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讲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docx

    • 资源ID:8342820       资源大小:43.06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讲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docx

    1、讲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讲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 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子宫颈癌病人的护理 子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近40年来,由于国内外普遍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方法进行普查,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配合手术及放疗等,有效地控制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妇女保健,广泛开展防癌的宣传及普查、普治工作,人们防治意识增强。同时,由于对患病妇女基本上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使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病因 子宫颈癌的发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

    2、多种迹象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至于各种因素间有无协同或对抗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慢性炎症及有性生活紊乱史者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凡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前妻曾患宫颈癌者均为高危男子。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此外,宫颈癌发病率还与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因素等有关。近年来还发现,通过性交而传播的某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II型、人乳头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正常宫颈上皮生理 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共同组成,两者交接部位在于宫颈外口,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或鳞柱交界

    3、。但此交接部并非固定不变,大量雌激素可使其外移。新生女婴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可使柱状上皮向外扩展,占据一部分宫颈阴道部;当幼女期受母体雌激素影响的作用消失后,柱状上皮便退至宫颈管内。青春期和生育期,尤其妊娠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多,柱状上皮又外移至宫颈阴道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柱状上皮再度内移至宫颈管。这种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移位的鳞柱交接部称为生理性鳞柱交接部(squamo-columnariunction,SCJ)。在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之间所形成的区域称为移行带区。 在移行带区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逐渐被鳞状上皮替代。替代的机制有:鳞状上皮化生:当鳞

    4、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移行带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reserve cell)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被复层鳞状细胞替代,此过程称为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化生的鳞状上皮既不同于宫颈阴道部的正常鳞状上皮(镜检时可见到两者间的分界线),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化: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称为鳞状上皮化(squamous epithelization)。一般多见于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愈合后的上皮与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无区别。 病理 子宫

    5、颈癌的病变多发生在宫颈外口的原始鳞柱交接部与生理性鳞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移行带区。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称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其中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cervical dysplasia)及宫颈原位癌(cervical carcinoma in situ)。1967年,Richart提出这两种病变是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inoma Of cervixuteri)的癌前病变。 (一)巨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外观可正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随着病程的发展,表现为以下4种类型。 1外

    6、生型 又称菜花型,此型最常见。癌组织向外生长,最初呈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为向阴道内突出的菜花样赘生物,质脆易出血。 2内生型 又称浸润型。癌组织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肥大、质硬,表面光滑或仅有表浅溃疡,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3溃疡型 不论外生型或内生型病变进一步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可形成凹陷性溃疡。严重者宫颈为空洞所代替,形如火山口。 4颈管型 癌灶发生在子宫颈外口内,隐蔽于宫颈管,侵入宫颈及子宫下段供血层,并转移到盆壁的淋巴结。不同于内生型,该型是由特殊的浸润性生长扩散到宫颈管。 (二)显微镜检 按组织发生学划分。子宫颈癌主要有鳞癌、腺癌两大类,前者占90一95,后者占510。

    7、鳞癌与腺癌在外观上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可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颈管内。按癌组织发展的程度,子宫颈癌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宫颈不典型增生 镜下见底层细胞增生,从正常的仅l2层底细胞增至多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有核异质改变。不典型增生分轻、中、重3度,重度时与原位癌不易区别。 2宫颈原位癌 又称上皮内癌(intraepithelialcarcinoma)。癌变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穿透基底膜,病变可累及腺体,但无间质浸润。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象。 3宫颈浸润癌 癌细胞进一步增殖,破坏上皮细胞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转移途径 以直

    8、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极少见。 1直接蔓延 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组织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向下波及阴道;向上累及子宫下段及宫体,向两侧可扩散至子宫颈旁及阴道旁组织,甚至延伸至骨盆壁;向前、后蔓延,可侵犯膀胱或直肠,甚至造成生殖道瘘。 2淋巴转移 癌组织局部浸润后,侵入淋巴管,形成癌栓,到达局部淋巴结,并在淋巴管内扩散。淋巴转移的发生率与临床期别直接相关。最初受累的淋巴结有宫旁、宫颈旁或输尿管旁、闭孔、髂内髂外组;继而累及骶前、髂总、腹主动脉旁和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晚期癌还可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 多发生在晚期。癌组织破坏小血管后,可经体循环转移到肺、肾或脊柱等。 临床分期 根

    9、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m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1995年修订的标准分期(表161、图162)。表161 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0期原位癌I期癌局限于宫颈Ia期宫颈临床前癌,即肉眼未见病变,显微镜下方可诊断,又称浸润癌、镜下早期浸润癌、原位癌早期浸润等I al期微灶间质浸润癌,即镜下见轻微间质浸润I a2期镜下可测量的微小癌,其浸润间质深度为上皮或间质的基底膜下不超过5mm,其水平方向播散不超过7mmI b期病变范围超出I a2期,临床可见或不可见病变,血管间质浸润。血管内或淋巴管内有瘤栓不改变分期,但应注明,以

    10、便将来判断是否影响治疗效果病灶超越宫颈,阴道浸润未达下13,宫旁浸润未达盆壁a期癌累及阴道为主,无明显宫旁浸润b期癌浸润宫旁为主,无明显阴道浸润期病灶超越宫颈,阴道浸润未达下13,宫旁浸润已达盆壁。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均列入期,但非癌所致的肾盂积水及肾无功能者除外a期癌累及阴道为主,已达下13b期癌浸润宫旁为主,已达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a期癌浸润膀胱粘膜或直肠粘膜b期癌浸润超出真骨盆,有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接触性出血及白带增多常为宫颈癌的最早症状。晚期明显症状为阴道流血、排液、疼痛。 1阴道流血 当癌肿侵及间质内血管时出现流

    11、血。早期表现为性交后或双合诊检查后有少量出血,称为接触性出血。以后可有月经间期或绝经后少量断续不规则出血,晚期出血量较多,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颈癌合并妊娠者常因阴道流血而就医。 2阴道排液 多发生在阴道流血之后,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样,有腥臭。晚期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时,则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3疼痛 此为晚期症状,表示宫颈旁已有明显浸润。由于病变累及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等,可出现严重持续性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当盆腔病变广泛时,可因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导致下肢肿痛、输尿管

    12、梗死、肾盂积水。 (二)体征 早期无明显体征,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局部无明显病灶,宫颈光滑或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随着宫颈浸润癌的生长发展,根据不同类型,宫颈局部表现不同。外生型癌可见宫颈表面有呈息肉状或乳头状突起的赘生物向外生长,继而向阴道突起,形成菜花状赘生物;合并感染时,表面有灰白色渗出物,触之易出血。内生型则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如桶状,宫颈表面光滑或有表浅溃疡。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脱落,宫颈表面凹陷性溃疡,或被空洞替代,并盖有坏死组织,有恶臭。癌灶浸润阴道壁时,局部见有赘生物,浸润盆腔,形成冰冻骨盆。 处理原则 处理方案应根据临床分期、

    13、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医院设备及医护技术水平等综合分析后确定。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应用方案。 1手术治疗 适用于Ia一a期病人,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无手术禁忌证者。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术式。多主张采用子宫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由于宫颈癌转移至卵巢的机会较少,因此卵巢无病变的年轻病人可将其保留。 2放射治疗 一般而言,放射治疗(简称放疗)适用于各期患者。目前对早期病例主张以腔内照射为主,体外照射为辅。晚期癌,特别是局部瘤体巨大,出血活跃或伴有感染者,则先行外照射,辅以腔内照射。放疗的优点是疗效高,危险少;缺点是个别病人对放疗不敏感,并能引起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等并发症。 3手术及放

    14、射综合疗法 适用于宫颈病灶较大者,术前放疗,待癌灶缩小后再行手术。或手术后证实淋巴结或宫旁组织有转移者,放疗作为术后的补充治疗。 4化学药物治疗 通常简称化疗,适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近年也有采用化疗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用以治疗局部巨大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中以顺铂疗效较好,通常主张采用联合化疗方案。 护理评估 一般认为,子宫颈癌在发生浸润前几乎可以完全治愈,因此在全面评估基础上,力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病人5年存活率的关键。 (一)病史 几乎所有的妇女都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在询问病史中应注意婚育史、性生活史,特别是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病史。注意未治疗的慢性宫颈炎、

    15、遗传等诱发因素。聆听有关主诉,如年轻患者可诉说月经期和经量异常;老年患者常主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详细记录既往妇科检查发现、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及处理经过。 (二)身心状况 早期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多由普查中发现异常的子宫颈刮片病理报告。随病程进展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点滴样出血,或因性交、阴道灌洗、妇科检查而引起接触性出血,出血量增多或出血时间延长可致贫血。恶臭的阴道排液使患者难以忍受。当恶性肿瘤穿透邻近器官壁时可形成瘘管。晚期患者出现消瘦、发热等全身衰竭状况。 早期宫颈癌患者在普查中发现宫颈刮片报告异常时,会感到震惊,常表现为发呆,或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自发性行为。几乎所有的病人都

    16、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当确定诊断后,与其他恶性肿瘤病人一样会经历分别称之为否认、愤怒、妥协、忧郁、接受期的心理反应阶段。 (三)诊断检查 1盆腔检查 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见不同型子宫颈癌临床表现中所描述的局部体征。宫旁组织受侵犯时,妇科检查可扪及宫旁双侧增厚,结节状,质地与癌组织相似;浸润盆腔时,形成冰冻盆腔。 2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是普查常用的方法,也是目前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注意在宫颈移行带区取材并仔细镜检,必要时重复刮片并行宫颈活检,以免漏诊或误诊。防癌涂片用巴氏染色,结果分为5级。工级正常;级炎症引起;级可疑;级可疑阳性;V级阳性。级及以上者

    17、必须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碘试验 正常宫颈、阴道上皮含有丰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成棕色。宫颈管柱状上皮、瘢痕、宫颈糜烂部位及异常鳞状上皮区均无糖原,故不着色。采用碘试验法,将碘液涂抹宫颈及阴道穹窿部,观察着色情况,可检测CIN,识别宫颈病变的危险区。若发现碘不着色区,需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4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 利用肿瘤固有荧光诊断仪进行病灶目测,根据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发出荧光的不同颜色作出诊断。目测见宫颈表面呈紫色或紫红色为固有荧光阳性,提示有病变;出现蓝白色为阴性,提示无恶性病变。本方法可筛查早期宫颈癌,尤其适用于癌前病变的定位活检;其优点是患者不需服光敏药,无副反应

    18、。 5阴道镜检查 凡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级或以上者,或肿瘤固有荧光检测阳性者,应及时在阴道镜检查下,选择有病变部位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提高诊断正确率。 6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 是确诊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最可靠方法。选择宫颈鳞柱状细胞交接部3、6、9和12点处取4点活体组织送检,或在碘试验、肿瘤固有荧光检测、阴道镜指导下或肉眼观察可疑区,取多处组织进行切片检查。宫颈刮片细胞检查为级或以上者,宫颈活检为阴性时,需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将刮出物送检。 可能的护理诊断 恐惧:与宫颈癌诊断有关 疼痛:与晚期病变浸润或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创伤有关 排尿异常:与宫颈癌根治术后影响膀胱正常张力有关 预期目标

    19、 1病人将能接受各种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 2病人将维持合理营养。 3病人适应术后生活方式。 护理措施 1提供预防保健知识 大力宣传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宫颈炎,及时诊治CIN,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30岁以上妇女到妇科门诊就医时,应常规接受宫颈刮片检查,一般妇女每12年普查1次,有异常者应进一步处理。已婚妇女,尤其是绝经前后有月经异常或有接触性出血者,及时就医,警惕生殖道癌的可能。 2协助病人接受各种诊治方案 评估病人目前的身心状况及接受诊治方案的反应,利用挂图、实物、宣传资料等向病人介绍有关宫颈癌的医学常识;介绍各种诊治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为病人提供安全、隐蔽

    20、的环境,鼓励病人提问。对确诊为CINI级者,可按炎症处理,每36个月随访刮片检查结果,必要时再次活检;确诊为CIN级者,应选用电熨、冷冻等宫颈炎的物理疗法,术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诊断为CIN级者,多主张子宫全切除术。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与护理对象共同讨论问题,解除其疑虑,缓解其不安情绪,使病人能以积极态度接受诊治过程。 3鼓励病人摄人足够的营养 评估病人对摄人足够营养的认知水平、目前的营养状况及摄入营养物的习惯。注意纠正病人不良的饮食习惯,兼顾病人的嗜好,必要时与营养师联系,以多样化食谱满足病人需要,维持体重不继续下降。 4指导病人维持个人卫生 协助病人

    21、勤擦身、更衣,保持床单位清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促进舒适。指导病人勤换会阴垫,每天冲洗会阴2次,便后及时冲洗外阴更换会阴垫。 5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按腹部、会阴部手术护理内容,认真执行术前护理活动,并让病人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时间、可能的感受等,以取得其合作。尤其注意于手术前3天选用消毒剂或氯己定(洗必泰)等消毒宫颈及阴道。菜花型癌病人有活动性出血可能,需用消毒纱条填塞止血,并认真交班嘱按时取出或更换。手术前夜认真做好清洁灌肠,保证肠道呈清洁、空虚状态。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因为妊娠期盆腔血液供应及淋巴流速增加可促进癌肿转移,所以子宫颈癌合并妊娠者分娩时容易发生癌组织扩散,并导致出

    22、血和感染。因此,妊娠合并宫颈癌者一般不应经阴遭分娩。对子宫颈癌合并妊娠者,应根据肿瘤发展情况及妊娠月份确定其治疗方法。对确定为原位癌者严密随访,至妊娠足月时行剖宫产结束分娩,产后继续随访。对确诊为宫颈浸润癌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并接受相应治疗。 由于体内高水平雌激素对宫颈移行带区细胞的影响,妊娠期妇女宫颈局部可出现类似原位癌病变,但产后可恢复正常,故不必处理。 6协助术后康复 宫颈癌根治术涉及范围广,病人术后反应也较一般腹部手术者大。为此,更要求每0。51小时观察并记录1次生命体征及出入量,平稳后再改为每4小时1次。注意保持导尿管、腹腔各种引流管及阴道引流通畅,认真观察引流液性状及量。通常按医嘱

    23、于术后4872小时取除引流管,术后714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前3天开始夹管,每2小时开放一次,定时间断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促使恢复正常排尿功能。病人于拔管后12小时排尿1次;如不能自解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拔管后46小时测残余尿量1次,如超过lOOml则需继续留置尿管;少于lOOml者每天测1次,24次均在lOOml以内者,说明膀胱功能已恢复。指导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以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渐进性增加活动量,包括参与生活自理。术后需接受放疗、化疗者按有关内容进行护理。 7做好出院指导 护士要鼓励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出院计划的制定过程,以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凡手术治疗者,必须

    24、见到病理报告单才可决定出院与否。如果有淋巴转移,则需继续接受放疗和(或)化疗,以提高5年存活率。对出院病人说明认真随访的重要性,并核实通讯地址。一般认为,出院后第1年内,出院后1个月行首次随访,以后每23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35年,每半年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如出现症状应及时随访。护士注意帮助病人调整自我,重新评价自我能力,根据病人具体状况提供有关术后生活方式的指导,包括根据机体康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适当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或恢复日常工作,性生活的恢复需依术后复查结果而定,护士应认真听取病人对性问题的看法和疑虑,提供针对性帮助。 结果评价

    25、 1病人住院期间能以积极态度配合诊治全过程。 2病人在治疗期间,注意摄入足够的营养,能列举常用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维持体重不继续下降。第二节 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子宫肌瘤(myomaofuterus)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生和生长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此外,由于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控制,故有人认为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的发病也可能起作用。 病理 多为球形实质性肿瘤,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大体观可为大瘤体上附有小的仔瘤,但常为散在性多个分布。肌瘤外表有被压缩的肌纤维束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假包膜(pseudocap

    26、sule)覆盖。一般肌瘤呈白色,质硬,切面呈漩涡状结构。肌瘤的颜色和硬度则由含纤维组织的多少而定。 镜检可见肌瘤由皱纹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相互交叉组成,细胞大小均匀,核染色较深。 肌瘤的血运来自肿瘤的假包膜,当肿瘤生长快时血运不足,发生中心性缺血,造成一系列变性。肿瘤生长越快、越大,缺血越严重,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退行性变,常见变性有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肉瘤变及钙化。 分类 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子宫体部肌瘤和子宫颈部肌瘤。前者尤为常见,约占95。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关系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 1肌壁间肌瘤(intramural myoma)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均为肌层包绕,为最常见的类型,约

    27、占总数的60一70。 2.浆膜下肌瘤(subrous myoma)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由浆膜层覆盖,约占总数的20。浆膜下肌瘤继续向腹腔内生长,基底部形成细蒂与子宫相连时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若向阔韧带两叶腹膜间伸展,则形成阔韧带内肌瘤。 3粘膜下肌瘤(submucousmyoma) 肌瘤向官腔方向突出,表面由于宫粘膜层覆盖,称为粘膜下肌瘤,约占总数1015。 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有时几种类型的肌瘤可以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当肌瘤生长迅速或有蒂形成后,由于血运供给不足,可发生多种变性。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月经改变 浆膜下肌瘤、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致官腔及内膜面积增

    28、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致使月经周期缩短,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粘膜下肌瘤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随肌瘤逐渐增大,经期延长。肌瘤一旦发生坏死、溃疡、感染时,则有持续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脓血性排液等。 2腹部肿块 偶然情况下,患者于下腹正中扪及块状物,尤其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容易扪及。 3白带增多 肌壁间肌瘤使官腔、官腔内膜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加,并伴盆腔充血致白带增多;脱出于阴道内的粘膜下肌瘤表面极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或有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通常无腹痛,常为腰酸、下腹坠胀,月经期加重。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出现急

    29、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并伴发热、恶心。 5压迫症状 肿瘤增大时可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相应器官受压的各种症状。 6不孕或流产 子宫肌瘤可能影响精子进入官腔;官腔变形,子宫内膜充血等可妨碍受精,孕卵着床,造成不孕或流产。 7贫血 长期月经量过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体征 与肌瘤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有无变性有关。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可于腹部扪及,盆腔检查发现子宫为不规则或均匀增大,表面呈结节状,质硬,无压痛。粘膜下肌瘤突于宫颈口或阴道内,呈红色,表面光滑;伴有感染时表面则有渗出液覆盖,或形成溃疡。 处理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数目、生长部位及对生育功能的要求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

    30、选择处理方案。 (一)保守治疗 1随访观察 肌瘤小,症状不明显,或已近绝经期的妇女,可每36个月定期复查,加强随访观察,必要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 肌瘤小于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不明显或较轻者,尤其近绝经期或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在排除子宫内膜癌的情况下,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常用雄激素对抗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萎缩;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其收缩而减少出血。如甲睾酮(甲基睾丸素)5mg舌下含服,每天2次,每月用药20天;或丙酸睾酮注射液25mg肌注,每5天1次,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以免男性化。也可用抗雌激素制剂三苯氧胺治疗月经明显增多者,每次10mg,每天口服2次,连续36个月

    31、。用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肌瘤也能缩小,但停药后又可逐渐增大。副反应为出现潮热、急躁、出汗、阴道干燥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还可选用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通过抑制垂体、卵巢功能,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二)手术治疗 1肌瘤切除术 年轻又希望生育的患者,术前排除子宫及宫颈的癌前病变后可考虑经腹切除肌瘤,保留子宫。 2子宫切除术 肌瘤大于25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临床症状明显者,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又无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年龄50岁以下,卵巢外观正常者可考虑保留。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追溯病史应注意既往月经史、生育史,是否有(因子宫肌瘤所致的)不孕或自然流产史;评估并记录是否存在长期使用雌激素的诱发因素;病发后月经变化情况;曾接受的治疗经过、疗效及用药后机体反应。同时,注意收集因子宫肌瘤压迫所伴随其他症状的主诉,并排除因妊娠、内分泌失调及癌症所致的子宫出血。虽然子宫肌瘤恶变的机会极少,但当肌瘤迅速增大或停经后仍有症状出现者,应排除其他可能。 (二)身心状况 只有半数患者有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没有自觉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偶尔发现。患者的症状与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其中与肌瘤生长


    注意事项

    本文(讲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