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三峡教案.docx

    • 资源ID:8682812       资源大小:35.11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三峡教案.docx

    1、精选三峡教案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记忆有关的文化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教学步骤: 一、教师介绍文化常识。 (1)、本文选自水经注,其书名是注释水经,实则是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其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3)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4)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不明白地方提出质疑。然后背诵课文。附:参考

    2、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有时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各种景物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经常有猿

    3、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十分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课堂检测。 填空。三峡选自。作者是时期家。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略无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 或王命急宣沿溯阻绝. 飞漱其间虽乗奔御风,不以疾也. 林寒涧肃绝(yn)多生怪柏.属引凄异至于夏水襄陵. 四、作业:背诵全文。 三峡教案(二):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资料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利用

    4、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这天我们一齐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

    5、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叠嶂(zhng)曦(x)月襄(xing)陵沿溯s) 素湍(tun)绝巘(yn)长啸(xio)属(zh)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

    6、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略无阙处(毫无)(通缺)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7、 第二段: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即使)乘奔御风(那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快)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 13良多趣味(确实) 第四段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

    8、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能够提出来交流。 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一词多义】

    9、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属: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取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 4、良多趣

    10、味(良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述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述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到达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季节顺序:夏、春冬、秋;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

    11、、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述)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述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

    12、沿溯阻绝”正面描述,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述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述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

    13、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之后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

    14、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齐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透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述,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至熟读。(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

    15、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说起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那真是数不胜数,这些名山大川就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吸引着无数文人志士为之歌唱。同学们,明白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吗一齐背。那么大家明白这首诗写的哪里吗其实,描述三峡的还有很多人,追溯起来,最早的恐怕是北魏的郦道元。这天,让我们随着郦道元一齐参观游览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领略它优美的自然风光。(板书) 二、展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至熟读。(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了解作者 (多媒体显示作者材料) 四、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理解课文 1认读生

    16、字(自由读)(教读)(指名读)(齐读)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飞漱其间( 猿啼三声泪沾裳( 2熟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聆听录liuxue86.音(组内选段读)(组内推荐读)(指导读)(齐读) 4疏通文意(自由疏通)(小组释疑)(完成习题)(提问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二 5理解课文(思考问题)(交流)(回答问题)(说句子) 作者笔下的三峡美在哪里呢 根据课文理解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 6板书总结 五、布置作业 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

    17、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课文,请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三峡教案(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资料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到达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到达情

    18、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这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

    19、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透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状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齐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

    20、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资料,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

    21、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述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到达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透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

    22、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个性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

    23、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教学反思: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旨在透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透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必须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透过

    24、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述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想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到达理解全文的基本资料的目的。以读为主,透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三峡教案(五):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

    25、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但是,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资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构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构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三峡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