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麦粉国家标准GB.docx

    • 资源ID:9159220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麦粉国家标准GB.docx

    1、小麦粉国家标准GB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2006年11月08日小麦粉(国家标准讨论稿)前言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 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

    2、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 Codex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355-1978、GB 1355-1986。小麦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

    3、运输及储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4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GB/T 5505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GB/T 55

    4、06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GB/T 5507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GB/T 5508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GB/T 5509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法GB/T 5510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GB/T 5511粮食、油料检验蛋白质测定法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361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GB/T 14608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GB/T 14614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合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LS/T 3702粮食包装面粉袋LS/T 6102小麦粉湿面筋质量测定法面筋指数法ISO

    5、 5530-4小麦粉面团物理特性第4部分:用吹泡仪测定流变学特性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加工精度 processing degree 小麦粉的加工精度通常以小麦粉的粉色和所含麸星(即麦皮屑)的多少衡量,是反映面粉质量的标志之一。3.2粉色、麸星colour and bran speck 粉色是指小麦粉的颜色,麸星是指小麦粉中含有的麸皮碎片。小麦粉粉色、麸星检验,以国家制订的各等级小麦粉标准样品为准,对比观察粉色、麸星。3.3灰分ash content 小麦粉经高温灼烧剩下的残渣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即矿物质含量。3.4粗细度granularity 小麦粉颗粒的粗细程度

    6、,以通过的筛号及留存某筛号的百分率表示。筛上物用1/10感量天平称量,其质量小于0.1g,视为全部通过。3.5面筋量gluten content 小麦粉面筋质的湿基含量,以面筋占面团质量的百分率表示。3.6面筋指数gluten index小麦粉湿面筋在离心力作用下,穿过一定孔径筛板,保留在筛板上面筋质量与全部面筋质量的百分率。它与面筋筋力强弱成正比。3.7含砂量sand content 小麦粉中细砂含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3.8磁性金属物 magnetic metal content 小麦粉中磁性金属物的含量,以每千克小麦粉中含有磁性金属物的质量表示(g/kg)。3.9脂肪酸值fatty a

    7、cid value 中和100g小麦粉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mg数,以mgKOH/100g表示。3.10降落数 falling number,FN 亦称“哈格伯格,伯坦氏降落数”(Hagberg-Perten method FN)。物体在(置于高温水浴中的)面粉悬浮液中降落一定高度所需时间的秒数,可反映淀粉酶活性,并可借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谷物发芽损伤。3.11 稳定时间stability time 面团揉合过程中粉质曲线到达峰值前第一次与500F.U.线相交,以后曲线下降第二次与500F.U.线相交并离开此线,两个交点相应的时间差值称为稳定时间。4. 质量要求4.1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应符合表

    8、1和表2的要求。表1中筋小麦粉质量指标名称强中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等级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灰分(干基),%0.550.700.851.100.550.700.851.10面筋量(14%水分),% 28.0 24.0面筋指数 60稳定时间,min 4.5 2.5降落数值, S200 200加工精度按实物标样按实物标样粗 细 度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含砂量,% 0.02 0.02磁性金属物,g/kg 0.003 0.003水分,% 14.5 14.5脂肪酸值,mgKOH/100g(以干物计) 50 50气味、口味正常正常注: 表中划有“”

    9、的项目不检验。表2强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质量指标名称强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等级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灰分(干基),% 0.60 0.70 0.85 0.55 0.65 0.75 面筋量(14%水分),% 32.0 24.0 面筋指数 70 蛋白质(干基),% 12.2 10.0 稳定时间,min 7.0 吹泡 P值 40 吹泡 L值 90 降落数值, S 250 150 加工精度 按实物标样 按实物标样 粗 细 度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含砂量,% 0.02 0.02 磁性金属物,g/kg 0.003 0.003 水分,% 14.

    10、5 14.5 脂肪酸值,mgKOH/100g (以干物计) 50 50 气味、口味 正常 正常 注: 表中划有“”的项目不检验。 4.2卫生指标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4.3 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小麦粉中不得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添加营养强化剂应符合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5. 检验方法 5.1 加工精度检验按GB/T 5504执行。 5.2 灰分检验按GB/T 5505执行。 5.3 面筋检验按GB/T5506 或GB/T 14608执行。 5.4 粗细度检验按GB/T 5507执行。 5.5 含砂量检验按GB/T 5508执行。 5.6 磁

    11、性金属物检验 按GB/T 5509执行。 5.7 脂肪酸值检验按GB/T 5510执行。 5.8 水分检验 按GB/T 5497执行。 5.9 气味口味检验按GB/T 5492执行。 5.10 面筋指数检验 按LS/T 6102执行。5.11蛋白质含量按GB/T5511执行。5.12 稳定时间按GB/T 14614执行。 5.13 降落数值按GB/T 10361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抽样 小麦粉抽样方法按GB 5491执行。 6.2 产品组批 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同种产品为一批。 6.3 出厂检验 每批出厂产品应进行检验,产品合格后,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

    12、.1的规定检验。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按本标准4.1和GB 2715执行。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原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c) 国家质量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6.5.1 出厂检验时,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吹泡P值、吹饱L值有任一项目不符合质量指标规定的应归属下一类名称的小麦粉。与划分等级有关的指标有不合格,该批产品应作下一等级处理;低于基础等级、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判为等外产品。 6.5.2 型式检验时,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应判为不合格产品。 6.5.3 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

    13、,按不合格判定。 7. 标志、标签 7.1 标志 产品的销售和运输应标注相应的标志,具体标注按有关规定执行。 7.2 标签 凡是采用本标准的小麦粉,应按本标准的质量等级名称标注,并应符合GB 7718 的规定。 8. 包装、运输、贮存 8.1 包装 包装应符合LS/T 3702和GB/T 17109的规定要求。 8.1.1 标注的净含量应为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 8.1.2 包装环境应清洁。 8.1.3 包装材料应符合包装技术要求,不应与内装物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应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定。 8.1.4 封口应牢固、不得破损泄漏。 8.2 运输 运输器具应清洁干燥、无污染,并有防尘、防雨雪设施。

    14、 8.3 贮存 8.3.1 袋装产品应放在清洁、干燥、通风、无污染的专用库房中。 8.3.2 包装物件应码放距地面、墙壁20cm 以上,注意防虫、防鼠、防潮。 8.3.3 小麦粉保质期最低为六个月。参考文献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 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小麦粉国家标准(GB 1355)编制说明1 前言 1.1 任务来源及工作简况 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下达的2003年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与国家粮油质检中心共同起草了本标准。200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

    15、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国家标准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国家标准(初稿),2003年10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二稿。2004年1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加工企业,广泛征求意见。2004年3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审定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将通用小麦粉与专用小麦粉合并成一个小麦粉标准,修改形成第四稿,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修改形成第五稿,供大家讨论。1.2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的意义 GB 135586 小麦粉

    16、国家标准自1986年修订后,至今已实施十六年之久,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LS/T3201-1993LS/T3209-1993)也已实施十一年。这些标准构建了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规范小麦粉质量,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粉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强制性小麦粉国家标准急需修订。1.3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的原则为了把我国小麦粉标准系列化、规范化,参考国外某些地区和国家小麦粉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小麦种植及小麦粉加工总体水平,既要引入先进标准尽快与

    17、国际标准接轨,又要保持原有标准的连续性,同时兼顾与其他小麦粉标准上下衔接,使其成为小麦粉标准系列的基础标准。1.4 小麦粉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小麦粉国家标准质量指标中有两项采用国际标准,一是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 小麦粉 Codex stan 1521985(修订版 11995)中脂肪酸值指标;二是小麦粉面筋指数及测定方法采用LS/T 6102(原SB/T 10248-1995),该标准修改采用国际谷物科学和技术协会(ICC)标准 ICC 1551994。1.5小麦粉国家标准编写规则小麦粉国家标准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18、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2 小麦粉国家标准修订内容及依据2.1 关于小麦粉的分类在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上,有的专家提出我国小麦粉标准应参考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麦粉分类标准,上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基本相同,其小麦粉分类可供我们借鉴。本标准按照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三类:强筋小麦粉主要作为各类面包的原料或其他原料。中筋小麦粉主要用于各类水饺、面条、蒸馒头、油炸类面食品、包子类面食品等。弱筋小麦粉主要作为蛋糕和饼干的原料。由于中筋小麦粉对应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较广,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将

    19、中筋小麦粉又分为强中筋小麦粉和中筋小麦粉。按照以上小麦粉分类,从原料上对应了GB 1351 小麦、GB/T17892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GB/T17893 优质小麦 弱筋小麦;从食品加工适应性方面,强筋粉、弱筋粉基本上对应了GB 8607 高筋小麦粉、GB 8608 低筋小麦粉、部分专用小麦粉;中筋粉对应了GB 1355 小麦粉和部分专用小麦粉。本标准修订后,涵盖了所有的小麦粉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小麦粉标准。2.2 关于小麦粉的分级原小麦粉标准(GB1355)分为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标准粉、普通粉四个等级。该标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营养、适口、节约同时兼顾的原则下制定出来的,其中标准粉是上世

    20、纪80年代的主要消费品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我国小麦粉行业吸取国际上生产专用粉的经验,为适应不同用途的市场需要,促进小麦制粉技术和食品生产的发展,制定了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该行业标准均分为精制级和普通级两等。这些标准对促进我国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次小麦粉标准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本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以指导加工企业的生产,因此,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以灰分作为定级指标,将强中筋和中筋小麦粉分成1、2、3、4四个等级,强筋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分成1、2、3三个等级。其中中筋小

    21、麦粉的1级相当于各企业标准中的精制粉。精制粉是指小麦经过加工制成的质量优于原特制一等粉的小麦粉。80年代初,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一些面粉厂又陆续生产精制粉供应市场。1985年后,生产精制粉的厂家逐步增加,产量逐年上升,到1990年全国已有广东、辽宁等19个省生产精制粉。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地方或企业自定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的质量标准略有差异。为了适应市场,规范生产,新标准增加了精制粉(本标准将其定为一级)及质量指标。中筋小麦粉的2、3、4级相当于原小麦粉标准中的特制一等、特制二等和标准粉。原标准中的普通粉不再保留。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国北

    22、方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粮食供应情况,为了增加食用面粉,生产供应出粉率高于标准粉、低于全麦粉,质量低于标准粉、高于全麦粉,称为普通粉的一种小麦粉。此种面粉曾是部分地区供应的主要品种。随着粮食形势的好转,人们食用面粉的质量要求提高,普通粉供应范围逐步缩小。进入80年代普通粉退出市场,基本停止了生产和供应。因此,新标准保留普通粉已无实际意义,所以取消了普通粉等级。但在判定规则中增加了等外品。2.3 分类指标本标准将体现小麦粉筋力强度的指标,包括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降落数值、蛋白质、P值、L值等作为四类小麦粉的分类指标,来体现不同类别小麦粉的质量差异。2.3.1 关于湿面筋含量我们对农业部门

    23、近几年的小麦普查数据中湿面筋含量进行了分析,见表1。表1 农业部门近几年的全国小麦普查数据:湿面筋样本总数glu均值%glu范围%glu32.0%比例%2832%比例%2428%比例%24.0%比例%1998年26232.018.842.252.629.413.05.02002年30529.717.042.533.130.526.69.82003年23331.017.345.840.340.812.56.42004年16831.719.445.2-注:1998年的数据为小麦籽粒湿面筋,其余为面粉湿面筋。我们汇总了自1982年以来的小麦和小麦粉品质测报和监督抽查数据,见表2。表2 我国小麦和小麦

    24、粉湿面筋历史状况年项目样品来源小麦小麦粉份数湿面筋%脂肪酸值1982-1984我国商品小麦品质测报全国小麦主产区(11省)252324.3标粉13230.11985北京市农科院育种小麦北京市郊区县10233.01987-1989国家“七五”课题小麦、面粉品质标准的研究全国19个省市特粉标粉35322129.230.01995北京市粮食局小麦粉抽查市属面粉厂特一3129.921.81996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抽查市属面粉厂特一标准粉311631.230.51997北京市集贸市场抽查、内蒙、特一特二标准粉387931.430.431.931.31998北京市面粉抽查市属面粉厂、粮店特一特二标准粉49

    25、11032.232.233.047.51998全国小麦粉行业统检全国23个省市特一特二标准粉124897030.129.128.633.91985江苏省小麦品种品质普查省内小麦产区28.91999-200034.41999山西省小麦品种品质普查省内南部地区1942.520002239.02001古船面粉厂北京地区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12个月平均数31.132.134.52002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12个月平均数30.532.533.72003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9个月平均数30.933.033.8由表1和表2看出,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取得很大成效,湿面筋含量从19821984年的24.3%上升到1998

    26、年的32.0%,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从面粉湿面筋看,2002年至2004年,逐年呈上升趋势。面粉湿面筋含量低于24.0%的小麦不足10%。19822003年二十多年来,小麦粉湿面筋平均含量变动不大,维持在30%左右,特粉和标准粉湿面筋含量相差无几,且湿面筋含量标准粉特二粉特一粉。根据农业部门的分析,2003年全国小麦主产区主栽品种34个强筋类小麦的面粉湿面筋平均值为32.1%。原标准中,小麦粉湿面筋含量按等级划分,精度越高,湿面筋含量越高,这种划分不够科学。实际上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去皮程度越大,麦心粉越多,灰分趋低,蛋白质含量亦低,等级越高面筋含量越低;去皮程度越小,小麦的糊粉层、皮层越多,灰

    27、分趋高,蛋白质含量亦高,等级越低湿面筋含量越高。因此,新标准充分考虑了小麦粉的加工特性,根据小麦粉湿面筋的实际含量,参照我国历年来小麦面筋的变化情况及全国主产麦省小麦面筋的平均含量,不分等级规定一个下限指标。即:根据GB/T17892-1999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本标准将强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定为不低于32.0%;弱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保留了GB/T8608-88 低筋小麦粉中的限量值,定为低于24.0%;强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LS/T3202-1993 面条用小麦粉中的限量值,不低于28.0%;弱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GB1355-86中标准粉的限量值,不低于24.0%。2.3.

    28、2 面筋指数面筋筋力是反映面筋质量的指标。以往人们认为小麦粉面筋含量高就是优质面粉,只注意用面筋数量评价面粉。近年来研究表明面筋质量(筋力),更能反映面筋的内在质量。面筋数量是“量”的因素,面筋质量是“质”的因素,有的面粉面筋数量高,但面筋质量差;有的面粉面筋数量低,但面筋质量高。评价面筋筋力的指标一般采用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由于沉降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数据的可比性差,故新标准未采纳沉降值。1988年瑞典Harald Perten 在面筋仪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面筋筋力的方法,即:小麦粉湿面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一定孔径筛板,保留在筛板上面筋质量与全部面筋质量的百分率并定义为面筋指数。该方法成为国际谷物化学协会标准(ICC No.137),美国谷物化学协会标准(AACC No.38-12)。1994年Harald Perten 把改进后的面筋仪称为面筋测量系统,该方法又成为ICC No.155 标准,并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如;意大利、西班牙将其测定方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德国、阿根廷用面筋指数作为小麦定价的一项依据。1995年我国修改采用ICC No. 155标准,将其制定为行业标准LS/T 6102(原SB/T10248 - 95)。为了更


    注意事项

    本文(小麦粉国家标准GB.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