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下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docx

    • 资源ID:8598003       资源大小:73.0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下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docx

    1、三下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六单元 多彩童年单元导语童年是一段五彩缤纷的时光。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活泼可爱,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纯真机灵,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无邪,都是我们童年的华彩。童年是花园中最鲜艳的一朵花,是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童年带给我们欢乐,给我们的灵魂注入真、善、美,让我们更好地茁壮成长。走进本单元,我们将感受到:在溪边垂钓、在江中游泳、在林中嬉闹的童年生活的快乐;“剃头大师”为表弟剃头的有趣;在阴雨天,冰心吹着肥皂泡,那轻清脆丽的小圆球带给她快乐、骄傲和希望;为了和朋友的约定,宋庆龄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等待朋友的到来的诚信。学习本

    2、单元,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会写一个身边的人,并写出其特点。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通过精读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提升自己的认识。教材分析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1.认识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41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3.默读课文;能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能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5.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2课时剃头大师本文记叙“我”给表弟剃头的趣事,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2课时肥皂泡本文写“我”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2课时我不能失信本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赞美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1课时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引导学生通过一件事或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够给文章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引导学

    4、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结合阅读体验,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编排了8个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在语境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语一词多义的现象;二是仿照例子,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积累以“改过”为主题的名言。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2.学习一些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5.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2课时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8童年的水墨画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组儿童诗,由诗人张继楼的溪边

    5、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生活场景,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无穷趣味。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诗歌先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了色彩美感;接下来,描绘了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钓鱼孩子的倒影、钓鱼竿、红蜻蜓,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直到鱼儿上钩的一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画面顿时变得生机盎然。这一静一动的结合,是本诗的微妙高明之处。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场面。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钻入水中,接下来“一

    6、阵水花”与“两排银牙”,将童年的烂漫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诗的第二句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第三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两句诗将“小蘑菇”与“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辅助学生学习诗歌这种体裁,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感悟诗情、体验诗境,领悟寥寥几句诗歌表现出的浓郁的童年趣味。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

    7、、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2.体会诗歌特有的表达方式,感诗“情”、悟诗“境”。教学难点通过想象、体悟判断诗句的意思,从而完整理解诗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理解重点诗句意义,初步体会诗歌所描摹的画面。4.学习溪边,背诵溪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整首诗

    8、表现的画面。2.合作交流,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学生感情,引出话题。导语:这首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每每听到这首歌,老师心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童年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充满无限美好的童年阶段,能和老师说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趣事吗?(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课题童年的水墨画,教师过渡引入教学。过渡:刚才听了大家的讲述,我感觉到童年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与众不同的,它就像一幅幅画一样,印在我们脑海中,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张继楼的脚步,选取童年的几个画面,将它们画出来。二

    9、、识字记词,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诗歌。(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看对方能否做到流利、正确地朗读。(2)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或者短语,概括主要内容。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进行朗读,教师相机正音。正音:“碎”是平舌音,“染、溅”是前鼻音,“浪”是后鼻音。(2)出示词语课件,认读词语,通过词语进行诗歌联想。A.墨水墨画:引导学生交流对“水墨画”的认知,教师适时简单补充相关内容。(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猜一猜“童年的水墨画”上面画了什么内容?结合“水墨画”的特点来整

    10、体理解一下课文。B.葫水葫芦:出示课文插图,提出问题:在课文中“水葫芦”为什么要加引号?“水葫芦”具体指的是什么?C.蘑菇:出示蘑菇图片,附诗句“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体会“斗笠”与“蘑菇”之间的关系,感知作者比喻的恰当。(3)指导重点生字书写。书写指导:墨 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注意“黑”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土”字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染 上面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下面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展。碎 “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爽 注意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竖撇、捺,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然后再写右边

    11、的两个,最后写竖撇和捺。3.播放朗读音频,感受节奏与情感,想象画面。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生字新词进行了梳理,同时通过几个词语的联想,相信同学们已经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几幅“水墨画”,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朗读音频的节奏,静静体会朗读出的感情,在脑海中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将每一句描写的画面尽力想象出来,体会诗歌的韵味。4.总结课文,指导学生齐读诗歌,教师再次进行朗读指导与强调。预设:课件出示“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拾蘑菇”,总结诗歌大致内容。指导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三、学习溪边1.再次自读,小组讨论。(1)大声朗读并思考:你在溪边看到了什么

    12、样的画面?溪边有哪些景物?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2)将诗中出现的景物归纳出来,同时圈出不明白的地方,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汇报交流,合作探究。(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哪些景物画面。(2)出示课件“溪边钓鱼图”,呈现有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鱼儿等景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图中的这些景物描绘出来。(3)聚焦重点诗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进而“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结合前后文梳理全诗意义。预设:“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一幅静态画面,还可以说成“溪水把人影染绿了”,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出,春天的小溪是多么的清澈、干净,连倒映在溪水上的人影都变成了碧绿碧绿的;“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13、”,静静的水面被这突如其来的“扑腾一声”给打破,“人影”为什么会“碎”呢?是因为鱼儿上钩了,水面动了起来,人影也就因水面的震荡而裂开。(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诗歌画面,组织学生交流,感受情绪,走进诗歌意境。过渡:人影被打碎的那一刹那,草地上都蹦跳着欢笑声。假设现在你就是溪边的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象,你会如何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呢?此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预设:平静的溪水,高大的垂柳、立着的红蜻蜓、钓鱼的孩子、蹦跳的鱼儿、欢快的笑声。这幅“溪边钓鱼图”在一静一动之间向我们展现了童年生活的有趣,风景是多么的美好,钓上鱼来的心情又是多么欢快。3.赏析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美。(1)引导学生自读诗歌,

    14、画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理由,与同桌交流。(2)解读重点诗句,进行赏析品悟。句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水比作镜子,把山溪比作绿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平静、清澈、色绿的特点。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垂柳”用“溪水”作为镜子来梳妆,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句子有了人的情味,更富感情和画面感。句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思考: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这个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预设:抓住“染”字来回答。“染”字表现了溪水绿得就像颜料一样,连倒映在水中

    15、的人影都被“染”绿了,更突显了溪水之绿。句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思考:体会“碎”和“蹦跳”的表达效果。预设:人影“碎了”,画面由静转动,“蹦跳”一词表现出了孩子钓鱼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指导未来学习。读诗歌:大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节奏,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把握。描画面:根据诗歌描摹发挥想象力,想象诗歌表现的画面。明诗意:根据画面入“境”,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美。悟语言:逐句分析,感受诗歌语言的独到之处。体诗情:回顾整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布置作业。(1)背诵溪边。(2)巩固本课学习的生字新词。3.预习江上林中,圈

    16、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林中,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体会两首诗表达的画面和感情。2.进一步感知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融入诗歌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运用上节课习得的方法学习诗歌,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溪边,齐背。2.回顾上节课学习溪边的方法。(读诗歌、描画面、明诗意、悟语言、体诗情。)3.教师过渡,引入新的学习。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溪边钓鱼图”,这节课,让我们再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江上戏水,到林中采蘑菇。

    17、二、学习江上1.齐读诗歌,注意读出感情,然后自主默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江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2)圈出文中最吸引你的句子,结合上节课分析诗句的方法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与同桌交流。2.分析诗句,领悟诗情。句1: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思考:谁像“刚下水的鸭群”?想象一下“鸭群”是如何“拍水戏耍”的。预设:孩子们像“刚下水的鸭群”。将孩子们比喻成“刚下水的鸭群”能够突显孩子们的灵活。我想到的画面:孩子们在水中追来追去、拍动水面、挥舞着手臂整个画面都变得活泼跃动了起来。句2: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思考:读到这句诗,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体

    18、会到了什么感情?预设:看到孩子们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双双小手在水里溅起浪花,还在水中互相追逐、泼水,四处都是他们的笑声。句3: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思考:“水葫芦”为什么打引号?“两排银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预设:“水葫芦”本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打上了引号,并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出水中游泳嬉戏时将头露出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两排银牙”代指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这样描写使得画面感十足,欢乐感也跃然纸上。3.联系上下文,总结画面。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句子的妙处所在,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幅“江上戏水图”的整

    19、体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并假设一下你也在江上戏水,心情是什么样的,与同桌交流交流。4.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诗歌江上,指名读,齐读。三、学习林中1.小组合作,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明诗意:按照之前教学的方法,先单独理解重要的诗句,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圈画出不太明白的地方,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2)想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悟诗情:从诗歌中描写的事和景,能体会到诗歌表达的感情。2.聚焦学习诗句“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1)出示诗句,理解“斗笠”和“蘑菇”的指向。预设:可联系上一句出现“斗笠”的诗句“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

    20、斗笠”,比较两处提到的“斗笠”意思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一个“斗笠”是指蘑菇的菌盖,好像一顶斗笠;后面一个“斗笠”是指孩子们头上戴着的真正的斗笠。(2)感受诗句的表达效果。预设: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一阵阵“清清爽爽”的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一路欢歌笑语,一个个小斗笠不正像雨后冒出的一个个小蘑菇吗?3.教师引读、小结。引读:注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用心感受诗歌表现的意境,读出诗歌的情感美、画面美。小结: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拾蘑菇,这些童年画面都是多么的有趣,而诗歌这种体裁,更是巧妙利用了文字、句式,将这些趣味又放大了许多倍,营造了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意

    21、境。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想象,慢慢去体会诗歌想要表达的意境、情感。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对比阅读,总结体验。引导学生再将三首小诗进行对比朗读,看看它们的不同点与相同点,联系自己的童年经验,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悟。2.回顾童年,写作拓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鼓励学生尝试仿写,用文中这种儿童诗的形式记录一则童年趣事,在全班进行评比交流,课后利用“语文角”展示优秀作品。3.课堂小结。每个孩子都是一首诗,每个故事都是一幅画,童年的点滴记忆将会伴随大家走很长很长的一段路,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童年,用心感受童年的美好,认真记录童年里那些珍贵的记忆。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片段想象画面,感

    22、悟语境。师:溪边一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妙画面?请同学们借助诗歌和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生自主学习,展开想象,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师: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生:我看到了柳树,柳树的枝条在随风飘荡。师:是呀,溪边的垂柳多美呀!垂柳站在溪边在干什么?请大家注意一下“当作梳妆的镜子”这几个字。生:垂柳站在溪边正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呢!师:讲得太好了!可是哪来的镜子呢?生:湖面就是镜子,因为它能照出垂柳的影子。师:你能连起来说说你刚才想到的吗?生:溪边有一棵柳树,柳树的枝条随风飘荡,它站在溪边把小溪当作镜子,正在梳妆打扮呢!师:多有想象力的表达呀!诗中还有哪

    23、些景物呢?生:我看到了一只红蜻蜓立在钓竿上。师:这时的小朋友们正在干什么?生:他们正在钓鱼。师:想象一下:他们钓鱼时的神情是怎样的?完整地描述一下这一场景。生1:小朋友们专心地钓着鱼。突然,一只红蜻蜓飞来了,稳稳地停在了钓竿上。生2:我想说,小朋友正在钓鱼,他们的身影倒映在溪水里。师:是呀,诗中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你读得很认真,注意到了这个句子。想象就是要这样,抓住诗歌中每一个句子来想象画面。请你继续描述一下。生2:忽然,一个小男孩钓到了一条鱼,鱼儿蹦出了水面。师:鱼儿蹦出水面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当时小男孩的心情是怎样的?鱼儿被钓上来以后呢?生2:鱼儿在水里面游来游去,好像不愿意被钓上岸。小

    24、男孩紧张极了,心怦怦直跳。其他小伙伴都来帮忙了,鱼儿终于被拉上了岸,它在草地上活蹦乱跳,小伙伴们一边忙着去抓它,一边哈哈大笑。师:听了你们的交流,那钓鱼时的画面仿佛就呈现在老师的眼前,那爽朗的欢笑声仿佛就在耳边。那么谁能将整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呢?生: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知了在柳树上叫着,一棵柳树在小溪边照着镜子梳妆打扮。小溪的水很清澈,碧绿碧绿的,就像一条绿色的玉带。一群小伙伴不怕热,来到柳树下钓鱼。他们的影子倒映在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一只红蜻蜓飞过来了,安静地站在钓竿上,好像怕惊动水下的鱼儿。忽然“扑腾”一声响,一个小伙伴钓到了一条鱼,大家都来帮忙,终于把这条鱼拉了上来,鱼儿在草上蹦来跳去,

    25、小伙伴们围着它快乐地笑着。师:你把这首诗中的景物都说“活”了。同学们,每一首诗歌都蕴藏着丰富的画面,读这些诗歌,要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诗歌中的美。赏析:本诗课文后面有一道练习“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体现了编者鲜明的编写意图:教学诗歌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进诗歌的意境。这也是诗歌教学最鲜明的本质。本环节的教学,教师紧扣这一教学重点,开启学生想象的大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童年生活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高大的垂柳、平静的小溪、垂钓的伙伴、蹦跳的鱼儿、欢快的笑声学生在这样的想象表达中,感受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发展了形象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言语表达素

    26、养。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我让学生在熟读三首诗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让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在松林间采蘑菇的一个个生动画面。此外,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诗歌教学运用此理论也非常有效。诗歌作为语言凝练,情感蕴含丰富的一种文体,没有什么方法比情感朗读更加有效地体味诗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细细的分析来说,诵读才是诗歌教学的正道。


    注意事项

    本文(三下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