为边缘的【一元中心论】。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把希腊哲学的这种传统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logos)就是【理性】。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9)希腊哲学的样板是【欧几里得】几

    5、何学。柏拉图创办的学园的门楣上刻有“不懂【几何】者莫入此门”的警告。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科学都是证明科学,而证明科学的最高成果是【几何学】。 (10)“理智”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nous),又译作“心灵”(Mind)。希腊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也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休等宗教观念,希腊哲学中保留有这些传统观念。但“理智”的观念确是哲学所特有的。第一个雅典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首次提出,心灵是万物运动的本原,苏格拉底对此大加赞赏,再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提倡,理智主义最突出,最明显地体现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与传统宗教的“灵魂”观念相比,理智更纯粹,有更高的思辨性

    6、,而无人格的禀性。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的统一。哲学的理智主义使得身体和灵魂、感觉和理性成为二元对立的关系。(11)希腊哲学家虽然推崇为知而知的纯思辨,但也并非不关心实践。“实践”(praxis)一词也有“实用”的意思。希腊哲学家都以“善”为价值取向,善是好处,当然有功用实效。当希腊哲学家说哲学的非实用性时,他们否定的只是个人的物质利益和官能享受方面的实用性,他们既不否认哲学对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实用性,也不否认哲学对于公众生活的功利性。“实践”一词的另一特殊含义指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活动。(12)希腊哲学家把追求智慧的思

    7、辨作为神圣的活动,他使人获得神的知识,使人接近神。苏格拉底宣称,他是附有神灵、传达神意的“牛虻”;柏拉图说,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神人合一的“迷狂”;亚里士多德说,第一哲学是神学,哲学思辨表达了人性中的神性,哲学家的生活是人类所能达到的幸福的顶点。这些话表达了一种理性的宗教观,或神化的哲学观。(13)泰利斯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14)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利斯的学生,他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生成万物

    8、的本原被他称作“无定”(apeiron/indefinite),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15)阿那克西美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提出气是本原,可以说,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16)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火本原”说大体可做如此理解:世界的原初状态是火,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转化为火,因此,世界的归宿是火。(17)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有两个方面: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它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内在的本原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

    9、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的循环往复的转化。内在的本原即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logos)。这个词的原义是“话语”,赫拉克利特用它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并且认为正确的道理表述了真实的原则。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它可被理解为“理性”、“理由”等;就逻各斯是世界的本原而言,它又可悲理解为“原则”、“规律”、“道”等。赫拉克利特并没有把逻各斯看做与火不同的本原,逻各斯与火是同一本原的内、外两个方面。(18)按照逻各斯的原则,一切事物都像火那样变动不居,处于永恒的生成变化状态。“生成”(becoming)的意思是“变成某物”(coming to be)

    10、。生成中的事物的转化、和谐、同一和相对的关系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A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比如“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19)毕达哥拉斯派认为,“灵魂是一种和谐”。净化灵魂的手段是哲学和音乐。它们都有和谐的特征。和谐都是一种数的规定性,哲学首要的对象是数。哲学就是“爱智慧”,毕达哥拉斯派所谓的智慧就是对数的本性的把握。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20)爱利亚派因意大利南部城市爱利亚而得名,其中心思想是:世界本原是不变的一。克塞诺芬尼对神人同形同性论的批判动摇了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他说,神话里的神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象出来的。

    11、克塞诺芬尼所说的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这是在“原则”的意义上所说的本原,“神”只是世界最高原则的代名词。(21)巴门尼德是爱利亚派的实际创始者和主要代表者。巴门尼德在他的哲学诗的开始,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真理之路通往“圆满的”、“不动摇的中心”,而意见的对象却“不真实可靠”。巴门尼德用“光明”和“黑暗”两个领域比喻真理和意见的对象。(22)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是者”是代替克塞诺芬尼的“神”的概念;虽然两者都表示“不变的一”,但“是者”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他关于

    12、“是者”的学说包含着我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缜密的哲学论辩。巴门尼德说“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这句话通常被缩写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巴门尼德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不生不灭、连续性和完满性。(23)巴门尼德所说的“是者”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滚圆的球体。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他的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24)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他针对伊奥尼亚派的变化本原观,提出否认可能运动性

    13、的四个论证。有人诘难说,如果承认存在是不变的一,那么便会得出事物不能运动的荒谬结论;他们则反击说,如果承认存在是变化的,那么也会得出事物不能运动的结论,并且这是与前提相矛盾的悖论,更加荒谬。芝诺悖论有四个:“二分法”,“阿基里和乌龟赛跑”,“飞矢不动”,“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25)“元素”这个概念原意是“字母”,自然哲学家用它表示性质的不可分性,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单位;它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因此元素不是毕达哥拉斯所说的数。元素派代表人物有: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本原学说分别为四根说和种子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14、四根自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它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争斗的“恨”。按照他的本原论,人的肉体感官归根到底皆由土、水、气、火组成,爱和恨也在人体内起作用。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他把同类本原的触类相通称作“流射”。恩培多克勒提出“流射说”,第一次试图把感觉的性质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流射说”是一种把认识归结为感觉的感觉主义。阿那克萨戈拉是第一个把哲学引入雅典的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

    15、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阿那克萨戈拉在元素之外,又设定了能动性的本原,他称之为心灵(nous)。这是第一个用来表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的概念。(26)原子论的创世人是留基波,留基波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是原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的原意是不可分割,它被用来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虚空”的意思与“充实”相反。如果说原子为存在的话,那么虚空就必须是非存在。原子论者认为无数原子处于漩涡之中,重的原子在中央旋转,组合成大地,轻的原子被抛到外层。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德谟克利特把原子

    16、的漩涡运动称作必然性。(27)原子论者对感觉的性质有两种解释:一是流射说,一是约定论。按照流射说,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影像”是由原子构成的事物的轮廓,“印象”则是这些原子在眼睛里压下的印记。根据约定论的解释,感觉与事物的真相并不一致。德谟克利特认为:“感觉”不是按照原理,而是按照意见显现的。事物的真理是:只有原子和虚空。甜是约定的,苦是约定的,热是约定的,冷是约定的,颜色是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约定”是与“自然”相对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人为造就,并非依事物本性生成。(28)智者就是传授用优雅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艺术的教师,但他们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

    17、想家,他们的教学活动有着鲜明的功利性,这就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胜的人才。社会政治需要决定了智者的职业特点,智者职业带有商业特点。智者指“有智慧的人”,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智者传授的智慧主要是修辞学和论辩学。(29)智者派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30)“认识你自己”是德尔斐神庙的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苏格拉底认为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

    18、识。“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个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性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无人有意作恶”这一断言有这样的概述:“如果人们不知道一件事是最好的事,他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只是出于无知。”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就是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他自身的道德实践就是对此的最好注释,他为“德性就是知识”、“无人有意做恶”的道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31)苏格拉底与智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传授知识,只是与人对话。因为他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只能通过对话才能接近真理。承认自

    19、己无知,正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所在。苏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比作“助产术”,对话的结果是对话者在自己内心中发现真理,正如产妇从自己体内产生新的生命。(32)“分离学说”是柏拉图主义的要义,它肯定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柏拉图认为,可感领域不是真正的是者,真正的是者是知识的确定对象,属于理智的领域。柏拉图用“四线段”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认识、两个领域的区分。他将认识分为四个层次:幻想、信念、数学和理性知识。其中“理性知识”是纯粹的知识,哲学就是这种知识。哲学的方法是辩证法。理智最终认识的本原是统摄一切的原则善。(33)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外在化为世界本原

    20、,用太阳比喻善。在认识能力方面,太阳是肉眼视觉的源泉,善则是“心灵的眼睛”认识的源泉。“给知识对象以真理,给认知者以认知能力的实在,就是善的理念。”善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不能反过来用知识和真理来规定善。“洞穴的比喻”。“哲学王”。(34)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他把希腊文“显相”的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

    21、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这是柏拉图学说的一个鲜明特点。(35)柏拉图在区分两个领域、两种认识的同时,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分有”一词的意义由“部分”演变而来,表示“具有一部分”之义。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用他的话来说,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柏拉图把技艺观念引入摹仿说,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36)柏拉图说哲学家是“区分和集合的热爱者

    22、”。区分和集合是辩证法的两条途径:集合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过程,区分是相反的高到底的下降过程。区分的方法实际上是两分法。(37)柏拉图的理想国首次对灵魂做出了理性、激情和欲望的三重区分,柏拉图称它们为灵魂的三个部分。理性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人的灵魂的最高原则,它是不朽的,与神圣的理念相通。激情和欲望则是可朽的。欲望专指肉体欲望,理性的欲望被称作爱欲(erros),这是对善和真理的欲求。肉体的欲望或服从理性而成为一种德性,或背离理性而造成邪恶。(38)灵魂回忆说:灵魂被折断翅膀,不能上升到天上的理念领域,只得依附于肉体作为暂居之所。灵魂在未跌落之前,对理念领域有所关照,包含着天赋的知识。灵魂在

    23、附着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污染”,它忘记了过去曾经关照到的东西。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才能使它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因此,学习就是回忆。知识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固有的,或者说,先天地存在于灵魂之中,但处在潜在状态,宛如在梦境一般。学习的作用在于触动、提示或唤醒知识,使之明白地昭示于灵魂。(39)柏拉图认为社会正义就是每一个人都只做适合他的本性的事情,这就是,统治者以智慧治理国家,武士以勇敢保卫国家,包括生产者在内的所有成员以节制协调彼此的行为。(40)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生涯密切相关,他终生关心什么是正义城邦的问题。为了建立正义城邦,柏拉图提出“哲学王”的主

    24、张。他说:“除非哲学家成为这个世界的王,或者我们现在称之为王和统治者的人真正成为哲学家,否则,国家的灾难,人类的灾难将没有尽头。”“哲学王”作为知识和智慧的公共导师,承担教育和指导武士阶层的职责。(41)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立吕克昂学园,他习惯一边散步一边跟学生讨论哲学问题,人们通常把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学派称为逍遥派。亚里士多德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哲学的理解是,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总汇,包括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艺术三类。其中理论科学又被分为第一哲学(即后人所谓的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以及作为理论科学导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实践科学包括指导个人实践的伦理学和指导公共实践的政

    25、治学。艺术也包括制造工艺在内的一切技艺,亚里士多德专门研究了使用文字所创作的文学艺术。(42)三本原说和两本质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运动的本原是三个。形式、缺乏和质料是运动的三本原”。其中,缺乏决定运动所朝向的状态;缺乏也是一种形式,即事物应该有、但尚未有的形式。一旦事物拥有它所缺乏的形式,它便完成了一个形式向另一个形式的变化,即完成了一个运动过程。亚里士多德还把运动定义为“潜在的现实化”,现实和潜在可以说是运动的两重本质。(43)四因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运动的原因有四: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其中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通常是一致的,由此“四因”最终可以归结为质料与形式的区分。(44

    26、)“形而上学”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物理学之后”,即“超越物理学”,超越经验领域到达靠思辨把握的神圣领域。形而上学的第一句话是:“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接着说明了人们追求知识的由低到高的等级,从感觉到理智,从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对象,最后到达最高的知识,以最高、最普遍的原则为对象,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一哲学”和“神学”。(45)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是者”。他说:“有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这一门科学就是后人所谓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本人称之为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秘密在逻辑学,要理解“是者”的哲学意义,需要先了解系词“是”的三个逻辑功能:

    27、判断的联结词、指称主词自身,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与系词“是”的三种逻辑功能相对应,“是者”的哲学意义也有三种。简单地说,“是者”的哲学意义是“实体”,而“实体”的每一种意义都可以通过对系词“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而得到。(46)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实体与具体实体,经验世界的一切具体实体都由形式和质料、实在与潜在两方面因素构成。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作“质型论”(hylemorphism,其中hyle表示质料,morphe表示形式)。形而上学提出了三类实体构成的世界等级。第一类是可朽的运动实体,第二类是永恒的运动实体,第三类是永恒的、不动的实体。第一类实体是地界的个体,第二类实体是天体,第三类实体

    28、是神学研究的神圣实体,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神”。“神”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和首要原因的代名词,是为了解释可感的物理实体依然是个别实体。他所谓的神不是有人格、创世的神,不是对之顶礼膜拜的宗教对象,对他来说,对神的崇拜是纯思辨活动,是智慧和幸福的顶点。研究神学是哲学的最高境界,不包括实用或实践的动机和利益。(47)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科学具有目的论的特征,所谓实践,就是以善为目的与导向的行为。实践科学又两个主要分支:研究个人之善的伦理学和研究公众或国家之善的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然倾向,幸福以自身为目的,同时又是其他一切目

    29、的之目的。这种以幸福为伦理活动终极目的的观点被称作幸福主义。(48)实践智慧: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智慧是与理论智慧并列的理性,两者的区别在于:实践智慧只考虑具体环境和事实,理论智慧却追寻事实的原因;实践智慧的对象是个别的事件,理论智慧的对象却是普遍的本质;最后实践智慧乃是产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年轻人所能获得的只是像数学这样的理论智慧。实践智慧最明显的特征是思虑和选择。实践智慧既然是一种有理性的选择,必然具有选择德性的标准。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被亚里士多德概括为“中道”。他说:“德性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一种适中,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的适中,它为一种合理原则所规定,这就是那些具有实践智慧

    30、的人用来规定德性的原则。”亚里士多德把“中道”作为德性的标准,德性的对立面是两个极端:“过分”和“不足”,过分是“主动的恶”,不足是“被动的恶”。(49)晚期希腊哲学有四个新的派别: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和新柏拉图主义。他们区别于老学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伦理化的倾向。(50)伊壁鸠鲁的伦理学派被称为快乐主义。按照感觉主义的准则,快乐无可辩驳地具有崇高的价值: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感情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快乐的伦理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真理。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还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他所谓的静态快乐指身体免遭痛苦

    31、和心灵不受干扰两个方面;或用肯定的方式表述,指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但在历史上,享乐主义的坏名声和纵欲主义的不实之词却加在了伊壁鸠鲁头上。(51)斯多亚派是希腊哲学中流行最广泛、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派别。它的第一创始人是芝诺。斯多亚派关心自然,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幸福生活,他们的口号是“按照自然生活”。这里所谓的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或“共同法”。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按照斯多亚派的严格的决定论,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服从命运。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52)怀疑派:“怀疑”一词的希腊文的意思是“探究”

    32、。怀疑派认为,真正的怀疑应该是不断的探究,不应该终结于一个肯定的或否定的结论。这种彻底怀疑态度的代表者是皮罗。皮罗生前无著述,以独特的生活方式赢得追随者,“皮罗主义”遂成为怀疑主义的代名词。皮罗主义者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事物实际上是什么同样的东西?第二,我们应对它们采取什么态度?第三,这种态度有什么后果?皮罗主义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可知”,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悬搁判断”,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动心”。(53)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是普罗提诺,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太一、理智和灵魂为“三个首要本体”。“太一”(to en/the One)指无所不包的统一性。肯定地说,太一是善本身。它的善不是伦理之善,而是本体的完善和圆满,或者说,它是生命之源、力量之源,否定地说,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万物的总和,而是先于万物的源泉。普罗提诺常将太一比喻为“太阳”、“源泉”。按照这些比喻,太一虽然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他本体,这一生成过程被喻为“流溢”。太一的生成是完善的本性所在,是自满自足,产生外物而又无损于自身。(54)在普罗提诺那里,第一本体是“太一”,第二本体是“理智”,第三本体是“灵魂”。理智或心灵是最先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的本体,灵魂从理智中流溢出来。普罗提诺使用哲学与宗教相混杂的表达方式说,太一、理智和灵魂是三个本体,但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哲学简史》摘录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