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docx

    • 资源ID:8416521       资源大小:30.5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docx

    1、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节是就词的内部进行解剖,分析其演变途径。 按照传统的观点,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是引申,近年人们有新的看法: 其一:认为只用引申说明不了问题,还有另一种现象“渗透”。详中国语文孙雍长古汉语词义的渗透 其二:运用“义位”、“义素”、“语义场”等西方的语言学术语,认为词义演变有“相近义位的互相交叉”及“义位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情形,并且,词义的引申也用“义素”、“义位”变化、转换。详语言学论丛第七期关于古汉语词义的一些问题(蒋绍愚)。 其三,有人否认词义假借说,认为词无所谓假借,字形可以假借。主张字与词分家,这在现代汉语大抵是可行的,但在古汉语中我觉得

    2、有相对的困难。古人之所以字词不分,关键在于字多半就是词。而同形词在形体上无以区别,如难鸟名,难形容词;而颊毛也,而连词。区分得象英语一样仔细的确很好,但也相当麻烦,除非汉字走到了拼音文字的道路,这种区分才有十分的必要。 其四,词义引申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在向语法、修辞,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延伸。否则,只是简单的放射式、递进式,直接、间接引申的形式化的说法,不能满足人们对词义引申现象的复杂性进行较为科学的揭示。 一、 词的本义: 1、何为本义: 教材指出: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只是有语言文字所能证明的本义。更明确地说:是指有“字形可考,文献作证”的本义,为什么要加“定语”。 这是因为:汉语的历史非常悠

    3、久,在汉字未产生之前,远古汉语的词就已流传若干万年了,有符号记录下来的词还应该有它更原始的意义,然而,这种意义一是无法考证出来,二是即使考证出来,对于阅读古文献也无大裨益。因此,这里所说的“本义”并非词的“最初义、原始义”,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后来的诸多派生义而言,它是源,而对更古老的史前文字来说,它只是流。诸如: 诗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头大也。鼠, 象形,突出其牙。(用本义) 无, 舞的本字,此借义。食,一碗饭上面如盖。名词用为动词 我, 本义农具,此借义。 粟, 象禾谷及谷粒之形。嘉禾实也,说文从卤,从米,会意。 三、指事字。 岁 ,岁星引申义。

    4、贯,穿贝借为“豢”,养也。 女,女性之称,象形假借,第二称代词。 莫,日暮假借,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肯,骨肉相似也。引申为能愿动词。 1 顾,盼也,回头看,引申为照顾。 可见分析出来的本义都是字形可考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分析字形,考核文献。 为什么要分析字形?因为字形可考,正是字记录词的再现。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常常有自我说明其意义的作用。汉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其本义就让他的字形表现出来了。上面我们分析的硕鼠就是此法。同时,不分析字形,就失去了依据。词的来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为什么要考核文献?因为文献是古代词语运用的实录,如果某词在文献中找不到依

    5、据,即使求出本义,也没有实用价值,至多只能是消亡的词义。没有文献证明的词义,只凭字形去猜测,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陷于唯心主义的泥潭中去。目前,有人考据古文字,由于文献特少,所以导致一字分析众说纷纭。如: 乙:一说鱼肠,二说草出乙乙,三说校正器。 癸:一说农具,二说兵器, 如果有文献证明则不同。如: 而:作其麟之而。干、天:刑天舞干威。 叔:九月叔苴。元:勇士不忘丧其元。 斤:斧斤以时入山林。 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字的本义虽可以考出,而文献却难以找到证明,这是由于文献不足的缘故,对此我们要持辩证的态度,既不盲目否定,也不盲目肯定。因为古籍已存者,至今几乎百不有一,如春秋之史,楚之梼木兀,晋之

    6、乘,皆为史书,今唯见鲁春秋而已。那么,有一些词的本义可求出,但无文献明证的再所难免。如: 权,黄华木也。 亦:为“腋”的初文,古文献只用为连词、副词。 离:虫名,但用为动词。离别。 很多词除说文解字保存下来的解说之外,文献都找不到证明,我们也不可轻易否定。 那么:怎样根据字形分析词本义呢? 1、要据古形,今形大多不可求本义,尤其是象形,指事等。 2、传统的六书为我们分析字形指出了康壮大道。 a.象形乃以形示义,睹其形便知其义。如:“田、行、天、来、交”, b.指事本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符号,明其所指:如、亦。 c.会意字合两个以上象形的表达其义。如:及、集、息。 d.形声字形符指出该字的范围,兼

    7、义的声符则指出它的属性,如:策、更、构、端、管等等,同时,形符还可以起到类推的作用,如: 2 从行之字,与道路有关:術、衔、衢、街, 从酉的字多与酒有关。 釀,醞也,酒曰釀。醴:酒一宿孰也。醪,汁滓酒也。 醲,厚酒也。酤:一曰买酒也。醇:不浇(薄)酒也。 酷:酒原味也。醰:酒味苦也。配:酒色也。 醋:客酌主人也。酣:酒乐也。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 醺:醉也。醫: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 (三)据说文解字以及近人的古今字研究成果。如: 李孝定甲骨文字释林,汉语大字典 词的本义探求例 表:说文:“上衣也。”实乃“外衣”。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策:说文:“马箠也。”“从竹,朿声。

    8、” 左文23:“绕朝赠之以策。”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端:站得直。庄子山木:“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 孟子离娄下:“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也。” 構:架屋。淮南子汜论训:“筑土構木,以为宫室。”高诱注:“構,架也。” 管:竹管。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左僖: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主管。 零:落细雨。豳风东山:“雨其濛。” 佞:花言巧语谗媚人。穀梁传:“郑詹,郑之人也。”庄子渔父:“莫之顾而进之谓之。” 然:然烧。墨子备娥传:“両载之间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孟子公孙丑:“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叔:拾取。七月:“九月叔苴。” 嵗:木星。国语晋语:“君之行也,嵗

    9、在大火。” 题:头额。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 天:“颠也。至高天上。”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阳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引:开弓也。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 旨:味美,从匕口。“美也”。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質:抵押品。战国策:“有復言令长安君为者,老妇必唾其面。” 诛:谴责,声讨。论语公治长:於予与何诛。口诛笔伐。 主:燈中火主也。甲文象点燃的火把。炷之 。引申为“主人,君主”3 之意义。 3、求本义的作用。有二: A、可以以简驭繁地驾驭词义,便于清理词义系统。

    10、 节: (1)易序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竹节 (2)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原”。 骨节 (3)说苑:“一节见则则百节知矣。”(事情的一部分) (4)礼记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定度数) (5)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节操) (6)论语单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节制) (7)论语单而:“节用而爱民”。(节省) (8)左思蜀都赋:“巴姬弦,汉女击节。(车器的一种) (9)汉书天文志:“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节。(太阳所达某一星次的时间) 表解如下: (1)竹节,特点:分段,约束 (2)扩大到动物节 (3)由一节竹到一段事 (4)由竹节到约束范围 (

    11、5)用于伦理 (6)由竹节约束的作用 (7)节省,用于物 (8)能分段的节拍 音乐 (9)把周天分为若干等分,表示太阳运行的时间。 B、可以加深我们对词义的理解 真:秦始皇曾让他的臣下称他为“真人”。另外,道家有返真归本的说法。“真”为何意?考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匕,倒人。目、乚(yin匿也)、儿(即人的变形)会意,本义是隐形变化,使人不能看见。故“真人”者,想“登天的仙人”而已。 厭酒食而后反。”考其字形,从厂,:“必孟子齐人骄其妻妾 从厂, 声,当与山石屋等有关,与吃饭无关。细审说文有 字,是厌足的意思,从甘,从犬肉。而厭则是压迫的压的初文。 斩:说文:“截也”,从车,从斤,

    12、斩法(仿效)车裂也。故释名云:“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这一方面,在文字部分已经谈到。从略。 4 二、词的引申义 1、何为引申义 词的引申,就是分析词义变化的系统性特征。 首先,必须明确:词义自身是不会变的,它是一个常量,而使用它的人却是一个变量,词义之变正是由这个变量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词自身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而外因(使用词的人)则是变化的条件。目前,有两种流行的方法分析词义演变,似乎给人一种词义是靠它自身变化的错觉。 一是心理联想法:如: 爱(喜欢由于喜欢某人,因此希望他事事称心如意,如有挫折或不幸,则“同情之”。由于喜欢就爱不释手,就有了吝啬。 齿(门牙)并排的。绥(绳索

    13、)安抚绥靖。 二是逻辑归纳法。把词典上的义项,按逻辑关系推断谁先谁后。如: 头人(这脑袋真不简单);汤(开水)饮料;杜康(人)酒 上述二法,作为一种分析词义演变的途径及方法还是可以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有这种方法,就以为词义会自生自灭,它有外因。 1、什么是引申义? 简单地说,就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者说,除本义之外而又与本义意义联系的其他变义即谓之。 清人十分注意词义引申;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连即古文辇也。负车者,人挽车而行,“ 连:负车也。段注: 车在后如负也。人与车相属不绝,故引申为连属字耳。” 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 疾:病也。段注: 也。按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

    14、申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俗语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人以为是假借,不妥。) 释训、毛传皆曰:“袒、裼,肉袒也。但:裼也。段注: 肉袒者,肉外见无衣也,引申为徒也。凡曰但曰徒曰唐,皆一声之转,空也。今人但谓为语辞,而尟知其本义,因以袒为其本义之字,古今字之不同,类如此。” “逃者,亡也。二篆为转注。亡之本义为逃,亡:逃也。段注: 今人但谓亡为死,非也。引申之则谓失为亡,亦谓死为亡,孝子不忍死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故丧篆从哭亡。 “按长尾必高举,故高举曰翘。” 翘:尾长毛。段注:“剥,裂也。谓使革与肉分裂也。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段注: 5 云:革者,析言则去毛曰革,统言则不别也

    15、。云者者,谓其人也,取兽受者谓之皮,皮,披,木皮、析,见木部。因之所取谓之皮矣。引申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战国策言皮面抉眼皆是。” 口部曰:喘,疾息也。喘为息之疾也,析“息:喘也。段注: 言之。此言息者,喘也,浑言之。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引申为休息之称,又引申为生长之称。引申义行而鼻息之义废矣。 “解”字的意义,辞海所收前九个义项:【王力p97】 (1) 判也,剖分也。庄子庖丁解牛,引申为分解动物) (2) 离散也,汉书陈余传:“恐天下解也。”注: 离散其心也。 (3) 说也,析言事理也。苟子:“闭约而无解”。 (4) 脱也,免除也。礼曲礼:“解履不敢当阶”。疏,脱也。 (5

    16、) 开放也。后汉书:“严城解扉”。 (6) 晓悟也。三国志:“太祖曰:解”。 (7) 意识也。 (8) 消释怨隙也。如云和解。 (9) 达也,庄子秋水:“无南无北”,奭曰解。 “解”除上述例外,还可表示: (10)姓,xie;(11)地名,县,州, (12)通蟹吕氏春秋:“大解陵鱼。” 仔细分析,除本义外,(2)(9)义都是与本义有某一种联系的变义。其联系点是“分”。这是“解”的特征,将这个特征延展扩充,就有了其它意义。 解体开放 解脱 解说 解牛(分解动物)解结晓悟 见解 和解 分析“解”字,可以有以下启示: 第一,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亲缘关系,两者靠得近的叫近 引申(或直接引申),

    17、反之叫远引申(或间接引申),前者容易分析出来,后者则难于把握。如: 素,本义是白色的丝,又有白色,原本、素质、朴素等义。如诗经彼君子兮,不餐兮。分析其意义为: 素(白色的丝)白色白空 6 素原本素质、朴素 可见“空”是“素”的远引申,因而与本义的联结不那么紧密。 有些词义甚至经过辗转引申,使人眼花瞭乱,盲然不知其所知。 第二,从引申的方式看,可分为横向引申(并列式、放射式)和纵向引申(递进式、鱼贯式、连锁式),综合引申三种。 横向的如:“解”的2、3项。又如: 分开分别?北(二人相背) 背离背叛?败北逃跑? 临(从上往下看)监视【诗上帝女】 从上向下【光临指导】 后者如“诚”(递进式) 诚(言

    18、语真实)果真、的确假设、如果 责(债务)讨债索取 战国策毕收,何市而反。 左传昭20:“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 左桓13,“宋多责赂(财物)于郑”。 作兴起创造 论语先进:“舍瑟而”。 劝学:“怠慢忘身,灾祸乃作。” 君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述而不作。” 更多的还是综合式,如“解”字。 再如:传 传送传达传授?传舍 ?留传传记经经义文字? 例:(1)舍相如广成传舍。(驿站) (2)此世之所以不传也。(留传)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4)秦王传以示美人。(传送) (5)传曰:伯乐学相马。订鬼 (6)张衡传。(传记) 这类综合式就使得词义变得复杂化。词义引申

    19、义举例多为这种综合型。如: 7 报告?报(回报)回信?答复?因果报应?报仇报恩?披在人身上(披)?被(被子)施加?施及?覆盖?介词蒙受?布衣?布(麻布)交换之货币?陈列?陈述?公布?公开?差错?不合更迭交互?误抵啎?交错刻画?)厝?磨石(刃往返于磨石?错,镶嵌?施行?安?安置?废弃?一概?一律(一视同仁)?概莫能外?抑制?刮阻拦?概.,升概?大概?度量约摸?、相合相称?极点帝王之位,太极? ?尽头?限?屋栋?相见最高点?至达达到尽点动词?的点到?达极形容词?最高的? 2、词义引申的途径 所谓词义引申的途径,是指一个词究竟是凭借怎样的方式或手段由本义派生出诸多意义的?这个问题目前研究还很不够,大

    20、致总结有如下几种: A、延展引申 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将原词内容的某一特征加以突出或延伸,于是生出了新义。如: 引:本义开弓。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 特点之一:把弓弦拉长,引申为延长、抻长。中山狼传:“狼引首8 顾曰:”成语有“引领而望”。 特点之二:把弦拉向后方,于是有“后退”义。战国策:“秦军引而去。” 特点之三:把弓拉向前方,这个特点突出有“引导”义,如诗大雅。以引以翼(扶助),其表解为: 伸长?引(开弓) 后退?向前? 再如:发:本义发射,其特点是要“送出”。 延展引申是在特定条件下突出或延展原有词义的某种特征,赋予它新的特点,于是就使基础义与引申义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点,既

    21、有共性,又有个性。 B、条件引申: 所谓条件引申,指一个词的某一词义借助自然社会等特定条件而表示另一事物。例如: 1、年,金文象人负禾形,表示“五谷成熟”,有收成。 春秋六十六年:“冬,大有年”。甲骨文多次出现“有年、受年”、大有年,均表示收成好。黄河流域谷物一年一熟,这就与谷熟相应的时间周期联系起来,引申为时间单位。又如: 2、朝:本义早晨,古代士大夫早朝,故引申为朝见。 3、昏:黄昏,娶亲。 4、岁:木星,古人把一周天分为十二次,岁星自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恰好行一个星次,故引申为时间单位。 5、汉:本义汉水,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刘邦起家于汉中,故国号为“汉”。汉人初为

    22、华夏人,到晋代内乱,少数民族入侵,把华夏人称为汉人,后来相沿不改。 6、世:后改为代,李世民所为。 C、修辞引申: a.、关联法: 相似:口:人口 如:孟子:“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山:桃花源记:“山有口,仿佛前有光。” 节:竹节,吴都赋:“卷笋抽”。 木节后汉书虞诩传:不遇盘根错何以别利器。 相近:脚:小腿墨子明鬼下:“羊起而触之,折其脚。” 足:晋书陶替传:“素有脚疾,向乘篮舆。” 9 书:(写)左传:“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字荀子:“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篇章孟子:“全信书等于无书。” 薄:篇平物体的厚度,诗小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少,轻:左僖30:“焉用亡郑以陪邻

    23、,邻的厚君之也。” b.借代 甲:护身服,左成二年:“摆甲执兵,固即死也。” 甲士,左成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鳞:鱼鳞代指“鱼”。李贺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身: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孟子:“饿其饥肤,空乏其身。” 官:行政机关行政职务。 c.对比法:正反对比,褒贬对比等。 删:削除汉书律历志上:“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 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段注:“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即有所取,删其要谓取其要也。” 爪牙: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武臣) 乱:治 d.比喻法 斗:酒器。大雅行苇:“致以大斗。”史记:“玉斗一双,欲与父。” 量器。小

    24、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盔:玉篇:“钵也”。韵会:“盂器也”。即钵盂之器。现在北方农村的,瓦盔子即此。古代士兵头上戴了叫“胄”,后因形状相似而比喻之。就象一个倒放的盔子。 崩,山塌帝王死了。国策:“周烈王崩”。 D、语法引申: 指一个词由于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而改变词性词义的方法。 如:泣:泪(名)史记?吕后本纪:“太后哭,泣不下”。 落泪(动)“泣不成声” 行:道路(名)诗:“置彼周” 走(动)论语“三人,必有我师”。 树:种植(动):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名):史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美:形容词,好。 赞誉(动)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梳

    25、:所以理发也。段注“器曰梳,用之理发因亦曰梳, 再如:诚(形容词)副词连词 10 被(名):动,披 动,覆盖蒙受被动(介词)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实词虚化都是语法引申。 信(语言真实)形容词副词,果真。老子言不美,美言不。 益:动词,增加副词,更加。 历:经过。报任安书“足历王庭。” 逐一地,副词。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私:与公相对副词,偷偷地、私下地。汉书?霍光传“私使乳臣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 凡一词多性,又彼此有意义关系的,均可集合于语法引申的旗帜之下。 【附】息: (1) 我鞠躬不敢息。喘气。 (2) 北山愚公长息曰:叹息。 (3)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休息

    26、。 (4) 大者积贮信息,小者坐列贩卖。利息 (5)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儿子) 息(喘气呼吸)延展休息语法养语法利息。 条件儿子 延展叹息 当: 田相值也,值,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曰当。 报下曰:当罪人也,是其一端。 (1) 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李将军列传 (2)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对着。 (3)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 (4) 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制罪; (5) 将就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适合、适当。 田相值:延展抵挡延展判罪 延展对着(相持)语法应当(正当)语法适合、恰当 3、词义引申的规律: 词义引申是客观事物

    27、不断发展,人类抽象事物日益发达的反映,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内容看,由具休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多种11 引申义的基本方式。举例:纲、踵、市、特、道、益等字为例,的确,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相反的现象,如: 子儿子 朕(我)皇帝的自称 金(属)金子 都是由一般到个别,这类词义的演变都是词义范畴相应的缩小。如果说它也有一定规律的话,它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另外,我们有个臆测: 词义演变的幅度(即义项的多少),与词使用的频率与范围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大凡词义多的,多半都是在语言运用中的活跃分子、积极分子。同时,构词能力越强,构词越多的词古代词义越多。反之,就越少

    28、。由此,我们即可以今推古,又可以古推今,便于古为今用。 以上只是大致地勾画一下古汉语单音节词义的诸多义项的关系,这方面还有待于大家努力。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不够,一是引申途径弄不清,二是引申义系统整理得少,没有定量的分析。三是引例有本末倒置的毛病,即有的引申义的举例还早于本义的用例,我们只能抛砖引玉。 我们分析词义引申,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抓住本义是关键。这是纲。 第二,确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们要通过整理词义系统,逐步学会解释语用中的词。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二者统一。 练习二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并说明其理由: 1以君之灵,累百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左传成公三年) 2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记淮阴侯列传) 3.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韩非子五蠹) 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5、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记项羽本记) 6数犯主之颜色。(史记汲黯列传)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后汉书申屠蟠传) 8卫将军张世安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汉书苏武传) 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专吴书周瑜传) 10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二、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信 1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