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docx

    • 资源ID:9373270       资源大小:724.52K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docx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收益,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包括生命健康在内的根本利益,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在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越加紧密的今天,安全生产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地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建设工程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

    2、系建设,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监管,狠抓落实,从而取得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好转,施工作业和生产环境的安全、卫生及文明工地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的成效。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趋向大型化、高层化和复杂化,给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我国每年由于建筑事故伤亡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行业。因此,提高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同时,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提高和改善建

    3、筑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筑业从广义的概念来说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生产活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建造房屋和构筑物,并安装机器设备。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对象复杂和劳动条件变化大等特点,建筑业在各个国家都是高风险的行业,伤亡事故发生率一直位于各行业的前列。尤其是现代社会建设项目日趋大型化、高层化、复杂化,加之建设场地的多变性,使得建设工程生产特别是安全生产与其他生产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施工大多数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必然受到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4、恶劣的气候环境很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2)建设工程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工程,这一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的状态。建设工程中的人、物以及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如果不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将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3)建设项目的施工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不同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和种类都是不同的。建筑业从业人员每一天所面对的都是一个几乎全新的物理工作环境,在完成一个建筑产品之后,又转移到下一个新项目的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各种事故风险是导致建筑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5、 (4)工程项目施工还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建筑业的主要制造者现场施工人员,在从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分散于施工现场的各个部位,当他们面对各种具体的生产问题时一般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做出决定,从而增加了建筑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的风险。 (5)工程建设中往往有多方参与,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仅施工现场就涉及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分承包单位、供应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各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往往互相作用,构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6)目前我国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技术含量相对偏低,建筑业中部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一般行业人

    6、员低。尤其是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圳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农民工,其数量占到施工一线人数的80。 (7)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部门,工期、质量和成本的管理往往是项目生产人员关注的主要对象。部分建筑业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无法控制的,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深入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造成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不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等问题。1.2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状况1.2.1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由于行业特点、工人素质、管理水平、

    7、文化观念、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的统计,我国20012007年的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事故及其死亡人数都在千次及千人以上,具体数据见表l1。总体来讲,我国建筑业每年由于伤害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与2006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 327,死亡人数下降了3 .44,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较大及以上事故(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事

    8、故)35起、死亡l44人(其中重大事故2起,死亡21人),与 2006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l026,死亡人数下降了1. 37,具体如图l1和图l-2 从图l-l和图l-2对近年来的事故统计比较来看,我国建筑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2007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比2006年下降3.27;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共造成l012人死亡,比2006年下降3.44;三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下降,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较大及以上事救35起、死亡144人,分别比2006年下降1026和l.37: 虽然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整体状况有所好转,但

    9、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2007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二是下降幅度趋减,2007年事故下降幅度为3左右,与前几年的平均下降幅度l0左右相比明显变小;三是重特大事故多发,2007发生再特大事故7起,死亡l54人,同比分别增加6起,l43人。这表明我国仍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又将面临新的考验。1.2.2 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事故特点及规律分析1.事故多发的主要类型 根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中的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图13),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别仍然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

    10、电、起重伤害等。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 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塔吊等起重机械事故多发2007起重伤害发生较大以上事故23起,死亡90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223和l76,其中塔吊倒塌较大以上事故发生l6起,死亡65人,分别占起重伤害较大以上事故的69.6和72.2。2发生事故部位2007年,在洞口和临边作业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l5.51;在各类脚手架上作业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1.86;安装、拆卸塔吊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1.86;模板事故死亡人数总数的682(图1 4)。

    11、3发生事故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 (1)履行全部程序的:发生事故368起,占事故起数的42.84;死亡41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1.4。 (2)未履行程序的:发生事故334起,占事故起数的38.88;死亡416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111。 (3)部分履行程序的:发生事故l57起占事故起数的l8.28;死亡l77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7.49%。(图1-5)4.发生事故的工程类别分析 (1)新建工程:发生事故785起,占事故起数的91.39;死亡91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0.02。 (2)改扩建工程:发生事故56起,占事故起数的6.52;死亡72人,占死亡总人数的7.ll。 (3)拆除工程:发生

    12、事故l8起,占事故起数的21;死亡2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87。(图16)5.发生事故的工程形象进度分析 (1)施工准备:发生事故20起,占事故起数的2.33;死亡26人,死亡总人数的2.57. (2)基础施工:发生事故137起,占事故起数的l5.95;死亡l6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5.91 (3)主体结构:发生事故414起,占事故起数的482;死亡505人,死亡总人数的49.9。 (4)装饰装修:发生事故264起,占事故起数的3073;死亡28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7.96。 (5)拆除阶段:发生事故24起,占事故起数的2.79;死亡37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66%.(图l-7)6.发生事

    13、故的投资主体分析 (1)政府投资:发生事故ll2起,占事故起数的l304;死亡l26人,占死亡总人数的l2.45。 (2)企业投资:发生事故443起,占事故起数的51.57;死亡51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089。 (3)个人投资:发生事故35起,占事故起数的407;死亡4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95。 (4)其他:发生事故269起,占事故起数的31.32;死亡33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2.71。(图18)7发生事故的工程结构类型分析 (1)砖混结构:发生事敝21 3起,占事故起数的24.8;死亡 23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3.12。 (2)混凝土结构:发生事故442起,占事故起数的51.46;

    14、死亡522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1.58。 (3)钢结构:发生事故38起,占事故起数的4.42;死亡5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94。 (4)砖木结构:发生事故l起,占事故起数的0.12%;死亡l人,占死亡总人数的01。 (5)钢、混结构:发生事故45起,占事故起数的5.24;死亡5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04。 (6)其他:发生事故120起,占事故起数的13.97;死亡l5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5.22。(图1-9)8发生事故的工程性质分析 (1)住宅:发生事故432起,占事故起数的56.77;死亡496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7.34。 (2)公共建筑:发生事故184起,占事故起数的24.18;死

    15、亡21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4.86。 (3)厂房:发生事故l04起,占事故起数的l3.67;死亡ll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2.72。 (4)其他:发生事故41起,占事故起数的5.39;死亡4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09。(图l一10)9发生事故的地域分析 (1)省会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生事故342起,占事故起数的3981;死亡396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9.13。 (2)地级城市:发生事故258起,占事故起数的30.03;死亡32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1.62。 (3)县级城市(含县城关镇):发生事故215起,占事故起数的25.03;死亡237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3.42%. (4)村镇(

    16、指村庄和集镇):发生事故44起,占事故起数的5.12;死亡5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83。(图111)10发生事故的区域分析 (1)高校园区:发生事故26起,占事故起数的3.03;死亡3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26: (2)工业科技园区:发生事故39起,占事故起数的454;死亡4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84。 (3)经济开发区:发生事故90起,占事故起数的10.48;死亡l0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0.38。 (4)非园区:发生事故704起,占起数的81.96;死亡82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81.52 (图l12)11发生事故的天气情况分析 (1)晴天:发生事故669起,占事故起数的77.88;死亡

    17、79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78.16 (2)晴天:发生事故132起,占事故起数的l5.37;死亡l57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551: (3)雨天:发生事故51起,占事故起数的5.94;死亡58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73。 (4)雾天:发生事故3起,占事故起数的0.35;死亡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0.3。 (5)风天:发生事故4起,占事故起数的0.47;死亡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0.3。1.3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1.3.1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遵循企业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企业管理学原理是从企业管理的共性出发,对企业管理工作的

    18、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后所得出的企业管理的规律。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原理的认识而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企业管理学的原则即是指在企业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原理和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和有行动指导性。下面介绍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基本原理与原则。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原理要求

    19、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即从系统观点出发,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确定系统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分析对比提出可行建议,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安全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构成包括各级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与事故信息以及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贯穿于企业各项基本活动之中,安全管理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劳动(人、财、物)耗费,保障企业系统经营目标的实现。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如下: (1)动态相关性原则。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正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

    20、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如果各要素都是静止的、无关的,则事故也就无从发生。因此,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为搞好安全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工作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的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 (2)整分合原则。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即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管理对

    21、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其次,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其中,分工或分解是关键,综合或协调是保证。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也有重要的意义。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它是指被控制过

    22、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反馈大量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管理系统要实现目标,必须根据反馈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从而调整系统的状态,保证目标的实现。管理反馈是以信息流动为基础的,及时、准确的反馈所依靠的是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应该及时捕捉、反馈各种安全信息,及时采取行动,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使系统保持安全状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用于反馈的信息系统可以是纯手工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

    23、的信息系统应该是由人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匹配良好的人机系统。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这种制约关系包括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和上级对下级的制约。上级本身也要受到相应的制约,否则会助长主观臆断、不负责任的风气,难以保证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全部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管理活动均是以

    24、人为本体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因此,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可以归纳为: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

    25、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引入“能级”这一物理学概念,认为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能级原则是说: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

    26、,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能级不是人为的假设,而是客观的存在。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做到三点:一是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二是人才的配备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三是对不同的能级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给予不同的激励,使其责、权、利与能级相符。 (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企业管理者运用激励原则时,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企业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向:一是内在动力,指

    27、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二是外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三是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这三种动力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要善于体察和引导,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内在潜力。1.3.2 事故预防原理与对策1.事故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是能够预防的观点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凡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

    28、动而造成的危害,总有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探索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原则上讲就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由于预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要。 事故预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即对已发生事故的分析,寻求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第二,对预计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此类事故预防主要只对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即要查出由哪些危险因素组合,并对可能导致什么类型事故进行研究,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提出消除危险因素的办法,避免事故发生。 2.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

    29、),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关于人身事故,美国学者海因里希(Helnrich)调查指出:对于跌倒这样的事故,如果反复发生,则存在这样的后果:在330次跌倒中,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l次。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或者称为“事故三角形法则”。该法则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事故与伤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根据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可得到安全管理上的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惟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

    30、事故,只有将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即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事故或早或迟必然要发生。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必然性来自于因果关系,深入调查、了解事故因素的因果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依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规

    31、律性的问题,为宏观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技术的原因。其中包括:作业环境不良(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声、振动等),物料堆放杂乱,作业空间狭小,设备工具有缺陷并缺乏保养,防护与报警装置的配备和维护存在技术缺陷。第二,教育的原因。其中包括:缺乏安全生产的知识和经验,作业技术、技能不熟练等。第三,身体和态度的原因。其中包括: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不佳,如听力、视力不良,反应迟钝,疾病、醉酒、疲劳等生理机能障碍;怠慢、反抗、不满等情绪,消极或亢奋的工作态度等。第四,管理的原因。其中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


    注意事项

    本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