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docx

    • 资源ID:9494275       资源大小:32.46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docx

    1、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组织定义 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 光镜技术:LM技术5 m)( 1 )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 片,染色,封片H-E 染色(苏木精 -伊红染色)定义嗜碱性 :嗜酸性 :在细胞中, 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均为嗜碱性 ,故当这 些细胞器丰富时, 细胞嗜碱性 ;而溶酶体和线粒体 为嗜酸性 ,故他们丰富 时 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 有些组织成分用 甲苯胺蓝 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 紫 红色 ,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

    2、 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 能保留组织细胞 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 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 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 血涂片、骨髓涂片 等。2、 电镜技术:EM技术()1 )透射电镜术: 用来观察组织细胞 内部结构 ;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 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 高电子密度 ,反之呈浅灰色, 为 低电子密度 。( 2)扫描电镜术: 观察组织 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 1)一般组织化学术 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

    3、便用显微镜 观察。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 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 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 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 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 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 组织学 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 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 组织: 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 构成的结构是组织。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 经组织。3、 HE染色 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

    4、为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简称为 H-E 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 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 嗜酸性 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 嗜碱性 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6、中性 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 膜: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1、 一般特点:(1) 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 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 (3)大都无血管 (4)神经末梢丰富(5)被覆于体表或有腔器官的表面2、 分类根据功能分为:(1) 被覆上皮 覆盖于

    5、体表或衬于体内腔、管及囊的内面(2)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3) 感觉上皮 (4)肌上皮第一节被覆上皮分类依据:细胞层数和浅层细胞的形态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保持器官表面光管滑,减少器官间间皮:胸膜、腹膜和心摩擦,有利于血包膜液、淋巴流动以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及物质通透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吸收、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吸收、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保护、分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的:皮肤表皮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润滑、保护变移上皮肾盂、输尿管、膀胱保护一、单层上皮(一) 单层扁平上皮1、 形态表面观:不规

    6、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面观:细胞扁薄,含核面厚,胞质少2、 分布:内皮:衬贴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它:肺泡和肾小囊3、 功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 流动以及物质通透(二) 单层立方上皮1、 形态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垂直面观立方形,核圆,居中2、 分布:肾小管,甲状腺3、功能:吸收或分泌(三) 单层柱状上皮1、 形态: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垂直面观: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2、分布: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3、 功能:吸收和分泌。在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之间,夹有 杯状细

    7、胞 ,形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顶部膨大,充满 黏原颗粒 。颗粒中含 有 黏蛋白 (一种糖蛋白, PAS 反应呈阳性 )杯状细胞能分泌黏蛋白, 与水结合成 黏液 ,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四)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1、 结构: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柱状细 胞最多。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 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 , 因此貌似复层实为单层。到达油里面的柱状细胞表面有 纤毛 。2、 分布: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3、 功能:保护分泌二、复层上皮(一)复层扁平上皮1、形态:表面层 :几层扁平细胞,最表层的已退化,逐渐脱落中间层 :多边形细胞、梭形细胞基底层 :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

    8、为具有 增殖分化能力 的干细胞;上皮的基 底层与深部结缔组织呈凹凸不平的连接,增加了二者的连接面积,有利于 营养供应,并更加牢靠 2、分布:角化的:表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3、功能: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二)复层柱状上皮 形态结构:浅部:一层柱状细胞 深部: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 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功能:润滑、保护(三)变移上皮 结构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状态而变化表层: 盖细胞,细胞体积大,可有双核 中间层:多边形 基底层:立方形 分布:肾盂、输尿管、膀胱第二节 腺上皮和腺(了解腺的分类和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腺上皮: 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

    9、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根据有无导管:(1)外分泌腺:形成的腺具有导管通道器官的腔内或身体的表面,分泌 物经导管排出。汗腺、胃腺。(2)内分泌腺:形成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或淋巴输送至靶器官, 甲状腺、肾上腺根据成腺的细胞数( 1)单细胞腺( 2)多细胞腺 根据腺细胞:(1)浆液腺2)黏液腺( 3)混合腺腺细胞 1、浆液性细胞(蛋白分泌细胞)2、 黏液性细胞(糖蛋白分泌细胞)3、类固醇分泌细胞第三节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细胞衣: 细胞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的糖链。功能: 粘着、识别、蛋白转运2、 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展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结构:LM纹

    10、状缘:小肠上皮细胞 的微绒毛。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 的微绒毛。EM微绒毛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 微丝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下 端插入细胞顶部 胞质中 ,附着于终末网 。微丝为肌动蛋白丝, 终末网 中还 有肌球蛋白,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变短。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吸收 3、纤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展形成的较长的能摆动的突起。EM: 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 9组二连微管(即 9+2结构),(二)上皮细胞的侧面:细胞连接(结构特点了解)(1)紧密连接带状,相邻细胞膜外层成间断性融合 功能:屏障,封闭细胞间隙。(2)中间连接 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带状 结构:细胞之间有

    11、 15-20nm 的间隙,内有丝状物连接两侧细胞膜;在胞质 侧,附有薄层致密物质, 有微丝附着 ,向两侧 延伸形成终末网(3)桥粒形态:斑状结构: 20-30nm 的间隙,内有低密度丝状物,交织成一条中间线,胞质侧 有厚的致密物构成附着版,上有 张力丝 附着。 功能:最牢固的连接,表皮等部位发达。( 4)缝隙连接: 又叫通讯连接EM斑状,2-3nm间隙,内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冷冻蚀刻:由六个亚单位组成的连接单位,中间有约2nm宽的通道 功能 : 传递化学信息、电冲动 。(三)上皮细胞基底面1、基膜: 位置:位于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LM不同部位厚度不同,一般难辨认, PAS和镀银染色可

    12、以显示EM( 1)基板:透明板和致密板,由上皮分泌细胞分泌而来(2)网板: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较厚,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化学成分: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功能: 1 、支持、连接2、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分化3、半透膜,有利于上皮与结缔组织的物质交换2、质膜内褶: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内褶,含有大量的线粒 体, 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质膜内 褶主要见于肾小管3、半桥粒:(了解结构特点)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为桥粒结构的一半, 主要作用是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第三章 结缔组织概述一、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1、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2、细胞间质多:纤维和基质3、含有

    13、丰富血管4、起源于间充质二、功能: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最主要的细胞,是持续性蛋白质分泌细 胞(浆细胞、成骨细胞)( 1)活跃的成纤维细胞:LM有突起,成星形;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HE染色呈弱碱性EM丰富的RER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2)静止状态:纤维细胞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1、胶原蛋白(合成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弹性蛋白(合成弹性纤 维)2 、蛋白多糖、糖蛋白基质2参与机体的修复:炎症创伤情况下,纤维细胞一成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LM;形态不规则,短而钝的突起2核小而圆3胞质中充满了粗大的颗粒4嗜酸性EM表面不规则,有突起,

    14、可伸出伪足功能: 1、趋化性: 巨噬细胞受趋化因子的吸引,做定向运动。2 、吞噬作用:3 、抗原呈递作用3、浆细胞4、肥大细胞5、脂肪细胞(了解分布、结构与功能) 核被脂滴挤成弯月形,位于细胞一侧。6、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熟悉) 是成体结缔组织中的干细胞,保留着间充质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炎症及 创伤修复时大量增殖,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细胞。7、 白细胞(了解来源于功能)(二)纤维(熟悉)1、 胶原纤维 胶原蛋白 白纤维 HE 嗜酸性 粉红色, 电镜下有明暗交替的 横纹。2、 弹性纤维 弹性蛋白 黄纤维 形如发丝,被地衣红染为紫色3、 网状纤维 胶原蛋白被覆糖蛋白,HE染色淡红色,镀银染色切片黑

    15、色, PAS阳性,存在于网状 组织三)基质 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型胶状物,具有一定黏性,孔隙中有组织液。 填充于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之间。 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多糖和糖蛋白。1、蛋白多糖(黏多糖) 蛋白多糖是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糖胺多糖与蛋 白质共价结合而成的聚合体。糖胺多糖 :(1)硫酸化 :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2)非硫酸化:透明质酸分子筛结构 :透明质酸为长链 大分子,它是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主干。 糖胺 多糖与核心蛋白结合 ,形成以核心蛋白为中心的 蛋白多糖亚单位 。再通过 结合蛋白 结合于透明质酸主干 ,形成蛋白多糖聚合体 。大量的 蛋白多糖聚 合体 形成有许多 微孔的分子

    16、筛 。分子筛的功能: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2储存水分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等因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基质结构,故得以扩 散。2、糖蛋白:纤维黏连蛋白、 层黏连蛋白和软骨黏连蛋白。 纤维黏连蛋白 是最主要的黏连性糖蛋白。功能:参与基质分子筛的构成,通过连接和介导作用,影响细胞的识别、 迁移和增殖。3、组织液: 组织液从毛细血管的 动脉段 渗入基质内,在毛细血管的 静脉 端,大部分组织液回到血液中,小部分进入 毛细淋巴管 成为淋巴。 功能:组织液且不断更新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中的细胞进行 物质交换 ,成为 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内环境。当组织液的产生和回流失去平衡时,或机体 电解质和蛋白质代谢发生

    17、障碍时,基质中组织液 含量 的增多和减少可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二、致密结缔组织(了解分类及其结构特点)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 肌腱。胶原纤维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 真皮、硬脑膜、及多数器官的被膜(如骨膜 )3、弹性组织 以弹性纤维为主,如黄韧带、项韧带三、脂肪组织1、黄色脂肪组织2、棕色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熟悉) 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网状纤维有网状细胞产生,网状细胞是有突 起的星形细胞。第五章 软骨和骨一、软骨(构成熟悉)(一)软骨组织1、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中 唯一的细胞类型 ,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 腔隙为 软骨陷窝 ,软骨陷窝周围 的基

    18、质的 糖胺多糖 中 硫酸软骨素 含量相对 较多,呈 嗜碱性 ,为软骨囊 。在软骨组织的周边部位,软骨细胞较小,扁 圆形, 单个分布,为幼稚的软骨细胞 ;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成熟,体 积增大,变成 圆形或椭圆形 ,并成群分布,多为 2-8 个聚集在一起 ,它们 是 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的,故称同源细胞群。 电镜下,胞质内有 丰富的RER和高尔基复合体。软骨细胞可分泌软骨基质。2、软骨基质: 由纤维和无定型的细胞外基质 组成 基质中的主要成分为 蛋白多糖和水 ,其蛋白多糖与 疏松结缔组织 中的类 似,也构成 分子筛 结构,但软骨中的蛋白多糖浓度更高,使软骨基质形成 较为坚固的 凝胶 。(二

    19、)软骨膜: (结构了解) 出关节软骨外,软骨表面被覆薄层 致密结缔 组织 ,为软骨膜。分为两层, 外层胶原纤维多 ,内层 细胞多,其中有 梭形 的骨祖细胞(三)软骨的类型(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不同)1、透明软骨(掌握) 分布: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 纤维成分: 胶原纤维2、弹性软骨 分布:耳廓,咽喉,会厌 纤维成分: 弹性纤维3、纤维软骨: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 纤维成分: 胶原纤维束(五) 软骨的生长(了解)( 1) 附加性生长,又称软骨膜下生长 ,软骨膜内的 骨祖细胞 不断增殖分 化为 成软骨细胞 ,后者再进一步分化为软骨细胞。( 2) 间质性生长,又称软骨内生长, 通

    20、过已有的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增殖, 产生更多的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 是软骨从内部向周围扩大。 二、骨(构成熟悉)(一)骨组织1、骨基质:简称骨质,即钙化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由有机质跟无机质构成。有机质 :包括大量的 胶原纤维 和少量 无定形基质1胶原纤维占有基质成分的 90%基质:成凝胶状,主要是 糖胺多糖:有黏合纤维的作用还有多种 糖蛋白 :骨钙蛋白、骨桥蛋白、 骨黏连蛋白、钙结合蛋白无机质:又称骨盐, 占干骨重量的 65%,以钙、磷离子为主。骨盐的存在 形式主要是 羟基磷灰石结晶 。骨板: 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 ,相邻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这种结构形式有效的

    21、增加了骨的强度。 密质骨:长骨的骨干、扁骨和短骨的表层。松质骨:长骨的骨骺和骨干内表面、变故的板障和短骨的表层。2、骨组织的细胞1骨祖细胞(熟悉)位于骨膜内, 细胞呈梭形,较小,核椭圆形或细长形。骨祖细胞着色浅, 弱嗜碱性。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是一种干细胞( stem-cell )2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 ,多呈矮柱状,通常单层排列,分泌活跃的细胞可见 其底部和侧面出现突起,与相邻的成骨细胞及邻近的骨细胞以突起相连。细胞核呈圆形,胞质嗜碱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的 RER和高尔基复合体。成骨细胞分泌: 1、基质小泡 ,膜上有 钙结合蛋白 和 碱性磷酸酶 ( ALK)。含有ALK的细胞能参与

    22、钙化,并具有吸收功2、类骨质 ,未经钙化的骨质。钙化:无机盐有序的沉积于类骨质的过程。类骨质经钙化后转变为骨质。3骨细胞(熟悉):是一种多突起的细胞,单个的分撒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骨陷窝 :骨细胞的胞体 位于骨陷窝内骨小管 :突起位于骨小管内。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 缝隙连接 相连。4破骨细胞(熟悉):分布在骨组织表面是一种 巨大的多核细胞 ,形态不规则,核 6-50 个不等。胞质 嗜酸性, 以溶酶体和线粒体居多 。功能活跃的破骨细胞有明显的极性,电镜下, 紧 贴骨组织的一侧 有许多大小和长短不一的 突起,构成光镜下的 皱褶缘 。(二)长骨的结构(熟悉)1、骨干: 主要有密质骨构成,内侧有少量松质

    23、骨形成的骨小梁。密质骨 在骨干的内外表层形成环骨板,在中层形成哈弗斯系统(骨单位)和间骨 板。1环骨板: 是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分别为 内环骨板和外环 骨板。外环骨板厚,由数层或是多层骨板组成,较整齐的环绕骨干排列。 内环骨板薄,仅有数层骨板组成,不如外环骨板规则。横向穿越外环骨板 和内环骨板的小管为 穿通管, 内含血管、神经和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结缔 组织中有较多 骨祖细胞 。穿通管在骨外表面的开口即为 滋养孔 。2哈弗死系统(骨单位):3间骨板: 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余部分 2、骨骺: 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表面有薄层密

    24、质骨;关节面有关节软骨, 为透明软骨3、骨膜: 骨的内外表面都覆有结缔组织膜,分别为骨外膜:骨内膜:(三)骨的发生1、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了解)2、骨发生的方式(熟悉)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3、长骨的进一步生长第六章 肌组织概述肌细胞又叫 肌纤维 ,其细胞膜称 肌膜,细胞质称 肌浆 。肌组织分为三种: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前两种为 横纹肌 ,后者为非横纹肌。骨骼肌是 随 意肌 ,其余为不随意肌。第一节 骨骼肌骨骼肌借 肌腱附于骨骼,致密结缔组织包裹在整块肌肉外面形成 肌外膜 ,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深入肌肉内,将其分割为 肌束 ,包裹在肌束的结缔组织 为肌束膜 。除骨骼肌纤维外,在肌膜与基膜之间还

    25、有 肌卫星细胞 ,参与肌 纤维修复,具有干细胞性质。1、LM:1呈长圆柱状2多核细胞,核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3每条骨骼肌纤维由更细的肌原纤维构成,且与肌纤维长轴平行4有明显的横纹肌节定义明带 A 带;暗带 I 带2、EM:1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粗肌丝:中央借 M线固定由 肌球蛋白 组成,分为 头部和杆部 ,头杆连接处有关节,尾部朝向 M 线,头部朝向 Z 线,头部突出与粗肌丝, 为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具有 ATP 酶的活性,当与细肌丝的肌动蛋白接触时被激活,分解 ATP释放能量,使横桥屈动。细肌丝:一端附于 Z线,一端伸入粗肌丝之间,止于 H带外侧。H带仅有 粗肌丝细肌丝 由肌动蛋白、

    26、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组成。 肌动蛋白 形成串珠 状双螺旋链, 每个肌动蛋白 单体都有一个与 粗肌丝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 点;原肌球蛋白 嵌于肌动蛋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 掩盖了肌动蛋白与肌 球蛋白的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 附着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 可与钙离子结合 。2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 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与 肌纤维长轴垂直 ,位于明带与暗带交界处 功能:传导兴奋3肌浆网定义三联体定义4此外,肌原纤维之间还有较多的 线粒体、糖原 及少量脂滴。3、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第二节 心肌1、 LM:1短圆柱状,有分支2多数心肌纤维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卵圆形,居中3每条心肌纤维由肌丝束构成4细胞之间形

    27、成闰盘5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闰盘定义2、 EM1肌原纤维的粗细不等、界限不很分明,肌原纤维之间有 极为丰富的线粒体。2横小管较粗,位于 Z线水平3肌浆网的纵小管稀疏,终池少而小。 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形成二联体。因此心肌纤维的贮钙能力低,收缩前需要从细胞外摄取钙离子。4闰盘的定义第三节 平滑肌(了解)1、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由1/21带+A带+1/21带组成, 电镜下又粗细两种肌丝组成, 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构单位 。2、 肌浆网 肌纤维内特化的SER位于横小管之间,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接受兴奋后 ,钙通道开放,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3、三联体 骨骼肌的每条 横小管和两侧的 终池组

    28、成三联体。此部位将 兴奋从肌膜传递到肌浆网 中, 引起钙泵活动 ,为肌丝滑动 创造必备条件。4、 闰盘 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横向部位为中间连接和桥粒,有 牢固的连接作用,纵向部位为缝隙连接,可进行离子交换和冲动传递, 保证心肌收缩的同步化。1、 骨骼肌与心肌光镜结构不同2、 骨骼肌光镜电镜结构第四章 血液概述血液又叫外周血,健康成人约有5L。由红细胞(44%、白细胞、血小板(1%)和血浆( 55%)组成。加入抗凝剂,静止或离心沉淀后,分为三层,上层 为淡黄色的血浆,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血浆 一、红细胞1、形态:LM中央染色浅,周围染色深,无细胞核、细胞器EM :双凹圆盘状

    29、,无细胞器2特点:双凹圆盘状,中央薄,染色浅。周围厚,染色深2含有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3120天4有形态的可变性,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5细胞膜上有ABC血型抗原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进入外周血中,为网织红细胞,仍能合成少量血红蛋 白。3、 网织红细胞: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这些细胞内上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染色呈细网状, 称网织红细胞 。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一、 白细胞有核的球形细胞,根据白细胞细胞质内有无 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粒细胞):中性、嗜酸性、 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 胞:单核细胞、白细胞

    30、1、 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的白细胞1-2 叶分页核为新生细胞, 当受严重细菌感染时, 2 叶核增多,称为核 左移, 4-5 叶为衰老的中性粒细胞, 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称 为核右移。嗜天青颗粒(浅紫色)是一种溶酶体, 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 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特殊颗粒(浅红色) 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碱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细胞有吞噬和趋化作用,在吞噬大量细菌之后变为脓细胞。2、 嗜酸性粒细胞: 球形,核常为两叶。3、 嗜酸性颗粒4、 嗜碱性粒细胞5、 单核细胞6、 淋巴细胞第十二章 免疫系统概述: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构成。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和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 和扁桃体)。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第一节 免疫细胞(一)淋巴细胞1、T 细胞 由胸腺产生Tc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攻击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效应T细胞主要是Tc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释放穿孔素。T


    注意事项

    本文(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