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上学期课改版期末试题 语文 含答案.docx

    • 资源ID:8845712       资源大小:31.2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上学期课改版期末试题 语文 含答案.docx

    1、高一上学期课改版期末试题 语文 含答案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课改版期末试题 语文 含答案说明:全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把姓名、班级、考试号和座位号写、涂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在答题卷里按题号书写作答。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沈雅婷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周

    2、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

    3、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

    4、界上也是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及林木破坏与水上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警告,但是,所有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在继续进行,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我国建国之后,也是盲目地垦荒,扩展农田,造成现在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历史一再重演,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 (

    5、节选自中华文本库)1下列关于原文第、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秦时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已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发展到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B、西周时颁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规定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极为严厉的法令。C、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一些不自觉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D、先秦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做法对其有一定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宋代的统治者相当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都通过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诏令的方式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B、 清代统

    6、治者未对有识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视,仍在继续不合理的垦殖,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C、元朝的蒙古人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对耕地、森林、水土、物种等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D、 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经把对环境的保护列入政府管理的范围,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国初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做法也是合理的。B、唐代、宋代、明代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有关规定,又在管制范围上有所扩大。C、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已经有所察觉,他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D、古代的环保观

    7、念在现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不要让历史重演。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

    8、,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俱。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好礼恭谨,

    9、敏而有辞。 辞:口才好,有口才B居岁余 居 :居住 C宜从丈人所 丈人:长辈,有名望的人,这里指疏广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5下列用“/”给画横线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B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C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

    10、日/不亦可乎D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6下列对文章中相关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3分)A春秋,是孔子依据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国史整理修订而成的,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幸”在古代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如“幸顾”指帝王临幸垂顾。C师和傅都是古代官名,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统称为师傅、师保、保傅。D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称之为“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俱。(5分) 答:

    11、(3)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5分)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湘东驿范成大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睛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注:本词作于作者突然被贬,赴广西上任的路上。8、 赏析首句的“忽到”“真是”两词,其中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 9、 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词句赏析。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民生各有所乐兮,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

    12、羡乎?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四叔驯鹰仲昭星四叔喜欢驯鹰,他把驯鹰说成“熬” 鹰,听起来很明白,就是跟鹰拼韧劲儿。四叔熬鹰的时候,把鹰锁时铁笼子里,两条腿用铁链子拴住,笼子外面放着一只鸡和一碗清水。最初鹰根本不看笼子外面的鸡,它瞪着一双带血丝的眼睛,一次次扑向铁笼子,似乎要把铁笼子撞开。等到它筋疲力尽的时候,就蹲在那里,用嘴去撕扯笼子的铁条,铁条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夜里,四叔也不歇息,通宵达旦

    13、地守在铁笼边,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戳着鹰,让它没有一刻的安息。折腾了一天后,鹰已经失去了锐气,四叔就把鸡和清水伸到鹰的嘴边,又饥又渴的鹰张开翅膀刚要扑过去,四叔急忙缩回手。如此反复多次。鹰明白四叔故意戏弄它,于是对四叔手中的鸡置之不理,低头啄击腿上的链子,一直把鹰喙啄得鲜血淋漓。几天后,高傲的鹰失去了它的锐气,眼中的愤怒和怨气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无奈和茫然。四叔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把鸡丢进铁笼内。四叔驯鹰的过程中,一点点磨灭它的野性,消磨掉它的意志,让它对四叔产生敬畏心理。被驯服的鹰,从此就会老实地归顺四叔了。四叔把鹰在铁笼子内豢养一些日子,慢慢地接近它,用手抚摩它;再后来,他就把鹰从笼子里放出来,

    14、养在屋子里,给鹰更大的活动空间。经过大约几个月的时间,这只鹰就跟四叔混熟了,伴随在四叔的身边,听从四叔的摆布。这时候,四叔就带着鹰出猎了。四叔外出放鹰,倘若有了收获,便会右手提着猎获的野兔和山鸡,左胳膊弯曲起来,托住鹰,让鹰在自己的胳膊和肩头来回自由地跳跃。四叔嘴里哼着小曲儿,慢悠悠地走路,一副得意的神态。倘若一无所获,他就让鹰立于肩头,背着手走路。有一年,四叔捕获一只成年的鹰。这只鹰硕大而健壮,从鹰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出它的桀骜不驯的野性四叔异常高兴,对着高傲的的鹰说:“你别给我神气,过不了三五天,我就让你变得乖乖儿的。”按照惯例,四叔把鹰锁在铁笼子里,准备开始“熬”它。然而,四叔没想到,这只鹰

    15、的脾气异常暴烈,自从关进笼子里,就不停地左冲右撞,一刻都不停歇。它的脖子和坚硬的翅上多处流血,身上的羽毛都被染红了。后来晕倒了,但醒过来后又继续冲撞,如此反复。四叔担心这样下去这只鹰会撞死,于是就把鸡和水递过去,想让它停息下来,但这只鹰根本不正眼去看四叔。终于,鹰的翅膀折断了,再也飞不起来了。鹰就蹲在那里,眼睛凝视着窗外的蓝天。三天后,鹰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眼神依旧那么高傲,对于四叔送到嘴边的鸡,看都不看一眼。四叔有些慌张了,到了夜晚,四叔不再陪在鹰身边,干脆把鸡丢进了铁笼内,回屋睡觉去了。第二天醒来,四叔发现笼子里的鸡还活着,而鹰却奄奄一息了。四叔就愣在那里,看着笼子里的鹰。显然鹰很努力地挺

    16、着脖子,眼睛凝视着窗外的蓝天。但它已经明白了自己再也不能在蓝天上翱翔了,眼神中流露出眷恋和向往。四叔叹息一声,垂着头打开了笼子,把鹰放到了山坡上。可惜鹰已经没有飞翔的力气了,它本能地动了动脖子和撞断了的翅膀,然后蹲直了身子,便再也不动弹了。过了很久,死去的鹰,眼睛仍旧睁着,凝视着天空。四叔哭了。四叔把这只鹰做成了标本,立在屋子的窗口。从此,他不再捕鹰玩鹰了,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盯着鹰的标本呆呆地出神。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开关部分写四叔驯鹰的历史,只是为了介绍四叔熬鹰的过程,没有起到和后面写这只桀骜不驯的鹰形成对比,使形象更加突出的作用

    17、。B、“鹰的翅膀折断了,再也飞不起来了。鹰就蹲在那里,眼睛凝视着窗外的蓝天。”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这只鹰追求自由,向往蓝天的个性。C、“四叔叹息一声,垂着头打开了笼子,把鹰放到了山坡上”一句,表明四叔不仅已经彻底承认自己失败,而且决定放走这只只桀骜不驯的鹰。D、小说中对这只桀骜不驯的鹰死去后“眼睛仍旧睁着,凝视着天空”的描写,定格了这只鹰追求自由、宁死不屈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E、小说中的四叔,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形象,对于那些容易屈服的鹰,他采取种种手段逼其屈服,对于这只不屈的鹰,他却做出放生的决定。2、四叔为什么把驯鹰说成“熬” 鹰?四叔是怎样“熬” 鹰的?(6分)答: 3、小说中的这只成年的鹰

    18、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请简要概述。(6分)答: 4、“有一年,四叔捕获一只成年的鹰。这只鹰硕大而健壮,从鹰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出它的桀骜不驯的野性”,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试探究之。(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

    19、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

    20、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

    21、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

    22、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23、”。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相关链接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XX百科)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

    24、。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xx年11月12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A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C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D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

    25、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答: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第卷 表达题1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材料费、人工费、税费等,账簿上 ,对方核查人员也无话可说了。对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及家庭情况,作为班主任,

    26、他都 。张某投毒案亏得法官 ,终于真相大白,被告的冤情才得以昭雪。A、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B、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C、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D、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名是( )(3分)A、专家指出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它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B、林校长说:“小明对林虎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C、当地干部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D、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减慢,同时也在消化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各种矛盾。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27、,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 ;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宁静和欢愉;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不仅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是我们的精神依托A、 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28、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珍惜生命,四海传唱。 ,也许在下一个瞬间,一个生命就会消逝,再也无法挽回。珍惜生命,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得到大部份人的赞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总会有一些珍惜生命的感人事件出现,被世人交口称赞。例如:公交车司机突发脑溢血,强忍巨大痛苦,把乘客送到路旁,然后倒下不醒;又有大巴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被飞来的石块击穿肺部,在倒下之前,为保护乘客的生命而把车安全停在路边 依然做出上述高尚行为,是因为他们珍惜生命。正是他们珍惜生命的行为,让他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17、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进行了“中美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的调查,根据下列表格信息,回答问题。(6分

    29、)中美高中生使用电脑的情况(%)使用情况中国美国上网收集查询有关学习的信息9.136.2上网看娱乐新闻13.221.6用电脑打字、写文章、聊天13.961.6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8.517.8利用网上讲座学习1.811.5看网络小说或漫画11.214.7(1) 与美国高中生相比,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主要情况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不出现具体数字)答: (2) 根据上表情况,请你对高中生的网络学习提出一点建议。答: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一群学渣出去玩的时候,总是会想方设法带上一个学霸。这不是因为学霸特别会玩,而是为了父母问起来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XX

    30、X也一起去的呀!”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幕,因为我们常常亮出类似的“挡箭牌”,所以我们变得浮躁、浅薄、平庸,甚至厚颜无耻。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校名等真实信息。实验班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A(“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与原文不符)2、答案A (“都”表述过于绝对)3、答案A (“做法也是合理的”不符合文意)4、答案B “居”后接时间,表示“停留”,“过了(多长时间)”5、答案D6、答案A 春秋是孔子依据春秋时代鲁国国史整理修订而成的。7(1)(5分)答:疏广屡次询问他家余下的金子还有多少,催促家人卖掉来

    31、置办饭食。 (2)(5分) 答: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8、 “忽到”二字,有非所预想、难料今日的意味,可见远迁广西本非己愿。“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表达了词人被贬的无奈与惆怅之情。9、表现了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首句江南与塞北相比,突出江南交通闭塞,故人书信难得,表达思念之情。最后两句用秋天衬托春天,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10、(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1、(1)答案:BC (A 项“只是为了介绍四叔熬鹰的过程,没有起到和后面写这只桀骜不驯的鹰形成对比,使形象更加突出的作用”错误。二者是形成反差的;D 项说法片面,此画蕴意丰富,可解读面更广。此外还表现了这只鹰坚守理想,桀骜不驯的特点; E项“小说中的四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上学期课改版期末试题 语文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