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一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 资源ID:7605404       资源大小:32.4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一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1、初一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初一下课外文言文 一、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jiu)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柘(zhi )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文首:头上有花纹 其鸣自洨(xia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少女:小女儿 堙(yin):填塞,堵塞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以堙于东海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译文: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二、学弈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2、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之为数: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弈,下棋数,指技艺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不得:学不会弈秋:秋是人名,因为善弈,所以叫弈秋通国:全国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同“唯”,只“为”是一种宾语前置的固定格式鸿鹄:天鹅援弓缴(zhu )而射之:拉起弓来去射它援,引,拉缴,系着丝绳的箭之,代词,指天鹅与:同“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2 .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秋

    3、之为听译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译文: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人们 三、景公出猎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卷二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期齐国晏婴的政治思想、政治活动的一部书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泽:聚水的洼地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殆(d i):大概,恐怕 不祥:不吉利是不与焉:这不同你所说的那些贤

    4、:贤人,有才德的人任:信任乃若此:就象这些乃,是,就是如:往,去曷:同“何”,为什么,怎么阅读训练1请从文章中找出两个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文章中: 2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通“”,意思是3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国有三不祥”的具体含义四、景公闻命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卷一晏子,春秋时齐卤人,齐景公时任宰相 霁(ji ):雨后或雪后初晴被(pi ):

    5、同“披”裘:皮衣陛:宫殿的台阶有间:有顷,一会儿阅读训练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通“ ”,意思是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词类活用现象3“雨雪三日而不霁中“霁”的读音是 ,意思是 ,现代汉语仍保留了这个意思,请举出一个成语:4.翻译句子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5“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6.晏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 五、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日:“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

    6、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注释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相鲁:做鲁国宰相 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枉:违法曲断给:供给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虽我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恃人不如自恃也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译文: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译文: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常自给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本文表现了公仪休的什么品质?六、子罕不受玉 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

    7、(3)。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5),若以与我(6),皆丧宝也(7),不若人有其宝(8)。”【注释】(1)宋:春秋时宋国或:有的人 (2)诸:“之于”的合音字子罕:春秋时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 (3)弗:不 (4)以:把,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玉)示:给人看玉人、治玉的工匠 (5)尔:你 (6)若:如果 (7)丧:(sng)丧失,失掉 (8)不若:不如人:各人 (9)稽(j)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之地 问题探究1文中的故事展示了两个人的价值观,献玉者和子罕,分别看重的是什么呢?2文中通过一件事使子罕的形象十分完美,请用两个

    8、四字短语概括出来3指出加点的词的反义词我以不贪为宝 皆丧宝也 若以与我 3根据句意解释加点的词 若 若以与我 ( )不若人有其宝 ( ) 4写出文言中相关的人称代词各两个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七、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6),得狐(7)。狐曰:“子无敢食我也(8)!天帝使我长百兽(9),今子食我(10),是逆天帝命也(11)。子以我为不信(12),吾为子先行(13),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14)?”虎以为然(15),故遂与之行(16),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6)求:寻找 (7)得:捉到狐 (8)无敢:不敢 (9)长(zhng)百兽:做百兽的首领长:名

    9、词用作动词,做主管者 (10)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11)是:这逆:违背 (12)不信:说谎信:语言真实 (13)先行:走在前面 (14)走:跑,这里指逃跑 (15)然:对,是这样 (16)故:所以遂:就 问题探究1“狐假虎威”是个童叟皆知的成语故事,请你就“狐”和“虎”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2解释下列加点词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虎求百兽而食之 ( )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八、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

    10、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对曰:“坐盗。”王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反顾之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通“嬉”)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楚:楚国坐:犯罪枳:树名,似橘树而矮小,果小味酸得无:恐怕吧【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 2晏子反顾之曰 3齐人固善盗乎 二、下列句中加点部分与“王曰何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曰,“坐盗” B何以然者 C技

    11、止此耳 D学然后知不足三、荆王想要羞辱晏子的最关键的一句话是: 晏子针对荆王的答话是: 四、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作譬喻,“橘”比喻 ,“枳”比喻 。这段话反映出晏子的 。 九、王冕故事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

    12、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蹊(x):践踏 策:通“册” 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恬:心神安适 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被:披【阅读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曷不听其所为? 3门人事冕如事性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三、这两段文字说了王冕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十、南辕北撒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

    13、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邯郸:赵国的都城 季梁:魏国的官员 中道:中途,半路上 焦:皱缩 申:同“伸”,伸展 头尘不去:头上的灰尘还来不及掸掉 大行:大道 持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马车 奚(灯)为:为何,为什么 此非楚之路也: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用:路上用的资费 善:本领好 动:举,举动

    14、信:取信广地尊名:扩张领地,抬高声望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此处指依仗国大、兵强等条件去进攻别人的次数愈多,离所要达到的目的却愈远了一、翻译下列句子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二、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十一、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

    15、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释吴王:指吴王阖闾 荆:指楚国 舍人:官名,掌宫中之政 怀丸操弹:怀揣弹丸拿着弹弓丸,弹子弹,弹弓 旦:早晨 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 务欲:一心想要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 2如是者三旦 3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二、翻译下列句子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2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三、少孺子对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他的用意是(用文中语句回答)十二、杯弓蛇

    16、影乐广字修辅,迁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注释河南听事:河南官府的厅堂。当时乐广担任河南地方长官 角:弓 意:猜想 不:同“否” 沈疴(chen ke):重病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意甚恶之 2沈疴顿愈 3久阔不复来二、翻译下列句子1酒中复有所见不?2广乃告其所以三、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广意杯中蛇

    17、即角影也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 四、“杯弓蛇影”后来作为一个成语,比喻 十三、田子退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家)。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拿开)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上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通“悦”,喜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

    18、()(2分)A.众望所归B.暮而归2.翻译下列句子(2分)王贤其母,说其义3.指出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辍耕之垄上B.吾欲之南海C.孝子之事亲也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十四董永,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19、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注释: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收藏:收养小人:贫穷无知的人服勤:勤劳服侍尔:这样,如此缣:细绢24.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凌空而去 (2)与钱一万(3)知其贤 (4)天之织女25.凭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2分)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26.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4分)十五、魏文侯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

    20、之。 (选自魏文侯书)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虞人:掌管山泽的官()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公将焉之()乃往,身自罢之()()翻译下面的句子岂可不一会期哉?()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十六、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刘向说苑注:师旷,盲乐师,名旷()解释下面加点词如日出

    21、之阳如炳烛之明()翻译下面句子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十七、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刘向()解释下面加点词殆所谓之不祥也()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用而不任()()翻译下面句子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十八、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

    22、荆王 者,谒者 操之以入。中射之士 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 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 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注】荆王:战国楚顷襄王 谒者:管进谒的人 中射之士:中射士,诸侯宫里的侍御之臣 说王:向荆王解说 是:这 是死药也:这(反而)是致人于死的药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2、请指出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答: 3、“可食乎?曰:可”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谒者理解的是什么意思?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么意思? 答:十

    23、九、东坡画扇(宋)何薳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注释】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陈诉:状告 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某:我 姑:暂且发市:开张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踰:走出逋(b):拖欠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24、的词(3分)(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悔不胜而去 2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24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25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3分)二十(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

    25、,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原谷:人名捐:抛弃谏:好言相劝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有一老父衣褐( ) 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父以足受,笑而去( ) 谷年十有五( )是负义也( ) 乃载祖归养(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良愕

    26、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东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良殊大惊,随目之(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2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分)2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初一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一、精卫填海1.,来2.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4.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3提示: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译文:发鸠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有一种鸟生活在那里,它的外形长得很像乌鸦,花脑袋,白色的嘴,

    27、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这只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因而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二、学弈1.教导引,拉 共同,一起2.一门心思听弈秋的讲解虽然他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郊果却不及那个人3.做任何事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译文: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来说),只是小技艺,但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讲解,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就要飞来,想拉起弓去射它。(他)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效果却不及那个人。能说是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三、景公出猎 1.是不与焉。是,这 乃若此。此,这,这个。课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斯,这,这样 非独书为然然,这样 (A与动词览组成名词性短语 B名词,处所 C放在介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处所”, D“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3.“曷为不祥也”中“曷”通“何”,为什么,怎么 4.有贤人而不知道;知道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 译文:齐景公外出打猎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一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