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一.docx

    • 资源ID:9067725       资源大小:23.5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一.docx

    1、秦汉及魏晋南北朝一第二單元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 (一)【秦始皇的統治措施】政治措施(1) 提高皇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以為其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故此原有王的稱號已不能顯示其至高尊崇的權勢和地位,因此嬴政兼採三皇五帝的稱號,自稱為始皇帝。他又規定天子自稱朕,命曰制,令稱詔,印章稱璽。秦始皇又參照古代制度及六國的禮儀典章,制定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及文書制度,以提高皇帝的尊嚴。 另外,他又廢除諡號,以為此乃子議父、臣議君的行為;亦不准臣民在文字中提及皇帝的名字。 再者,秦始皇認為周乃火德,秦承周而來,故應為水德,因此他下令易服色為黑,數用六;又改正朔,以與水德相配合。這些措施均以鞏固治權為目的。(2

    2、) 集權中央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以後,他實行集權中央,總攬全國統治大權,其下於中央政府中設立三公九卿制,以輔助他治理國家。三公的職責分別為丞相掌全國政務,太尉掌天下軍事,御史大夫則掌管監察大權;三公以下,再設九卿,分別為奉常、郎中令、太僕、衛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及少府,掌管宮廷、皇族及國家事務。三公九卿各有所司,互不統屬,獨立向皇帝負責,亦由皇帝所任免,因此皇權得以加強。(3) 改行郡縣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以後,採用李斯的建議,不再行封建制度,而改行郡縣制度。他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始皇三十三年,平定百越,乃增設九原、南海、桂林、象郡四郡;次年又增設東海郡,全國共四十一郡,均由中央直接管轄

    3、。郡設郡守、郡尉及監御史,分掌郡中政務、軍事及監察。郡以下設縣,萬戶以上置縣令;萬戶以下置縣長,職掌政務,其下另設縣尉和縣丞,掌理一縣之軍事及司法,所有地方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4) 控制地方 秦代於縣之下尚設有鄉、亭、里三級。大抵一縣轄若干的鄉,鄉中設三老,掌教化;有嗇夫,掌聽訟;有游徼,掌巡禁盜賊。一鄉有十亭,亭有亭長;一亭有十里,里有里魁 (正) ;一里轄百家,五家為伍,設伍長,十家為什,設什長,行連坐法,使家家互相監視,一家犯法,其餘各家必須告發,否則九家同罰。地方上基層連結嚴密,而權力亦由此向中央統一。(5) 厲行法治 始皇在一統六國以後,為防止六國遺民起而叛亂,故此在原有秦國的法

    4、律之上,增修了一套嚴密的新律法,頒行全國,嚴厲執行。特別在刑法中,始皇增加了多種死刑,以阻嚇六國遺民。(6) 遷徙富豪 始皇帝為鞏固統治,防範六國遺民反抗,乃下令遷徙六國的貴族富豪合共十二萬戶至咸陽,加速首都的繁榮;又將另外的六國貴族遺民,遷徙至巴蜀、南陽等僻遠之地,以方便監視控制。軍事措施(1) 修築長城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侵邊,乃命令大將蒙恬監督軍民,因應地勢,增補修復原來燕、趙、秦三國的長城,並連為一體。長城共長五千餘里,西起於隴西郡的臨洮,東抵遼東郡的碣石,史稱萬里長城。長城的建成,對於日後鞏固北方邊防,有重大的作用。(2) 經略開邊 秦自戰國末年以來,屢遭匈奴入侵,

    5、故於統一後,於公元前 215年,派遣大將蒙恬,統率三十萬大軍征討匈奴,收復河套一帶地方,設置九原郡,把匈奴人驅趕至北邊。 另外,始皇又經略百越,他曾派遣太尉屠睢率領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惟兵敗被殺,始皇續派援軍,終平定百越,後再征服南越、雒越,於其地建立了南海、桂林、及象三郡。(3) 移民實邊 始皇平定百越後,新增南海、桂林、象三郡,遷徙中原百姓及罪徒五十多萬至西南,戍守五嶺地區,與越人雜居;另外,秦於河套一地建置三十四縣,並遷徙民眾至河套一帶。由於秦大量遷徙移民至西南五嶺及北方河套,故充實了邊疆,鞏固了邊防,加速了邊疆的開發,大大提高秦的國防能力。(4) 銷毀兵器 為防止六國遺民叛亂,秦始皇乃

    6、下令沒收民間一切兵器,並運至咸陽,加以銷毀,鑄成十二個銅人及無數大鐘,置之宮中,銅人每個重達千石,此乃免六國遺民憑籍兵器作亂。(5) 夷平險阻 為避免六國遺民佔據城廓關卡、要塞堡壘等險要之地作亂,秦始皇下令拆除全國城廓,疏通川防,夷去險阻,平溝填谷,務將全國險阻之地盡去,防止人民作亂,鞏固治權。(6) 行徵兵制 始皇下令凡年齡由十七至六十歲之男子,均須服兵役,加強國防之力,外抗匈奴之侵,內平亂民之叛。共有三種兵種:守邊一年稱戍卒,守京一年稱正卒,赴縣聽差稱更卒。經濟措施(1) 獎勵農工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仍實行重農輕商的政策,鼓勵人民從事農業、手工業,努力生產。為鼓勵農民遷移到地少人稀的土地耕

    7、作,故此政府又用免除徭役及賞賜爵位作為招引,以開發荒地;又把商人、罪犯、奴隸、贅婿謫戍到邊遠之地去戍守及墾荒,促進農業的發展。(2) 土地私有 早於商鞅變法時,已准許人民自由買賣土地,以鼓勵耕作。公元前 216年,始皇更進一步下令人民要據實登記其擁有的土地,並按畝納稅,此舉無異承認了土地私有化,而且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此外,秦始皇在原有的戶籍基礎上,即除了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以外,更要人民呈報年齡,所擁有的土地數量等資料,使戶籍制度更加健全。(3) 統一貨幣 於秦統一前,各國貨幣,不論在大小、輕重、形制都有所不同,幣值亦不一致。秦統一六國後,下令廢除各地流行的貨幣,改鑄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

    8、通行全國,稱為秦半兩,為下幣;而以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4) 統一度量衡 於商鞅變法之時,秦國已經實行統一度量衡。在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再一次實行一統度量衡標準。其實行以秦制為標準,度的單位分別為分、寸、尺、丈、引等;量的單位為合、升、斗、斛等;衡的單位為銖、兩、斤、石等;另外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畝。所有度量衡器具,均由政府監造,於其上更刻有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分送各郡縣以作標準。(5) 遷徙富戶 始皇統一後,將六國十二萬富戶遷至咸陽,既可便於監視,防止叛亂;又可令京城富庶,發展經濟,促進國家繁榮。交通措施(1) 修築馳道秦統一中國以後,為了方便調發士兵和轉運糧食,故此在原來六國的車馬大道的

    9、基礎上,以咸陽為中心,修築貫通全國的馳道。馳道東抵燕、齊,西至甘肅,南達吳、楚,北極陰山。馳道路面一律寬五十步,兩側每隔三丈植青松一棵。 此外,始皇又令蒙恬主持修築直道,由雲陽至九原郡,全長共一千八百里。馳道和直道的修築,改善了陸上交通,更有利於秦朝控制遠邊和方便軍事運輸。(2) 開通河川 秦始皇為對閩越用兵,遂派史祿率士卒開鑿靈渠,將湘水和漓水聯為一體,全長六十餘里。 另外,他又派人疏導鴻溝,貫通濟水、汝水、淮水、泗水;除此之外,始皇又疏通春秋戰國以來淤塞的河道,大大改善了南方的水路交通。而河道的開鑿疏通,不但使中國的水路交通得到發展;更且增加農田的灌溉,提高農業的收成。(3) 統一車軌 春

    10、秋戰國之時,各國為防別國入侵,故此國中車軌寬窄均有不同。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全國車軌一律以六尺為準,此對交通發展極為有利。文化思想政策(1) 統一文字 戰國之世,各國有其本國之語言文字,互不相同。到秦統一六國後,各地的語言文字已是異聲異形,而且更有一字多體,故在閱讀及溝通上出現了不少問題。是以秦始皇命令李斯以原來秦國字體為基礎,參照六國的文字,削繁就簡,遂把大篆改為易於書寫的小篆,頒佈全國。其後,獄吏程邈又從小篆的基礎上,簡化為隸書,把小篆改曲為直,使其字體方正,書寫更加便利。而全國的文字亦由此統一,小篆與隸書同時通行,對於政府推行政令,促進各地文化交流,影響十分鉅大。(2) 箝制思想 秦代以

    11、法治國,於統一之初,頗受學者抨擊非議,並且引經據典,力陳封建之法不可廢。其時李斯以為此乃儒以文亂法,於是向始皇建議箝制民間思想。於公元前 213年,始皇下令天下除秦國史書、博士藏書及醫藥、卜筮、種植等書籍外,民間私藏的詩、書、六國史書、諸子百家典籍等,均須繳交官府焚燬。另外又下令偶語詩書者棄市,借古非今者滅族,官吏有知情不報者同罪,而如有人民欲學法者,則以吏為師。 翌年,始皇又借侯生、盧生欺君之事,把四百六十多名觸犯禁令的方士儒生,坑殺於咸陽城中。此後,全國人民不敢再非議批評國家朝政法令,達成其統一思想的目的,史稱此二事為焚書坑儒。(3) 端正風俗 秦始皇在統一全國以後,先後五次巡行天下,觀察

    12、各地風土人情,銳意整頓各地的風俗。他所到的地方,皆刻石立碑以記其功,如泰山刻石、會嵇刻石等,目的在於贊頌統一、宣揚大秦聲威及個人威德;亦有些石刻乃記載禁制淫逸風俗的法令,以改善地方上的陋習歪風。【秦始皇統治措施的影響】(1) 政制為後世倣效 春秋戰國時,各國的政治架構較簡單,權力亦往往分佈在卿大夫身上,諸侯有名無實。惟自始皇統一六國後,首行中央集權制。中央以皇帝為首,下設三公九卿,各有所司,互不統屬,均直接聽命於皇帝;而地方上由家、里、亭、鄉、縣、而至郡,級級相疊,層層相制,郡縣官員皆由皇帝任命,因而形成地方權力集中至中央,而中央則聽命於皇帝的政制,為我國第一個採用中央集權的朝代,亦為後世所倣

    13、效。 此外,秦代所行的郡縣制度,及其所創建的一套嶄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皆成為後世各朝統治政策的藍本,其影響可說鉅大。(2) 確立中國版圖 春秋戰國之時,中國處於分裂狀態,並無固定的版圖。自秦朝建立後,始皇北伐匈奴,南平百越,開疆拓土,建立起一個東至遼東,西抵臨洮,南達越南北部,北臨河套、陰山的大帝國,並且確立了我國日後版圖的輪廓。(3) 促進民族融和 於春秋戰國之世,除居於中原的華夏民族以外,尚有其它少數民族聚居於四邊,它們各有不同的文化風俗,在制度及生活習慣上也有不同。在秦以前,各民族往往通過兼併及接觸等方式,進行同化,但過程頗慢。但自秦朝建立以後,始皇積極推行統一文物制度,使全國達至

    14、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加速了國家中各民族的同化融合;另方面,始皇伐匈奴,平百越,派人戍守西南夷等,令華夏文化與外族互相影響,使中華民族更加壯大。(4) 鞏固國家國防 秦朝為防止匈奴由北邊犯境,故此把舊有燕、趙、秦三國的長城加以修築,並連為一體,成為萬里長城,以鎮守北疆;此外,又為了對匈奴用兵,及防止國內叛亂,因此建築了兩條馳道及一條直道,方便軍隊的調動和物資的運送。長城及馳道直道的興修,使秦朝有效地加強對全國的控制,防止了內部動亂及外來入侵。(5) 全國交通便利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隨即修築馳道、開鑿河渠、疏通河川、夷山平谷、清除險阻、統一車軌,其措施目的雖然各有不同,但卻能發展國家的水陸交通

    15、,使之更加便利,對促進貿易的發展、農業的生產及經濟的繁榮,有莫大的幫助。(6) 導致秦朝促亡 在統一以前,人民受到春秋戰國以來戰禍的荼毒,人心皆渴求和平;及至秦一統後,始皇好大喜功,動用過百萬人去修馳道、築長城、開運河、建驪山陵等,濫用民力;另外,他又屢啟邊禍,伐匈奴、平百越,導致民間怨聲載道;而秦朝賦稅苛重,力役三十倍於古,賦稅二十倍於古,令到民不聊生;此外,秦朝刑法嚴苛,動輒得咎,因而造成官逼民反,起而推翻暴秦。可見秦朝建立後,舉措太多,刑罰太苛,因而加速秦朝走向滅亡。(7) 打擊工商發展 秦朝建立以後,始皇仍舊依循重農抑商的政策,扶助農業;反之對商業則嚴加抑壓,如加重營商的賦稅,又限制商

    16、人買賣的類別,更甚者把商人當作奴隸發配充軍戍邊,或強迫到邊遠之地拓荒。此等矯枉過正的措施,把原本漸興起的商業壓制得停滯不前,更連帶影響到手工業的發展。(8) 抑壓文化發展始皇為免民間學者非議其所行的措施政策,故此採李斯之建議,下令除秦國史書及醫卜農桑之書外,其餘一律燒燬;又下令把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方士坑殺於咸陽城中。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目的,本在於控制言論,禁止人民非議政府。惟此卻禁制了新思想及學說的發展,而且焚書之舉,亦對文獻的保存有深遠的損害。【秦代覆亡之經過】 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第六次出巡,歸途時,巡至沙丘病逝。宦官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矯旨將太子扶蘇及大將蒙恬賜死,並且改立始皇次子胡亥為

    17、帝,是為秦二世。二世即位後,重用趙高,並盡殺宗室兄弟及異己,其後趙高更讒殺李斯,大權盡落其手。而秦二世性本昏庸奢侈,不但繼續修阿房宮及驪山陵,更到處橫徵暴斂,天下騷動,怨聲四起,秦朝江山岌岌可危。 公元前 209年七月,有戍卒九百人被徵北上,行至大澤鄉,遇大雨不能行,無法如期到達防地,而大秦律令規定誤期當斬,戍卒陳勝、吳廣殺死軍尉,率眾揭竿起義,遂正式掀起反秦之風。其後陳勝建國號張楚,自立為楚王,而吳廣為假王。一時間,天下群雄並起,四處均有亂事,不久陳勝兵敗被殺。反秦群雄中,以項梁、項羽叔侄及劉邦為最重要。項梁於公元前 208年與各路義軍共推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其後項梁兵敗被殺,項

    18、羽則於公元前 207年於鉅鹿破章邯大軍,殲敵二十萬。而此時趙高迫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帝,卻反為子嬰所殺,而劉邦則乘時西進,並攻入武關直逼咸陽。秦王子嬰遂素衣白馬,封皇帝璽印投降,秦朝至此乃亡。計秦朝自公元前 221年建立,至公元前 206年亡,共享國祚十五年,凡歷三帝。【秦代速亡的原因】(1) 濫用民力 自經多年戰禍後,秦朝本應與民休養生息,回復國力才對。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卻大興土木,修築長城、興建馳道、開通運河、興建驪山陵,每項工程均役使數十萬至百多萬民夫不等,人民苦不堪言;此外,秦朝屢次與外族交戰,亦徵召大量人民從軍征伐,如此勞役人民,民心自然思變,故一有亂事,便起而呼應,是以秦只歷十五

    19、年便滅亡,未始無因。(2) 窮奢極侈始皇統一中國後,由於性尚奢侈,是以把各地美女和奇珍充斥宮中;又在統一後,於關中及關東地區,興建別苑離宮達七百多所,以供巡幸享樂之用;此外,他修築阿房宮,佔地三百多里,又驅使刑徒七十二萬,為他修建驪山陵;他更迷信長生,寵信方士,多次派人尋求不死之藥,均徒勞無功。總而言之,秦始皇為滿足其個人慾望,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導致國力虧損,卒致滅亡。(3) 刑法嚴苛 秦始皇於統一後,增修秦國律法,頒行天下,而為免六國遺民作亂,故刑法既嚴且苛。律法規定,一人犯罪,罰及三族;一戶違禁,什伍連坐。又為了阻嚇人民叛亂,制定了不少新的刑罰,如死刑有腰斬、車裂、割腹、鑿額、梟首、鑊

    20、烹、棄市、抽筋、磔等;肉刑有臏、劓、宮、鬼薪、黥、城旦等,人民動輒得咎,故起而推翻暴秦。(4) 賦稅苛重 由於秦始皇統一後,屢興土木,加上其性格奢侈,故耗財頗鉅,政府為維持國庫,故此惟有加重賦稅。秦代地租原為十稅一,而其後卻增至農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二,為古時的二十倍,而力役更是古時之三十倍。人民無以為生,自走上叛亂一途。(5) 遺民思變 當時天下一統不久,六國遺民亡國之痛仍深,普遍存有復國思想,故各地反秦之風甚盛。故其時民間有謠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見反秦思想之盛。其後,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六國遺民隨即響應,紛紛起事。(6) 君主昏庸 始皇雄才偉略,故在位之時,天下仍為秦所控。及至始皇死,趙

    21、高、李斯矯旨賜太子扶蘇死,而立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秦二世為人昏庸愚昧,寵信宦官趙高,是以大權旁落,政局日非,亂事四起時,又為趙高所蔽,最後更為趙高所殺,斷送秦朝江山。(7) 集權之弊 秦朝施行中央集權政制,目的在於把全國的權力收歸中央政府,再集中於皇帝身上,此於鞏固國家治權有莫大的幫助,但在應變方面則較遲緩。如在秦末亂事之初時,秦於各地均有駐軍,平定叛亂本不為難,惟軍隊之調派開動,均需中央下令,故往往延誤軍情,未能及時平亂,又或不及救援,致使各地要衝之地紛紛陷落。其後雖重用大將章邯,盡委軍權,但為時已晚,秦朝難逃滅亡之數。【歷屆試題】(1) 秦統一天下,廢封建,行郡縣。試解答下列三項: 1.

    22、 從民心趨向、外交策略、地理形勢及人才晉用四方面,分析秦統 一天下的原因; (12分) 2. 簡述秦代的郡縣制度。 (9分) 1990(2) 秦自始皇統一天下,至二世時,變亂紛起,劉邦乘勢而興,建立漢朝。 試解答下列兩項: 1. 分析秦代速亡與始皇統治措施的關係。 (12分) 1991(3) 試解答下列兩項: 2.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施行的文化和交通措施。 (15分) 1992(4)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即大事更張。試解答下列兩項: 1. 分述始皇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三方面的改革; (18分) 2. 舉述始皇對付匈奴入侵的策略。 (9分) 1993(5)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圖強,至秦王政統一天下,集權中央。試解答下 列兩項: 2. 從中央及地方制度兩方面,分析秦始皇確立中央集權政體的措施。 (12分) 1994(6) 秦始皇與漢武帝俱為一代雄主。試解答下列兩項: 1. 從制度和文化兩方面,闡述秦始皇鞏固統一大業所推行的措施。 (12分) 1996


    注意事项

    本文(秦汉及魏晋南北朝一.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