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综合考试大纲.docx

    • 资源ID:8665300       资源大小:27.03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综合考试大纲.docx

    1、天津医科大学生物综合考试大纲天津医科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生物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生物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或理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II.考查目标生物综合考试范围包括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2、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I.考试形式和考试分值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本科目满分150分,时间180分钟。IV.试卷题型单选题、多选题V.考试内容免疫学(一)免疫学概论1、免疫的概念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3、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二) 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的组成2、中枢免疫器官及其功能3、外周免疫器官、组织及功能4、淋巴细胞归巢、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三) 抗原1、抗原的概念及抗原的基本特性2、抗原特异性3、抗原表位4、半抗原-载体效应5、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6、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7、抗原种类8、非特异

    3、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和丝裂原等(四) 抗体 1、抗体的结构:抗体的基本结构、抗体的辅助成分、抗体的水解片段2、抗体的多样性和抗体的免疫原性及其生物学意义3、抗体的功能4、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5、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五) 补体系统 1、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理化性质2、补体的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MBL途径3、重要的补体活化调控机制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5、补体与临床疾病(六)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的概念、共性及其作用模式2、细胞因子的分类3、细胞因子的受体4、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5、重要的细胞因子与临床(七)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白细胞分化抗原及

    4、CD分子的概念2、粘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功能3、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单抗的临床应用(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MHC、MHC分子、HLA复合体和HLA分子的概念2、经典HLA类、类分子的编码基因、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功能特点3、免疫功能相关基因4、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5、 HLA与临床医学6、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九)B淋巴细胞1、B细胞的起源及发育2、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3、B细胞的亚群4、B细胞的功能(十)T淋巴细胞1、T细胞的起源及其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阴性选择、阳性选择2、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3、T细胞的亚群:CTL、Treg、Th1、Th2、Th

    5、17、Tfh等4、T细胞的功能(十一)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1、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与种类2、专职抗原提呈细胞3、MHC 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4、MHC II类分子提呈途径5、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6、抗原的交叉提呈(十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T淋巴细胞对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双识别2、T细胞的活化过程:双信号机制3、各种效应性T细胞的功能(十三)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Ag的识别;B细胞的活化(双信号)、增殖和分化 2、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3、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14)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

    6、的免疫应答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2、组织屏障及其作用3、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4、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5、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十五) 超敏反应 1、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2、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3、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4、I型超敏反应和IV型超敏反应皮试检测的判断及意义(十六)免疫学检测技术1、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2、抗原或抗体的检测3、免疫细胞的分离(如T细胞、B细胞等)及其功能测定(十七)免疫学防治1、疫苗的概念、种类、基本要求及其应用2、免疫分子治疗3、免疫细胞治疗4、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医学遗传学(一)绪论1、医学遗传学的性质2、

    7、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现状、最新成果3、遗传病的特征和类型(二)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1、 配子发生2、 减数分裂3、 人类性别决定的染色体机制4、 遗传信息的贮存与传递5、 基因与基因突变6、 遗传印记(三)单基因遗传及遗传病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疾病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疾病3、 性连锁遗传与疾病(四)生化遗传病1、分子病2、酶蛋白病(五)多基因遗传及遗传病1、 多基因假说2、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3、 多基因遗传病(六)染色体病1、 人类正常染色体2、 人类染色体基本研究方法与应用3、 染色体畸变4、 染色体病(七)群体遗传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2、 遗传平衡定律3、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8、4、 遗传负荷(八)肿瘤与遗传1、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2、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3、 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说4、 遗传性肿瘤(九)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1、 遗传病的诊断2、 遗传病的防治3、 遗传咨询分子生物学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的分子组成(一)碱基1、嘌呤2、嘧啶(二)戊糖1、核糖2、脱氧核糖(三)核苷(四)核苷酸 (五)多核苷酸的连接及表达方式二、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DNA分子各级结构的概念(一)DNA分子的一级结构(二)DNA分子的二级结构(三)DNA分子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模型的结构特点三、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一)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结构特点

    9、和生物学意义1、信使RNA2、转运RNA3、核糖体RNA(二)细胞内其他RNA的生物学意义1、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核酶2、不均一核内RNA3、小分子核内RNA和小分子胞浆RNA四、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理化性质(一) 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二) 紫外吸收(三) 变性、复性、杂交五、核酸酶(一) 按照催化作用物分类(二)按照催化部位分类DNA的生物合成一、DNA的复制(一)正常复制是生物体种族延续和个体发育的保证(二)DNA复制的基本特征是半保留复制1、半保留复制的概念2、半保留复制的证明3、半保留复制的重要意义(三)DNA复制体系的组成1、DNA模板2、DNA聚合酶3、引物4、原料5、供能体6、

    10、引物酶,连接酶等催化酶和相关蛋白因子7、反应体系和无机离子(四) DNA聚合酶的基本特征1、模板的依赖性-DNA的解旋和解链2、方向的单向性-半不连续合成(前导链,随从链和冈琦片段)3、引物的依赖性-引物酶,引发体和引物4、底物的特异性-dNTP5、复制校读功能-复制的忠实性6、功能的局限性-DNA连接酶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DNA聚合酶的异同(五)DNA复制的基本过程1、复制的启始2、复制的延伸3、复制的终止 二、DNA的修复合成(一)DNA损伤的原因1、自发性因素复制时碱基错配2、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等等 (二)DNA损伤的形式(三)DNA损伤的危害(四)DNA损伤修复

    11、的类型1、光修复2、切除修复3、重组修复4、SOS修复 三、反转录作用(一)反转录是以转录产物(RNA)为模板指导合成互补DNA的过程。反转录是对遗传信息流动法则的重要补充。(二)反转录地基本过程,反转录酶是重要的工具酶(三)端粒的组成和生物学意义RNA的生物合成一、转录体系(一)转录作用及其特点(二)RNA聚合酶1、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组成、功能、特点。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组成3、启动子与终止子二、 转录过程(一) 原核生物转录过程1、起始2、延长3、终止(二) 真核生物转录特点1、顺式作用元件2、反式作用因子三、转录后的加工修饰(一)mRNA前体的加工1、剪接 外显子、内含子的概念2、

    12、5加帽子结构 3、3加多聚A尾4、RNA编辑(二)tRNA和rRNA转录后加工修饰的类型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1、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2、核糖体循环(一)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异同1、与翻译相关的蛋白因子2、mRNA3、核糖体4、tRNA5、合成过程(二)翻译后加工二、蛋白质合成与医学(一)分子病镰状细胞贫血(二)蛋白质合成阻断剂1、抗生素 2、毒素3、干扰素基因表达调控一、原核基因表达调节(一)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二)操纵子的概念和结构组成(三)操纵子的阻遏蛋白负调节,激活蛋白的正调节和协调调节(四)乳糖操纵子保证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碳源

    13、供应二、真核基因表达调节(一)真核基因结构:基因结构复杂,单顺反子、重复序列、基因不连续性(二)真核基因转录特点:聚合酶不同;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正性调节占主导;转录与翻译分隔进行(三)真核基因转录激活调节:1、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和抑制子2、反式作用因子:分类;结构特点作用机制3、RNA聚合酶的作用方式DNA重组技术一、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一)分子克隆 (二)目的基因 (三)载体 (四)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合成酶,反转录酶,DNA连接酶,其它DNA修饰酶二、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步骤:以质粒为载体的表达系统为例1、目的基因的获得2、选择和修饰克隆载体3、重组体的

    14、构建4、重组体的导入、鉴定和表达:重组体导入,重组细菌或重组细胞的筛选,外源基因的表达(二)表达系统简介: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真核表达系统-酵母、昆虫及哺乳动物细胞三、重组DNA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一)疾病相关基因分析(二)制造生物活性蛋白质(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特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一)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二)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 H O N S(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理化性质、肽键的形成。(三)氨基酸的分类。

    15、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各级结构的概念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二)-螺旋和-折叠结构的特点(三)构型和构象的含义1、构型和构象2、-螺旋3、-折叠4、转角和无规卷曲(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四、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一)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蛋白质空间构象和功能的关系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一)蛋白质的两性游离性质(二)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三)蛋白质的沉淀1、盐析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3、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沉淀蛋白质4、有机溶剂沉淀(四)蛋白质的变性、结絮、凝固(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六、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一

    16、)样品的纯度要求(二)氨基酸组成分析(三)多肽链的末端分析和序列测定(四)拆开二硫键(五)肽链的部分水解(六)完整肽链序列的确定(七)二硫键的定位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的分子组成(一)碱基1、嘌呤2、嘧啶(二)戊糖1、核糖2、脱氧核糖(三)核苷(四)核苷酸 (五)多核苷酸的连接及表达方式二、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一)DNA分子的一级结构(二)DNA分子的二级结构(三)DNA分子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模型的结构特点三、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一)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结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1、信使RNA2、转运RNA3、核糖体RNA(二)细胞内其他RN

    17、A的生物学意义1、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核酶2、不均一核内RNA3、小分子核内RNA和小分子胞浆RNA四、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理化性质(一) 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二) 紫外吸收(三) 变性、复性、杂交五、核酸酶(一) 按照催化作用物分类(二)按照催化部位分类酶 一、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二、酶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一)酶分子的组成:1、单纯蛋白质或结合蛋白质:全酶、酶蛋白。2、辅因子、辅酶与辅基 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的水溶性维生素与代谢的关系(1)维生素B1与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2)维生素B2与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

    18、ononucleotide)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3)维生素PP与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P)(4)泛酸(pantothenic acid)与辅酶A(coenzyme A)(5)维生素B6与磷酸吡哆醛(phosphopyridocal)和磷酸吡哆胺(phosphopyridocamine)(6)叶酸(folic acid)与一碳单位载体(carrier o

    19、f one carbon unit)3、 必需基团(二)酶的活性中心(三)酶原与酶(四)同工酶。 三、酶促反应的特点(一)催化效率极高(二)高度的特异性1、绝对特异性2、相对特异性3、立体异构特异性四、酶促反应的机制(一)诱导契合学说(二)邻近效应(三)多元催化(四)表面效应五、酶促反应动力学(一)作用物浓度的影响:米曼方程式,米氏常数及其意义、林-贝氏双倒数法(二)酶浓度(三)pH(四)温度(五)抑制剂的影响: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六)激活剂的影响。六、调节酶(一)变构酶:1、变构酶与变构剂2、变构酶的组成特点以及反应动力学曲线(二)其它调节酶七、酶活性测定酶活性测定方法。八、酶的命名

    20、与分类(一)酶的习惯命名:根据酶的作用物或催化反应或两者联合加以命名。(二)酶的系统命名:包括所参与的作用物及反应类型,并赋予每个酶以专有的编号。九、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核酶的定义、催化活性以及分类,了解抗体酶和其他生物催化剂。(一)核酶1、概念2、催化活性3、分类(二)抗体酶(三)其他生物催化剂十、酶与医学的关系目的要求(一)酶与疾病的发生(二)酶与疾病的诊断(三)酶与疾病的治疗(四)酶在医药学中的其他用途 糖代谢一、概述(一)糖的生理作用(二)糖的消化与吸收(三)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二、糖的分解代谢(一)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1、定义2、反应过程及有关的酶。(脱氢产生能量的部位及计算)3

    21、、糖酵解的调控:已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酸是关键酶,调节机理。4、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二)糖的有氧氧化1、定义2、反应过程及有关的酶3、糖有氧氧化的调节4、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三)磷酸戊糖途径:1、定义2、反应过程及特点:DP及-磷酸核糖的生成3、生理意义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合成1、定义2、糖原合成过程及有关的酶(二)糖原的分解1、定义2、糖原分解过程及有关的酶(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四)糖原累积症四、糖异生作用(一)糖异生定义(二)糖异生途径及有关的酶(三)糖异生的调节(四)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五、糖代谢紊乱(一)血糖浓度调节(二)耐糖现象(三)低血糖(四)高血糖及糖尿病

    22、脂类代谢一、概述(一)脂类的概念(二)脂类的生理功能(三)脂类的消化吸收二、血浆脂蛋白(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1、乳糜微粒的代谢 2、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 3、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 4、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五)血脂测定与血脂异常三、三酰甘油的中间代谢(一)脂肪酸的化学(二)三酰甘油的动员1、脂肪的动员2、激素敏感的脂肪酶3、激素的调节(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1、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辅酶2、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肉碱的作用)3、氧化过程4、ATP生成5、脂肪酸氧化的其它方式(氧化和氧化)6、脂肪酸氧化的调节(四)脂肪酸的合成1、合成部位及

    23、原料2、乙酰辅酶A和NADPH的来源3、脂肪酸的合成过程4、合成的调节(五)甘油代谢(六)三酰甘油的合成(七)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定义2、酮体的生成3、酮体的利用4、酮体的生理、病理意义四、磷脂的代谢(一)磷脂的组成与分类(二)甘油磷脂的代谢1、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2、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五、胆固醇的代谢(一)胆固醇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二)胆固醇的外源性摄取和影响因素(三)胆固醇内源性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3、合成反应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四)胆固醇的转化:胆汁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胆固醇酯(五)异常胆固醇血症的治疗策略生物氧化一、基本概念(一)生物氧化的基本

    24、概念和生理意义(二)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异同二、线粒体氧化体系(一)呼吸链的主要组份及其作用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或称辅酶I( CoI)2、黄素蛋白(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3、铁硫蛋白4、泛醌(UQ或Q)或称辅酶Q(CoQ)5、细胞色素体系(细胞色素b、c1、c、aa3)(二)呼吸链中电子传递顺序(三)体内重要呼吸链三、ATP的生成、利用和储存(一)ATP的生成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PO比值)、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以及氧化磷酸化的抑制(电子传递抑制剂、解偶联剂)。 (二)ATP的储存和利用(三)线

    25、粒体内膜对物质的转运1、 -磷酸甘油穿梭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四、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一)微粒体氧化体系(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氨基酸代谢一、蛋白质的营养和氨基酸的生理作用(一)氮平衡:氮的总平衡、氮的正平衡、氮的负平衡(二)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四)氨基酸的生理功能(五)氨基酸的来源(六)氨基酸的代谢概况二、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一)胃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胃蛋白酶的作用。(二)小肠中的消化作用:胰液中内肽酶外肽酶的协同作用,肠液中肠激酶的作用和小肠粘膜细胞的消化作用。(三)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吸收载体。谷氨酰基循环。肽的吸收。 三、

    26、蛋白质的腐败作用(一)腐败作用(二)腐败作用的产物及其生成(三)氨的生成四、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一)体内蛋白质的分解1、体内蛋白质降解的一般情况2、体内蛋白质降解途径3、氨基酸代谢库(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转氨酶及其辅酶、作用机理,ALT及AST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2、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3、联合脱氨基作用 (三)酮酸的代谢: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转变成糖及脂类;氧化供能。五、氨的代谢 (一)体内氨的来源:氨基酸脱氨基作用。肠道吸收的氨。肾小管上皮细胞。(二)血氨及氨的代谢途径(三)血氨的转运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2、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四)尿素的生成1、肝是尿

    27、素合成的主要器官2、鸟氨酸循环学说及证实3、鸟氨酸循环的详细步骤: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瓜氨酸的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精氨酸的合成,尿素的生成。 4、尿素合成的调节 5、高氨血症和氨中毒六、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氨基酸脱羧酶,氨基酸脱羧后产生的重要胺类物质。(二)一碳单位的代谢1、一碳单位的定义2、一碳单位的辅酶四氢叶酸3、一碳单位的种类、生成和相互转变4、一碳单位的生理功用(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1、蛋氨酸的代谢:蛋氨酸与转甲基作用。蛋氨酸循环。2、半胱氨酸与胱氨酸代谢:半胱氨酸与胱氨酸互变。硫酸根的代谢。(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1、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儿茶酚胺与黑

    28、色素的合成。酪氨酸的分解代谢。苯酮酸尿症。2、色氨酸的代谢(五)支链氨基酸的代谢核苷酸代谢一、核苷酸的合成(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嘌呤碱的元素来源,I M P的合成,A M P和GMP的生成2、从头合成的调节3、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嘌呤碱或嘌呤核苷重新合成嘌呤核苷酸4、嘌呤核苷酸抗代谢物(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嘧啶碱合成的元素来源,尿嘧啶核苷酸的生成,CTP的合成2、从头合成的调节 3、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作用 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以二磷酸核苷形式还原生成脱氧嘌呤核苷酸5、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的类似物的抗代谢及抗肿瘤的作用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 2、嘌呤代谢障碍疾病 (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1、嘧啶核苷酸分解生成水,CO2,和NH3, 丙氨酸, 氨基异丁酸2、嘧啶代谢物生成过多的相关原因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与调节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1、整体性2、代谢调节3、共同的代谢池(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能量代谢2、糖、脂肪、氨基酸和核苷酸相互联系(三)组织、器官间的代谢特点及联系:肝脏为调节和联系全身器官代谢的枢钮中心。二、物质代谢的调节(一)细胞水平的调节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医科大学生物综合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