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低年级环境教育教材.docx

    • 资源ID:7496515       资源大小:25.2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低年级环境教育教材.docx

    1、低年级环境教育教材低年级环境教育教材环境教育校本教材(1-3年级 全一册)巡检镇中心小学第一课 亲近自然,爱护动物一、亲近自然1、提前一周或两周,让学生收集各种自然之物,如贝壳、树叶、花草、细沙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放、粘贴等简单的工序,制作成展品,举行小型展览会。2、说说在活动中与自然有哪些亲密的接触,对自然有什么印象。3、通过组织孩子到户外郊游,观赏、触摸、倾听、呼吸、品尝自然,全身心感受自然之美,并养成爱护自然的行为习惯。(这一环节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多感观地接触自然)二、爱护动物1、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画一画它们的可爱形象,学一学动物的声音,摹仿动物的样子、动作,看谁学的像

    2、。2、有饲养小动物的同学,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一周的动物观察日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照顾、饲养小动物,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3、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参观,观察动物的外形、声音、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性,向动物饲养员了解相关的知识。4、组织讨论或表演该如何对待动物。第二课 生活离不开自然一、学生习以为常的日用品为例,讲述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比如:练习本,从原料采集生产与包装流通与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注意形式的生动活泼,可以用表演或故事的形式)二 、生活讨论并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描绘日常用品的“旅程”。三、进行巧手变废为宝的竞赛活动。四、检查对照改善自己对环境的行为

    3、习惯。(采用评一评,夸一夸,学一着,比一比等形式)第三课 水,生命之源荷兰水利学家戴尔斯说:“水是生命的源泉,繁荣的信使,旅游的要素,幸福的根子。”当打开世界地图,或观察地球仪时,你会发现,地球的大部分面积是蔚蓝色的。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个美丽的蓝色球体,她的表面的70%以上是由水覆盖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称地球为水球更合适些。地球上有水,这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星球的重要特征之一。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保护、开发、利用得如何,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而且关系到整个地球的兴衰。是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呢?显然不是,

    4、有很多人对于水的本质并不真正了解,总认为水在地球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对水不加珍惜,对水资源盲目开发和任意污染,造成目前世界性的水荒日益加剧。地球上的水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而在这些水中,约有97.2%是海水,21.5%是冰山和冰川,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0.65%左右。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可供人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左右。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均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原始生命就是发源于水中的。水存在于每一个生物有机体中,例如,人体组织含水量约为70%,血

    5、液的含水量为79%;鱼体含水70%80%;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也相当可观,例如黄瓜含水量达95%。除了构成生物体外,水对生物还起着很多作用,例如吸收、输送养分,排泄废物,散失热量,调节体温等。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句话一点儿不过分。工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量很大。例如,生产一吨钢需水约100吨;浇灌一公顷水稻需水18000吨;一座发电能力为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需要上亿吨淡水。综上所述,不论在自然环境的形成,生命的诞生、存在、发育、繁殖等活动,还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第四课 了解森林的作用在一般人的眼中,森林的作用就是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业产品,也

    6、就是说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实,森林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我们的祖先从猿进化到人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是在森林中度过的。各种各样的野果是他们的食物,茂密的密林为他们遮挡风雨。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资源,除了提供大量木材以外,还能生产松香、栲胶、紫胶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是陆地上最大、最全的物种基因库。森林中还拥有大量的奇花异草和珍禽、更是不胜枚举。森林能保护土壤。茂密的枝叶能够减弱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

    7、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侵蚀。我国的有关观测结果表明,有森地水土流失量比荒坡地小得多。森林能涵养水源。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能调节气候,制造氧气。有人把热带雨林称为地球的肺,热带雨林对气候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热带地区的范围,热带雨林的毁灭会影响全球气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保障了人类不受缺氧的威胁。森林制造氧气的能力比草地、农

    8、田中的植物高数倍到数十倍。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释放730公斤氧气,这些氧气可供近千人呼吸一天。森林能净化空气。携带各种粉尘的气流遇到森林,风速就会除低,一部分尘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树叶上的绒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粉尘5080吨。在光合作用中,叶面上的气孔敞开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随着空气进入叶组织,储存在植物体内;而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气体则是纯净而无毒的。森林能消除噪声。枝叶茂密的树冠,表面粗糙的树干,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削减作用。声波遇到坚硬而平整的建筑物表面,就会受到强烈的反射,而一旦遇到森林,就像皮球落在松软的沙滩上不会再弹起来。第五课 变

    9、废为宝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膨胀,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固体废物逐年增长。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高达450亿吨;废物种类也在逐年增多,已由最初的城市日常生活垃圾扩展为城市建筑垃圾、工矿业废渣、农业废物、化学废物、核废料以及有毒固体废弃物等。这些日益增多的垃圾,已经构成对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极大的危害。固体废物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危害人的健康。目前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利用固体废物资源的主要措施有:改革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物产生量;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使前一产品的废物成为下一种产品的原料;把固体废物纳入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固体废物资源化体系;制

    10、定固体废物管理法规等。如果我们能对它进行正确、合理的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废物就可以成为有用的资源。对于固体废物,传统的处理办法有填埋、焚烧、堆肥等。6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传统的处理废物的办法的弊端,许多国家开始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利用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矿物废料作建筑材料、填垫材料、作冶金、化工、轻工等工业原料;利用含碳、油或其他有机物的废物,回收能源;利用含土壤、植物所需营养元素或化合物的废物作土壤改良和肥料等。近些年,我国固体废物已从简单的堆放处置,逐步转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治理。19851996年我国累计回收废旧物资总值达2060亿元。废钢铁、有色金属、汽车

    11、回收量逐年增加。废橡胶、塑料、玻璃的回收量也大幅度增加。第六课 珍惜共同的家园当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正经历一场磨难;全球环境恶化日益加剧,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水域污染、淡水资枯竭、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物色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幸好人类已经初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殿是与生态环境的演化和发展人休 相关的。没有地球的生态环境,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发展,也没有人类的今天和明天。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气候、水、土壤、矿物、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以及一定的地理

    12、条件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本应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未受人为干预的宏观物质世界。然而,随着人口的激增和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界能力的增强,真正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域越来越少了。人类的过多干预,破坏了自然环境,人类也因此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发展既受到自然规律,又受到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和制约。第七课 保护濒临灭绝动物世界频临灭绝动物数量:中国的大熊猫目

    13、前仅存活1000只左右。亚洲大猩猩目前剩下2500只左右。非洲犀牛目前只有200头。在过去的25年中,大象的数量下降了90%,北野牛目前仅存500头。马达加斯加岛上子猴只剩下9只。现在世界上有1200种动物源于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保护物种光靠国家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人每一个公民都有保护物种的责任和义务。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参与乱捕滥杀、乱砍滥伐的活动,不吃野味。还应该广泛宣传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坚决同破坏物种资源的现象作斗争。第八课 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又称生态标志、绿色标志、环境标签等,它是由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依据有关的法规、标准向一些商品颁发的一种张贴在产品上的图形,用以标

    14、识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易于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主要是那些对人类和环境有危害、但采取适当措施后就可以减小或消除危害的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可以使公众清楚地看出产品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可以把环境标志看成是产品绿色通道的护照。联邦德国是最早实施环境标志计划的国家,目前已有75种类型4500多种产品被授予环境标志,随后日本、加拿大、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战略咨询组于1991年成立了环境标志分组,旨

    15、在统一环境标志方面的有关定义、标准和测试方法,避免导致国际贸易上的障碍。我国国家环保总局1993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环境标志工作,1994年5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代表国家对环境标志产品实施认证。我国环境标志图形的中心由青山、绿水和太阳组成,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是10个紧扣的“环”,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第九课 历年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6、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国家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

    17、0年让我们行动起来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第十课 噪声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几乎每个城市居民每天都要遭受噪声之苦。什么是噪声?通俗地说,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音乐、歌声,本来是美妙之音,但对于正在睡眠的人来说,是吵闹的、不需要的声音,所以也是噪声。人们过去只注意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而忽略了它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影响,所以称它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 1、

    18、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如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2、损伤听觉、视觉器官。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上下来或从轰鸣的车间里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说话声音,过一会儿才会恢复,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这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可造成听力下降。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

    19、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可引起胃病和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心脑功能发育也有不利影响。第十一课 吃野生动物会得什么病 有关专家说,野生动物体内含有各种病毒,还携带各种寄生虫,吃野生动物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等

    20、疾病,这些病因少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一些病如狂犬病目前还是不治之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成了宾馆、饭店招徕生意的招牌,蛇、鹿肉甚至蝗虫、甲壳虫等都成了尝鲜人口中的佳肴。然而,这些餐桌上的美味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进了灶房,染疫的野生动物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邹兴淮介绍,野生动物在野外除死于天敌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死于各种疾病,如鹿的结核病患病率就不低。而且,野生动物存在着与家禽家畜一样的寄生虫和传染病,有些病还会与家禽家畜交叉感染。在众多的野味中,人们吃蛇吃得最多,即使动物园中的蛇的患病率也很高,癌症、肝炎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寄生虫更多,尤其一些老蛇抵抗力差

    21、、个体又大,有的蛇皮肉之间的寄生虫一团一团的,拿手一捋能感觉到疙疙瘩瘩的。蛇的食物不同,体内的寄生虫也不一样,以兔子、老鼠为食的寄生虫最多。 因吃野生动物致病的人很多。近一段时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抢救了十几例吃蝗虫、甲壳虫等食物过敏的病人。副主任医师洪景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野生动物带有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往往寄生在动物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有些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很多人因吃野味而得各种寄生虫病,如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等病。以人们食用较多的蛇为例,人们常喝的是蛇血和蛇胆酒,而蛇体毒很多,神经毒会导致四肢麻痹,血液毒能使人出血不止,但人们对此了解甚少。甲鱼除了有许多

    22、与蛇相同的寄生虫外,还有一种别的动物身上没有的寄生虫水蛭。这种寄生虫将卵产在甲鱼体内,如果生食甲鱼血、胆汁很容易连同这些虫卵带进体内,造成中毒或严重贫血。 洪景福说,能吃得起野生动物的人不多,因此因食用野生动物得病的也相对少见,诊断起来有一定困难,往往查不出原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更多。即使偶然吃一次也会得病。 吃野生动物会得病,猎捕、饲养野生动物同样会得病。洪景福说,野生动物的血液、体液也带有病菌,人接触后会受到感染。近年来,一些人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也会导致疾病。在他接治的病人中,有一名15岁的女孩,养了一只鸟,死后舍不得扔,制成了标本放在屋里,鸟体内的病毒导致她长期哮喘,直到标本拿走才

    23、好。 有关负责人特别提醒说,今年我国连续发生了数起投毒猎杀野生动物案,如三门峡毒死天鹅案、山西忻州毒死野鸡案、鄱阳湖毒死天鹅案,投毒者都是用剧毒农药毒杀野生动物,卖给餐馆赚钱。东北一些地区曾发生用剧毒的氯化钾毒死野鸡、野兔等动物,然后补上一枪蒙骗消费者的事件。这种野生动物对人体危害更大。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有关人士表示,野生动物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不能无节制地捕杀。即使捕杀不受国家保护的动物,也要办理相应的手续,通过卫生检疫后食用。他呼吁人们不要一味吃奇吃鲜,甚至把吃野生动物当成身份的象征。为了保护生态,也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不要滥吃野生动物。第十二课海洋灾害主要有哪几种 在人类所面临的诸

    24、多自然灾害中,那些源于海洋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

    25、)两类。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达30-40吨。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大陆冰川或陆架洋滑入海中后断裂而成的巨大冰块中,露出海面的高度在5米以上者称为冰山。1912年4月14日午夜“泰坦尼克”号轮即是在北大西洋首航中撞上这种冰山而沉没的。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

    26、的优势和不浮游生物种类的色素决定的。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时却呈绿色,硅藻往往呈褐色。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海啸对沿海地区的人、畜、树木房屋建筑、港湾造成破坏。主要发生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减低。


    注意事项

    本文(低年级环境教育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