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3.docx

    • 资源ID:8553477       资源大小:90.7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3.docx

    1、人教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 思维方法小小毛虫枝上爬,一段时间后变成花间飞舞的蝴蝶,告诉我们事物在不断地发展;滔滔江水向东流,有时灌溉农田,有时吞没庄稼,告诉我们事物有两面性;青青小草迎风长,缀满整片山野,告诉我们再渺小的事物,汇聚在一起,也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自然世界,人文社会,我们总能从中领悟到有益的思维方法。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安排了三篇课文。从坐井观天中,我们知道看问题要全面;从寒号鸟中,我们知道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从我要的是葫芦中,我们知道看问题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一则则小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还教给我们有用的思维方法

    2、,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秘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坐井观天2正确书写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寒号鸟2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我要的是葫芦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

    3、的联系,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口语交际商量1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2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背诵积累古诗江雪;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12 坐井观天文本分析: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

    4、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第27自然段运用了三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

    5、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本文故事虽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有些学生来说,理解寓意可能稍有难度。故事情节的展开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对话,理解课文,恰当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1.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2.理解“坐井观

    6、天”的寓意。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故事寓意。1.识记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导语: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做游戏吧!现在我们就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在游戏前,我们当然要先弄清游戏规则啦。(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及思考提示。纸筒看黑板游戏规则:拿出一个薄一点的笔记本,卷成筒状,就像卫生纸的纸筒。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右手捂住右眼。不移动头,直视前方的黑板。游戏反思:通过纸筒,你看

    7、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拿下纸筒,再看看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2)学生交流游戏感受。2.由游戏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过渡:做完了游戏,大家是不是会发现,通过纸筒看到的黑板只有一丁点儿小,完全看不到黑板的全貌?老师让大家做这个游戏可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一只小青蛙,它只能通过一个形状类似纸筒的东西往外看,那么它能看到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坐井观天。(板书课题)3.学生观察“观”字,发现“观”字的构字特点,理解“观”的意思。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观”字的左、右部件笔画穿插,可用手在书桌上写一写。“观”的右边是“见”,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引导学生注意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

    8、,识记生字。4.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小结: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过渡: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明确:在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注意“哪”是多音字,可以读n,也可以读n,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我们可以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作语气词时读轻声,其余时候读三声。3.开火车认读下列词语。井 回 口 水 大 无边无 头 大得很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1)出示图片“井沿”,识记“沿”。描一描

    9、课本插图中的“井沿”,加深理解。(2)结合字形与字义的区别理解“渴”与“喝”。通过不同的偏旁部首来记忆。“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还可以借助顺口溜来区别:“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组词记忆。渴(口渴)(解渴)(渴望)(又渴又饿)喝(喝水)(喝茶)(喝酒)(喝西北风)读熟句加深记忆: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3)加一加、换一换识字: +合=答 口+那=哪 扌+台抬 活“氵”换“讠”话(4)查字典识字:“际”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

    10、际”。(5)在语境中识字:“错”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三、指导写字,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井、观、沿、答、渴、喝、话、际”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书写指导【井】 第一横比第二横略短,竖比竖撇略长。【观】 左窄右宽。注意左边的“又”字捺变成点,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竖弯钩的竖段写短些。【沿】 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没有钩。【答】 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竹字头要写得紧凑一些,“合”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部,相接处靠近田字格中心。【渴】【喝】 这两个字均左窄右宽。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再写竖折,且竖折的竖段在

    11、竖中线左侧。【际】 注意“阝”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示”两横上短下稍长,两点大致对称。预设:“观、沿、际、话、渴、喝”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井”为独体字,书写时应注意笔画的分布。“答”为上下结构,上扁下大。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再临写。3.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4.课堂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井(水井) 沿(沿着) 抬(抬头) 喝(喝水) 话(说话)开(开心) 没(没有) 拍(拍手) 渴(口渴) 活(生活)(2)用“答”字扩词。如:回答、问答、答案、答题、回答、应答、答案。(3)选字填空。喝 渴爸爸下班后太(渴)了,一口气(喝)完了一大杯水。四、

    1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我们刚才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那么再读课文肯定会更流利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它们为什么事而争论呢?1.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思考,读完后汇报。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口头填空。青蛙和小鸟为了( )而争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2.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过渡:青蛙和小鸟是怎样争论的?请同学们拿起笔,小声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它们的对话吧!3.请学生大声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教师用课件显示三组对话。对话一青蛙:你从哪儿来呀?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对话二青蛙:朋友,别说大

    13、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对话三青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4.小组分角色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相互正音。(2)小组举行朗读挑战赛,教师相机评议。评议标准:读准字音,有感情。5.课件播放视频坐井观天,让学生更生动地感知故事情节。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适时回顾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玩了游戏,看了动画,学了生字,练习了朗读,聪明的同学肯定还从中学到了有用的道理。小青蛙一直在井中生活,小鸟总在天空中飞翔

    14、,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了。下节课,我们再去看一看,它们眼中的“天”到底是大还是小?到底谁说的话对,谁说的话错?今天这节课,大家会开动脑筋巧识字,认认真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时读得绘声绘色,表现得太棒了!老师也很期待下节课大家的优秀表现哦!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的寓意。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井沿口渴喝水大话回答无边无际坐井观天2.选词填空,填好后读一读这段话。无边无际 相信 井沿 青蛙 小鸟( )

    15、落在( )上,告诉( )天( ),大得很。可是( )不( ),认为( )说错了。过渡:到底是青蛙说得对,还是小鸟说得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1.学习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1)板贴简笔画图片“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学生上台贴画,说说二者分别应该贴在什么位置。(青蛙贴在井底,小鸟贴在井沿上。)(2)结合板画,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理解“沿”,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知道哪些“沿”。过渡:老师要考考大家了。既然井的边缘部分叫井沿,那么碗的边缘叫什么?(碗沿。)河的边缘叫什么?(河沿。)床的边缘呢?(床沿。)对,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

    16、,“沿”就是“边”的意思。(3)观察图画,同桌演一演青蛙和小鸟的相遇。建议:一人站着,一人蹲着,手拢成圆筒状,从中往上看。(4)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2.教师范读第27自然段,学生仔细听,揣摩青蛙和小鸟的心理及说话的语气。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之前我们重点要求大家读准确、读通顺,这节课我们要提高要求啰!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情感、读出不同的语气。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课文)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教师读旁白,读时注意“哪”字的两种读音。4.学习第一次对话(第2、3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生活的环境。(1)

    17、引读:青蛙先问了什么问题?小鸟是怎样回答的?(2)着重理解:“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预设:“飞了一百多里”说明天很大。学生可能不理解“里”,可告诉学生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相当于50千米,是很长一段距离。(3)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学生自由表达)(4)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指导:读第一次对话时,青蛙的话要读出上扬的语调,表示很好奇,小鸟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过渡: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那么多的风景,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第二次对话。5.学习第二次对话(第4、5自然段),明白青蛙和小鸟争论的问题。(1)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

    18、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2)读懂青蛙的观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大话”就是吹牛的话、不实在的话。)预设:教师可说几句话,让学生判断哪句是大话。如:A.我没写家庭作业,却告诉老师我没有带。B.我一只手就能把讲桌举起来。学生能很快地判断出“大话”是吹牛、夸张的话。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是什么意思?明确: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指导:朗读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青蛙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课件出示下面的两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语气的不同。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

    19、那么远。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天无边无际,大得很。(3)读懂小鸟的观点。想象拓展说话,理解“无边无际”。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我曾飞过,飞过,天大得很哪!”指导:语速稍舒缓。重读“很”字,表示强调,读出小鸟真诚、劝告的语气,句末的“哪”在这里要读轻声,表示感叹。(4)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6.学习第三次对话(第6、7自然段),明白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的原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明确: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

    20、笑,说明它很自大;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是又可气又好笑,与青蛙的笑形成对比。(2)指导用“一就”说话。示例:小弟弟一摔倒就哭了。 门一开,小猫咪就向我扑来。指导:小鸟说的话中,“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3)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谁说得错?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做过的“纸筒看黑板”游戏吗?大家可以回忆那个游戏,想一想:青蛙从井里看天是不是和我们从纸筒里看黑板有相似之处?(4)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它目光短浅、所见有限。7.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

    21、鸟说的话)三、续编对话,领悟寓意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对话。过渡:同学们,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引导换位思考:此时的青蛙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呢?(我真是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了。)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朗读。3.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性复述课文。4.总结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积累你

    22、喜欢的词语或句子。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我们自己来读一读,好吗?哪一个自然段是说青蛙的?用手势表示。(生举4个手指)师:对了,第4自然段是写青蛙的,我们读读。(生读第4自然段)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思是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师:很好。你把问号改成了句号。(出示问句和陈述句)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生练习说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它认为哪一句是大话?请读读第3自然段。生: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因为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师:你觉得小鸟是在说大话吗?

    23、生:不是。小鸟天天飞来飞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鸟当然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师:好,现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鸟,我们对着读。好吗?(师生对读第13自然段,读准语调、语气)师:刚才你说天“无边无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呀?生:“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师:是吗?我们把小鸟说的话读一遍。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师: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谁错了?你明白吗?请完成这个填空:青蛙认为天( ),是因为( )。小鸟认为天( ),是因为( )。(生自学后完成填空,交流评价)师:大家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生1: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小鸟告诉它

    24、天无边无际,它还要说自己不会弄错,那就不应该了。生2:它不能那么肯定说自己不会弄错,它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再说对还是错。师:你说得有道理。不如我们来表演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看看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你们谁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生纷纷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生1:呀!天原来有这么大。生2:啊!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生3: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知道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生4: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赏析: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

    25、条理地说话的能力。在朗读和说话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片段最后设计了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透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1.做一做动手做游戏,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引导学生做了“纸筒看黑板”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为什么青蛙只能看到一点点天空。2.演一演扮演主角,再现情景。课堂中,我让学生扮演青蛙和小鸟

    26、,演一演它们的对话,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3.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想,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2坐井观天 人教部编版12.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

    27、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教学难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学生畅所欲言)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

    28、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认识“观”。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划出课文的生字词。2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三、作业布置:1、练习本上书写生字。2、继续读课文。第二课时一、 复习回顾1、指名认读生字。2、检查读文。二、朗读感悟,启发想象1导读第一自然段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

    29、三次对话。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让学生自读自悟。4感悟第二次对话。(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

    30、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7)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5感悟第三次对话。(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3)朗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