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兽共患病期末资料知识分享.docx

    • 资源ID:8104368       资源大小:28.2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兽共患病期末资料知识分享.docx

    1、人兽共患病期末资料知识分享人兽共患病期末资料第一章 人兽共患病概论有关“兽(獸) ”的解释 成语:飞禽走兽、珍禽奇(异)兽、如鸟兽散、衣冠禽兽、人面兽心 诗词:宋代 林同宋“食肉隐两颊,饲母向颓垣。终感主养母,能将死报恩。” (禽兽昆虫之孝十首犬) 六畜: “马牛羊,鸡犬豕(sh)。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 禽兽:泛指一切脊椎动物,包括家养畜禽和野生动物。 兽医:从事脊椎动物及非脊椎动物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人员。 人兽共患病不仅仅是兽医的职业病。 人兽共患病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人兽共患病的定义 定义(1):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WHO & FA

    2、O) 定义(2):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 相同术语 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与动物的共同威胁。 相似概念 人畜共患病(还需包括野生动物!) 动物源性传染病(应包括非脊椎动物吗?)人兽共患病的基本特点 有动物源性的病原体 有动物(媒介)人的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人兽共患病的种类 全球目前有200多种 包括新发和再发的人兽共患病。 估计75%发生在人身上的新发传染性病是由动物身上的病原体引起的。 我国约有90种 危害最大的有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SARS、口蹄疫、血吸虫病等。按病原对人兽共患病分类 细菌性 病毒性 朊病毒性 寄生虫性(原虫、蠕虫和昆虫)

    3、 真菌性按宿主对人兽共患病分类 以动物为主要宿主(占多数) 口蹄疫、新城疫、禽流感、水泡性口膜炎、狂犬病、牛痘等。 以人为主要宿主 结核病。 人兽兼为主要宿主 鼠疫、乙型脑炎、血吸虫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伤寒与副伤寒)等。 真性人兽共患病(必须以人为中间或终末宿主) 囊尾蚴虫病按传播特点对人兽共患病分类 接触性: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禽流感、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等。 虫媒性 虫媒病毒病:黄病毒科、披膜病毒科引起的出血热或脑炎。 虫媒细菌病:鼠疫、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莱姆病等。 自然疫源性:炭疽、钩端螺旋体病、野兔热、李氏杆菌病、猪丹毒、各种厌氧梭菌感染等。 食源性:沙门氏菌病、O157大肠

    4、杆菌病、空肠弯曲菌病、牛结核病、多种寄生虫病等。虫媒病 通过(雌性)蚊子、硬蜱、虱子、跳蚤、蟑螂等昆虫传播的疾病。 黄热病、登革热、乙型脑炎(日本脑炎)、疟疾(原虫病)、斑疹伤寒(细菌病)、丝虫病(蠕虫病)等。 控制手段:消灭虫煤,切断传播途径。WHO于2002年重启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一种昆虫神经毒)控制非洲虫媒病。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流行)条件 (1)传染源 患病或带菌(带毒、带虫)动物 (2)传播途径(感染途径) 呼吸道:空气、飞沫及粉尘 消化道:饮水及食物 泌尿生殖道:交配 皮肤及粘膜:接触被污染物、虫媒叮咬 胎盘 (3)易感个体(人群) 生理(免疫)状态、遗传体质、年龄、性别可

    5、充当传染源的动物 家养畜禽 伴侣动物(宠物) 野生动物 实验动物家养畜禽相关的人兽共患病 猪:乙型脑炎、戊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口蹄疫、猪流感、猪丹毒、猪囊尾蚴虫病、旋毛虫病、尼帕病毒病等。 鸡、鸭、鹅:禽流感、新城疫等。 牛:结核病、口蹄疫、牛囊尾蚴虫病、血吸虫病、牛痘、裂谷热等。 马、骡、驴:鼻疽、马脑脊髓炎、亨德拉病毒病等。 山羊:羊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口蹄疫等。 绵羊:裂谷热、跳跃病、胎儿弯曲菌病、Q热等。宠物相关的人兽共患病 犬:狂犬病、犬布氏杆菌病、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 猫:弓形体病、猫抓热 鹦鹉:鹦鹉热 鸽子:猪丹毒 龟:沙门氏菌病 兔:兔热病(野兔热) 小鼠:(见下页)啮齿动

    6、物(鼠类)相关的人兽共患病 细菌性疾病:鼠疫、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地方流行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沙门菌病、恙虫病等。 病毒性疾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狂犬病、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脑心肌炎等。 寄生虫性疾病:血吸虫病、利什曼病、弓形体病、管圆线虫病等。人兽共患病的发病机制 (1)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病原体入侵门户 病原体在机体内定位 病原体的排出途径 (2)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病原体的直接侵犯 病原体释放的毒素作用 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型/型变态反应。 细菌的基本特点 为原核微生物 可染色观察(光镜下) 可人工培养(通常可以在无生命培养基上长成菌落) 通常

    7、可产生毒素 对特定抗生素敏感细菌的致病机制 (1)侵袭、增殖与扩散 通过黏附素-细胞受体定居、扩散、内化入胞。有的还能通过产生特殊物质抵抗吞噬细胞或抵抗抗体的免疫作用。 (2)外毒素 A、抑制真核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干扰宿主细胞正常生理调节过程 (3)内毒素 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休克病毒的基本特征 (1)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2)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及核糖体); (3)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生物合成及装配,以形成子代; (4)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 (5)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及磺胺药物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有不同程度的敏感。

    8、 病毒的致病机理 损伤组织细胞:导致细胞病变 造成持续性感染:逆转录病毒 引起细胞转化及肿瘤形成:反转录病毒、疱疹病毒、乳头状瘤病毒、多瘤病毒 造成先天性感染 造成免疫损伤:超敏反应;破坏免疫细胞;自身免疫病人兽共患病的临床特点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发热: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2)皮疹:出疹时间、出疹顺序、皮疹的形态及分布。 毒血症状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影响人兽共患病发生的社会因素 人类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病从口入! 与宠物亲密接触及接触后不洗手(弓形体病、猫抓热、皮肤真菌病);吃野

    9、味(SARS、野兔热)或生肉/鱼/螺(O157大肠杆菌病、囊尾蚴虫病、华支睾吸虫)。 人口剧增和活动范围扩大(社会因素):狂犬病影响人兽共患病发生的生物因素 生态环境恶化或改变(生态学因素) 热带蝙蝠觅食(亨尼病毒属感染)、水利建设或水灾(吸血虫病)、蚊虫繁殖(裂谷热、登革热、乙型脑炎)、河流污染(甲型肝炎)、全球变暖 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宿主嗜性等的变异(病原学因素):结核病、伤寒、甲型流感。历史上重要的人兽共患病 13世纪蒙古人西征欧洲带去黑死病(鼠疫),造成1/3欧洲人死亡。 20世纪早期猪传给人的西班牙大流感(H1N1) ,造成2000万人死亡,至今仍有威胁,并于2009年发生全球流行。

    10、 21世纪初期中国等地发生果子狸给给人的非典(SARS);禽传给人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病(人兽共患病)的防治经验消灭“四害” 老鼠:鼠疫、鼠传出血热、鼠传伤寒 苍蝇:霍乱、痢疾、伤寒、甲肝 蚊子:疟疾、乙脑、登革热、丝虫病 (麻雀臭虫)蟑螂:痢疾、肝炎、蛔虫病 跳蚤?人兽共患病的防制原则及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空气、饮水消毒;戴口罩、手套。 消除传染源 隔离、扑杀、焚烧或深埋染疫动物。 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曾经或正在帮助人类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和牛瘟。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勤洗手 吃熟食 宠物免疫接种 科学饲养宠物人兽共患病的主管部门 农业部 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卫生监督所 卫

    11、生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科技部 微生物学会下属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动物疫病病种名录(2008/12/11) 一类动物疫病(17种) 口蹄疫、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 二类动物疫病(77种) 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牛病(8种):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等。 猪病(12种):猪乙型脑炎、猪丹毒、猪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等。 马病(5种):马鼻疽等。 兔病(4种):野兔热等。已有或潜在的生物武器 炭疽杆菌 鼠疫杆菌 霍乱弧菌 图拉弗

    12、氏菌 鼻疽杆菌 Q热立克次氏体 天花病毒 埃博拉病毒控制人兽共患病必需兽医部门与人医部门的协作 监测(数据) 规划 预防活动(疾病防治知识普及和教育) 控制活动 科研消除障碍 实现双赢障碍桥梁机构隔离联系薄弱(卫生部和兽医权力机构之间的联系)合作、在预防和控制活动中的整合和伙伴关系不同的工作重点:医疗界:人类健康兽医界:动物生产双重收益:来自于动物和人类的共同健康机构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对抗竞争培训:缺乏在人畜共患病方面的重点能力建设:为医疗界和兽医界的工作人员提供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培训薄弱的兽医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从基于消除危机管理的角度控制人畜共患病人兽共患病的研究方法 (血清或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3、动物试验 专业防护(无菌操作、BSL-3/4实验室、疫苗接种、抗病血清紧急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微生物学诊断策略 分离培养病原微生物:常用于试验研究。 检测病原微生物抗原:采用免疫血清学技术(如ELISA)。 检测动物感染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采用血清学技术检测。 检测病原微生物核酸:采用PCR、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第二章 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甲型流感 病原学特征 为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成员。以血凝素蛋白(H)与神经氨酸酶(N)的组合形式表示血清亚型。其中H1N1、H5N1、H3N2等型病毒能由动物传染给人。核酸(RNA)分78个节段,容易发生抗原性转移及抗原性漂移。病毒可用鸡胚或MDCK细

    14、胞分离培养。宿主种类:人、猪、禽、马、犬等。病毒毒力(感染性/传染性)取决于细胞蛋白酶对H裂解的效率。 生态学特征 禽类(鸟类)是流感病毒的“基因库”,猪是流感病毒的“基因混合器”及传染源。人类历史上的大流感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H1N1亚型病毒) 1957年亚洲大流感(H2N2亚型病毒) 1968年香港大流感(H3N2亚型病毒) 2009年美洲大流感(H1N1亚型病毒)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致家禽高死亡率:鸡、火鸡突然无症状死亡,或表现为产蛋下降,呼吸困难,鸡冠水肿。 取鸡胚培养的尿囊液十倍稀释后,静脉接种4-8周龄SPF鸡(0.2ml/只),10天内病死率不低于6/8

    15、。 防制措施:立即通报,果断扑杀,鸡场及相关环境消毒(连续21天无新病例出现,方能解除封锁)。野禽(候鸟)带毒、排毒和抗原变异是难控制的原因。人H5N1型禽流感及其治疗 感染源调查显示,患者均接触过或暴露于病死家禽。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受体差异及其分布决定其感染宿主谱。 已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人(下呼吸道上皮细胞)和禽类的受体为神经氨酸-2,3-半乳糖。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扎那米韦、达菲/奥司他韦(oseltamivir)治疗有效。但发现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可能还与个体体质(如免疫系统缺陷)有关。 最近使用扎那米韦与两种非类固醇消炎药(西乐葆和美色拉秦)联合治疗小鼠的H5N1型禽流感,可使

    16、存活率提高3倍。流感的中医疗法 理论依据: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认为 流感是一类外感热病。 药方: (1)桂枝汤+热粥 适应症:轻型感冒(恶寒、恶风、发热、有汗)。作用:解肌。禁忌症:发热而无汗。 (2)葛根汤 适应症:冬春季胃肠型感冒(恶风、无汗、项背肌肉僵硬)。 (3)麻黄汤 适应症:重症冷感冒,体强者方可用。作用:发汗解热。禁忌症:皮肤粘膜出血狂犬病(Rabies) 病原学特征 宿主:所有温血哺乳动物。 组织嗜性:神经组织(病毒受体为乙酰胆碱受体及神经节苷脂)。 疾病特征 潜伏期:长短不一。 带毒动物排毒途径:唾液。 传播途径:伤口。 病死率:100。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动物免疫:宠物强制免

    17、疫。野生食肉兽给予诱饵(vaccine-loaded bait)免疫。 被狗、猫、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时,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尽快(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抗血清,切忌疏忽大意! 避免接触蝙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受抓咬伤后及时接种疫苗(24小时以内最佳) 使用病毒效价合格的正规疫苗 按规定完成免疫程序(免疫次数)病毒性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 森林脑炎/蜱传脑炎(欧亚大陆) 委内瑞拉马脑炎(南北美洲) 东方马脑炎(美国) 西方马脑炎 (美国) 共同特征:虫媒病毒病、夏秋季节性人乙型脑炎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潜伏期:5-15天 症状:高烧、抽风、昏迷不醒、呼吸衰竭 防制手段:合

    18、理布局养猪场、消灭蚊子、减毒疫苗接种 治疗:无特效疗法病毒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新疆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 登革热、裂谷热、鄂木斯克出血热、拉沙热、阿根延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立夫特山谷热、基孔肯雅病、西尼罗河热、白蛉热、科罗拉多蜱传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传染源:鼠类(无症状感染) 流行地区:欧亚大陆(中日俄芬) 中国流行情况:分为姬鼠型(东北)和家鼠型。占全球发病数的90%。 病毒靶器官:肾脏、肺脏(毛细血管渗漏导致肺水肿) 症状:发烧、出血、少尿、低血压、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状 预防:注意卫生、勿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鼠类偷吃食物、已研制

    19、出灭活疫苗。 治疗:对症疗法新疆出血热 传播媒介:硬蜱 传染源:绵羊、兔子及病人 流行病学特征:与放牧有关,主要分布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但青海、云南及四川有人或绵羊血清抗体阳性报道。 症状:发热、头痛、出血、低血压休克 治疗:对症疗法、抗病血清戊型肝炎 病原:人源或猪源的HEV(欧美为基因3型、亚洲为基因4型) 传染源:猪(隐性感染普遍)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饮水) 症状:孕妇流产、可致死 危害:公共卫生(职业病)、食品安全、异种器官移植 预防:注意卫生、加热猪肉、煮沸饮水猴痘 病原:猴痘病毒天花病毒的近亲 流行地区:非洲、美国(2003年) 症状:类似天花(发热、疼痛、皮肤疱疹、全身不适,

    20、而且伴随淋巴结肿大) 死亡率:10% 传播方式:人-人、鼠-人接触传播 病毒贮主:啮齿动物(非洲地松鼠及冈比亚大鼠、美国草原犬鼠) 预防办法:天花免疫有效。猴B病毒感染 病毒为疱疹病毒型,自然宿主为旧世羿猴,猕猴也可感染,无明显症状。 人、猴之间的传播主要以密切接触、抓咬为主。 人感染后可出现脑炎等严重中枢神经症状,病死率较高。 口蹄疫(五号病) 病原:有7个血清型。 主要自然宿主:偶蹄动物 人类:偶尔感染 传播途径:呼吸道(空气、气溶胶)、消化道 疾病特点:动物间传播非常快、康复动物咽部带毒并排毒、严重危害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防制:及时扑杀染疫动物+健康动物高密度接种灭活疫苗人类口蹄疫

    21、 人类:罕见,不易感(胃酸有破坏病毒的作用) 多见于牧区成年牧民:接触偶蹄动物、喝牛奶 症状:不停流口水,口腔粘膜及软腭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不同于手足口病(幼儿)新城疫(亚洲鸡瘟) 自然宿主:各种禽类、人类(偶尔感染,发展为急性结膜炎) 病死率:高低不等 危害养禽业及野生鸟类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牛:神经退行性致死性脑病(脑组织海绵状退化,伴随神经症状)神经错乱、痴呆(触觉听觉减退)、体重减轻、死亡。 人感染途径:主要是饮食,但化妆品(胎盘素、羊水、胶原蛋白、脑糖 )和

    22、疫苗(明胶)有潜在风险。朊病毒的致病机制蛋白质构象病通过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链反应改变二级结构即折叠方式,但不改变一级结构 通常认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决定其三维结构(高级结构),而具有相同一级结构的PrPSc和PrPC,为何能产生不同的高级结构呢?难道是存在某种未知的“折叠密码”吗? 疯牛病的公共卫生意义 羊痒病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朊病毒感染的防制 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加强检测与发病动物群体淘汰(焚毁) 实行“确认健康动物群体”流动管理计划 严格疫区动物胚胎流通管理 第三章 细菌性人兽共患病鼠疫(plague) 病原体:鼠疫耶尔森氏菌主要分布于鼠类及跳蚤。 传播途径:跳蚤叮咬人。 潜

    23、伏期:很短(3-7天) 临床症状:病初表现为流感症状(突然发烧、怕冷、头痛、全身痛及恶心呕吐) 治疗:快速、及时的诊断有助于通过抗生素(四环素、链霉素)治愈多数病人。 预防:封锁疫区,警惕死鼠,避免被跳蚤叮咬及接触肺鼠疫病人。疫苗效果不佳,只推荐给高危人群(如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应长期监测疫情动态。历史上的3次鼠疫大流行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 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含中国)、非; 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道:“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yn)堵”。 鼠疫的三种临床

    24、类型 腺鼠疫(Bubonic form):经皮肤感染,淋巴结肿大(后期溃烂),非常疼痛。 败血型鼠疫(septicaemic form):通过伤口感染直接形成,或由腺鼠疫转变而成。皮肤广泛出血,死后呈紫黑死,故俗称黑死病。 肺鼠疫(Pneumonic form):病死率最高,但最少见。可来自吸入气溶胶,或由腺鼠疫转变而成。鼠型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 流行情况:云南曾是重要疫区,多次流行。 病原:莫氏立克次氏体 传播媒介:鼠蚤 病人症状:突然高烧、剧烈头痛、出现皮疹、淋巴结及脾脏肿大。 治疗措施:强力霉素、四环素、氯霉素 预防手段:灭蚤、灭鼠。 各方面均与普氏立克次氏体通过人蚤传播的流行性斑

    25、疹伤寒相似。炭疽病(anthrax) 病原:炭疽芽孢杆菌,能形成抵抗力非常强的芽孢。被视作“生化武器”。 疾病类型: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 易感动物:草食动物 人的感染:接触或食用病畜及其产品(皮毛加工者的职业病) 临床分型:皮肤炭疽(病情较轻)、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炎炭疽、败血型炭疽 特效药物:青霉素、强力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Cipro 防制措施:封锁疫区,严格消毒,加强防护,特殊群体可划痕接种炭疽减毒菌苗。布氏杆菌病 病原种类:分为牛、羊、猪、沙林鼠、绵羊和犬布氏杆菌六种。对热、消毒剂敏感。 疾病特点:慢性经过、波浪热(菌血症)。 动物症状:孕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关节炎

    26、 传染源:在国内主要是山羊。 传染方式:接触病畜、食用奶制品 人的症状:长期发热、关节炎、睾丸炎 治疗:首选四环素或联合应用链霉素 防制措施:关键在于防制家畜的布氏杆菌病,应检疫(IV型变态反应)、淘汰病畜,另可接种疫苗。结核病 病原:结核分枝杆菌,耐干燥,不耐湿热,胞内寄生菌,生长缓慢,容易产生耐药性变异。 疾病特点:非常古老;慢性经过;传染性免疫(带菌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分离。 奶牛结核:是人结核的重要来源。应检疫淘汰。 猴结核:与猴子密切接触。 人结核:肺型(有传染性)、肠型(喝牛奶所致)、淋巴型、骨(关节、脊柱)型、肾型等。 防治:接种卡介苗(BCG);化疗的五个原则:早期、联合

    27、、适量、规律、全程。可应用利福平/利福霉素/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中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将来还有可能增多。 结核病可防可控 肺结核症状:低热、盗汗、干咳、痰中带血。猪2型链球菌病 病原:为条件致病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体表及体内。 猪: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 人:经伤口或消化道感染,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可形成脑膜炎及败血症。 人的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皮肤有出血点等;脑膜炎病例出现恶心、呕吐或昏迷。 诊断:与病死猪有接触史。病

    28、原学诊断。 治疗: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可用氨苄西林等。 2005年夏季四川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死率38/208 防制手段:不要屠宰死猪及消费猪肉,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搞好养殖场卫生及消毒工作。 行政措施:卫生部与农业部联手沙门氏菌病 病原类型 (1)鼠伤寒沙门氏菌 致禽副伤寒、猪副伤寒、羊沙门氏菌病、牛沙门氏菌病、人食物中毒。 (2)肠炎沙门氏菌 致人食物中毒和禽沙门氏菌病。 传染源:畜禽及其产品、爬行动物(蛇、龟)人的鼠伤寒 传播途径:消化道 易感群体:婴幼儿 临床特征:胃肠炎型(发烧、腹泻),少数为败血症型和无症状带菌型。 感染机制:通过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M细胞进入肝、脾,刺

    29、激机体产生体液-细胞-粘膜免疫。 防治措施:讲究卫生;不要饲养爬行动物为宠物。治疗可用微生态制剂(如整肠生、金双歧);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中医疗法:葛根黄芩黄连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 病菌类型:O157H7血清型 病菌分布:畜禽-粪便-(苍蝇-)动物性产品及蔬果 食源性疾病,是公共卫生问题 致病机理:类志贺毒素致出血性结肠炎。 症状:腹部绞痛、腹泻(血性腹泻)、发烧、呕吐,10%患者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 病死率:3%5% 控制:食物链质量控制(加热彻底)O157:H7感染流行情况 夏季流行 1983年 美国最先发现 1993年 美国病死率4/700+ 1996年 日本病死率12/9451 1999年 美国病死率2/921 2000年 加拿大


    注意事项

    本文(人兽共患病期末资料知识分享.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