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园林理论.docx

    • 资源ID:7309999       资源大小:815.26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园林理论.docx

    1、园林理论第一章 中外园林基本知识(重点)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是属于个人或皇家所私有的。分为:因功能的不同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例如:北京北海、中南海、故宫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路花园(乾隆花园)。其特点:规模宏大、选址自由、建筑富丽、皇权的象征寓意、江南园林意境的汲取。私家园林:私家园林: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造园特点:规模较小、内向式布局、诗画情趣意境深远、相对集中在江南。例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寺观园林: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造园特点:特殊的受众群、发展的稳定性、选址多名山胜地

    2、、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例如:我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生成期(殷周时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盛年期(隋唐)、成熟期(宋元明清)、尾声(清末)。古典园林发展生成期:殷周“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的结合。秦汉“宫” “苑” 与“一池三山”: 秦始皇阿房宫、汉武帝扩建上林苑;一池三山:建章宫中的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刘武 “梁园”。如图1.2,6页小结:这个阶段造园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其次园林功能转为游憩、观赏为主;最后本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处于较低水平。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以山水为骨干作为园林布局的基础。洛阳伽蓝记、石崇金谷诗描写金谷园。

    3、南北朝时佛道盛行,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相应出现寺观园林,他已有公共园林的性质,逐步成为风景游览胜区。皇家园林不如私家园林之胜,但后期皇家园林也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且后期逐步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成为中国园林史上一直贯穿的事实。主要表现两个特点: 园林风格得到了发展。开始了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探索。 园林形式编的多样化。从皇家宫苑为主转向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园林一词已出现在当时的诗文中,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话色彩转为浓郁的自然气息,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追求自然恬静、情景交融。为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开拓了暂新的局面。古典园

    4、林发展的盛年期(隋唐):隋代统一全国,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园林如雨后春笋。出现了西苑、华清池、芙蓉苑等宫苑,辋川别业、庐山草堂、杜甫草堂等“文人园林”。 皇家园林的三大御园类型分工明确,集中在长安和洛阳的城内、近郊和远郊,规模宏大。隋唐宫苑西苑:隋炀帝在洛阳兴建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以北海为中心,周长十余里,海中三座岛山,建各种亭台楼阁,水上有船,连接十六院。结合水道的穿插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集群,为规划创新之举。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和绿化工程,是规划设计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到来。城市私园与文人造园的兴起:1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2文人园林的出现3白居易庐

    5、山草堂4典型的郊野别墅园出现。(重点)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王维晚年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建造的;唐书、山中与裴迪书、辋川集;别业内山、岭、岗、湖、溪、泉、植物茂盛,总体上以天然风景取胜,重画意,寓诗情于园景。辋川别业郊野别墅园庐山草堂:白居易草堂记小结: 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规模宏大,出现了象西苑、华清宫、九成宫这样具有划时代的作品。 私家园林融糅诗画,意境含蕴。唐代以诗入画、因画成景,文人参与,把道家、儒家、佛家哲理融汇于园林中,深化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为宋代文人园兴盛打下基础。 寺观园林世俗化,发挥出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不仅促进旅游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6、 由于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相互渗透,诗画情趣形成,走向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古典园林成熟前期(宋):宋朝的皇家园林寿山艮岳: 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模式,把诗画情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是一座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为一体,具有浓郁诗情画趣而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以后的借鉴。私家文人园林的兴盛: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到宋代已成为一股新兴潮流,还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文人园相承南北朝以来的隐逸思想的表现,而不重生活的享受,其园林的特

    7、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寺观园林除保留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与私家园林的差别已基本消失。其它园林:公共园林名山胜景,修建寺院,庐山、黄山、嵩山、终南山。风景名胜区已成型, 杭州西湖风景区,皇戚官僚及富商的园林数以百计,白居易、苏东坡等众多诗人画家以西湖为题吟诗作画。小结: 文人园的兴起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成熟的标志。 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佛寺园林也由俗世化进一步文人化。 公共园林比之前活跃,皇家园林定期开放。 造园要素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提升精制度。 写意山水园得以完成,深化了园林意境。古典园林成熟后期(元明清):元明清的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

    8、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承德避暑山庄等。 宫苑中仍可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元朝宫苑代表作为太液池。沿袭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是金代的琼华岛(曾改名万岁山),明代西苑是在元代太液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的。北海与中海、南海连在一起,总称西苑。清代皇家园林重点转向行宫和离宫。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此期的皇家园林特点是: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建造的数量大。 使用上的多功能。 再现自然,模仿江南。江南私家园林:明清时期形成了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作为拙政园,计成著有园冶一书。 此时的私家园林新的特点: 以小见大,巧于因借。 特有的室

    9、内陈设艺术。 有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与造园实践。小结:这一时期造园活动发展表现在 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形成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鼎峙局面。 皇家园林的规模趋大,皇家气派浓郁,反映了明以后绝对君权集权政治的日益发展。皇家园林中引进江南造园技艺,南北园林大融糅,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明末清初,江南出现一批优秀造园家和理论著作,如园冶、一家言、长物志等。明末清初,叠石假山更为流行,促使写意山水园的开辟发展,丰富造园技艺。 在发达地区,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大多利用废旧水渠、运河、废园等加以改造而成。开放性、多功能性已非常明显。如图1.6古典园林发展

    10、尾声(清末):由古典园林转入近代园林的急剧变革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终结时期。这一时期既继承了传统,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暴露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退迹象。中国近代园林:中国近代园林概况: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巨大变化,园林带来新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西方园林艺术的进一步传播,人们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出现了三种类型:(1)租借公园,如上海的外滩花园(现黄埔公园,1868年)。(2)自建公园,如齐齐哈尔市的龙沙公园(1897年)。(3)转型公园,北京城南公园(先农坛,1912年开放)。紫竹公园: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图1.7,17页,长风公园:上海吴淞江,图1.8,17页,改革

    11、开放后的园林发展: 上海东安公园(以竹为主)。 昆明世博园(5个展馆、7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33个国际展园组成)。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重庆公园简介:万州西山公园(中国百家名园之一,前身西山观园林,1924年军阀杨森筹建);北碚公园(1930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鸿恩寺森林公园(以桂花展示为主,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4大类60余品种);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改变了周边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处理生活污水);龙头寺公园(以科技生态为主题);南山植物园(西南第一,全国第二大展览温室);重庆园博园 第二节 西方园林简介(内容少)古代时期西方园林:公元四世纪之前的造园。人们对园林的想象是从神

    12、话传说中发展起来的。旧约圣书创世纪中出现的伊甸园是早期造园的蓝本。古埃及园林特点:园林呈方形,四周围着高墙,入口的塔门及远处的三层住宅楼构成全园的中轴线,成排种植:埃及榕椰枣棕榈等园林树木、矩形水池;中轴对称式布局)代表:底比斯阿米诺非斯三室。古巴比伦园林:(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代巴比伦园林的特点:采取类似屋顶花园的结构和形式,为避免阳光的直射,屋前有宽敞的走廊,起到通风和遮荫的作用。在屋顶平台上铺设灌溉设施,铺以泥土,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屋顶花园。古希腊园林:分为“公共活动游览、庭院宅园、神庙园林风景区”等三类;古罗马园林:柱廊园和公共园林,着重发展了以哈德良山庄为代表的别

    13、墅园。中世纪时期西方园林:5世纪至15世纪,分类:1寺院庭院2城堡庭院3伊斯兰园林(分布于波斯、西班牙与印度,以阿尔罕布拉宫为代表)阿尔罕布拉宫:有四个主要中庭“桃金娘中庭、狮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桃金娘中庭、狮亭最负盛名。中古时期西方园林小结:前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实用性寺院庭园,中期以西班牙的阿尔汗布拉宫苑和印度的泰姬陵为代表的伊斯兰园林,后期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的城堡庭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产生背景: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条件。别墅园最具代表。造园特点:1 以佛罗伦萨和罗马为中心,建筑位于山坡的最高处,在它前面沿山坡而引出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平台、花坛、水池、

    14、喷泉、雕像,各层之间以蹬道联系。中轴线两旁种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2.16世纪末至17世纪,受巴洛克艺术的影响,整体风格从庄重典雅向华丽装饰转化,反对僵化形式,追求自由奔放,追求新异,夸张。建筑体量大,林荫道纵横,充斥大量的装饰小品,绿雕和绿植花纹日益复杂和精细。3.17世纪下半叶,转向没落,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登上历史舞台。4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理水手法是显著的特点。有“水魔术”之称,如水剧场、水风琴、惊奇喷泉等。代表作埃斯特庄园:位于意大利罗马以东梯沃里小城;面积约4.5公顷;花园分为三段,平坦的底层台地、错落的中层台地,引导人们拾级而上,抵达山坡上的府邸。六个台阶,上下相差50米,三纵

    15、一横的园路划分出八个方格。底层露台占地约90180米; 庄园因其丰富多采的喷泉著称于世,加上园中没有鲜艳的颜色,而由深浅不一的绿色植物做背景,结合精美的雕墅,造就了优美的水的乐章。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 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 埃斯特庄园有诸多泉池:龙喷泉, 水风琴,百泉台,阿瑞托萨喷泉等。17世纪法国古典式园林:产生背景: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治和艺术等条件。勒诺特尔与法国古典式园林: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反映辉煌时代的特征,是贵族、主教们的别墅庄园难以企及的,成为路易十四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凡尔赛花园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代表作凡尔赛

    16、花园(重点):凡尔赛宫是设计师勒诺特尔和著名建筑师勒沃为法王路易十四建造。造园特点: 府邸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统帅作用,常在地形最高处。花园的规划服从于建筑。 花园的构图上采用了意大利园林轴线对称的手法,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花园的构图也体现出等级制度。最美的花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 。 空间的广袤与无限性,具有外向性特征 地形平缓或略有起伏。 水景以静态水镜面或运河为主。 刺绣花坛是重要的造园要素。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 造园风格的发展 17世纪前模仿意大利别墅庄园,17世纪受法国勒诺特尔的造园风格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18世纪初探寻本土的新园林形式

    17、,形成自然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产生受英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等有着很深的联系。此外还有欧洲风景画、田园文学、中国园林、绘画的影响等。造园家及造园思想:造园家布里奇曼、肯特、布朗(自然风景学派)、雷普顿、钱伯斯(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东方造园泛论;造园思想回归自然 ,肯特、布朗(斯陀邱园)与雷普顿是三位最杰出的造园家。斯陀园是自然风景园的一个杰作也是首先冲破规则式园林框框走上自然风景式园林道路的一个典型实例。西方近现代园林:产生与发展:西方传统园林多是为上层服务的,它是社会地位的象征。18世纪中叶,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英国的部分皇家园

    18、林开始对公众开放。随即法国、德国等国家争相效仿,开始建造一些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开放型园林。 1854年,继承道宁思想的奥姆斯特德在纽约修建了360h中央公园,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影响深远。19世纪欧美的城市公园运动拉开了西方现代园林的序幕。但城市公园运动尽管使园林在内容上与以往的传统园林有所变化,但在形式上没有创造出新的风格。真正使西方园林有别于传统园林的是20世纪初西方的装饰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引发的现代主义浪潮,正是由于一大批富有进取心的艺术家们掀起的一个又一个运动,才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艺术形式,带动了园林风格的变化。哈佛革命,托马斯丘奇的“加州花园”形式。 唐纳花园 芒太罗花园“加州花

    19、园”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通过花园中质感的对比,运用木板铺装的平台合新物质,如波状石棉瓦等,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学派。 布雷 马科斯的芒太罗花园:花园坐落在一个宽阔的山谷中。自然景观构成了花园的一部分。把栽种的形式同自然融合的设计在一起给人印象简单而平静。 显示了设计师驾驭建筑与环境的能力,将建筑通过某种方式组织到园林景观中来,设计方式对现代园林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六十年代之后的反思与创新:麦克哈格生态学思想。野口勇、穆拉色和塔哈等景观雕塑艺术家大地艺术渗透到园林中。建筑师、艺术家,屈米、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拉茨、哈格里夫斯等为现代园林注入了新的活力。园林类型和

    20、风格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主要代表作品:屈米设计了拉维莱特公园(解构主义的代表,位于法国巴黎东北部,面积:50公顷,公园结构由点线面要素体系相互叠加而成,这种深受解构主义哲学影响,以纯粹的形式构思为基础的公园设计,以明显不关联方的重叠裂解为基本概念建立新秩序及其系统的尝试,是对传统的审美原则的反叛)。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西方建筑界的热门话题。“解构主义”可以说是一种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它采用歪曲、错位、变形的手法,反对设计中的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安感。 解构主义的风格并

    21、没有形成主流,被列为解构主义的景观作品也极少,但它丰富了景观设计的表现力。巴黎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而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的拉维莱特公园(Pare:de la Viuette) 是解构主义景观设计的典型实例。它是由建筑师屈米(BertnardTrschumi 1944-)设计的。彼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极简主义,简洁的形象和秩序化的景观,创造丰富的环境。利用新英格兰地区的材料;由60英尺的直径圆组成,内部由一些同心、但不规则的圆组成。每块巨石为422英尺,且镶嵌于地面中。草地、沥青、和混凝土路面在圆的不同点上相互交错,不断改变场所的质地与色彩)。“极简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追求抽象

    22、、简化、几何秩序。以极为单一的几何形体或数个单一的形体的连续重复构成作品。不少园林设计师从形式上追求极度简化,用较少的形状、物体和材料控制大尺度空间,或是运用单纯的几何形体构成景观要素和单元,形成简洁有序的现代景观。彼得沃克在福特沃斯市的伯纳特公园即是该风格的代表。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生态主义,工厂原植被保留,工厂废弃材料尽可能地利用,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于1991年建立,目的是为了理解过去的工业,而不是拒绝。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使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1985年废

    23、弃,19世纪中期之前为农业用地。公园设计与其原用途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彼得拉茨也因此设计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设计师彼得 拉茨(Peter Latz)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他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首先,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护,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第三,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科学的雨洪处理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

    24、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节省了投资。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个昔日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为一个占地230公顷的综合休闲娱乐公园,与之相关的许多分支项目在随后的几年中也都逐步完成。第二章 园林设计基础知识第一节 园林美学概论 一、园林美学概述及其特征园林美学是是园艺、建筑、美术、文学和生态等交叉的边缘学科,将美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园林美学研究内容和对象: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审美、园林实体、园林考古。三、1园林美的物质建构序列: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天时之美。2.园林美的精神建构

    25、序列:传统的人文意识积淀、实物(历史人物和事件)所留下的存在对象。四、1.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原则:规则式;中轴为主,横轴辅助;依轴对称,几何构形;地形开阔、平坦或成台地。 2.园林形式美的创造:形(点、线、面、体)、色、声、形式美各因素的组合规律。3.园林意境的创造:虚实对比、自然事物的暗示、自然环境的启示、建筑语言、文学语言。五、园林美学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最大的魅力在于综合了意境美学、抽象美学和接受美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拓宽了欣赏者的审美空间。意境美学在传统园林设计中有提纲挈领的地位。传统的园林与文学、绘画、题名、屏联等结合,调动欣赏者的审美经验,激发联想。真正意识到人类的渺小

    26、,认真领悟和学习大地山川的骨韵、气势,是造园的基础。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概论1、景观: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2、景观3要素:斑块(外貌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廊道(外貌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线形地域单元)、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3种类型。3、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管理的科学。其核心是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涉及生物、气象、农林、美学文化、系统论、控制论等。4.景观生态学的内容4方面:景观结构指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类型、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分布方式、能量物质分配。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27、联系。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景观管理指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5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系统论、等级理论。6.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整体性原理、景观异质性原理、景观等级性原理、景观尺度性原理、景观动态性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景观生态流原理、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原理、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原理。7. 景观空间格局:特定尺度上,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包括均匀、聚集、随机3种格局类型。8. 景观异质性:包括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3种类型。景观异质性是指在景观中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

    28、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空间异质性包括三个方面:空间组成、空间构型和空间相关异质性。9.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10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的应用、尺度、确立恢复目标选择回复地点、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成功性。第三节 环境行为学概论1. 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为影响关系的学科。相关学派包括: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皮亚杰学派。2、行为研究:人与行为和环境三者关系、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人的基本需求(马斯罗层级论:生理需求饥、渴、寒、暖,安全需求安全感、领

    29、域感、私密性,相属关系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与美学的需要)、人的创造力与环境。3.领域性: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领域行为的空间层次:分为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宏观环境3类。4. 环境行为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个人空间(每个人都被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人际距离(切密距离00.45m、个人间0.451.2m、社交1.23.6m、公共空间3.68m)、领域性、私密性(一个人独处、集中精力、不受干扰)、安全感(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自然性需求)、看与被看、抄近道行为、趋光行为。5. 环境行为学对园林设计的影

    30、响: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研究(环境对使用者行为的诱发性)、景观环境认知研究、景观环境利用研究(通过不同人群活动需求和心理研究找到共性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景观环境评价研究、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研究。第四节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1、形式美要素在园林中的应用:点、线、面、体、质感、色彩(冷暖、距离感、运动感、面积感、重量感)。 2.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应用:总法则多样统一;四个分项法则(8大金刚)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第五节 园林设计技术与表达一、绘画工具与创作环境:笔纸颜料等二、园林要素绘画技法:植物、人物、建筑及环境图纸绘制:(1)平面图:设计方案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反映建筑室

    31、内的空间关系。(2)立面图:反映建筑的4个立面,可看到造型,包括体量、比例、门窗、台阶、表面装修。 (3)剖面图:选择适合的视点最恰当地表现室内空间状况,可看到屋顶的形状,包括女儿墙的高度,屋顶的厚度以及室内外地面的落差、踢脚、台柜、洗手池等室内设施。三、调子的质感:1. 调子:把线条紧密的画在一起,以形成细腻、流畅、均匀的各种层次。2. 质感:质感不仅仅是图案,是使观者引起触感并激发想象的灵活交织的线条,各种影子反映了承影物表面的各种质地。第二章 知识要点:1.园林美学2.景观生态学3.环境心理学4.形式美5.绘图工具及绘制方法第三章 园林规划设计阶段一、园林规划设计程序:包括项目前期调查研

    32、究、园林规划、园林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一些列环节。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同阶段,先规划后设计。三、园林规划的概念:是指明对未来园林绿地的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名经济发展需求,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速度和投资等。园林规划的任务包括: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强调园林要素的合理布局和组合。四、园林设计的概念与工作内容:园林设计的内容包括: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等方面的设计,确定造型手段、方式、构筑材料、植物造景方式等。第二节 项目调研与分析阶段该阶段包括调


    注意事项

    本文(园林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