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提升中原旅游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docx

    • 资源ID:7975313       资源大小:28.0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提升中原旅游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docx

    1、提升中原旅游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河南科技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提升中原旅游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导师姓名:完成时间: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地域文化重要分支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其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然而,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却不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旅游方面,这与中原文化本身的巨大魅力与资源,以及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是不相称的。文章指出了中原文化在促进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原文化的实质内涵,提出了开发中原文化的对策措施。关键词:中原文化;旅游;内容;现状;影响力;开发措

    2、施 Improving the tourism culture of central plains influence question research School of Food SciencePei JingxinAbstract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backbon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its five thousan

    3、d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orming a complete cultural system.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is not strong, is the most direc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ourism, this and the charm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itself and the resources, a

    4、nd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tatus with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is disproportionat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in promoting hena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ssence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connotation is analyzed,

    5、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Key words: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Tourism; Content; The status quo;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引言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论是医学历法,还是文学建筑等,中华文化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中,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到了“主干”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讲,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成就远不相

    6、配,特别是在旅游方面,作为文化大省的河南却完全被同样偏重文化旅游的陕西、北京、江苏甚至浙江压了下来。因此,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展示中原文化之精髓与魅力,使中原文化能够被国际和国内其他地域所认知与接受,这不仅是河南文化转化为“软实力”的基本表现,也是中华文化优秀文明传承的现实要求,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战略应该势在必行。1 中原文化的概述1.1 中原文化的概念关于“中原”的概念,在当代中原文化研究中, 中原作为一个区域性概念, 则被赋予了三重解释,如徐光春言: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 一是泛指的大概念, 包括整个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 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 包括陕西、山西

    7、和河南西部; 三是小概念, 仅指河南省。在这里,我所要讲的中原是指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文化”这一概念,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狭义的文化则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这里, 我要讲的中原文化中的文化, 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文化。据此, 我们可以给中原文化下一个定义, 即中原文化是指今河南地域内的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2 中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

    8、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体讲,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2.1 政治文化历史上的中原大地长期是政治角逐、政权更迭、政体演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大舞台,发生了难以计数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从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几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四个,其中洛阳是九朝古都,开封是七朝古都,就算是以西安、北京等城市作为首都的朝代,洛阳、开封大多也是第二首都的地位

    9、。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战役,有很多都是发生在河南的,如古代的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近代的中原大战等,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1.2.2 圣贤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各国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崇拜也不一样,印度崇尚动物,如牛,希腊和埃及崇尚神,如宙斯,中国却非常崇尚圣贤。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中原,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圣人,而且名气很大。比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堉等,他们不仅以其伟岸的人格为人们所敬仰,而且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创制了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中华文化发展

    10、史上的不朽丰碑。1.2.3 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的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地区。传说中上古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是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安阳;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秦朝丞相李斯,是河南上蔡人。1.2.4 诗文文化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

    1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先生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文学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河南孟州人。除此之外,出产自河南的著名诗人还有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1.2.5 宗教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其中佛教和道教的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东汉中后期,张陵正式创建道教,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

    12、、张陵为教祖,其中被奉为道祖的老子李聃就是河南鹿邑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建立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就在河南洛阳。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魏时期,禅宗初祖达摩在少林传法,而且其祖庭就是嵩山少林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也在登封嵩山脚下。1.2.6 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少林寺一直都是中华武术的中心,相传少林寺有“七十二绝技”,每种都是绝学,虽然这只是小说里面的内容,但“天下武功出少林”也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除了少林武功,中国

    13、武术文化还有另外一重要流派太极拳,它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特别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为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所创。1.2.7 姓氏文化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38%;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

    14、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所独有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中原文化还包括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构成了中原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2 中原文化的现状2.1 中原文化的优势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如果少了中原文化,中华文化就失去了他文化内涵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中原文化的精彩之处具体可以概括到以下四个方面。2.1.1 内涵丰富中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在中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不仅名城棋布, 人才辈出, 而且百家荟

    15、萃, 争奇斗艳。这里不仅有安阳、洛阳、开封郑州、许昌等千年古都, 还有儒家、佛家、道家等多种文化思想在这里交汇, 此外,还有书画、诗词、戏剧、武术、豫菜和杜康酒等。河南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河南的地下文物、馆藏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故而有“游中原者知中华”之说。可以说,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2.1.2 保存完整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地区形成了璀璨的文化。它们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保存完整。如安阳殷墟是我国商文化的代表;洛阳龙门石窟是我们保存下来的古代三大石窟之一,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

    16、座佛教寺院,至今保存完整;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是我国宋文化的杰出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晰的描绘了当时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其他遗址如大相国寺、天波杨府、开封府都保存至今;登封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也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还有如南阳的内乡县衙等许多物质文化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精神文化方面,举世闻名的豫剧,杜甫、白居易等人留下的经典诗词,儒释道三教留下的思想文化等,也都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2.1.3 历史悠久中原文化如果从裴李岗文化算起,距今已有七、八千年; 如果从仰韶文化算起, 距今也有五千年以上。河图、洛书的出现, 标志着中原文化, 特别是其中的河洛文化,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安

    17、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则开始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标志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河南出土的很多文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如在我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的司母戊鼎,由于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出现,历史学家考证认为,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都城遗存,还有新郑市出土的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等等。2.1.4 影响深远中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大量吸收周边文化的有用成份, 不断充实壮大己; 另一方面依靠自身处于核心地位的优势, 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 为形成各种区域文化, 进而构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蓬勃发展的江南文化、东南沿海文化、台湾文化以

    18、及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汉文化, 都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如登封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的名声早已传播到澳洲、美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并广受当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太极拳,已经成为海外很多人们早晚的必修科目,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2.2 中原旅游文化产业在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河南虽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不少资源都没有科学、有序、充分的开发利用,开发成效不显著,综合效益不高,还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我省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2.2.1 对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省发展旅游事业的优势,旅游业要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支柱产业,必须致力于科学发展历史文化资源,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

    19、业优势。目前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认识上的麻木性,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导致资源优势浪费、甚至流失。如姓氏名家资源的开发,由于以前的忽视,许多河南的名人纷纷“搬家”,如庄子、墨子成为外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品牌。资源开发认识的麻木性还导致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如比较优秀的剧种,民间工艺技术、表演艺术等,普遍存在着专职人员少、技艺水平不高、传承不力、后继乏人等问题。2.2.2 对资源的盲目开发中原经济区建设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着良好的机遇。目前,全省上下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热情很是高涨,但是也出现了盲目开发的乱象。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应当遵循科学规律,要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

    20、需求、资源品位与影响力等来确定资源开发等级。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有的资源面对特定的历史背景包含着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不能开发,有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旅游价值不高,也不适宜开发,有的资源当前需要特别保护则需进行慎重开发,有的资源保护得力切能较快打造当前历史文化品牌则需要大力开发。如果头脑过热,盲目追求旅游产品的规模化,势必导致资源优势流失甚至成为包袱与劣势,这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破坏。2.2.3 在资源开发上的粗放式经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过于粗犷。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观念,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始终处

    21、于低水平、小规模、粗放型经营状态,无法提高产业规模和层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旅游产业生存空间变小,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投入少、起点低,开发视角不够宽广,包装策划档次不高,开发的一些项目规模小,特色不鲜明,各种文化资源要素得不到市场确认,无法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可以说,目前河南的绝大多数景区的经营还处在收门票的最初级的阶段。2.2.4 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破坏性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省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在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都出现了一定成都的破坏性后果,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一是自然性破坏历史文资源的自然性破坏,指的是由于缺少保护措施或保护不力,使得历史人文资源因自然环境因素(如

    22、自然风化、日晒雨淋、霉烂腐朽、虫蚁蛀蚀)等造成的损害或消逝。由于一些地方领导群众保护意识淡薄,文物保护部门财力、人力缺乏,不少地方的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很不到位,甚至任其自生自灭。许多暴露于自然环境的古建筑、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因自然环境的侵蚀遭受了严重的损害。3 提升中原旅游文化影响力的对策措施3.1 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认识 不仅是我们河南,即使全国其他地区也一样存在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淡漠。2005年11月25号,巴黎传来消息,韩国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虽然最终澄清此“端午节”为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是有区别的,但这无疑刺痛了国人的神经。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

    23、每年的端午祭期间,各种节目及纪念活动都非常丰富,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国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反观我国的端午节和其他传统节日慢慢的被人们淡忘,政府的不管不问,人们的淡漠,反而是那些“洋节日”在我国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非常的受欢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政府一定要加强对中国那些传统节日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可以采取设定假日或是定期开展宣传周等活动来加强人们对这些文化的认识,比如我国现在将以前的三个黄金周之外又另外加了清明、端午等节假日,时间不一定要很长,但一定要让人们记住这个节日,此外政府还可以在中小学教材或其他方面加强宣传,增强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3.2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嫁接,

    24、打造文化旅游的优势品牌河南作为文化旅游大省,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可以重点讲河南的文化,山东省在这方面打出了“好客山东”的口号,云南也打出了“七彩云南”,他们都在海内外得到很好的认同和响应,我们河南也应该有自己的口号。“老家河南”是我们河南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打出的口号,目前已取得了很好地效果。这是一个大的总的口号,细分开来,我们河南省可以向海内外旅游市场打出四个旗号。3.2.1 “寻根游”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华大地出现了“寻根热”。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的表现。寻根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姓氏寻根是各种文化寻根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得尤其活跃。河南是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朝圣之地

    2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姓氏中,73个源于河南,根在中原,名副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寻根文化旅游活动,提高河南的知名度,扩大河南的影响面,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对中华文化心生羡慕的外国游客来我们河南祭祖、寻根。3.2.2 “古都游”在中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几千年来曾造就了众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仅列名中国八大古都的,就有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四个城市。河南可凭借古都名城众多的优势,开辟中原古都名城黄金旅游线,通过宣传中国的古都文明,推动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这方面发展比较好的郑汴洛旅游线路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3.2.3 “功夫游”河南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少林武术

    26、和陈氏太极拳即是武林中的两株奇葩。少林武术因其发源于河南登封少林寺而得名,是中国武术的主要代表,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美称。近年来,为扩大少林武术的影响,每两年举行一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还有禅宗少林等节目就很好的宣传了少林武功。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家族中,目前已风靡全国,走向世界。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老少皆宜,成为中国传统武术运动中另一大流派。近年来,每年的9月,都要在温县举行国际太极拳年会。对于这些中原武术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争取使之早日成为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体育比赛的正式项目,以使中原武术文化名扬天下,造福世人。 3.2.4 “山水游” 修武的云台山、鲁山的

    27、石人山、嵩县的白云山、辉县的万仙山和八里沟、淇县的云梦山、沁阳的神农山、济源的黄河小浪底、嵩县的白云山、奕川的鸡冠洞、西峡的老界岭、新安的万山湖、汝南的宿鸭湖、确山的薄山湖、博爱的青天河、内乡的宝田曼、信阳的鸡公山等等都能让人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千般造化。3.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河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河南的旅游资源,有像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花会,嵩山的少林寺,开封的龙亭、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包公祠和菊花展,安阳的殷墟、岳飞庙、红旗渠、焦作的云台山等品味相当高的旅游景点,完全能够使旅游业成为河南的龙头产品。但由于宣传促销工作没有彻底搞上去,河南省的旅游业与沿海地区发达的旅游城市还有相当大

    28、的差距。大力宣传河南的传统文化,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渠道、多方位地抓好宣传工作、凸现河南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3.4 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实施文化资源的市场化管理开发河南文化资源,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体制问题。要针对目前文化体制中不利于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逐步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资源配制和运行机制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文化资源配制和市场运行机制。文化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合理的文化产业政策,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提供信息服务等。政府文化部门要从这种转变中提高效率,文化企业

    29、要从这转变中获得市场的主体地位。3.5 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要将文化和旅游的文章做大,靠政府的“单枪匹马”投资是很难奏效的,尤其是河南不少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于经济尚欠发达地区这一省情,要求我们除了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之外,还要鼓励各方面联合。制定相关投资政策,简化手续,推出一批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对内、对外招商,变那种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形式为多渠道、多种所有制形式参与的多元化方式。应当鼓励有实力、有市场运作经验的企业进入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领域,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逐步改变传统文化资源拥有者无力开发资源潜能的现状。3.6 加强保护和统一规划,保证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在开

    30、发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缜密的整体规划,分轻重缓急,合理布局。要注意综合开发,形成体系,要杜绝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散乱无序状态。传统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损失将无法弥补,因此,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对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河南来说,意义更为重大。我认为,首先要增强全民的资源保护意识,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部门、全民的责任;其次在旅游规划中,要切实做好旅游容量的评估;在旅游接待中,要把旅游活动的强度限制在资源、环境不遭破坏的范围以内。4 结语河南省不仅拥有深厚的人文资源而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虽

    31、然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河南的许多旅游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的知名度不高。尤其是“十一五规划“以来,河南省政府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了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深挖河南旅游资源,扩大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就显得很迫切。为了提高河南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文化资源知名度,我们就必须对河南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只有这样,我们河南的文化资源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我们河南才能真正的成为旅游大省,旅游强省!参考文献1刘成纪.关于中原文化的三个基本问题N.郑州大学学报,2007 ,6 : 762谢晓鹏.弘扬中原文化,促进河南发展J.中州学刊,2002 ,5 :76-783王惜文.中原文化的主要

    32、内容 N. 郑州:大河报,2008 ,7:3-164赵霞.河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 服务经济,2011 ,4:1415王少安.论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N. 河南日报,2012,4 :1-26张宏山.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 中州学刊,2005 ,3:182-1837李伟丽.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1:178王任重.中原文化内涵和精神融入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N.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47-499 孙许方.中原传统文化资源的产品现代化探析J. 包装工程,2010,4:3510柴丹丹.试论河南武术旅游的发展概况J.传承,2008,8:121-12311耿娟娟、李菊霞.河南寻根旅游的发展系统初探N.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9-13致谢本文能够顺利完成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论文的完成,#老师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了指


    注意事项

    本文(提升中原旅游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