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皖中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 资源ID:8393951       资源大小:37.3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皖中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1、安徽省皖中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皖中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10联考历史试题卷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1、3、必修2第1、3单元。2试卷结构: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试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A.

    2、 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B. 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C. 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D.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田畴率领族人在无终山居住,同时守卫边疆,抵抗外敌,使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所说的田庄并不是地方割据,因此不会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部分田庄内部和谐相处,并没有激化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场景,故排除D项。2.下表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时间事件隋大业元年始创进士科,但仅具有古词新用的含义。唐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

    3、举行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及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武则天时期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首创武举科。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皇帝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A. 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B. 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C. 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D.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隋大业元年创立进士科,并不能说明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故A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反映读书人思想被科举制禁锢,故B错误;“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说法过于

    4、绝对,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结论,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从隋朝到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完善,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表格的关键信息“始创进士科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首创武举科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A. 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B. 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C. 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D. 商品经济空前地繁荣【

    5、答案】B【解析】【详解】“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表明各行各业都有特定着装要求,在士农工商的等级下,有歧视意味,表明不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故A错误。官府要求“诸行百户”都要穿着特定衣物,街上行人一看就知道职业,表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较严,故B正确。坊市制度在宋朝被打破,但是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涉及,故C错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但是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官府对各行业人员的管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错误。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明史食货五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

    6、折使”洪武实录宜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明史食货五宜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正统实录A. 民众赋役不断增加B. 白银渐趋货币化C. 政府强化经济调控D. 纸币退出了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并未涉及赋役问题,故A项错误;明初“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到明中期“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说明白银渐趋货币化,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货币的变化,政府强化经济调控不合题意,故C

    7、项错误;白银货币化不能说明纸币退出了市场,故D项错误。5.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反映出当时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B. 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D. 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反映了明朝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说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调整,这源于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南沿海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故A错误

    8、;材料无法体现当时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的现象,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的形成,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故D错误。故选C。6.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

    9、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7.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 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 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答案】C【解析

    10、】【详解】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8.“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A. 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 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C. 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 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旨在

    11、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这表明洋务运动中,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讽刺了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局限,B项正确;材料是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A项错误;材料不是反对变革,是反对只学技术的变革,C项错误;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D项错误。故选B。9.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年份总值(1000海关两)鸦片棉纱谷物面粉糖烟草煤煤油机器铁路材料车辆其他1870636934303000401

    12、00953771880792933934601041254418901270931951539609163203496190021107014814370300531660750191056296512013677482018471538481A. 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D. 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18701910年中国进口棉纱、谷物面粉、糖、烟草、煤、煤油、机器等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总体有所上升,这说明当时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对生产原料、机器设备的需求上升,说明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

    13、数据并不能说明中国主动引进外国商品,故A错误;18701910年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故B错误;1870191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材料数据未涉及资本输出,故无法体现“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学生应该抓住棉纱、谷物面粉、机器等货物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总体有所上升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18701910年中国近代工业的生产需求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省份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四川蒲殿俊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

    14、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湖北汤化龙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湖南谭延闿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由此可见,立宪派A. 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B.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C. 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D.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和革命进程中,以及在推行各省独立方面都有相关的活动,支持革命派的革命进程,因此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故答案为D项。立宪派的活动并

    15、不是投机,而是对革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排除A项;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而不是立宪派,排除B项;革命派在革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是立宪派,排除C项。【点睛】材料中立宪派之所以参加革命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宪派中的一些人士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思想上发生了变化,转而投入了革命这一方。“预备立宪”中的“皇族内阁”的闹剧,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这其中就包含部分立宪派人士。11.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A. 主张独立领导工农

    16、群众运动B.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 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D. 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陈独秀要求共产党做在野党,而不是执政党。要求共产党员不能做官,不能掌握领导权,这是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忽视了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争取,故C项正确;陈独秀主张放弃领导权,而不是独立领导工人运动。主张共产党要依附于国民党,而丧失了独立性,故AD项错误;材料表明陈独秀没有认清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和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12.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时间机制棉布进口机制布

    17、国产机制布手工棉布18400460469954186031831896821894141513360798551913348332572266517A. 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B. 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C. 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D. 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机制棉布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手工棉布的比例从趋势上看越来越低,但仍然占据较大份额,说明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排除C项;表格中

    18、的外国机制布是进口的机制布,不能反映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排除D项。13.1932年,宋裴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该公司所产“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该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毛线由此蜚声全国。这说明宋裴卿A. 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B. 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C. 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D. 具有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1932年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抵制洋货之意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反映了东亚公司塑造“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迎合了百姓的心理需求,故C正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

    19、科技创新,材料并未涉及,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东亚公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说明“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抵制洋货之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1932年中国民族危机与“实业救国”思潮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4.陈云在1938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描述道:“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这一现象表明A.

    20、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B.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C.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决定性的转折D.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取得成效【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抗大虽然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但是仍然吸引了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8年9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相比,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无法得出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的结论,排除B项;C项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点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并实行的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路

    21、线,即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全面抗战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动员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这条路线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抗战指导路线,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15.2004年,在一次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的提出A. 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成熟运用B. 着眼于反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C. 淡化

    22、了我国与邻国的意识形态分歧D. 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步人世界外交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可得出,“它”指的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它突破了意识形态与制度的差异,推动了我国外交发展的新局面,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一边倒”的突破,而不是运用,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着眼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标志是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D项错误。16.1949年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23、,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A. 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B. 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C. 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D. 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答案】A【解析】“五朵金花”的讨论涉及到五个历史问题,不是碎片化研究,故B表述错误;双百方针是1956年4月才提出的,这个讨论是遵循双百方针的,所以C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这一讨论过程是关于中国史学理论的,但是与外来的史学理论没有关系,故D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D;上述五个问

    24、题的讨论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史实的,所以是在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故选A。17.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A. 公民大会权力最大B. 审判流程公开公正C. 公民是城邦的主体D. 具有权力制约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说明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说明雅典权力之间具有制约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公民大会作为权力的最高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

    25、的是权力制约关系,并不能说明审判流程公开公正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城邦主体的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18.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A. 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 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C.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

    26、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体现了罗马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审理案件,表明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B项正确;成文法的起点是十二铜表法,材料未体现,排除A;万民法是适用于所有罗马统治下的公民的法律,材料未体现,排除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材料未体现,D项排除。故选B。19.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 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 )A.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 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C. 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 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

    27、荣【答案】A【解析】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等因素,1416世纪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出现了题干中所叙述的现象。故A正确;B属于宗教改革影响;C和D与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不符合。20.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这一“解释”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 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

    28、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的发展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等信息是指牛顿的经典力学。它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物理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答案为A项。B项中的“预见”说法错误,排除;相对论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的发展规律,排除D项。21.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

    29、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A. 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B.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D.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的主旨,共产党宣言要随时随地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发展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不变的,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22.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则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

    30、华特权和利益”。这一宣言A. 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D. 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可知西方列强和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使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比以往更关注苏俄,故D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使中国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的结论,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C项 “消除”一说太绝对,故C项错误。23.1989年7月,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唐纳后来在与莫斯科讨论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时得出结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皖中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