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8478320       资源大小:33.7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

    1、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一)常见文言文考点:考点一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二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三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考点四 翻译、理解文言句子考点五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考点六 分析人物形象考点七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点八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1)迁移法。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

    2、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2)推断法。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一)五借助:(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

    4、至若”“盖”“若夫”等)或句尾(如“也”“乎”“耳”“焉”等)。(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二)要注意以下规律: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

    5、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5.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6.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7. 分析人物形象(1)人物性格分析法。把握

    6、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8.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

    7、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借助整体阅读。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借助文体特征。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借助知人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3)文言

    8、文评价答题法。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9.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

    9、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经典课内文言文短文阅读一、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10、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谈笑有鸿儒(_)(2)无案牍之劳形 (_)(3)可爱者甚蕃 (_)(4) 香远益清 (_)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以我酌油知之C花之隐逸者也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结合文中三种花的象征义简要分析。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

    11、有什么相同之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

    12、文中的意思。(1)惟吾德馨:_(2)可爱者甚蕃: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4)无案牍之劳形:_(5)何陋之有:_7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甲】【乙】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分别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9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重它的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13、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惟吾德馨:_ (2)无案牍之劳形:_ (3)可爱者甚蕃:_ (4)陶后鲜有闻:_ (5)濯清涟而不妖: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2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 爱莲说

    14、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13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15、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_(2)无案牍之劳形 _(3)可爱者甚蕃 _(4)亭亭净植 _1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花之隐逸者也 B无丝竹之乱耳C何陋之有 D水陆草木之花16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7【甲】段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段作者以莲花

    16、自喻,两段选文作者在表达志趣方面有什么共同点?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_(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3)但当涉猎_(4)见往事耳_(5)即更刮目相待_19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17、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0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21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8、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阅十余岁(2)竟不可得2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仅限一处)山 门 圮 于 河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包含的道理。26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

    19、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20、断欤?27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山门圮于河:_ (2)棹数小舟:_(3)尔辈不能究物理:_ (4)是非木杮:_ (5)再转不已:_28翻译下列句子。(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9老河兵是一个怎样的人?30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21、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阅十余岁(_) (2)竟不可得(_)32翻译下面语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3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九、阅读

    22、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卿今当涂掌事。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3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7从孙权对吕蒙劝学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38从

    23、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十、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小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3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往事耳C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40翻译下列句子(1)见

    24、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3)我亦无他,惟手熟尔。(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1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 _(2)久而不去

    25、 _(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_(4)以钱覆其口 _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44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45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26、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4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公亦以此自矜_ (2)释担而立_(3)但微颔之_ (4)康肃忿然曰_(5)康肃笑而遣之_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2)尔安敢轻吾射!48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49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十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

    27、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

    28、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0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51综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出木兰哪些思想性格?5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3翻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暮:_ 策勋:_ 郭:_ 安:_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5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 关山度若飞(_)(2) 朔气传金柝(_)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57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