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综组思想政治校本培训内容1.docx

    • 资源ID:7170289       资源大小:28.4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综组思想政治校本培训内容1.docx

    1、文综组思想政治校本培训内容1对实施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思源实验学校思想品德校本培训教案 丁席林 深刻认识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精神 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努力促使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转变 积极实现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一、深刻认识课程标准 修订的主要精神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全面吸收10年课改的基本经验,主要变化有:(1)落实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要求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

    2、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2)突出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等(3)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4)控制了课程容量和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在课程容量控制上,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有的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还

    3、有些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

    4、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

    5、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6、奠定基础。(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

    7、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三)知识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8、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二、全面渗透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三条依据 (一)修订工作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学校德育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要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贯彻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之中,使其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价值导向。在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重要思想精神落实到整个课程标准体系中,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重要内容放置在教学目

    9、标和内容里,并且以初中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导学习。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

    10、意见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更加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11、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12、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

    13、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2)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

    14、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的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的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保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3)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它们都共同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

    15、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义精深,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统

    16、一,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

    17、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诚实守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18、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纪律,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要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

    19、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通过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途径。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

    20、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的需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这强调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 4.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5.核心价值体系是防止

    21、西化、分化的重要的思想武器。 必须清醒认识到,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图谋对我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造成的影响。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三、努力实现知性德育 向生活德育的转变 课上说的、心里想的、行为做的不一样 会说不会做原 因?两种德育思维模式导致不同的引导方法 思考: (1)酗酒有哪些危害?初中生酗酒行为对吗? (2)按照正确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李明同学应该 怎么做? 思考: (1)在这种情况下,李明同学有哪些困惑? (2)请你为李明同学提出恰当

    22、的行为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定式(知性德育)疑 问?案例 关于诚实问题的讨论 “知性德育”的困境与根源 知性德育,以传授道德知识为基本特征。具体说,就是将各种道德知识分类组合,按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将其编排在一起,然后再将知识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知性德育以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理性能力为起点的原始性错误,注定其走向异化:将德育看成智力训练,将道德学习看成道德应用题的解答。最终所带来的结果便是教师不愿意教,学生更不愿意学,德育课堂已经习惯性被人们与枯燥、抽象、虚假、形式主义等联系起来,德育的实效性很差。 究其根源,知性德育全在于与儿童生活的割裂。首先,从起点看,不是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而是

    23、从抽象的道德概念、道德理性能力出发,直接导致德育的学科化倾向;其次,从目标看,仅注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意志尤其是道德行动的引导;再次,从内容看,指向的不是适合儿童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而是成人的社会价值、规范的简单挪移;最后,从结果看,只注重分数,不重视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使品德与社会生活彻底成为两张皮。“生活德育”对知性德育的超越 基本内涵:将真实的生活作为德育的现实基础,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丰富情感、学会思考,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最终回归生活,指导和提升学生的生活。 价值选择:生活德育即通过过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或者说真实有效的道德

    24、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它摒弃了知性道德抽象的道德概念与道德理性能力,而把鲜活的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由此,道德教育不再是枯燥的道德知识教育,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自主培养道德观念、改进行为习惯。 基本认识:人的德性发展与智性发展有着本质的不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去学习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因此,要想使学校德育成为有效的德育,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的基本特征: 人性化

    25、。生活德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因此,生活德育是人性化的德育,是以人为本的德育。生活德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人,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 开放化。知性德育最大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教育者以其良好的主观愿望和某种外在目的为出发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锁部分真实的信息,以便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而生活德育把开放性原则贯彻到德育的方方面面,打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实现社会德育,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本真化。知性德育造成了知德与行德的割裂,生活德育则注重实践,力求回到生活情境之中,在人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之中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领略生活的伦理要求,拓

    26、展个体的价值视界,在实践中体验道德并外化为德行,回归德育的本真。品德课程的取向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在社会生活中选取丰富的课程资源,采取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活动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最终使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是该课程永葆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让学生在解惑中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营造一个宽松的、说真话的学习环境,在聆听中发现学生思想的合理要素,在质询中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 帮助学生在行为决策与践行中提升道德智慧 在行为比较和利益权衡中,提高道德思维能力。 在行为决策中选择恰当的方法,提升生活智慧。四、努力实现知识课堂 向智慧课堂的转变 哲学家怀特海说

    27、: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开展“智慧课堂”的研究和实验: 营造新的课堂文化,追求自由、和谐、开放、灵动和创造的教育状态,追求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的教育境界; 活化课程资源,减轻过重负担,落实三维目标,关注个体差异,变革教学方式,注重互动生成,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增加教学效益,突出智慧启迪。关于“智慧”和“智慧课堂”说文解字: 智:上下结构,上为知,下为日;知为知晓,天下诸事,无不知晓,触类旁通;日为阳光、

    28、是光明,世间之事,无不明了,知者自明;二者合一为智,智,见识,聪明之意。由此可见,智不是凭空而来的。一方面需要勤奋,要掌握大连的知识和多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心地光明,有如日月皎洁。 慧:上下结构,上为彗,下为心;彗为扫帚,一切污秽,清扫一空,还我心的清洁;心清则自慧,聪明之意。心灵清净才能慧,如果经常是心存杂念,胡思乱想是不能慧的。 智慧:智慧是指对事物认识、辩解、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对天下诸事,能够触类旁通,无不明了,拥有一颗聪明的心,具有一定的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则称为有智慧。有智慧,不但要有能认识到过去未来的眼力,而且还要有能领悟真理的心。 人对世界的认知大

    29、体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知识和智慧。经验和知识是能够表述的,智慧则潜藏于经验和知识之中,又作用于其上。智慧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本质上不决定于知识的多少,而决定于对知识的理解,决定于对各种知识相互关联的掌握。 成尚荣初步概括了智慧的特征: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 因此,智慧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心理品质和价值观为保障、以机智为重要表现形式的人的整体素养。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

    30、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智慧的发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智慧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优化体,犹如三角形的三个点: 教育,借助知识或者说是以知识教育为载体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智慧教育基于知识教育,智慧是知识的内在核心,但智慧根源于知识。知识是学校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更是学校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知识应与智慧并重,并将知识升华为智慧。 智慧与能力紧密相连,有能力往往是有智慧的具体表现。教学应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智慧生长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标志。 品格是智慧的最高表征。大凡有卓越成就,或者说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是胸怀宽广、品行高尚、举重若轻关于“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

    31、内,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平台,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合作、对话、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富有智慧的教育条件下,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课堂。 智慧课堂是课堂教学在整体上已经达到的一种品位,是课堂教学的优质格调、总体属性。智慧课堂是以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师生智慧共生的一种课堂。“智慧课堂”与“有效课堂”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高耗低效、收效甚微,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是阻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问题。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有效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基本切合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对改变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有效教学也有一定不足:主要是适应我国课堂教学还处于一个较低发展水平的实际,在某些方面满足了人们对升学率提高的基本渴求,把培养人的活动与功利性活动挂钩,没有顾及教师的发展价值等。 智慧课堂不是否定有效教学,而是继承和发展有效教学,是扬弃。因为,无论什么课堂形式,无论什


    注意事项

    本文(文综组思想政治校本培训内容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