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docx

    • 资源ID:8805630       资源大小:30.8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docx

    1、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巴赫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的埃森纳赫城。他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16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庭所出生的20多名音乐家中巴赫的成就最高,名字最响亮。他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巴赫早年丧父,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在作曲方面已崭露头角。中学毕业后,他开始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在宫廷里和一些教堂里担任乐师。当时他身份低下,生活十分贫苦,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价值很高的作品。 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

    2、特点。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写作技巧高招,作品内容深刻,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 他确定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并为此创作了平均律的钢琴曲集。在钢琴演奏技巧上,他完善了指法的运用,这对钢琴曲的创作、演奏、钢琴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除了著名的平均律的钢琴曲集外,还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布兰登堡协奏曲及农民康塔塔等。 巴赫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小提琴协奏曲形式的完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对交响音乐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钢琴音乐也十分突出,为后来贝多芬钢琴音乐

    3、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巴赫不但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的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在世时重用贫困,没人过问他的作品,死后数十年才得到人们的重视。他成为人们推崇的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并在世界音乐史上享有音乐之父的美称。海顿约瑟夫海顿于1732年4月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母亲是个厨娘,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家境贫苦,为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

    4、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救,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庭乐师。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而不象贝多芬的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

    5、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 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

    6、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作品。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 - 1791),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他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

    7、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 他出身于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1773年起他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向往自由的生活,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历管束,于1781年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的道路。在他的创作中出现了许多革新的因素,但却不为当时墨守成规的人们所欢迎,因此经济压力很大,经常靠借债度日,然而他却心甘情愿地过着贫苦而自由的音乐家生活。他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磁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他在短促的一生*创作了歌剧二十二部,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交响曲四十九部,其中第三十九、第

    8、四十、第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他还创作了奏曲、钢琴曲、室内乐重奏等多部作品。莫扎特的创作深受巴赫、海顿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精致匀称,旋律富有歌唱件,风格明朗,乐观,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他经济最困难的时期。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连一个零钱也没有,他被埋在穷人的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成员之一。他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立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谨。莫扎特在创作上以

    9、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这就是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功绩所在。贝多芬路德维希 凡 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

    10、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

    11、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 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卡尔车尔尼1791年,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车尔尼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他3岁时就能弹钢琴,7岁时能将自己的乐思记录下来,10岁时已能清晰流畅地弹奏莫扎特、克莱曼蒂的全部钢琴作品,并且具有超凡的音乐记忆力。1800年,9岁的车尔尼作为钢琴家已在维也纳举行首次

    12、公演。1801年,年仅10岁的车尔尼去见贝多芬,贝多芬被车尔尼精彩的演奏所打动,欣然接受了这位学生,其后,车尔尼先后演奏了贝多芬的C大调协奏曲和皇帝协奏曲,从而使他名声大振。 车尔尼的演奏引起了评论界的高度重视,以为他是继胡迈尔后维也纳最主要的钢琴演奏家。但是,由于车尔尼身体纤弱、生性腼腆、内向,与演奏相比他更适合教学,因此,从15岁起,车尔尼便开始了他为之献出毕生精力的教学生涯。作为一名杰出的钢琴教师,他培养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学生,其中包括多勒、克拉克、伊尔、塞尔伯格等,而最著名的便是一代钢琴大师李斯特。 李斯特9岁时,有幸拜会了车尔尼。据车尔尼自传中写到:李斯特当时的演奏很不规范,粗糙而混乱

    13、,他的即兴演奏不具备扎实的和声基础,完全凭灵感。然而,在他的演奏中却蕴藏着一种天生的才气,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气质,使车尔尼认为此人是位可造之材。经过车尔尼的精心调教与李斯特的刻苦努力加聪明才智,通过几个月的练习,当李斯特弹奏胡迈尔、贝多芬、巴赫的作品时,车尔尼无须去重视他的演奏技巧,而着重于让他了解各位作曲家的写作风格,车尔尼不断给他浏览新作品,使李斯特有了一种令人震惊的视谱能力。一年后,李斯特举行公演,轰动了整个维也纳。然而,车尔尼并没有把李斯特局限在刻板机械的技巧练习中,而是充分让他施展自己的才能,使他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钢琴大师。作为一名杰出的钢琴教育家,车尔尼的成就不仅在于培养出了一批

    14、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更重要的是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车尔尼写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及论文,指引着当时的钢琴演奏艺术得以健康发展。这些练习曲融古典派的雅典风格和克列门蒂的动态风格为一体,经过精心的编排,严密的分类,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层次的钢琴学生练习。 车尔尼作为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在19世纪钢琴演奏史上占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位置。如果说克列门蒂的动态演奏风格和李斯特的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史上的两块里程碑的话,那么车尔尼就是这两块里程碑的铺路架桥者。今天,车尔尼离开我们已136年了,在这一个多世纪中,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艺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在今天仍有

    15、巨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手指基本功训练以及演奏维也纳古典作品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养料,他为钢琴演奏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和敬仰。他的钢琴练习曲对于训练手指以及演奏技巧具有一定作用,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采用为钢琴教材。其中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号)、手指灵巧的技术练习(作品740号,也称699号)、高级技术练习曲(作品365号)在我国常选作主要钢琴教材。其他偶尔选用的练习曲还有作品139、821、636、221、721、337、261、553、300、335、355、399、400、500以及专门锻炼左手技巧的718等

    16、。舒柏特-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童年时代,他从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会了演奏风琴、钢琴和小提琴,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十一岁起,他进免费的神学院读书。在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他参加了学生乐队,有时还担任指挥,熟悉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许多作品。与此同时,他从十三岁起就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1813年,十六岁的舒柏特离开神学院后,在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这时他虽然忙于教课,但仍然创作出许多焕发着活力的作品。1818年舒柏特毅然辞去教学职务,全心投入音乐创作。由于没有固定收入,他穷困潦倒,三十一岁十就英年早逝。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他所崇拜的贝

    17、多芬的墓旁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

    18、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谈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 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 舒曼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

    19、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由于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他介绍舒怕特的C大调交响曲,迫使他无法工作,他遂于1839年回莱比锡。 1840年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1840年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还写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曼弗雷德序曲等。肖邦-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

    20、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龙中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通过李斯特,肖邦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奥罗尔杜德旺夫人,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种他从未经历过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高度兴奋的程度。其后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诺昂乔治

    21、.桑的别墅里度过的。这些年也是肖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但他的健康逐渐变坏,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后的信件充满了孤独的绝望。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

    22、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顺手的,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罗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它们那矫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

    23、的钢条。那骑士般的玛祖卡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之中。除了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心血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语言的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则是他在孤独中的梦幻,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的最恳切的渴望。他虽然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和他那浪漫主义的许多同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李斯特Liszt Ferenc(18ll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生

    24、平 1811年l0月22日李斯特生于匈牙利西部肖普朗的莱丁村。父亲李斯特亚当在埃斯泰尔哈济亲王的莱丁牧场任职。亲王爱好音乐,拥有一个较好的乐队;亚当会奏多种乐器,也会作曲。李斯特自小就生活在优越的音乐环境里,其音乐才能很早就被发现,并得到精心培育。李斯特9岁便登台演奏,1821年由3个贵族共同捐赠供他赴维也纳深造的用费,从著名的钢琴教师C.车尔尼学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从A.萨列里学习作曲理论。使他毕生难忘的是L.van贝多芬出席了他的第2次音乐会,并上台亲吻了这个l2岁的小钢琴家,以示赞賞。1823年李斯特接受车尔尼的建议到巴黎投考音乐学院继续深造,院长L.凯鲁比尼以不招收外国学生为理由不

    25、予录取。后从师于住在巴黎的捷克著名音乐理论家A.雷哈和意大利歌剧院指挥、轻歌剧作曲家F.帕埃尔。1824年3月8日李斯特在巴黎首演,一举成名。1825年先后两度在法国和英国演出,当年7月在英皇乔治四世面前演奏,使其声誉达到高潮。同时,他创作了一些钢琴曲和l部歌剧城堡的爱情,初露创作才华。不久他的父亲去世,16岁的李斯特挑起一家的生活担子,以教授钢琴为生。为寻求人生真理,他发奋读书,接触各种社会思潮。1830年7月革命爆发,使他受到鼓舞,写出了革命交响曲大纲,从此更接近积极浪漫主义。李斯特在思想上接受H.de圣西门空想的影响,与宗教者A.de拉默奈神父结下终生的友谊,成为乔治桑、H.海涅、V.雨

    26、果、E.德拉克罗瓦等浪漫主义大师们的文艺沙龙的成员,并受到H.柏辽玆、F.F.肖邦的直接影响。尤其是1831年3月观看了意大利小提琴家N.帕格尼尼的演出,深受启发,刻苦钻研把小提琴技巧运用到钢琴技巧上去,创作了帕格尼尼练习曲。同时他的钢琴演奏技艺日臻成熟。1834年,他创作了表现里昂工人起义的钢琴曲里昂。1837年3月l3日与钢琴家S.塔尔贝格比赛获胜,声誉大增。1834年李斯特结识了艾古勒特的这古尔伯爵夫人,不久便与她恋爱同居。18351836年旅居日內瓦,曾在日內瓦音乐学院任教。1837年游历意大利,创作了用民歌音调描写当地景色的钢琴曲旅行者画册。1839年多瑙河水灾,李斯特赴维也纳为赈济

    27、祖国难民义演。此后开始到各国旅行演奏。 李斯特的旅行演奏生活历时十载,足迹遍布匈、奧德、法、英、罗、俄等国,大都获得成功。在祖国匈牙利被人们当作民族英雄,受到隆重款待。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些爱国主义的作品,如匈牙利英雄进行曲匈牙利风暴进行曲,编写了民歌集匈牙利民族曲调,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第l、第2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及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男声合唱铁匠士兵农夫水手等。同时为了演出的需要,还创作了一大批钢琴改编曲,其中以魔王拉科齐进行曲等为代表。在这期间他又热心于社会文化福利、慈善事业,如为在波恩建造贝多芬纪念碑和在莱比锡建造巴赫纪念碑,以及修建科隆大教堂等捐款,多次为穷人和养老院义演等。1844

    28、年李斯特同达古尔伯爵夫人的关系破裂。1847年同萨恩-维特根斯泰因侯爵夫人卡罗琳同居。 1848年李斯特接受卡罗琳的劝告结束长期的旅行演奏生活,选择德国魏玛定居,从事创作,并任魏玛宫廷乐长兼剧院指挥。这时欧洲各地革命相继爆发,他同情和支持这场革命,创作了匈牙利康塔塔和工人大合唱。184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后,他沉痛地写了钢琴曲送葬的行列,1854年写了交响诗英雄的葬礼以悼念革命烈士。他每季要指挥演出一部新歌剧,并经常举办音乐会,大力推荐古典作品以及青年作曲家的作品。他在逐渐掌握管弦乐写作技巧的同时,首创了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一共写了l2首这类体裁的作品(晚年才写最后的第l3首)。这个时期李斯特还

    29、创作了其他重要作品,如两首带合唱的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和俘士德交响曲),第l和第2钢琴协奏曲,l3首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奏鸣曲等钢琴曲和抒情歌曲多首。此外,作为音乐评论家,李斯特撰写了一系列音乐评论文章,如柏辽玆和他的、罗伯特舒曼等。他还组织全德音乐家协会,使魏玛成为新德意志乐派(亦祢魏玛乐派)的活动中心。这是他事业上尤其是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可是由于门户之见,1858年他指挥上演他的学生P.科內利乌斯的歌剧巴格达的理发师时,遭到了非难。1860年他和R.瓦格纳一起受到报纸上的攻击,加上他的幼子夭折,以及未能与卡罗琳正式结婚等一连串的挫折,使他在1861年辞职,去了罗马。 1861年,李斯特到了罗

    30、马,受到教皇的接见。他的思想开始消沉,向宗教寻求寄托。1862年李斯特进了修道院,1865年以后,开始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1862年,他用整年时间创作了宗教传奇故事的清唱剧圣伊丽莎白传奇。1866年创作了大型清唱剧耶稣基督。1867年奧匈帝国建立,为庆祝奧皇兼任匈王,他被推荐写了加冕弥撒曲。但他思想苦闷,离不开社会生活和音乐活动,终于在1869年不顾卡罗琳的反对,毅然返回魏玛。 此后他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魏玛,三分之一时间在布达佩斯,其余时间回罗马。在魏玛重组全德音协,接待来自各国的青年钢琴家,免费教学。1875年他在匈牙利筹办、建成第l所音乐学院,担任首届校委会主席,并亲自教授钢琴。此外对各

    31、国的青年作曲家倍加爱护和支持,如捷克的B.斯美塔纳和挪威的E.格里格等,都曾得到他的帮助。李斯特晚年心境孤独,作品內容和风格因而改变,没有写出象前期那样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1886年7月下旬赴拜罗伊特参加瓦格纳的音乐节时染上肺炎,7月31日逝世,葬于拜罗伊特。 艺术与创作 李斯特的世界观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晚年又皈依宗教,但民主精神和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地位。他的进步的艺术观,在他的论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中,尤其是美学名著论柏辽玆和他的以及大量的书信中得到了阐述。他肯定艺术的社会作用和艺术家的地位与责任。对艺术创作他主张崇高的思想內容和生动丰富的形象相结合。为了使广大听

    32、众了解作者意图和作品內容,他赞成并提倡标题音乐。他认为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不断发展的,革命是艺术前进的动力,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形式主义和保守观点。他主张创作应有民族特点,作家应重视民间音乐,在那里可找到生活和音乐的丰富滋养。他一生致力于发展匈牙利民族音乐,写了论文论吉卜赛人的音乐;虽然限于历史条件,他在此文中尚未弄清吉卜赛音乐和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区别,但从两者的联系上已指出后者的某些特征。他创作了不少富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例如他的许多匈牙利狂想曲,就是在这方面进行艺术探索的珍贵成果。 李斯特的创作领域主要是钢琴音乐和交响音乐,他的声乐作品如抒情歌曲和大型清唱剧等仅居次要地位。李斯特在音乐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首创交响诗体裁。他认为交响乐经过l00年来的发展,应该有所创新。他主张以文学诗歌的內容来决定乐曲的构思,他赞赏柏辽玆的主导动机(亦祢“固定乐思”)和F.门德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