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练习.docx

    • 资源ID:7280670       资源大小:237.1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练习.docx

    1、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练习第16课 冷战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2019年北京)“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答案】A【解析】由“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指的是冷战,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

    2、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选:A。2(2019河北)马歇示计提出后,中国、苏联、英国三国漫曲家创作了以下体现本同态度的漫画。其中体现当时英国态度的是( )ABC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其中A属于中国的漫画,BC属于苏联的漫画;D属于英国漫画,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需要美国扶植,故D

    3、符合题意。3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控制欧洲、遏制苏联C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通过援助西欧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与马歇尔计划实质不符,故选B。4“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2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外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

    4、,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建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反映的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美苏冷战D东欧剧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的“1961年8月23日”是解题的关键,据此可采用排除法解题。经济大危机爆发是在1929年,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排除B;东欧剧变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排除D。题干所述事件是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爆发的。综上所述,故选C。5.“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 B.苏联解体 C.美苏争霸 D.马歇尔计划【答案

    5、】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故答案为B。6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材料描述的是( )A经济全球化B美苏冷战对峙C两极格局瓦解D政治格局多极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

    6、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的特点是“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所以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对峙,B项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政治格局多极化均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7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如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A杜鲁门主义 B北约建立 C马歇尔计划 D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给出的漫画中巨人身上有“美元”的标识,注释为“窒息的”英、

    7、法、意市场可知,漫画主要涉及西欧国家的经济方面,它讽刺的是马歇尔计划。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目的是防止欧洲革命的爆发,控制西欧各国。故正确答案为C。杜鲁门主义和北约建立属于美国冷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斯大林模式与题干“窒息的英、法、意市场”无关,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8“互联网+”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果想在网上搜索了解“冷战”的相关知识,下列最适合作为搜索关键词的应是(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新经济政策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

    8、、杜鲁门主义C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表现是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项B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与冷战无关,排除A;雅尔塔会议与冷战无关,排除C;珍珠港事件发生于二战中,与冷战无关,排除D。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9冷战中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冷战推向顶点的事件是()A朝鲜战争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与华约的成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9、。而1955年华约的建立,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即北约与华约的成立,选项D符合题意;朝鲜战争属于热战,选项A不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选项B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对以下三幅图反映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的时间判断,全部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B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冷战”时期C“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

    10、大战时期 “冷战”时期【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综上所述,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冷战时期。综上所述,故选D。11北约组织和华

    11、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答案】A【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体防御体系。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华沙公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两个组织分别由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所以A是正确的。华约组织是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所以B是错误的

    12、;两大组织属于军事政治集团,不是经济组织。所以C是错误的;两大集团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这是两大组织的不同点,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择A。12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导致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下列格局(趋势),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

    13、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C符合题意;AB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张看不见的铁幕阻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A美苏“冷战”对峙局面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D日本的崛起【答案】A【解析】结合

    14、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两极格局出现,从而展开激烈的美苏争霸,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日本崛起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14. 观察下面有关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图示。企图“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的国家是( )A.美国B.法国C.苏联D.英国【答案】A 【解析】二战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援助西欧。二战后的西欧各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来自美国的援助。如果欧洲各国继续这样,欧洲各国人民将沦

    15、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后来西欧各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逐渐走向联合,故此题选择答案A。15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后一个“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B珍珠港事件C德国闪击波兰D杜鲁门主义出台【答案】D【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战争”指的是二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项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珍珠港事件引发的是太平洋战争,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故C项不符合题

    16、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16下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欧共体的成立【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二战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控制西欧。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领域的表现;欧共体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成立的。所以ACD项与题意不

    17、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17与“美国”、“冷战”“遏制共产主义”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D项符合题意;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A项不合题意;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B项不合题意;为了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8历史学习中,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无因果关系的是( )A新航

    18、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 B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C杜鲁门主义两极格局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局面的开始,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C项不具备因果关系,符合题意;ABD三项的事件之间是具有因果关系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9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

    19、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是()A1952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D“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答案】D【解析】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因而其的历史背景是“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故选:D。20.(2019河北)以下是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直接导致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 )A.苏联实现工业化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二战后美

    20、国、苏联实力大增D.西欧、日本的崛起【答案】C【解析】仔细观察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导致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大增。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大增,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遏制苏联,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表现为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组织。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非选择题21.回顾二十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坏了中国的利益? (3)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军事上进行了哪些合作?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奥巴马访日,声明钓鱼岛在内的所有日本管辖下的地区,均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卫条款,对于早前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奥巴马表示欢迎和支持。有学者认为此举会加剧中日矛盾,安倍有可能在钓鱼岛打响第一枪,你认为日本还会在亚洲挑起新的

    22、战争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3)政治上: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成立反法西斯同盟或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等。(4)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学生可任选择“会”与“不会”,说明自己的理由就行。 【解析】(1)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霸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双

    23、方疯狂扩军备战,大战一触即发。(2)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而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统治的新秩序。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其中有条款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这样,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4、,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的援助。1942年初,26国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开罗发表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德黑兰通过了三国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1944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苏美英

    25、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在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后杜鲁门)、丘吉尔(后艾德礼)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二战后期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岛、诺曼底三次登陆,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对日作战。(4)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原则,

    26、最终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形势。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消失,美国成为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也逐渐强大起来,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5)理由: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日本有在亚洲多次挑起战争的历史:如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后日本未对二战中犯下的罪行深刻反省,近年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如教科书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如中日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日本是岛国,资源贫乏;世界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曾导致地区和世界秩序

    27、的调整;朝鲜核及导弹开发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示范,可能激起其争霸欲望等等会使日本有可能在亚洲再次挑起战争。或:不会。理由: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战的教训,使日本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在加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制约了霸权主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各国联系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2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以“亚太地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亚太角逐)材料一:如图。

    28、“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的签订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材料二: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科德尔赫尔回忆录(2)哪一文件的签署推动中、美两国“联合作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件签署的背景。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对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美日合作)材料三:自20世纪50年代

    29、以来,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日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龙本宁二战后的美日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当今局势)材料四:“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4)

    30、指出材料四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综上所述,结合当前亚太局势,就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2)联合国家宣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苏德战争爆发;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3)形成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新中国面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妨碍了中国的统一;有利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同时也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复活埋下了祸根,美国在东亚加强了对日本的控制,从而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亚太地区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冷热战交织,不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美国和日本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为了调整美日矛盾,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2)依据材料二“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