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微生物解答终审稿.docx

    • 资源ID:7559108       资源大小:36.4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生物解答终审稿.docx

    1、微生物解答终审稿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微生物解答第一章1.试述革兰氏染色机制: 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文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2.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的耐热机制的芽孢的耐热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渗透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

    2、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欣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何为“栓菌”试验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菌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未作伸缩“挥动”,因而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4.对细菌细胞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表解。一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拟核、细胞质。特殊构造:糖被、鞭毛芽孢第二章1.试列表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10个主要差别比较项目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大小较大较小若有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等多数为肽聚糖细胞膜中甾醇有无(仅支

    3、原体例外)细胞膜含呼吸或光合组分无有细胞器有无核糖体(指细胞质核糖体)80S70S核膜有无鞭毛运动方式挥鞭式旋转式遗传重组方式有性生殖、准性生殖等转化、转导、接合等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等多种一般为无性(二等分裂)2.试对酵母菌的方式作一表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一)无性:芽殖裂殖产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后垣孢子)(二)有性(产子囊孢子)3.试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对其中各主要过程作一简述1子囊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产生的单倍体营养细胞2单倍体营养细胞,不断地进行出芽繁殖3两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在质配后即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繁殖5

    4、在以醋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同时又缺乏氮源等特定条件下6子囊经自然或人为破壁后,可释放出其中的子囊孢子4.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构造,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吸取养料 假根 吸器 附着 : 附着胞 、 附着枝 菌核特化的营养菌丝 休眠(或休眠及蔓延) 菌索 延伸:匍匐枝 菌环 捕食线虫 菌网 菌丝体 无性 分生孢子头 孢子囊 简单 有性:担子 特化的气生菌丝(子实体) 无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 复杂 有性(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简述功能:假根: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吸器: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 附着胞:用以牢固的黏附在宿主表面 附着枝:将菌丝附着

    5、于宿主体上 菌核:休眠菌丝组织 菌索: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 菌环或菌网:捕捉线虫或其他微小动物5.试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提出制备相应原生质体的酶或试剂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 。 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

    6、合剂处理,溶菌酶。 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第三章1.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制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 螺旋对称型TMV 呈直杆状,中空 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 外形呈典型的二十面体 复合对称T 偶数噬菌体 呈蝌蚪状2.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 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吸附 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侵入 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增殖 增殖过程包括核

    7、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培养基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 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 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溶菌酶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3.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潜伏期 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裂解期 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

    8、毕所经历的时间。 平稳期 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裂解量 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4.简述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基本原理: 培养皿底部并非十分平整,注入少量培养基铺平底部,作为下层,上层为噬菌体和细菌混合物的培养基注入,铺平,这样使得观察物在同一平面,更利于噬菌斑的观察及分离纯化。主要步骤:(1) 倒下层琼脂,。 融化下层培养基,倒平板(约10mL/皿)待用。(2) 倒上层琼脂。 融化上层培养基,待融化的上层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每管中加入敏感指示菌 (大肠杆菌) 菌液,待检样品液或上述噬菌体增殖液,混合后

    9、立即倒入上层平板铺平。(3) 恒温培养。30恒温培养612h观察结果。(4) 观察结果。如有噬菌体,则在双层培养基的上层出现透亮无菌圆形空斑噬菌斑5.某微生物发酵厂出现感染噬菌体的异常情况,试讨论异常现象有哪些并设计方案证实。异常现象:1.发酵液光密度开始上升,而后下降。但有时也不上升,当把1%的噬菌体人为的接入罐中,光密度始终处于最低位 逐渐上升,一般升到不再下降 3.泡沫大、料液略黏 4.镜检时发现菌体减少,发胖,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红色碎片。严重时,可出现拉丝或网状,或呈鱼刺状,几乎看不到完整菌体。证实:把发酵液点在平板上能看到噬菌斑6.如何防止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1)不使用可疑菌种认真

    10、检查斜面、摇瓶及种子罐所使用的菌种,坚决废弃任何可疑菌种。(2)严格保持环境卫生。(3)决不排放或随便丢弃活菌液环境中存在活菌。(4)注意通气质量空气过滤器要保证质量并经常进行严格灭菌,空气压缩机的取风口应设在3040米高空。(5)加强管道及发酵罐的灭菌。(6)不断筛选抗性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7)严格执行会客制度第四章1.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方式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答: 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大多原核生物,真菌和原生动物) 化学物质(化能营养型)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硝化、硫化细菌。铁、氢细菌,)能源 光能自养微生物(紫硫细菌、蓝细菌、绿硫细菌、藻类)辐射能(光能

    11、营养型) 光能异养微生物(红螺菌科的细菌)2.试述通过基团位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答:其机制分两步:(1)HPr被PEP激活,(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3.什么是选择培养基试举一实例并分析其中为何有选择性功能。答:选择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如酵母富集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对酵母菌无影响,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4.什么叫鉴别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具有鉴别功能的原因。答: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

    12、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鉴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难养的革兰氏阴性菌。产酸菌由于产酸能力不同,菌体表面带质子,与伊红美蓝结合从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用肉眼直接判断。第五章1.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其机制的脱氢和产能的途径主要有几条列表比较各途径的特点答:1)EMP途径特点:基本代谢途径,产能效率低,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作为合成代谢原料,有氧时与TCA环连接,无氧时丙酮酸及其进一步代谢产物乙醛被还原成各种发酵产物,与发酵工业有密切关系。2)HMP途径3)ED途径4)TCA循环特点:1、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

    13、心枢纽。2、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3、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4、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如: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第六章1.菌落计数法有何优缺点试对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作比较。答:(1)平板菌落计数法最大的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平板上长出菌落一段时间后才能计数.但是由于平板菌落计数法通常做梯度稀释,所以计数的线性范围大.由于是菌悬液涂布,所以比较均匀,能较好的反应菌落的疏密程度.重复性,平行性很好,是经典的计数方法;(2)为最常用的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通过平板划线后,可使细菌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

    14、的菌。其目的都要使细菌呈现单个菌落生长,便于同杂菌菌落鉴别。涂布平板法: 由于将含菌材料现加到还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倒平台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2.延滞期有何特点实践上如何缩短答: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为零;(2)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许多杆菌可成为丝状;(3)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的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践行;(4)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速度,易产生各种诱导酶;(5)对外界不良条件如NaCl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

    15、缩短方法(1)以指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的时间缩短;(2)接种量越大,延滞期越短;(3)培养基越丰富,延滞期越短;(4)种子损伤度越低或没有损伤,这缩短延滞期。3.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答: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和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2)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各部分的成分十分均匀;(3)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该时期微生物的应用:该时期的微生物因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细胞各成分的平衡增长和生长速率恒定等优点,故是用作代谢、生理、和酶学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值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 4

    16、.稳定期有何特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有哪些答:特点(1)细胞开始积聚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内含物;(2)芽孢杆菌一般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3)有些微生物开始以出生代谢产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抗生素对人类有用的各种次生代谢物。到来原因(1)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2)营养物比例失调(3)酸、醇、毒素或者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4)PH、氧化还原电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5.试根据的代时来说明夏季食物容易变质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答:在指数时期,原生质增加一倍的时间最短,大肠杆菌在随温度升高代时越短,生长越快,导致食品变质加快。防范措施:在低温和无菌的环境下保存食

    17、品6.试列表比较两类连续培养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答:装置控制对象生长限制因子培养液流速生长速度产物应用范围恒浊器菌体密度(内控制)无不恒定最高生长速度大量菌体或菌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生产为主恒化器培养液流速(外控制) 有恒定低于最高生长速度不同生长速度的菌体实验为主7 试述McCord和fridovich关于厌氧菌痒毒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假说。凡严格厌氧菌就无sod活力,一般也无过氧化氢酶活力;所有具细胞色素系统的好氧菌都具有sod和过氧化氢酶;耐氧性厌氧菌不含细胞色素系统,但具有sod活力而无过氧化氢酶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sod的功能就是保护好氧菌免受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从

    18、而提出了缺乏sod的微生物必然只能进行转性厌氧生活的学说。8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变化有何规律如何合理调整以利微生物更好的生长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升高或降低加入生理酸性盐或生理碱性盐,作为其培养基成分9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异同。灭菌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消毒是指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防腐是指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措施。化疗是指利用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

    19、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灭菌完全杀死微生物,而其它方法则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0利用加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易招致哪些不利影响如何防治a形成沉淀物 b破坏营养,提高色泽 c改变培养基ph(一般为降低) d降低培养基的浓度方法:a采用特殊加热灭菌法(a 对易破坏的含糖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时候,应将糖液与其他成分分别灭菌,灭菌后在合并b 含ca离子和fe离子的培养基与磷酸盐成分分别灭菌,在混合 c 对含有易被高温破坏成分的培养基,应采用低压灭菌活简写灭菌 d 在大规模发酵工厂中,采用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 b过滤除菌法 c其他方法:配置培养基的时候,对配方逐一添加并使之溶解,还可以加

    20、入%EDTA活%nta,防止重金属形成沉淀11 影响加压蒸汽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1被灭菌物质含菌量 2灭菌锅内空气排尽程度 3灭菌对象的ph 4灭菌对象的体积 5加热与散热速度12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有哪几种试举一例a一直细胞壁的合成 b 引起细胞壁的降解 c 干扰细胞膜的功能 d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e抑制DNA的合成 f抑制DNA的复制 g抑制RNA的转录 h抑制RNA的合成13 试以磺胺及其增效剂tmf为例,说明这类化学治疗剂的作用机制。A 与正常代谢物一起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使微生物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无法正常合成 b 假冒正常代谢物,使微生物合成出无正

    21、常生理活性的假产物 c某些抗代谢药物与某一生化合成途径的终产物的结构类似14 抗药性是如何产生的其作用类型有哪几种试各举一例a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 抗青霉素 b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 抗链霉素的酶株 c 形成救护途径即通过被药物阻断的代谢途径发生变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 d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 委内瑞拉链霉菌 e 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磊出细胞外 铜绿假单胞菌第七章1.历史上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有几个实验者是谁工作发表在何时分别用何种模式菌种各有何重要意义1、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学者以肺炎链球菌作为研究对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在其细胞内可能存在一

    22、种具有遗传转化能力的物质,能通过某种方法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胞获得表达S型荚膜性状的遗传特性。2、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和利用大肠杆菌证明了在噬菌体的DNA中,存在着包括合成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整套遗传信息。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1956年用烟草花叶病毒证明在RNA病毒中,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核酸,只不过是RNA2.什么是Luria的变量实验试图示其过程并指出该实验的关键创新点实验要点:取对噬菌体T1敏感的大肠1杆菌对数期肉汤培养物,用新鲜培养液稀释成浓度为103/ml的细菌悬液,然后在甲、乙两试管中各装10ml。接着把甲管中的菌液先分装在50支小试管中(每管装,保温2436小时后,即把各

    23、小管的菌液分别倒在50个预先涂有T1的平板上, 经培养后计算各皿上所产生的抗噬菌体的菌落数;乙管中的10ml菌液不经分装先整管保温24 36小时,然后才分成50份加到同样涂有噬菌体的平板上,适当培养后,同样分别计算各皿上产生的抗性菌落数。3.什么是Nwecomb的涂布试验试图示其实验过程并指出该实验的关键创新点先在12只培养皿平板上各涂以数目相等(5104)的大量对噬菌体T1敏感的大肠杆菌,经5小 时的培养,约繁殖代,于是在皿上长出大量微菌落(这时每一菌落约含5100个细胞)。取其中6皿直接喷上T1噬菌体,另6皿则先用灭菌玻棒把上面的微菌落重新均匀涂布一次,然后同样喷上相应的T1。经培养过夜后

    24、,计算这两组培养皿上所形成的抗噬菌体菌落数。4.什么是Lederberg等的影印培养试验试指出该实验的关键创新点。此法在微生物学研究中还有什么应用影印平板培养法是一种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盖印章”的接种方式,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平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和培养方法其他应用:在遗传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育种实践和其他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5.试述用Ames法检测微量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物质的理论依据、方法要点和优缺点方法大致是在含待测可疑“三致”物质的式样中,加入鼠肝匀浆液,经过一段时间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然后将滤纸片放入上述平板中央,经培养后,出现3种情况:a.在平

    25、板上无大量菌落产生,说明式样中不含诱变剂;b.在纸片周围有一抑制圈,其外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的诱变剂存在;c.在纸片周围长有大量菌落,说明式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方法要点:1.试验中要先加入鼠肝匀浆液保温2.所用的菌株除需要用营养缺陷型外,还应是DNA修复酶的缺陷型优点:简便快速,准确,费用低6.什么是琼脂块培养法这种设计思路有何创新处要点:把诱变后的菌的分生孢子悬液均匀涂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待长出稀疏的小菌落后,用打孔器一一取出长有单菌落的琼脂小块,并分别把它们整齐地移入灭过菌的空培养皿内,在合适的温湿度下继续培养45d,然后把每一长满单菌落的琼脂块再转移到已混有供试菌

    26、种的大块琼脂平板上,以分别测定各个小块的抑制圈并判断其抗生素效价,然后择优选取之。创新处:用打孔器取出含有一个小菌落的琼脂块并对它们作分别培养,在此条件下,各个脂块所含养料和接触空气面积基本相同,且产生的抗生素等代谢产物不致扩散出琼脂块外,因此测得的数据与摇瓶试验结果相似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7.试用表解法概括一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1)抗生素法:细菌用青霉素法: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而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肽聚糖链之间的交链,阻止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处在生长繁殖过程的细菌对青霉素十分敏感,因而被抑制或杀死,但不能抑制或杀死处休止状态的细菌。将诱变处理后的菌悬液分离加有抗生素的基

    27、本培养基上,培养后野生型细胞由于正常生长繁殖而被杀死,营养缺陷型细胞因不能生长而被保留下来,达到富集目的。酵母菌用制霉素法:制霉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引起细胞膜的损伤,杀死生长繁殖过程的真菌,起到富集营养缺陷型的作用。(2)菌丝过滤法真菌和放线菌等丝状菌的野生型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能萌发长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萌发。把诱变处理后的孢子移入到基本培养液中,振荡培养10h左右,使野生型孢子萌发的菌丝刚刚肉眼可见,用灭菌的脱脂棉、滤纸或玻璃漏斗除去菌丝。继续培养,每隔34h过滤一次,重复34次,最大限度地除去野生型细胞。然后稀释、涂皿分离。(3)高温杀菌法利用芽孢杆菌类的芽孢和营养体对

    28、热敏感性的差异,让诱变后的细菌形成芽孢,然后把处芽孢阶段的细菌移到基本培养液中,振荡培养一定时间,野生型芽孢萌发,而营养缺陷型芽孢不能萌发。此时将培养物加热到80,维持一定时间,野生型细胞大部分被杀死,缺陷型则得以保留,起到了浓缩作用。8.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抗生素法:1.青霉素法适用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因而可杀死能正常生长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从而达到“浓缩”后者的目的。制霉菌素法适合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因为它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的真菌,故也可用于淘汰相应

    29、的野生型菌株和“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因此,将诱变剂处理后的大量孢子放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滤孔较大的擦镜纸过滤。如此重复数遍后,就可去除大部分野生型菌株,从而达到了“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9.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别菌种究竟是衰退,还是发生污染或饰变菌种衰退的原因:1、自发突变?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2、通过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本身不纯.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个核上,随着核的分离,原来未变异的低产性状逐渐恢复。单核微生物由于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条DNA链上,

    30、也往往发生分离回复的现象。3、培养保藏条件可以通过对自发突变率的影响来表现,也可在不改变基因现的情况下表现衰退可通过测定典型性状(如形态,芽孢,伴胞晶体等)和生产性能(衰退的菌株大多发生负突变,产量性状大大下降)等,并可进一步分离出该菌株的纯种并进一步鉴别。)污染可通过纯种分离和随后的鉴别培养基进行鉴定等来判断 第九章1.干扰素有几类它对病毒抑制的机制是怎样的答:有4类,IFN-、IFN-、IFN-、IFN-。机制:病毒侵染人或动物细胞甲后,在其中复制并产生dsRNA,由它再诱导产生IFN-RNA,进一步翻译出IFN。这时,宿主细胞甲死亡。所产生的IFN对同种细胞乙上的相应的受体有极高的亲和力

    31、,两者相结合后,可刺激该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这种AVP与侵染病毒的dsRNA发生复合后,活化了AVP,由活化的AVP降解病毒的mRNA。其结果阻止了病毒衣壳蛋白的翻译,于是抑制了病毒正常增值殖。2.具有哪些特点的生物分子才能作为抗原答:1、分子量大;2.分子结构复杂。3.异物性。3.补体结合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有何优缺点答:试验由两个阶段组成:首先将经过56处理30分钟使补体灭活的抗血清,与抗原及补体(通常将豚鼠血清作适当稀释后使用)混合使起反应。第二是加入已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相结合的绵羊红细胞(致敏红细胞)。在最初阶段对消耗补体建立起足够的抗原抗体反应时,没有发生致敏红细胞的溶血,但补体剩余下来则引起溶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的优点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应用面广、易于普及。缺点为试验参与反应的成分多,影响因素复杂,操作步骤繁琐并且要求十分严格,容易出现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解答终审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