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 跳水》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584059       资源大小:269.8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 跳水》教学设计.docx

    1、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 跳水教学设计17 跳 水文本分析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得救。文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故事蕴含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采取相应的行为。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记叙,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教学这样的文章,不仅能激发

    2、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的内涵,并学会阅读。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和生活阅历都有限,在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是不可能直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人格魅力上。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理解“放肆、吓唬、哭笑不得”等词语。2.有感

    3、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3.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4.分析船长的言谈举止,体会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性格特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2.弄清孩子从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到最终得救的过程。教学难点1.把握船长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了解次要人物水手在叙事中的作用。2.感受故事的惊险,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词语。2.初读课文,理

    4、清文章脉络,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3.初步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体会船长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性格。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弄清前因后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我国跳水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冠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观看,教师导入。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和跳水相关的惊险故事。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跳水)思考:课文写的是谁跳水?他为什么要跳水?结果怎么样?二、

    5、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峰,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主要作品有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2.教师给出学习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边听朗读音频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3)分角色朗读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3.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

    6、,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su hn s mo wi s du 一艘帆船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撕 逗h z li u ni cn u mio 吓唬 龇牙咧嘴 钩住 扭着 船舱 海鸥 瞄准识字方法:“艘、航、帽、桅、钩、舱、鸥”等字可结合图片来识记;“撕、扭、咧、瞄”等字可以结合其形近字来识记;“逗、唬”等字可以通过表演或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需注意的字音:“艘”“肆”“撕”“舱”是平舌音的字;“桅”读“wi”,不要读作“wi”。需注意的字形:“艘”的右上部是“”,不要写成“申”;“帽”的右上部是“”,不要写成“日”。(2)理解重点词语。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7、。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形容急切地盼望。吓唬使害怕;恐吓。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1)教师课件出示,学生根据提示填写。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走上横木)(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一艘帆船上,一只放肆的猴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由于猴子

    8、的挑逗,孩子追猴子,最后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船长这一人物形象,也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2.交流收获,拓展学习。(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课外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孩

    9、子处境的危险。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处理问题的方法。1.把握故事的发展变化,体会不同人物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表现。2.理解“跳水”为什么是唯一解救孩子的办法,体会船长的机智、沉着、果断。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航行 风平浪静 取乐 放肆 帽子 桅杆 哭笑不得眼巴巴 吓唬 海鸥 瞄准 心惊胆战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10、过渡: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处境十分危险,这时候船长爸爸用枪逼着孩子跳水。船长是不是不近人情?孩子最后跳水了吗?孩子得救了吗?这些正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研读猴子的放肆1.引导学生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明确:作者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2)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对情节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明确: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正是因为海上风平浪静,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为故事

    11、的发展作铺垫。2.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段落内容。(1)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预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明确:猴子的动作:跳、摘、戴、爬、坐、摘、咬、撕。(2)写猴子的放肆行为有什么作用?明确:写猴子的放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孩子爬上桅杆想从猴子手里拿回自己的帽子作铺垫。(3)在猴子放肆的同时,孩子有怎样的表现?明确: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吓唬它,大喊大叫。(4)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示例:生1:“哭笑不得”在这里是指被惹人发笑的猴子戏弄,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生2

    12、:孩子哭笑不得,是因为猴子摘了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而且动作很滑稽,惹人发笑,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3.再次引导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思考:文中描写水手有什么作用?明确:水手们大笑,拿猴子取乐,猴子似乎受到鼓励,因此更加放肆,摘下船长儿子的帽子,船长儿子哭笑不得,想去拿回自己的帽子,这样就有了下文爬上桅杆陷入危险境地的故事。写水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作铺垫。4.体会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小组互相配合表演出来。(二)研读孩子的危险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教师给出要解决的问题。(1)这段话中描写孩子神态的词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2)孩

    13、子在追赶猴子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3)写孩子的行为表现有什么作用?(1)这段话中描写孩子神态的词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明确:“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猴子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水手们更大声地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2)孩子在追赶猴子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示例:生1: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生2: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3)写孩子的行为表现有什么作用?明确:孩子想夺回自己的帽子,结果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为下文故事进入高潮作了必要的铺垫。过渡: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并不甘心,他不停地追赶,结果如何呢?让我们

    14、接着往后读。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把握孩子的危险处境。(1)猴子的放肆衬托孩子的危险。引导学生在课本上标出描写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的词语。明确:猴子的动作:逗、爬、钩、挂、坐、扭、龇、咧。孩子的神态:气极了。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交流猴子和孩子的心中所想。示例:猴子心想:帽子在这里,上来呀!你敢来拿吗?不行吧!不如我吧!孩子会想:你跑不掉的,我非抓住你不可。(等着瞧吧,我一定要拿回帽子!)为什么继续写猴子的放肆?明确:正是猴子的放肆,进一步激起了孩子的怒气,他不顾后果,结果使自己的处境更加危险。(2)直接描写孩子的危险。教师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孩

    15、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A.学生齐读,在读中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B.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当时的情形。明确:情况紧急、万分危急、千钧一发。C.结合书中的插图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预设:学生在读书、看插图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讨论。示例:生1:孩子会失足的。因为横木离甲板太高,只要他往下一看,就会吓得发抖,一紧张就会失去平衡,就非常可能失足跌落,直摔在甲板上。生2:因为横木很

    16、窄,所以他即使拿到帽子后,也很难转身。如果退着往回走,更容易失足从横木上摔下来。生3:孩子的两条腿已经不由得发起抖来,因为紧张,体力不支,孩子极有可能从横木上掉下来。(3)侧面描写孩子的危险。过渡:仔细读读这段话,会发现,还有两句写到了甲板上的水手。找出这两句话,想想它们在段落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出示描写水手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思考:写水手们的表现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侧面描写,衬托孩子已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而且众人无能为力。从句中的“吓呆”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的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

    17、知道傻站着,进一步表现出孩子的处境的危险。(三)研读船长的机智过渡:正在这时,甲板上有个人吓得大叫起来,孩子听到叫声,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不由得向下一望,两条腿发起抖来。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板书:船长)1.品读课文第5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1)看到身处险境的孩子,船长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感受到船长怎样的特点?预设:找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船长的词句,把握船长的言行,思考船长的特点。明确:船长立刻举枪瞄准孩子,逼迫他跳到海里去。从船长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出判断时间短、速度快,体会到他的果断、机智、镇定。(2)在危急的时刻,船长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示例:孩子掉在甲板

    18、上必死无疑,只能往海里跳,借助海水缓冲可能有生还的机会。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要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3)拓展: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救办法?预设:放救生垫、让不恐高的船员爬上去救、叫孩子慢慢地沿原路返回学生充分讨论后,认为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可行、最好。加深理解船长在短时间内想到最佳办法,从而体会到他的机智、果断。2.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1)教师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理解示例:生1: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可想而知如果落在甲板上一定会死。由此更反映出船长的机智、果断。生2: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炮弹,这样比喻

    19、更能说明横木离水面很高,孩子跳入水中时像炮弹出膛一样猛。从另一方面衬托出人们的紧张心情。生3: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孩子落入大海时的状况孩子像一颗炮弹一样落到水里。炮弹的比喻说明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因为孩子是从大船最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的。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理解示例:生1:四十秒钟虽然不长,但水手们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间太长了。生2: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转折,显示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和人们急切的心情。生3:四十秒钟非常短,但为了救人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说明人们的心情太紧张了,紧张得让人难以忍受,巴不得马上就能救出孩子,因为每一秒钟都关系到孩子的安危。(2)事情的结果如何?

    20、由此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孩子最终成功获救,人们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这个让人欣喜的结果中,我们感受到了船长的机智勇敢、沉着果断,挚爱孩子,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超越常人的人格魅力。三、回顾课文,拓展提升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跳水”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正往回航行的帆船上,船上有船长、水手、孩子和猴子。由于水手拿猴子( ),使猴子很( )。猴子( )孩子,孩子就去( )猴子,一直追到了( ),处境非常危险。船长看到后,( )孩子跳水,使孩子脱险,最后得救了。2.延伸课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示例:遇事要沉着冷静、机

    21、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儿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前一定要想想后果。3.学习课文的写法。(1)课文的题目是“跳水”,可文章前面大部分内容都与跳水无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水手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追到桅杆顶端陷入了绝境,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才有了跳水这个事件。水手们从始至终都在场,可当孩子陷入了绝境,竟然不知所措。是船长命令

    22、孩子跳水解决了问题。有了前边的铺垫,才显出船长的机智果断。可见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写作方法和一般的写事的文章不一样,它采取的是抓住关键内容、关键情节写作的方法。(2)引导学生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比较:在孩子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众人是怎么做的?父亲是怎么做的?明确:周围人的反应: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船长:镇定、果断地作出了决定。教师总结写法: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描写船长,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应,衬托出船长的镇定,这就是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与船长表现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3)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预设: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

    23、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对刻画人物所起到的作用。4.教师出示小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小练笔: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把握精彩情节,体会人物心理,感受人物性格师:快速浏览,思考: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生1:孩子遇险的部分。生2:我认为是孩子得救的部分。师:对文中的精彩部分,同学们可以见仁见智。现在我们就从前往后梳理,先看看孩子遇险的部分。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24、并在书上作批注。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1.学生自主读书;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师: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生: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大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孩子去追赶猴子,才一步步走上了横木。师:谁能来读读作者描写猴子的句子,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生:用了很多动词。师:这些连续使用的动词,对文章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生:很生动地把猴子气孩子的样子描写出来了。师:猴子的举动激怒了孩子,这时孩子会怎么想?生:我要是

    25、拿不回帽子,也太没有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师:这时孩子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生:气极了。师:文章中用的是“气极了”,为什么不用“气急了”?生:“气极了”表示孩子生气已经到极点,而“气急了”虽然也表示很生气,但是没有“气极了”表示的程度深。师:这时候孩子的处境怎样?能找出文章的句子来读读吗?生: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生有感情地朗读)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生:万分危急、危在旦夕、千钧一发师:看到这里你感到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学生各抒己见,想出很多办法,但都被学生自己当场否决了)师:这些办

    26、法实际上都不可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也就是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生:父亲逼迫孩子跳水。师: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生1:不会。生2:船长只是拿枪吓唬孩子。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父亲的话,想想他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如果不这样说,孩子可能会马上失足掉到甲板上。师:你对船长的举措有什么想法?生1:船长太聪明了,他急中生智,是一个机智果断的父亲。生2: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危险,却没有害怕,想到了办法,船长是一个沉着冷静、经验丰富的父亲。生3:船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孩子了。师:正是船长临危不惧,才让孩子得救了。现在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课文)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积极

    27、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感悟,探讨了孩子遇险时的情景,以及父亲的表现。在老师积极的启发下,学生分析了关键人物的心理,明确了船长父亲遇事冷静、处事果断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要内容,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归纳、感悟的能力。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情节曲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理解课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去品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探究感悟。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局,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学生课前的困惑,使学生随故事的发展,情感也产生波澜,感悟船长遇事沉着、果断、机智的性格特点,体会到他极大的人格魅力。五年级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悟、自得,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我的启发点拨之中,多数学生都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但个别同学的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得有动力,有热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 跳水》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