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2集贞观之治.docx

    • 资源ID:8125590       资源大小:26.7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2集贞观之治.docx

    1、第42集贞观之治隋朝末年,隋炀帝变本加厉,愈加骄奢,荒淫无度。官府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公元611年,隋炀帝一意孤行,发兵远征高丽。老百姓心中长期压抑的怒火终于点燃,山东王薄、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到处是农民起义的旗帜,到处是反抗暴政的呼声。太原留守李渊本为隋朝命臣,但长期得不到隋炀帝信任。李渊与窦皇后次子李世民认为,只有拥兵自立,才能保住家族地位和利益,并趁机扩张势力。在李世民的反复劝说下,李渊终于起兵。短短半年,李渊父子统率的军队超过20万。公元617年三月,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同年五月,李渊在长安即位,改国号唐。随后,隋末农民战争变成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624年,各地农民

    2、军和割据地主武装被彻底消灭,山河归一。统一中国的不朽功业主要由李世民领导下完成。李世民战功赫赫,遗憾的是,他没能成为太子,天下必归枭雄。于是,一场流血政变就在眼前。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初夏的一个清晨,十几个士兵埋伏在玄武门外,此刻,他们只等待一个人的发令,他们的将领正是唐高祖之子李世民。这一天对他而言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他挑选了最得力的尉迟敬德等九员大将与他同战,而他对战的目标,竟然是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此时刚刚走出玄武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感觉情况不妙,但为时已晚。李世民出现在眼前,他高声叫住二人,仓皇之间,李元吉欲拉弓射杀李世民,然而忙乱之下,竟然三次都无法张弓搭

    3、箭。反倒是冷静的李世民取出弓来,一箭射去,当场将太子李建成射死马下。随后双方展开混战,李元吉也中箭落马,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被迫交出兵权,并下诏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年号贞观。杀兄逼父,这种人间惨剧自然有悖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李世民通往皇权之路与隋炀帝有类似之处,甚至更为血腥。但在后世帝王将相眼中和传统史家及文人墨客的笔下,对二者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此时的李世民面临的是因隋末战乱而百废待兴的唐王朝,如何开创贞观之治,重整破碎不堪的大唐山河,组建一个团结高效的核心领导集团便成当务之急。李世民善于纳贤由来已久,早在公元621年,身为秦王的他就创办了

    4、文学馆,广泛搜罗贤才,罗致当世文士。馆中集有“十八学士”:既有以诗赋文章名世的虞世南、褚亮、许敬宗等,又有以经史学问著称的孔颖达、陆德明、姚思廉等,还包括了极富政治军事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等人。“十八学士”组成了李世民的智囊团,不仅帮助他成功夺取皇位,而且成为日后“贞观之治”的核心力量。然而,从秦府到皇宫,李世民此时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朝廷环境。吴宗国:这险峻的局面来自当时朝廷中的三种人,一种就是唐高祖时期的旧臣,这些人都出身于关陇贵族,或者是山东士族,他们的思想特点就是很保守,特别是对农民,有一种畏惧的情绪,第二种就是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他的这些部下,这个中间最有名的人物,就是房玄龄了,

    5、那么这些人善于出谋划策。但是这些人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的。那么第三种人呢,他们来自民间或者来自基层,特别是他们参加了隋末山东地区的这些武装力量,所以他们对山东地区的情况使很了解的。对动乱结束以后,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动态,也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说,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形势。面对复杂的局势,李世民如何让这三类出身不同的人为其所用在李世民登基后不久,他下令召见一位大臣。这位大臣正是玄武门事变中,坚定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并为其出谋划策的魏征。李世民严厉地质问魏征,为何要离间他们三兄弟。 魏征却神色自若地说,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杀身大祸了。大臣们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却很欣赏

    6、魏征的率真,理解他的忠其所事,不但不再追究旧怨,而且马上重用魏征。感激于李世民的知遇之恩,魏征从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的特点是懂得治国理论,懂得历史的经验教训,了解社会的状况,这样一个人是站得高、看得远的,所以他在贞观治国方针的制定,在帮助唐太宗做一个明君,这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世民听取了魏征的建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于是贞观年间形成了兼听纳谏的良好风气。除魏征外,当时经常进谏的大臣还有王珪(gui)、戴胄(zhou)、马周、张玄素等人,以及他的妻子长孙皇后,甚至在隋炀帝时以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闻名的封德彝(yi)也有多次进谏的记录。太宗在位二十多年,进谏的官员多达三十余人,其

    7、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总共二百余事,达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于改进朝政、帮助唐太宗施行正确的决策起到巨大的作用。宁欣:他认识到君主其实有欲望,是有可能危害国家的,一个是君主的独断欲,你想君主高高在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就有可能影响决策,而且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而使得国家处于危亡的境地。唐太宗武装夺取皇权两个月后,这一天清晨,都城长安异常热闹,诸子百官从四面八方涌向玄武门,他们要来参加唐太宗亲自主持的题为“自古理政得失”的辩论,力图找到一条实现“天下大治”的途径。然而辩论一开始,便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刘后滨:那当时以山东士族,封德彝为代表的这一派,他们认为,人心坏了,老百姓民心大坏,要继续

    8、实行高压政策,因为封德彝这些家族,在隋末的动荡当中是受打击的对象。他们是还乡团,他们要反攻倒算。可以以魏征为代表的,所谓的山东豪杰,普通地主阶级出身的官僚,他们是在瓦岗寨走过来的,他们是反隋的力量,他了解,山东河北地区的民间的动向,他认为大乱之后民心思治。就像一个人渴久了,喝什么都是甜的,饿久了吃什么都香一样。长期经过战乱的百姓,他们希望能够安定下来,过稳定的生活,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如何让百姓安定下来,进行“大治”呢李世民希望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他不禁自问,为何曾经繁荣富强的隋王朝,不到40年便土崩瓦解他总结隋炀帝灭亡的三大原因:一是大兴土木,广治宫室,二是搜罗美女,淫乐无度,三是东征西讨,穷

    9、兵黩武。李世民惊叹于那些在隋朝盛世中创造奇迹的民众,在随后的战乱中,爆发了如此巨大的威力,让隋朝政权土崩瓦解。这些让他对国与民、君与民的关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吴宗国: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之而不用,诚可畏也,我们从诚可畏也可以看出来,这显然是从隋末灭亡的一个教训中间以及传统文化之间,得出一个结论,这句话就是说什么呢,皇帝是老百姓因为你有道,推举出来的,如果你无道,老百姓就可以推掉你。为了不重蹈隋朝覆辙,李世民和大臣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治国。在他眼里,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君民一体,休戚与共。当君主的如果通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会引发政权的颠覆

    10、。正是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 李世民反复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在这种理念之下,李世民定下了“抚民以静”的策略,形成了一整套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将这些思想转化为一系列具体政策,“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才得以步步展开。而君臣论治的主要内容则记录在唐玄宗时期史官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一书中,被后人传颂。一个清明社会的出现,必须以法治作为前提,而且保证执法的公平性。李世民登基伊始,便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武德律,制定贞观律,后来,长孙无忌又组织19位大臣与法律专家为唐律作注,完成唐律疏议三十卷。唐律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最古老、最完备的一部法典,对后来的封建法律产生了重大

    11、影响。完备的法律条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对此,唐太宗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亲戚故友、王公大臣概不能外。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因违反军令而被李靖治罪,后免死改判发配边疆,有人上书请求念其为秦王府旧臣予以宽大,李世民说:“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赦免了他便开了侥幸之路,有功的人很多,赦免他,其他人也会轻于犯法。”于是驳回上书,维持原判。皇帝以身作则,执法如山,在“朕即天下”的时代,还有哪个皇帝敢于像李世民这样,把自己关进权力的笼子里吴宗国:唐朝的法律中间,我们发现,它前面除了总则这一类的,以及关于皇宫、皇帝这一类的规定以外。首先是职制律,而像盗贼什么的,就跟老百姓有关系

    12、的,以前镇压老百姓的那些条例都在后头,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法律首先是管官吏的。你做了官一定要遵守法律,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去办好你分内的事。法治的另一面是教化,李世民多次强调执法要“慎刑宽刑”,“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他将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 而且对复审有了明确规定,以增加纠正冤狱错案的机会。第二年,李世民亲自审问囚犯,当他看到死刑犯即将被处死时,心中顿生怜悯,便下令释放还家,约定来年秋季回来接受处决。又令将全国所有死囚一律释放,让他们在期限之前来京师集合。第二年秋天期限到时,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组织,头一年释放的总共390名死囚,居然一个不少全都按时到达

    13、集合。李世民十分感动,下令全部赦免。贞观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一日这天,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纷纷涌向长安城东。这一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这种景象,在古代数不清的封建帝王中并不多见,而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一位。贞观三年,唐太宗下来恢复被废弃数百年之久的藉田之礼,百姓惊骇之余,无不欢呼雀跃。吴宗国:唐太宗时期绝不在农忙时期征伐兵役,有一次太子要实行冠礼,成年礼,要进行这种仪式的话,那必须调集府兵来充当仪仗,但这个时候正好是春耕的时候,所以说为了不耽误生产,为了不影响农民进行生产,就没有去调集这些农民来充当仪仗,把冠礼就向后推了。在农业社会,粮食丰欠与水利建设

    14、息息相关。都江堰的建成,促成天府之国的千年富庶与稳定。一次洪水或一次大旱,就可致百姓颗粒无收,而且可能造成社会动荡,政权动摇。为了加强水利建设,唐太宗整顿治水机构,工部设水部郎中和员外郎,京师设都水监,掌管京师河渠疏浚与灌溉事宜。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为解决扬州旱灾修建的扬州勾城塘水利工程,灌溉农田八百余顷。从此,扬州连年丰收。沧州疏通无棣河、长芦河、漳河及衡河,从此无复水害。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夏州朔方(今陕西横山)开延化渠,引乌水入库狄泽。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汴州陈留(今属河南)开观音陂,溉田百顷,给粮食丰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即便是现在的农民,无论长江

    15、南北,还依然享用着贞观年间的水利成果。而在农业社会,发展经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人口。吟唱:有位王打坐在长安地面,盼的是天心国泰民安。这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陕西地方戏曲弦板腔,曲目多取自历史演义和民间故事。这些老艺人们生活在咸阳市一个叫袁家村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唐朝时期距离都城长安有相当的距离,曾经在隋朝末年经历过战乱,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不得不迁移北方。今天,老艺人们常常聚到一起对着北方唱起他们的戏曲,这戏曲中饱含了他们祖辈漂泊的经历,以及艰难生活的写照。吴宗国:当时从洛阳以东一直到东海,到海边,一路上头简直看不到人,你要从洛阳到山东去,你必须自带干粮,路上就碰不到多少人家,就不能够

    16、得到膳食的供应,当时的经济的破坏就到了这么一个程度。隋末战乱,北方突厥掠去大量汉人。同时,不少汉人为避乱而纷纷北逃,导致人口锐减。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仅存二百余万,不及隋朝鼎盛时的四分之一。李世民即位后,马上意识到人口严重缺乏的问题,迅速增加人口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刘后滨:一个是鼓励人口的增殖,鼓励多生孩子、政府奖励,他还下过一道诏令,鼓励寡妇再嫁,在中国古代伦理当中,寡妇是一般要守节,不能再嫁的,唐太宗为了人口的增殖,鼓励寡妇再嫁,下诏。还有一个就是就向突厥赎回逃亡到他们那里的那些人口,把那些人口赎回了,有一年就赎回来八万。为稳固住汉人人口,唐太宗还规定:男20女15为法定结婚年龄;生男

    17、丁的家庭予以适当奖励;无能力娶妻者政府给予帮助。李世民还把婚姻及人口增加情况纳入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指标,作为升降的参考。今天,袁家村很多村民的先辈都是当时李世民从北方迁回的,而这里的人们最热衷的弦板腔曲目,也是歌颂李世民的传统曲目乾坤袋。张志荣:他二十七岁登基,正式当皇上的,他唱的这一段,这是乾坤袋中的一段唱腔,李世民的一段唱腔,这段唱腔的意思是,通过回忆过去创业的艰难。到了李世民之子,唐高宗即位之初的公元652年,全国登记的户数达三百八十万户,人口近两千万,比武德年间增加了近一倍。人口是维系一个政权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检验治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李世民“抚民以静”的政策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公元6

    18、30年,关中农业丰收,流散人口纷纷回乡。贞观六、七年,风调雨顺,广大山东地区一改昔日残破面貌。贞观八年、九年、十三年一直到十六年,又是丰收年成。吴宗国:贞观之治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方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外户不闭,马牛布野,老百姓生活安定,安居乐业。社会初定,经济恢复。接下来,李世民终于可以着手解决头痛多年的边患问题。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消灭割据势力梁师都,基本上解除了全国各地割据混乱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两年后,名将李靖率唐军肃清了多年危害边疆的突厥势力,使唐王朝北方边疆得以安定下来。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等或被击

    19、败,或主动归附。唐朝势力达至天山南北,西部边疆从此稳定。虽然当时的唐朝有足够的兵力取得战争胜利,但李世民认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且稳定并不长久。只有采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平等视之,才能让他们真心归附。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隆冬,16岁的文成公主穿嫁衣,画红妆,这位聪慧美丽、饱读诗书的公主,即将离开故乡,远嫁遥远的吐蕃,成为其首领松赞干布的夫人。这也是唐太宗与少数民族的联姻策略,不仅为吐蕃送去一桩婚事,还让文成公主带去大唐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美的手工业品,以及各种药物和书籍,甚至大批工匠和乐队。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在和亲的队伍护送下,文成公主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

    20、涉进入吐蕃,也让汉人的农耕、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冶金以及农具制造等技术先后在西藏传播开来。今天,这条文成公主曾经走过的路,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纽带,也见证了那一段被后人传颂的故事。刘后滨:中华夷狄,爱之如一,他说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是贵中华而贱夷狄,中原的人看不起周边少数民族的人,甚至主张其族不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他们一定跟我们没法沟通。而唐太宗不是这么认为,他说少数民族也是人,他说少数民族也是人,他跟我们是一样的人,我一样的爱护他,所以贞观年间就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将领、部落首领得到重用。在陕西的乾陵博物馆里,收藏了作为陪葬品的唐代官俑,他们中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东突厥归附中央政府之后,

    21、为加强管理,唐太宗将他们中的大部分留在原地定居,保留原来的组织和风俗习惯,实行高度自治。另一部分则迁至内地,挑选部分人担任京官武职。其成功治理的经验又推广至其他少数民族部落。李浪涛:很多外国的可汗也一样臣服中国的皇帝,特别是突厥的四个可汗,我们现在看到这是七条辫子,五条辫子的这个石人,他曾经就站在昭陵的背后,那么他代表着突厥民族。 这是吉利可汗或者突利可汗他的前边后者背影,这些底座上方曾经矗立着“十四国蕃君石像”,他们是当时被唐太宗征服并归顺的14个少数民族首领。西侧的蕃君主要是今天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域诸国的首领,而东侧所立的主要以突厥首领为主,间及朝鲜半岛和南亚地区。这些石像曾矗立在

    22、唐太宗的陵墓昭陵,是其推行民族政策的真实见证。刘后滨:他们对唐太宗是非常感激的,唐太宗对他们很信任,因为他们是被灭亡政权里面收降的将领,唐太宗一开始就让他们带着武器上朝,不防备他们,对他们非常地信任。在辽东前线有一个突厥将领阿史那思摩中了箭,箭伤化脓以后,没有外科医生,唐太宗亲自俯下身去,把他的脓血给吮出来,阿史那思摩感动的,后来,唐太宗去世以后,这几位将领都表示要殉葬,我要去陪太宗,唐高宗没有答应,就把他们的像刻在石头上,为唐太宗守陵。唐朝威震寰宇,天下各族感恩戴德,纷纷融入唐朝大家庭,俯首称臣,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意为“天下的共主”。唐太宗李世民受到各少数民族如此爱戴和感念的背后,折射

    23、的是大唐帝国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辽阔、稳定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具有的强大的归附力和影响力。贞观时代,唐朝版图超过强大的西汉王朝,贞观十四年,唐朝疆域东至东海,西至今天的新疆,南至现在的越南,北抵蒙古大漠,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唐太宗统治下的贞观一朝的强盛,不仅表现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疆域辽阔、四夷来朝,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享太平时代,而且表现在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李世民设文学馆、弘文馆,罗致贤才文士搜集整理经籍图书。他酷爱读史,十分强调历史经验对于当下的影响。晋书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南史北史隋书,这是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史”中的其中八部史书。正是贞观年间在李世民的主持下完成的。吴

    24、宗国:他在文化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那么对外来文化,他也是采取兼容并畜的政策。对传统文化,他们是非常重视学习的,他让魏征编写了一本群书治要,按照经史子集,把适合当时政治的编录下来,作为当时贵族大臣学习的一个教科书。这是为名“昭陵六骏”的浮雕石像,“六竣”指的是在唐王朝建立之前,李世民先后骑过的六匹战马,这些浮雕展现了李世民和其所乘战马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英姿。而当上皇帝之后,武将出身的李世民坚持“偃武修文”的治国方略。不仅促成全国大兴文治,而且自身读书不辍。史载,李世民经常彻夜苦读,“不知东方既白”。有李世民如此高雅的文化爱好和倡导及其身体力行,贞观一朝的文化发达便水到渠成

    25、。刘后滨:唐太宗对于乐舞,书法、绘画等方面的重视,所以贞观时期也留下了很多的文化的精品,贞观书法四大家是非常有名的,像欧阳询,包括褚遂良等这些人。绘画也是这样,阎立本、阎立德,丹青大手笔都出现在贞观朝,所以文化建设的成就也是很高的。然而,世间所有好戏都有落幕的那一天。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贞观盛世迎来一个拐点。这一年的正月十七日,一代名臣魏征逝世,这对于唐太宗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他宣布罢朝五日,还令文武百官都要参加魏征的丧礼。出殡那天,唐太宗登上皇家禁苑的西楼,遥望夕阳下渐渐远去的送葬行列,悲恸不已,发出“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的哀叹。李世民无限感念魏征,他之后对群臣说:“夫以铜为镜

    26、,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cu二)逝,遂亡一镜矣!”雷闻:他是整个贞观之治堪称总设计师,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唐太宗对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他曾经在很多场合跟大臣说,说跟我一起打天下的,最重要的功臣可能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样的人。但是跟我一起治理天下的,造成如今天下大治局面的,其实是魏征。失去了魏征这面最宝贵的镜子,还有谁能来直言不讳地提醒唐太宗的过失呢随着魏征这个标志性人物的离去,“贞观之治”的夺目光华也似乎随之渐渐黯淡下来。杜如晦、长孙皇后、魏征、房玄龄、马周、高士廉、李靖忠臣、爱妻、谏士一一离去。在这种情况下,贞观后期的李世民

    27、有所松懈,出现了令人遗憾的“渐不克终”现象。 吴宗国:他对这些大臣,特别是那些一般出身的,来自山东地区的这些大臣,开始心理上的这种疑忌越来越加重,所以说在贞观晚年,就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唐太宗对关陇贵族出身的这些官吏,就越来越看重,而对这些人(山东地区),疑心就越来越大,这样子就造成了高宗初年关陇贵族的一统天下。李世民晚年健康状况不佳,加以遭遇废立太子风波和征讨高丽的失败,致使情绪低落,诸病缠身。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年仅52岁。太宗驾崩,天下同悲,长安城中,百姓泪流成河。少数民族同胞自发组织上百人的队伍,千里迢迢赴长安吊唁。对于自己的身后事,李世民在遗嘱中已作

    28、了安排:死后七日赶紧下葬,埋掉。即:丧事一切从简。尽管李世民在其晚年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能大体上坚持约己克俭的原则。这对于一位创立伟大功业的封建帝王来说,实在是令人动容的美好品德。“贞观之治”彻底落下了帷幕。一个伟大的时代,终于在落寞悲伤的气氛中画上了句号。吴宗国:李世民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他提出来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君主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等这样一些提法,那都是超越前古的,而且对后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一方面,也就是说他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可以是一个思想家吧。宁欣:他给我们留下的,代表了大唐万千气象的这种

    29、气魄,这种开放的国策,这种四海一家的胸怀,这种重视制度建设,法制建设,而且把君民关系提高到国家根本的,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这样的一个高度,那历代君主,我觉得都没有那种高度。爱民如子、从善如流、自省内敛、求贤若渴、崇尚简朴、克俭制欲李世民在他任上毫无疑问拥有上述美德,这对于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帝王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李世民说过:用人当作镜子,可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曾经拿魏征作为检验自己对错的一面镜子,现在,唐太宗离去了,却成为后世上至最高帝王下至普通官吏的一面永不磨灭的镜子。开元时期的史学家、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曾经将贞观之治当作旷古第一盛世,他认为,唐尧、虞舜、夏禹、殷汤、周之文武、汉之文景,都比不过贞观时代。编辑新唐书的史臣们也说,唐太宗治下的贞观年代,是汉朝以来未曾有过的盛世。“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贞观时期的中国,是历史上少有的和谐社会,在皇帝自身德行、君臣之间与君民之间的良好关系乃至民族关系等方面,都给后世树立了崇高的标杆,留下了值得珍视的遗产。唐太宗和他的时代,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最深层的集体记忆中。


    注意事项

    本文(第42集贞观之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