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云南三大土司府的相关信息.docx

    • 资源ID:7498727       资源大小:3.87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云南三大土司府的相关信息.docx

    1、关于云南三大土司府的相关信息大理市旅游业展现美好发展前景2010年11月18日 14:14:23来源:苍洱时讯近日,大理州旅游局副局长、大理市旅游局局长高充接受了记者的专题采访。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大理市的旅游业发展情况时,他如数家珍地说起了一组组数字:截至今年10月,“十一五”期间大理市的旅游接待人数超过了2700多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86.58亿元;2010年预计接待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6.21亿元,可以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大理市“以旅活市”的战略得到了全面贯彻和实施,大凤路、环海路的建设改善了旅游条件,高等级星级酒店的建设和落成,正在施工

    2、的苍山大索道、希夷之大理的展演项目,使大理市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从业单位及人员的素质和信誉,整个旅游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了锻炼,随着“十一五”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为大理市“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理的苍山、大理坝子、洱海的空间组合如同一幅画卷,城在景中,人在画中,自然与人文交融,青山同玉水相依。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四季如春、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是海内外知名度高的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胜地。 随着交通的全面改善,给

    3、大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机场通航、铁路的修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大理已成为滇西最重要的交通通道和枢纽,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为中心的滇西北旅游区,成为云南省旅游的一个王牌旅游区。随着怒江大峡谷和腾冲、瑞丽等风景区的开发,大理将成为联系三大旅游区系统的纽带,给大理的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大理市的一个最重要支柱产业,并带动了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大理市围绕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的目标,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力度,全市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形象基

    4、本树立,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平均增长4.51%,旅游社会总收入平均增长15.16%。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大理市围绕“以生态文明为本,以文化历史为魂”的要求,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把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康体旅游相结合,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把以大理苍洱为中心的旅游与全州乃至于滇西旅游区的发展相结合,把强化管理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市各类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大发展,树立大理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大理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大理旅游二次创业,推动大理旅游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多元转变,加快推进旅

    5、游业由资源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力争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84万人次,平均递增3%;其中海外旅游者38.29万人次,平均递增5%;实现旅游总收入92.92亿元,平均递增15%;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计划累计接待旅游者3226.73万人次,递增3%,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44.59亿元,把大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为大理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完)(作者:王淑云戴向晖)风雨沧桑土司府-哀牢山陇西世族土司府掠影 2009年8月16日,我们踏上哀牢山土司府的台阶,跨过石雕的门槛,抚摸着木雕的门窗,心灵的震撼从这里开始。 看着那傲立云海之间的飞檐,

    6、我们似乎感到当年房主人的霸气,数着当年墙上的弹洞,依稀听到当年解放军冲锋的号角声,还有那青石板的茶马古道,更是将我们带回那遥远的沧桑岁月。 这就是新平土司府,它承载过多少历史的风雨。新平土司府设立于宋代,属宋代大理国时期新平“岩旺土司衙门”,由傣族岩旺家族世袭管辖。清朝乾隆年间,把原傣族“岩旺土司”爵位转封陇西李氏家族世袭管理哀牢山,形成了傣族、汉族两个土司,上下一千年的新平土司历史。请看照片。DSCN0452.jpg (320.35 KB)2009-8-19 14:26DSCN0385.jpg (243.02 KB)2009-8-19 14:26DSCN0453.jpg (365.87 KB

    7、)2009-8-19 14:26DSCN0384.jpg (404.07 KB)2009-8-19 14:26在土司府门前巧遇云之驴DSC03123.jpg (416.77 KB)2009-8-19 14:26DSCN0390.jpg (484.59 KB)2009-8-19 14:26DSCN0392.jpg (280.08 KB)2009-8-19 14:47DSCN0393.jpg (333.73 KB)2009-8-19 14:47DSCN0395.jpg (313.47 KB)2009-8-19 14:47土司府过道摆设DSCN0401.jpg (270.43 KB)2009-8-1

    8、9 14:47DSCN0403.jpg (261.84 KB)2009-8-19 14:47DSCN0402.jpg (280.73 KB)2009-8-19 14:47土司大老婆丽江木府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而木府可称为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族首领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明末时达到鼎盛,其府建筑气象万千,中原千古奇人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木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古城文化的象征.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南隅,占地46亩,中轴线全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雪山),右

    9、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 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重视教育的灵心慧性;石牌坊栋梁斗拱, 通体皆石, 坚致精工,无与敌者,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殿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

    10、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祖,祭天,祭大自然神署的杜宗教活动场所。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 它充分体现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并在其建设过程中,汉、纳、白三族人民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其技艺,在主要保留了中原明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溶入了纳西、白族各种地方工艺风格。同时木府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它介乎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庭院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处,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大部分建筑曾毁于清末战火,幸

    11、存的石牌坊也于毁于文革,丽江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决定贷巨资恢复重建木府旧观。 经过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木府再现于世。建成后的木府比原规划设计还要壮观,巍巍木府,得雪城之灵气,玉水之精魂,它的重现,发展和弘扬了丽江纳西族之传统文化,成为游人纷至沓来的一处胜地。丽江木府:云南三大土司府之首 2008年03月03日11:45连载:去明朝看风景 作者:熊召政 出版社:中华书局 大约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一个名叫木公的诗人,在丽江城中的制高点狮子山上,目睹脚下大片大片匍匐着炊烟的苍苍青瓦,以及家家门前流过的清清雪水,他或许想起了南宋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抑

    12、或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它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觉诗兴大发,援笔伸纸,写下一首述怀诗:丽江西迩西戎地,四郡齐民一姓和。权镇铁桥垂法远,兵威铜柱赐恩多。胸中恒运平蛮策,阃外长开捍虏戈。忧国不忘驽马志,赤心千古壮山河。这位木公并非一般的诗人,而是明嘉靖年间纳西土司。研究明代的土司制度与丽江古城的发展史,都绕不开木氏家族。据纳西族史记载:“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经元、明、清三朝,传世二十二代,共四百七十年。而明代木氏土司,是其极盛时期,与蒙化、元江并称为云南三大土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和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朝当政者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加之

    13、生活习性所致,少数民族一般都住在远离中原的边鄙之地。或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或气候恶劣,驽愚未化,中央政权极难控制。汉之于匈奴,唐之于鲜卑、回纥,宋之于契丹、女真,皆因为没有处理好民族矛盾而酿成经年不息的战乱。自秦至清历经的朝代,惟有宋朝国土面积最小。其时中国的版图上有辽、西夏与赵宋王朝并存。含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都在辽国的控制中,大金灭辽,北宋南迁。金与宋基本以淮河为界。南宋的疆域更为局促。元朝灭金灭宋,国土的疆域再次扩大。朱明王朝成立后,少数民族问题没有唐宋那么突出,但也不是河清海晏,疆域安定。东北与西南两处,民族之间的冲突时起时伏。朱元璋处理民族问题,可谓恩威并重。凡拥护中央朝廷的,一律加

    14、封;凡是叛乱的,则重兵剿灭。明朝的官职,分土、流两种。所谓流官,一般在汉民地区所设置的省、府、州、县任职,按年限升黜有律。而土官则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鄙之地。担任土官亦即土司者,则是当地民族的头人或酋长。流官不能久任,到了年限就得迁转。而土官则可以世袭,官职代代相传。这一任职方式,到清代世宗皇帝进行“改土归流”的改革后才宣告结束。明朝在西南,即今天的云贵川,任命了三百余个土官,丽江纳西族的木氏家族,可谓是最为荣耀的一个了。广南土司府广南土司府简单描述久闻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南县城有座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司府,已有700多年历史,其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令人叹为观止。近日,记者对广南土司府作了一次探

    15、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南是壮族居和聚居的壮乡。记者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文山乘车,行程150公里后,一座现代化建筑中,座座古建筑夹杂其中的边地小城出现在眼前,广南县城到了。 详细介绍 久闻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南县城有座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司府,已有700多年历史,其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令人叹为观止。近日,记者对广南土司府作了一次探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南是壮族杂居和聚居的壮乡。记者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文山乘车,行程150公里后,一座现代化建筑中,座座古建筑夹杂其中的边地小城出现在眼前,广南县城到了。 城中央明镜似的莲湖畔,走着身着

    16、壮族服饰的壮家人,构成小城的一道风景。在当地友人引领下,记者从湖畔的一条古石板小巷前往土司府。 漫步古石板小巷数百米,土司府大门已出现在眼前。 有关广南土司的历史,壮乡广南一书中介绍: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统治当地人民的机构,世袭继承。云南通志土司考述,“滇之土官,肇于元而盛于明,清代固之。”明史亦有“广南土司”录。从有关历史考证,广南土司始于元初,侬氏家族世袭继承,在清中期前是广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政治、军事、民刑、钱粮大权。广南侬土司历来臣服于元明清封建王朝,向中央政权缴纳贡赋和服从中央王朝政府的调征。明、清两代土司都曾晋京向封建王朝朝贡,得到刺绣精美的丝绸制品及金

    17、银等赏赐。据侬土司家谱记载,“十四世祖侬应祖袭授同知职,崇祯十一年(1638年)调征凤克有功,加四品服。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叛,命侬鹏征有功,康熙二十年(1681年)土官侬鹏率师追擒吴三桂大将夏国相于西板桥。二十世祖侬茂先18831885年奉调赴越南,在中法战争中有功,赏戴花翎加四品衔”。由此可见,土司对“抵掌疆场”、“奔走御侮”,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曾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广南侬土司共沿袭27代,近700年历史。侬智高之裔侬郎恐任一世土司宣抚职。至1936年,云南省政府龙云以“全省土职尚未一律改流之际,广南土司似不必急于此时取消准予仍袭原职,以示羁縻,而维边圉”为由,批准侬鼎和承袭

    18、土司,准许有五六名士兵作守卫,并保留一些田庄,准其继续收租,但已失去参政权力,此乃广南土司的最后世袭土官。其残存的收租上贡等制度,直到1948年,边纵游击战争兴起,才彻底废除。 位于县城北街的广南侬土司衙署,现为城区一小校园,座北向南。曾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l万多平方米。 现存广南土司府建筑中,最完整和最有气势的,是大门。门前的19级台阶都用青石条砌成,随着岁月的流逝,更显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台阶顶端的两头石狮相视而“吼”。石狮后面是大门主体建筑,颇具古代园林特点,门顶为青砖琉璃瓦构筑的屋面,起遮风挡雨,保护门窗、廊柱的作用。屋檐雕画着色彩斑斓的图案,6棵圆柱和两头墙壁支撑屋顶,显得十分庄重

    19、。格子窗精雕细刻,古色古香,大门雕梁画栋。整个大门在建筑上气度不凡,堪称古式建筑的珍品。 走进大门,顿生深门重院,规模庞大之感。院内现存最为完好的建筑是议事厅,系一幢七开间、歇山屋顶、抬梁式简易木构架房屋,高9米,通面阔14.3米,进深21米,木柱42棵。用材浑圆粗大,屋宇宏伟,使人感到历史的厚重和悠久。 当地有关人士说,在清王朝时期,地方土司衙署的议事厅只能建五开间,广南土司衙署却建为七开间,在当时是少有的。 广南土司衙署从建国后一直为广南城区一小所用,虽说部分建筑被拆毁或改修作它用,但整个衙署严谨的建筑布局风格仍十分清晰。 历经700余年风雨,广南土司衙署建筑仍折射着古代建筑的神韵,呈现历

    20、史文化的久远与厚重,可见其建筑艺术的精湛。 探寻武定凤氏土司府遗址武定一词始见于元朝,系彝语音译词,其由来出自罗婺部。“武”是“婺”的音转,“定”为“甸”之谐音。意思即“罗婺部居住的大甸”。从彝文典籍罗婺姻亲史、那氏家谱、彝文摩崖石刻罗婺盛世铭父子连名世系看,罗婺凤氏土司及其后裔那氏传了64代,近两千年。由于罗婺在该部族的发展历史上影响最大,其后裔世代亦自称罗婺氏族。 隋唐时期,罗婺部落逐渐兴起,成了地方统治者,为“三十七蛮部”之一。 宋淳熙年间,大理段氏举土酋阿而为罗婺部酋,子孙相继袭其职,地位日益显赫,“雄冠三十七蛮部”,公元1255年,忽必烈南征云南,阿而曾孙矣格率部归顺,被授罗婺万户候

    21、,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1271年后,元朝改罗婺部为北路土官总管、武定军民府土官总管,授武德将军,辖区扩大到贵州普安。至元7年,罗婺土官升云南中书行省参政,“武定”一词始见于文献。明朝是罗婺部落凤氏土司最兴旺的时期,也是由兴盛走向没落的时代。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又由于史料的缺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凤氏土司兴亡的种种神秘传说。据明史.土司传、武定府志等记载,明洪武14年,傅友德,沐英攻云南,与同时期贵州水西土司奢香夫人齐名的武定府女土司商胜,备粮千石,到昆明金马山已经明朝大军。这种深明大义之举,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洪武皇帝朱元璋特赐商胜“金带一条,授中顺大夫、武定军民府土

    22、官知府”。民间传说,当年凤氏在金马山迎接沐英大军时,以彝族最高的礼仪,数里搭棚拦门敬酒,杀猪宰牛,大摆宴席,三日三夜,灯火通明,歌舞不绝。从洪武16年起,凤氏家族先后八次进京朝觐大明皇帝,屡次受朝廷诰封赏赐。随着朝廷的恩宠,通过几代土司的苦心经营,罗婺的影响力逐渐由谷底武定向滇东北地区扩大,甚至影响全滇。第17代土司阿英通知时代,达到了顶峰。明宏治年,孝宗皇帝赐姓凤氏,阿英改名凤英。皇帝魄力特赐凤英“尽忠报国”金带,凤氏土司从此沿由来。罗婺彝族土司世家虽冠汉姓,但彝文家谱中仍沿用彝族传统的父子联名谱系,代代相传,以示纯正的贵族血统。凤英及其子孙丝带因功授予云南布政司参政(从三品)兼武定军民府土

    23、知府,罗婺后裔登上了云南的政治舞台。时光流逝,盛极必衰。明朝中叶以后,朝廷逐渐推出、行“改土归流”政策,隆庆元年至万里三十六年、朝廷陈凤氏土司家庭内部发生权利纷争,以武定割除了凤氏的知府职位,实行流官制度,设武定府。明朝在武定“改土设流”之处,实行“土流并存”,仍保留土司世袭制。但土知府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象征着政治权利的知府大印从土知府手中移交到流官受中。此后,罗婺部族战乱频繁。清雍正年间,朝廷彻底改设流官。罗婺凤氏土司在武定府的统治结束,凤氏的一支流落到金山江边,后被朝廷封为土舍,官“武定直隶州幕连世系土同知”,势力虽不足先祖,但仍然富甲一方,直至1950年武定解放。明清红河彝族土司衙门纳

    24、楼长官司署纳楼长官司署全貌纳楼长官司署大门从建水古城南行公里,便到了位于建水至元阳路边的哈尼族村寨黄草坝。从黄草坝再西行公里,就是彝族村落回新。村落中凸现着一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那就是纳楼长官司署,它既庄严又华伟,着实让人望而惊叹:地处偏僻的深山老林中能出现如此大观之建筑,可想主人之富有,工匠之技艺超前。 纳楼长官司署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时期世代统治红河两岸地区的纳楼茶甸副长官司 (彝族土司)的衙门。它雄踞红河北岸山腰上,地势险要,造型奇特。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以大门、前厅、正厅、后院为中轴线,由南往北一字排列,厢房、书房、耳房左右对称,为三进四合院,大小房舍共余间。大门为坊式,屹立

    25、在米的高台上,前有操场、照壁。更奇特的是纳楼司署的四角各建有用于防御的炮楼一座,上面至今还可以看出斑斑点点的弹痕。延伸阅读:红河纳楼长官司署位于建水县南坡头乡加新村,距建水县城60公里,为纳楼茶甸副长官司(彝族土司,长官司是朝廷派驻的)普氏的衙署。现存的加新村纳楼长官司署,为长舍普国泰的宅邸,建于清末,保存较完好。 纳楼长官司署,占地28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门前照壁高大,院场宽阔,两侧有石砌碉堡,署内有前厅、大堂、后院一字排列,两侧有厢房、耳房、书斋等,四周有土筑、石砌两道护墙,为滇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事的少数民族土司衙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景资料:元末明初,明军

    26、平定云南,纳楼茶甸土官普少缴历代印符归顺,朝廷授其为纳楼茶甸世袭长官司副长官。明末清初,清军入滇,仍是这个家族的普率归附清朝,仍被授予纳楼茶甸副长官职。赴京朝贡后,获授诰敕冠带。光绪九年(1883),老土司普永年死,其子普卫邦夭折,族人为争袭土司职位发生仇杀,云贵总督岑毓英和云南巡抚唐炯奏准朝廷,将纳楼司一分为四,由普氏家族的四个支系承袭,各管两个里,各盖一座衙署,总体还被冠以“纳楼司署”的名称。四个土舍中,以驻官厅的三舍普应元年纪最长,辈分最高。民国初年(1912),纳楼四舍仍被委以土司职位。民国5年(1916),三舍普应元因拥护袁世凯称帝,参与叛乱围攻建水城,平息后被革除土司职位,抄没家产

    27、,从此没落,其辖地改设建水县佐,负责管理。普国泰曾于民国2年(1913)被授以“临安县纳楼乐善永顺二里及江外三猛地方土司印”一枚。两年后,因二舍安正、祟道二里土知州普安邦赴粤,其职位由普国泰代理,又因新改的县名与浙江的临安县重名,仍改称旧名,因而另授予“建水县纳楼乐善永顺二里及江外三猛地方兼理祟道安正二里土知州”衔。元江军民府土司军事制度浅析 作者:许洪畅土司军事制度是封建统治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上的又一新的、重要的制度,它历经元、明、清三代数百年历史,几经演变,最终形成其固有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王朝中央集权制下军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跨度之长、范围

    28、之广,曾经对傣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今天,在稳定边疆、构建多彩和谐云南的历史条件下,来研究分析古代土司军事制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一、元江军民府的形成明代中央王朝为了巩固其对全国的封建统治地位,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种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土司制度”。明朝初年,朱元璋对云南采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经过洪武、永乐两朝的几度调整,云南、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6个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3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

    29、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13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在实行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的云南13个府中,以傣族那氏为世袭土官的“元江军民府”即是其中的一个府。而明代“元江军民府”是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傣族土官那荣赴京朝贡后,由“元江知府”改升的。为了研究“元江军民府土司军事制度”,有必要对元江府的历史作一番了解。从元江府的历史沿革来看,“元江军民府”是元江傣族土官按照朝庭的“土司制度”规定,多次进京朝贡得到改升的。清康熙元江府志记载:“元江古号西南荒裔,夏商时,号因远部,又名惠笼甸,历周秦不通中夏,迨楚顷襄王将兵掠地,庄足乔据滇王,爿羊牁(贵州)句町(广南)皆内附,独元江不与。汉武帝元

    30、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正月,通西南夷,夷南至爿羊牁(贵州),北至沫若水(四川西部大渡河)。而元江亦不附。唐时蒙诏以属银生节度(景东),封栖霞为南岳,建城甘庄(今元江甘庄)。今遗址尚存,随徙白蛮苏、张、周、段十姓戌之,又开威远等处,置威远睑。宋侬智高之党窜于此。宋仁宗四年(即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那氏据焉,改城礼社江(今元江)上。元宪宗时(公元1254-1259年)内附,至元中(公元1288年)置元江万户府,后置元江路。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那直率众投诚纳款,输赋于西平候,沐英为奏,清赐玺褒之,改元江路,为元江府,寻设学校,开廪增附,分南北贡,设他克通判、教授训导经历官,俱汉员,

    31、又设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副长官禾摩巡检司,俱土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那直备象马方物亲自赴京朝贡,恩赐有加。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直子荣赴京朝贡,奉束力渝,那荣肯万里来朝,赐宴于奉天门,特加虎符一道,嘉尔忠顺,赐尔虎符,传之子孙,永守藩土。”明史也有记载:元江古西南夷极边境,田惠笼甸,又名因远部。南诏蒙氏以属银生节度,徙的蛮苏、张、周、段等十姓戌之,又开威远等处,置威远焉。后和泥(哈尼族)侵据其他。宋时,侬知高之党窜居于此,和泥又开罗僰甸居之,后为么些、徙蛮、阿僰诸部所据。元时内附。置元江万户府。后于威远更置元江路,领罗僰(元江)、马笼(新平)等十二部,属临安(建水)、广西(泸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元江府。十七年(公元1384年),土官那直来朝贡象,以那直为元江知府,赐袭衣冠带。十八年(公元1385年)置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隶之,以土酋白文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云南三大土司府的相关信息.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