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项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大全10G.docx

    • 资源ID:8389740       资源大小:84.2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项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大全10G.docx

    1、分项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大全10G1.工程概况1.1.概述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起于兰州西站,沿黄河二级阶地西行经河口南站跨黄河后溯庄浪河而上,在既有兰武段打柴沟与龙沟车站之间以特长隧道穿越乌鞘岭后沿龙沟河、古浪河峡谷而下,进入河西走廊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武威南站。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站和龙沟站之间,是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控制工期的工程。其中乌鞘岭特长隧道总长20050m,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线间距40m。本标段为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进口,标段范围为打柴沟(不含)站外(DK160+800)至乌鞘岭隧道进口(DK163+125),1.930正线公里;线(右线)隧道进口

    2、(YDK163+130)至YDK170+140,7.010正线公里。本标段控制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长度7000m,全部位于直段线上,线路纵坡为11的单面下坡。隧道洞口位于天祝县打柴沟镇赵家庄附近,地形开阔、施工条件和弃碴条件较好,交通便利,隧道最大埋深1100m左右。1.2.编制依据1.2.1.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的乌鞘岭特长隧道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初步设计、补充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补遗书、答疑书等。1.2.2.建设单位2002年12月25日召开标前会议纪要以及我单位自行组织的现场踏勘资料等。1.2.3.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则和标准。1.2.4.我单位多年类似工程施工

    3、经验和目前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及机械设备状况。1.3.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范围为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的乌鞘岭特长隧道标段(DK160+800DK163+125,1.930正线公里;YDK163+130YDK170+140,7.010正线公里)范围所有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大临工程等。1.4.编制原则1.4.1.全面响应和符合施工招标书的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招标书规定的编制范围、内容、技术要求和规定格式进行编制。1.4.2.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以优质、高效、快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套,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材料供应。1.4.3.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

    4、则统筹安排,确保本标段控制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的施工,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期和提前完成工程建设。1.4.4.应用“四新”技术,提高施工水平的原则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做到优质、快速、安全、高效按期完成本工程。1.4.5.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和人身安全。1.4.6. 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

    5、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全线整体创优规划要求。1.4.7.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原则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1.5.自然概况1.5.1.地形地貌本标段所在区整体属于祁连山东北部中高山区,隧道进口以南为庄浪河河谷区,隧道经过乌鞘岭毛毛山中高山区,根据山体相对高度,进一步划分为乌鞘岭南坡梁状丘陵区、乌鞘岭中高山区和乌鞘岭北坡低高山区三个次级地貌单元。乌鞘岭南坡低高山及梁状丘陵区:位于F4断层以南,地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150250,海拔高程3000m左右,相对高差200400m。地表多有土层覆盖,其间支沟发育,由东到西主要

    6、发育石板沟、上雨岭沟、下雨岭沟、芨芨沟及干扎子沟等次级沟谷。1.5.2.气象特征本标段线路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酷热,降水增多;秋季凉爽,降温较快;冬季寒冷,干旱少雪。乌鞘岭地区海拔高(29003600m)。气候垂直分带性明显,气候寒冷,日温差大,阴雨风雪冰雹天气多变,冰冻时间长。本段年平均气温-0.15.10C,绝对最高气温28.134.70C,最低-29.0-30.60C;多年平均降水量357.8409.4mm,最大降水量552.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481813.6mm;瞬时最大风速27.629m/s,主导风向北北西;最大积雪厚度2436cm;土壤冻结深度13

    7、8200cm。1.5.3.地震隧道通过区段越岭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g=9.8m/s2),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0s。1.5.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5.4.1.地层岩性本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1.5.4.2.地质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祁连褶皱系,本段线路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和走廊过度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1.5.4.2.1.褶皱构

    8、造褶皱构造在本区较为发育,褶皱形态复杂,据其形成时代和所处的构造部位不同,由南向北可划分为两个褶皱构造带:加里东期褶皱带和海西印支期褶皱带1.5.4.2.2.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区域性大断裂,走向基本为北西向,压性压扭性,具有切割深、延伸长、规模大的特点,破碎带一般较宽,断带物质主要为碎裂岩、断层角砾。1.5.4.2.3.节理由于乌鞘岭特长隧道区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岩体受构造作用影响,节理较发育,主要节理方向为北西及北东向,以密闭节理为主,节理面较光滑,延长数米至数十米。1.5.4.2.1.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在本区的活动方式是在总趋上升条件下以不均衡地升降运动及沿古构造线部分地段作

    9、继承性活动特征。现代地震较活跃,主要为小震。1.5.4.3.水文地质特征隧道范围内,围岩富水性分区划分可分为中等富水区、弱中等富水区和贫水区。中等富水区主要为隧道进口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安山岩带、志留统板岩;弱富水区主要为岭南和岭中的上三叠统砂岩夹页岩带;贫水区主要为第三系砂砾岩、泥岩带、闪长岩带、白垩统砂砾岩夹泥岩。预计隧道最大总涌水量为9621.81m3/d。1.5.4.3.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1.5.4.3.1.不良地质隧道通过地段的不良地质主要为有害气体,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三叠系上统为含煤地层,砂岩、页岩地层中夹有薄煤层,煤层厚0.21m,煤体的气含量均很低,主要以解吸气和残余

    10、气为主,解吸气以N2、CO2、O2为主,未检测出甲烷等烃类气体,煤层的吸附能力居中。1.5.4.3.2.特殊岩土隧道通过地段的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进口端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黏质黄土具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约58m。第三系上新统泥岩具膨胀性,其蒙脱石含量17.5322.54%,自由膨胀率42.98%,易崩解,属膨胀岩。1.5.4.5.施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乌鞘岭特长隧道最大埋深近1100m,隧道以围岩为主,地应力值较高,砂、页岩夹煤层,砂、泥岩等地层软硬不均,存在小褶皱、节理密集带,施工中极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高地温、瓦斯等地质灾害。围岩失稳:隧道通过段地

    11、应力较高,隧道埋深大,三叠系上统的软质岩页岩及断层破碎带在施工中有产生流变或较大变形的可能。断层破碎带松软破碎、含水,其自稳能力差,施工时容易发生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第三系砂砾岩夹泥岩,岩体成岩差,结构相对疏松,自稳能力差,泥岩具膨胀性,施工时有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现象。在通过泥岩、页岩和煤层为主的岩层,由于其自身强度低,抵抗外力破坏的性能差,当地层走向与隧道夹角较小,出现不利结构面时,也易出现围岩失稳现象。突然涌水、涌泥:隧道通过各断层破碎带、安山岩、板岩地段,由于构造裂隙水发育,地下水循环较快,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突然涌水现象。在通过断层泥砾带、含泥质地层的影响带时有可能产生突然涌泥现象。施工中在

    12、通过破碎带时加强预测预报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岩爆: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第四系以来多有活动,应力有所释放,实测地应力值最高达32MPa,以水平地应力为主。隧道洞身通过深埋闪长岩、安山岩段时,岩质坚硬,性脆,贫水,地应力值较高,易出现岩爆,施工时加强预测预报,并做好防护。热害:乌鞘岭特长隧道通过地段最大海拔高程3600m,隧道最大埋深近1100m,乌鞘岭气象站测得本地区年平均气温值-0.10C。根据钻孔资料显示,钻孔井温未出现异常,孔底温度为10.612.8,地温梯度为1/361/46,初步估算隧道最大埋身处原岩温度低于280C,不会出现地温而引起的热害问题。有害气体:三叠系含薄层煤,厚度

    13、一般0.21m,较厚的有三层,其余的以碳质页岩或煤线为主,煤体的气含量均很低,主要以解吸气和残余气为主,解吸气以N2、CO2、O2为主,未检测出甲烷等烃类气体。1.6.主要技术标准1.6.1.线路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 级正线数目: 双线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 140km/h 限制坡度: 6,双机13最小曲线半径: 1200m到发线有效长: 850m牵引种类: 电力牵引质量: 4000吨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1.3.2.隧道主要技术标准1.3.2.1.隧道建筑限界、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A”旅客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140km/h根据高海拔地区电气化隧道接触网悬挂空气绝缘的

    14、要求,隧道净高不低于6.70米。1.3.2.2.隧道内轨道及道床类型隧道内轨道类型按重型轨道标准设计,预留特重型轨道条件。1.3.2.3.衬砌支护隧道洞口段衬砌按国防和抗震要求进行检算,采用锚喷支护,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隧道一般地段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锚、网为主,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衬砌。1.7.主要采用的规范、规则和标准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 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2)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

    15、评定标准(TB10414-98)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铁路隧道锚喷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 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 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2) 铁路

    16、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87)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 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8.主要工程数量1.8.1.拆迁工程 改移道路

    17、长0.475公里,填土470立方米。1.8.2.路基工程路基土石方总量为559641断面方,其中:填方133901立方米(填土方121394立方米;填渗水土12507立方米),挖方425740立方米。 路基附属工程:浆砌片石10671圬工方,喷播植草36430平方米,盲沟、渗沟1308米、土钉墙86943米。1.8.3.桥涵工程 箱形桥75.51延长米(635.0顶面平方米)/2座。 涵洞98.02横延米/4座。1.8.4.隧道工程 正洞:乌鞘岭特长隧道线(右线)进口段7000延长米(含整体道床)。 横通道(含水仓工程、接地材料)357.5米/13处。1.8.5.大临工程临时汽车运输便道:运输

    18、主干道长4.2公里,单车道、泥结碎石路面标准,为材料、机械设备进出场运输主干道;弃碴运输便道全长6.4公里,双车道、泥结碎石路面标准。临时汽车运输便桥:设单车道便桥50米/1座。临时给水干管路:设集水井1座,高山水池1座,铺设临时给水干管路1.65公里。1.9.工程特点1.9.1.特长隧道,独头施工7000米乌鞘岭特长隧道是国内最长的铁路隧道,本标段施工7000米。测量、通风、排水、出碴进料运输难度增大。1.9.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区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褶皱、断裂、节理等均较发育,围岩类别

    19、从级至级间错分布,地质构造十分复杂。1.9.3.工期短,进度指标高,需快速施工,洞外工程施工需为正洞施工创造条件 本标段要求工期78个月,除去施工准备、整体道床施工和竣工交验时间,主体工程施工时间短,进度指标必须达到全国同类工程施工进度领先水平才能满足工期要求。工期安排时以保证正洞施工为前提,洞外工程施工必须为正洞施工创造条件。1.9.4.平导与正洞施工同时进行,施工干扰大,需互相创造条件 标段平导施工与标段正洞施工同时进行,两个标段有部分施工场地需共同使用,施工便道和弃碴场也要共同使用,相互之间施工干扰难以避免,施工时要互相协助、互相创造有利条件,齐心协力,保证施工正常进行。1.9.5.技术

    20、含量高,科研课题多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我国铁路第一长隧,技术含量高,科研课题多。如:特长隧道有轨运输、无轨运输快速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技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特长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技术,特长隧道高应力条件下软弱围岩施工措施和支护结构研究等。3.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措施3.1.工期目标本标段工程我单位的工期目标是:满足建设单位对工期的要求,2002年2月1日开工,2006年1月31日竣工,总工期72个月,比招标文件规定总工期78个月提前6个月完工。3.2.施工进度安排3.2.1.施工工期总体安排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结合我单位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经认真计算和研究,本标段施工总体进度安排如下:2

    21、003年2月1日开工,2003年3月15日前完成施工场地布置范围内的正式工程(含左线平导场地);洞外工程2003年2月1日开工,2003年10月31日完工;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进口3月21日进洞,2006年12月31日完工;2007年1月31日所有工程完工。本标段计划安排总工期比招标文件要求提前6个月竣工,如果建设单位对总工期有新的要求,我单位将调整资源配置,保证按期完成。 乌鞘岭隧道标段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见图3.2-1。 乌鞘岭隧道标段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图3.2-2。3.2.2.主要工程施工顺序乌鞘岭特长隧道作为本标段工期的控制工程,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紧紧围绕提高隧道施工进度这条主线,科

    22、学安排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同时兼顾洞外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确保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各主要工序施工顺序见图3.2-3。图3.2-3 主要分项工程工程施工顺序工程一开工,首先坚持“两短一快”的原则,既进场时间短、施工准备时间短、尽快形成施工生产能力,组织力量突击施工312国道至乌鞘岭特长隧道间路基土石方,各种临时设施和洞口施工场地布置根据整体规划同步施工,在完成施工准备的同时完成洞口段土方开挖,尽快形成隧道施工条件。洞外其余路基土石方和桥涵、附属工程在不影响隧道施工的前提下,顺序安排施工。洞口段开挖的同时完成洞门仰坡开挖与支护,尽早展开正洞施工。前1500米正洞掘进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便于快速形成施

    23、工生产能力;掘进1500米后,改用有轨运输方式施工至分界里程。与竖井贯通前采用大功率压入式通风方式,与竖井贯通后,利用竖井排烟,采用混合通风方式。全隧采用反坡排水,分段设置聚水仓,分级抽排至洞外,隧道贯通后,通过出口段排水沟自然排水至洞外。仰拱、填充施工采用自制防干扰平台,减少对隧道开挖的影响。施工中坚持仰拱超前,尽快形成闭合受力环,利于结构受力。隧道衬砌采用14米长大型穿行式液压衬砌台车与掘进平行施工,台车配两套模板,加快施工速度。隧道洞门在洞口衬砌完成一段后及时施作,本隧洞门为混凝土结构,采用大块组拼钢模板立模,减少分层次数,保证质量。隧道整体道床支承块和小型构件如水沟盖板等在洞外集中预制

    24、,待隧道衬砌完成后,由分界里程向洞口逆向铺筑。3.2.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分项工程施工安排时,按照保证重点工程、实行流水作业的原则组织施工,各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见表3.2-1。主要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表表3.2-1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备注1路基工程2003.2.12003.10.152桥涵工程2003.4.12003.6.303YDK163+140YDK165+140段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2003.3.202004.4.15无轨运输,压入式通风4YDK165+140YDK168+750段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2004.4.152005.11.30有轨运输,压入式通风5

    25、YDK168+750YDK170+140段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2005.11.312006.6.30有轨运输,压入式通风结合竖井通风6仰拱、填充2003.5.152006.7.107隧道二次衬砌2003.7.12006.7.318整体道床支承块预制2005.4.152005.10.31洞外预制9整体道床铺设2006.8.12006.12.31洞内向洞外逆向施工10洞门浇注2003.8.152003.10.3111竣工验收2007.1.12007.1.31含场地清理3.3.保证工期的措施乌鞘岭特长隧道是兰新铁路兰武段增建第二线的咽喉控制工程,是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如何保证特长隧道工期要求,这既给施

    26、工单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施工单位一个展示实力的机会。为保证按期完成本标段工程任务,我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管理领导小组,各施工队成立工期管理小组(图3.3-1),并建立健全工期保证体系(图3.3-2),确保按建设单位要求工期提前完成施工任务。3.3.1.保证工期的施工组织措施3.3.1.1.调遣精兵强将,以最快的速度上场施工一旦中标,我单位立即按投标书确定的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指挥机构,在接到中标通知后3天内,乌鞘岭特长隧道项目部主要人员赶到施工现场,开始工作;项目部其余人员和施工队先遣人员根据安排在5天内进场;工程前期所需的物资、设备也将于7日内运抵施工现场。做到进场快、设营快

    27、、开工快,创造条件,尽早展开主体工程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进场后,迅速开始图纸会审、复测、征地拆迁、临时设施施工等工作。尽量缩短施工准备期,在建设单位、监理的支持配合下,争取早日开工。3.3.1.2.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以突出隧道施工为重点,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本本标段工程进行合理安排。明确各关键工序的施工时间,对工程进度实行目标管理,对控制工期的重点分项工程,做到资源保证,各级领导重点抓,阶段性目标不欠帐。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使得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配备更加合理和有利于施工生产。推广专业化、规范化、程序化施工方法,组织专业化施工队进行流水作业,分别进行技

    28、术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熟练程度,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施工,紧紧抓住关键工序不放,正确处理各工序之间的矛盾,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坚决杜绝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并定期召开施工生产会议和工程调度会,总结分析施工生产情况,下达施工生产计划。根据统计的结果,对当前的施工进度做定量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下达的计划按时完成。队伍一进场,首先集中力量突击施工乌鞘岭特长隧道进口场地施工,为早日进洞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各项临时设施、洞外路基、桥涵及附属工程顺序施工。3.3.1.3.加大资源投入,实现生产要素的高

    29、水平配置为加快施工进度,施组按全面机械化施工,特别采用高效大型机械作业进行设计,根据本标段的工程需要和施组安排上足人员、设备和材料。机械设备本着先进、高效、配套合理和进口与国产相结合的原则,并考虑特长隧道的特点进行配置。隧道施工按开挖、出碴、锚喷、衬砌四条作业线配套机械设备,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进口端前1500米采用无轨运输方式,1500米以后采用有轨运输。隧道掘进采用四臂凿岩台车钻孔,加快钻孔速度;采用挖掘装载机装碴;有轨运输出碴直接弃于洞口卸碴场,装碴机配合大型自卸汽车二次倒运至弃碴场;隧道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台车钻孔,湿喷混凝土三联机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14米长穿行式大型液压衬砌台车整体浇

    30、注,配两套模板,缩短拆模时间;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为加快施工进度创造条件。在施工现场建立机械修配厂,对合同段内所有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配备所需的修理设备和易损易耗配件,定期检查与日常保养相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故障,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建立设备台帐,对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机械管理水平。加强机械指挥和调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物资部门要及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做好物资的采购和供应工作,并根据当地民情风俗、气象等情况进行适量储备,不因农忙、冬季和雨季停工待料。确保工程材料按时到位,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加大设备投入的前提是加大资金投入,为保证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将加大资金的投入,满足新购、维修保养或调遗机械设备、材料工具的需要,保证工程建设正常进行。3.3.1.4.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工期目标落到实处实行“项目法”管理,项目经理对施工工期负全责。工期目标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签订包保责任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考核及奖罚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围绕工期制定工作计划,每月检查落实情况,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掌握施工动态,了解各项目进度情况,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预测,积极研究对策,采取防范措施,对施工中暴露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对未完成进度计划的查明原因,


    注意事项

    本文(分项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大全10G.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