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单元综合测评三 月是故乡明.docx

    • 资源ID:8016218       资源大小:48.2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单元综合测评三 月是故乡明.docx

    1、单元综合测评三 月是故乡明单元综合测评(三)月是故乡明(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本大题共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在中国古代,“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换言之,“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对祖先的祭祀方式。贵族统治者的庙

    2、祭,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有意思的是,宗庙的主室是庙,王宫的主室是朝,而庶人住屋的主室则是寝,三者其实具有相同的功能。庶人的主室既称为寝,又可以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通过这种对话,人们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家也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每个家庭的人口在27人,每家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家长,家庭要按照人口服徭役。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在生产上实行的是“

    3、耦耕俱耘”的方式。按照诗周颂良耜的记载,在宗族内部,个体家庭之间相互形成劳动协作的关系,也就是“一族同时纳谷”,“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族中而居”。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而不是听任自然的摆布。周易序卦传说“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意思是受伤之后,一定会返回其家。之所以要返回其家,一是“亲亲之谊”可恃,二是“休戚之情”可同,不必与人争仇,不必与人争利。家即是夫妇、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场所。如尚书梓材就有:“若作室冢,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但实际上在古代,家更多指的是夫妇、家庭。如诗周南桃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室家”,指夫妇结合后的家庭。此外,

    4、诗经中还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的句子,表达同样的意思。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正因如此,周易才有“家定而国家可保”,大学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论。(摘编自燕连福中国古代“家”具备三重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代,“家”兼有祭祀、生产和居住等多重功能,在此实现人、神、自然三者之间的对话。B古人的祭祀表明对天地神灵和超自然现象的敬畏,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的人神交流。C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以家与家之间的劳动协作为方式实现的,此时生产资料为每个家庭所占有。D当

    5、“家”更多地与夫妇、家庭联系起来的时候,它已经被赋予温馨的感情色彩,成为心灵之所。DA项,曲解文意,“家兼有祭祀、生产和居住等多重功能”错。原文开头说的是“在中国古代,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B项,张冠李戴,“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的人神交流”错。根据文意可知,“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C项,于文无据,“此时生产资料为每个家庭所占有”错。原文说的是,“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土地”就是“生产资料”之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

    6、,从“对话”的角度揭示了“家”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流变。B文章主体部分注重对文史知识的讲解,主要使用引证手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C第4段主要论证“家是人与人对话之所”的观点,并以此为前提推出全文的结论。D论证古代中国“家”的多重意蕴,意在阐明今天“家”之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C以偏概全,“以此为前提推出全文的结论”错。结论是由前面几个段落的论述推出的,而不仅是第4段的分析,最后一段中“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中的“综上”二字也表明这个意思。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商周时期,“家”作为人与神灵对话的重要场所,对话内涵与今天不尽相

    7、同。B如果普通百姓想通过家祭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那么他就会犯下僭越之罪。C只有将个体家庭真正地从宗族中独立出来,人才能实现和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D因为古代中国人赋予“家”以多种作用,所以有人常常把治家当作治国的基础。C说法绝对,“只有才能”错。原文告诉我们,“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但“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7分)父啊,我的父啊徐可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

    8、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睛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

    9、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

    10、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在我19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

    11、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赔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

    12、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

    13、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B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C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

    14、阴影。D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CC项,“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错。5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8分)_答案(1)与结尾相互照应,串联起对父亲的认识变化的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2)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文章所写主要人物,渲染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每点4分)6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1)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2)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

    15、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体会到。(3)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材料一: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网吧上网记录等个人信息。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这种“麻木”事出有因。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

    16、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有关专家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信息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摘编自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2016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20152016网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对比材料三: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123

    17、0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2017年8月30日)材料四:要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可能遭遇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

    18、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目前,网络安全法以及其他针对实名制的管理法规中,主要是对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做出规定。在责任承担主体方面,应既包括网络运营者,也包括没有实名认证的人;在责任的追究方面,既要让网络运营者承担有限责任,又要以具体情形为根据,追究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的责任。(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补天平台的数据,2016年可泄露个人信息条数60.5亿,与2015年相比呈上升趋势。B相比2015

    19、年,2016年可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下降,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C2016年网站漏洞和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数量在年内呈起伏不定的状态,但二者在5月均达到最高值。D2016年5月至7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8月至10月呈负相关。B“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属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无法得出这个结论。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B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与对个人信息贩卖进行治理的薄弱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低效有关。C匿名的网

    20、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D材料一、三均关注个人信息的有关情况,前者指明了信息泄露的危害,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BA项,“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推断错误。C项,“完全消除网络乱象”无中生有,文章只提到“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D项,“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当,对材料三内容的概括有误,材料三侧重阐释实施实名制的好处。9怎样才能有效实施网络实名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8分)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可概括出要完善有关

    21、的法律和制度,从“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可概括出要组建和有效利用专项民间基金,从“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可概括出要加强网络实名制技术建设,从“在责任承担主体方面追究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的责任”可概括出明确责任主体并追究相关责任。答案完善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组建和有效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加强网络实名制的技术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并追究相关责任。(每点2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10分)赠黔南贾使君黄庭坚绿发将军领百蛮,横戈得句一开颜。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枣为谁攀。何时定作风

    22、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注】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崆峒:道教名山。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绿发”犹言“黑发”,此时的贾使君统领百蛮之地,可谓年少得志,功成名就。B第二句描写贾使君横持长戈、即兴赋诗,塑造了文武双全、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C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授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D尾联通过设问,在何时做故园风景主人的问答中,表达对贾使君征西成功的期许。A强调贾使君威武豪迈,英姿飒爽,不能说明此时贾使君年少。 11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7分)_答案以

    23、黄莺、春花欢笑和梨枣成熟等待采摘,写出美好风光,生动活泼(拟人);用字精当,“空自”“为谁”表明莺花无人欣赏,梨枣无人采摘,暗示故园无主;引发下文对贾使君征西凯旋,重回故园的期许。(每点2分,答出三点7分)二、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每小题3分)国庆期间,某名在今年夏天迅速走红的网红歌手,因为恶搞国歌而遭网友举报封禁直播间,账号下架,影音作品冻结。_,不久前,网友举报某网红主播在早期直播中,公然把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调侃的笑料。其结果是,这名主播被彻底封杀。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眼见这一届网红,不少人红得“大步流星”,也凉得“_”。有

    24、些人从草根一夜之间身家飙至千百万,却因为一些不当言行,顷刻之间跌回尘埃,好似提早做完了一场人生大梦。出事以后,有人辩解自己是“一时口快”“一不小心”,但所谓“无心之失”,()。一个人的德行修养,不光体现在平凡时、逆境中如何自处,更体现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际能不能保持一分_。这是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时代,各种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给了普通人 _的机会。但网络不是规则、法律和道德约束不到的“盲区”“飞地”。底线守不住,纵然有再惊艳的作品,背后有再众多的粉丝、再强大的平台,也是枉煞。毕竟,“三观”不跑偏、道德不失范,才有行稳致远不“翻船”的“压凳石”。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

    25、一项是()A因恶搞国歌被网友举报,封禁直播间,账号下架,影音作品冻结。B因恶搞国歌直播间被举报,遭网友封禁,账号冻结,影音作品下架。C因恶搞国歌直播间被封禁,遭网友举报,账号下架,影音作品冻结。D因恶搞国歌被网友举报,直播间遭封禁,账号冻结,影音作品下架。DA项,有两处语病,“封禁直播间”主语不明;“账号下架,影音作品冻结”搭配不当,应为“账号冻结,影音作品下架”;B项,“直播间被举报,遭网友封禁”不合逻辑,应为“被网友举报,直播间遭封禁”;C项,“直播间被封禁,遭网友举报”语序不当。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独有偶风驰电掣先见之明初露头角B曾几何时 一日千里 自知

    26、之明 大显身手C无独有偶 风驰电掣 自知之明 大显身手D曾几何时 一日千里 先见之明 初露头角C无独有偶: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曾几何时:指没过多久。根据语境中两件事非常相似,可知应用“无独有偶”。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迅速。联系语境,“有些人因为一些不当言行,顷刻之间跌回尘埃”,描述跌落速度之快,故应用“风驰电掣”来比喻。先见之明: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的估计。根据语境应选“自知之明”。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初露头角:指刚显示出某种才华。据语境及成语含义,应选“大显身

    27、手”。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毕竟是给自己的推脱辩解之词B其实是某些人的有意为之的做派而已C毕竟不过是对自己缺少正确认识而已D其实都是德行缺位的必然之果DA项,只是呼应了“有人辩解自己”;B项,“有意为之”与句子前后脱节;C项,与句子前后均无直接联系,而D项,既呼应了前面“一时口快”“一不小心”等辩解之词,也与后面语句“一个人的德行修养”相照应。故选D项。15下面的文稿有五处表达不够简明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通告为确保高考期间用电通畅,保证考生英语听力过关,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宣布如下:维护将于2019年6月1日6时至3日18时施工,涉及

    28、范围:东到红旗路,西到南淮路,南至河北大街,北至燕山大街。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请多多包涵。市电力公司2019年5月25日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作答此题,考生要明晰文段的通告性质,注意用语应简明、得体。“高考期间用电通畅”已经表达出通告的目的,应删去“保证考生英语听力过关”。既然是通告,就不可以用“宣布”这个词语,应改为“通告”“通知”或“公告”。“维护施工”的表达有误,应改为“维护展开”或“我公司将于施工”。“贵用户”的表达比较别扭,可改为“您”或“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请多多包涵”一般用于表达请别人原谅自己的过错,电网维护带来的不便不能称作错误,应改为“请予理解和支持”。答案示例:删去“保证考生英语听力过关”;“宣布”改为“通告”“通知”或“公告”;“维护施工”改为“维护展开”或“我公司将于施工”;“贵用户”改为“您”或“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请多多包涵”改为“请予理解和支持”。(每处1分)1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练兵备战,抢险救灾,援百姓显神威,中国人民军队具有伟大的担当使命。材料:献身维和领航保民族伸大义护人类推战略助国际


    注意事项

    本文(单元综合测评三 月是故乡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