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黄河的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9634433       资源大小:26.8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河的教案设计.docx

    1、黄河的教案设计黄河的教案设计【篇一:黄河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活动目标】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过程】 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 1.了解黄河的概况。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学生甲: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

    2、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黄河在这里歇息。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 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黄河附近最著名的瀑布是?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

    3、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教师学法指导: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教师小结过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黄河文化 1.读黄河传说,谈给你的启示. a、大禹治水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明了黄河成就了英雄。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无数的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

    4、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教育人们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 、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

    5、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 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大禹 疏导引流) 2.说黄河俗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请。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

    6、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考考你:你还记得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吗? 3.积累与黄河有关的成语 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成海晏河清。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望洋兴叹: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進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

    7、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中流砥(d?)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考考你: 1.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 2.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 ,各自

    8、的优劣表露无遗。 3.“ ”,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4.他是最优秀的英文诗人之一,是现代文学的。 教师学法指导:平时积累并有效运用大量的成语,可以使语言更简洁,典雅。 4.赏黄河诗文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b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c黄河落尽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唐)李白赠裴十四 d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e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浪淘沙 f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g

    9、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h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教师学习小结: 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5.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三、黄河忧患 1

    10、.黄河现状 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断流 油污 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学生创意展示) 1、 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2、 黄河清,天下平。 3、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4、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11、 5、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6、 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 7、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8、 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篇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

    12、开课教案】 麻沙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立足文本 文体先行”课题 小组研讨课教案 课题:人教版小语第八册10* 课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执教:夏育娟 指导教师:赵守艳 班级:四(6)班 时间:2014年4月2日 教材简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

    13、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黄河的变化过程、变化原因以及如何治理。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

    14、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变化前后资料。 2、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有河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它就是黄河。(板书:“黄河”)谁搜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大家共享。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

    15、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老师还搜集了有关黄河的图片,请看(出示课件)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唐代诗人李白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这是个问句,希望孩子们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二、读一读,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看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下面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它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指

    16、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变化 原因 治理 启示 三、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下面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出声音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文。 2、认读生字词。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你想用哪一种方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

    17、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中心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四、自读自悟 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阅读提示里提出的这四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拿出笔来在书上

    18、画一画,还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一)、感悟黄河的变化过程 1、 哪些自然段写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在数千年前到数万年前是怎样的?(生读第三自然段)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农民在田地里自由耕种,渔民在船只里满载着捕鱼的收获,妇女们在家里纺织,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幸福,无忧无虑。 2、 孩子们看,这就是昔日的黄河,它(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向往吗?让我们带着向往之情美美地读读这段话。难怪人们都说黄河是

    19、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摇篮)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可见黄河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3、谁搜集了昔日黄河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4、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怎样了?谁也来说一说? 5、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老虎?)他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7、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出了哪些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 黄河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我们来计算一下,几年就有一次灾难?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

    20、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8、是的,现在的黄河经常发大水,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人们会怎样诉说心中的苦楚?像这样人们不停地诉说心中的苦楚,就叫叫苦不迭。 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心痛。(出示幻灯片)谁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老师还记得1998年发生的大洪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来读这句

    21、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忧患”是担心,灾难的意思。 9、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10、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解释:河床高于地面,

    22、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请女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谁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几方面原因?(两方面)哪两方面? 1、女生齐读黄河变化第一方面的原因。概括地说这是自然方面的原因。板书(自然)主要是水土流失。 2、男生齐读黄河变化第二方面的原因。概括地说这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板书(社会)主要是人口增长。 3、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

    23、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生: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4、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5、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生: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6、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三)、懂得黄河的治理方案 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

    24、么办?想办法治理。 1、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不管哪一种方法,关键是 “管住泥沙”。 2、早在大禹治水时,人们就开始治理黄河。现在又有许多的科学家为母亲河的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我们一起来读读课后的资料袋。 3、孩子们你有什么治理黄河的好办法?我想,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变成现实。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一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谁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3、保

    25、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齐读保护环境宣传语 保护生态环境 造就秀美山川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词语。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摇篮 忧患 原因 自然 社会 (水土流失) (人口增长) 治理管住泥沙 保护森林 合理利用土地 启示 保护环境 不滥砍滥伐 兴修水利【篇三: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

    26、,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搜集资料。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 听钢琴曲黄河大合唱,问:这首曲子是歌唱什么的?板书:黄河 、出示课件,师一边指示看地图,一边介绍黄河。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黄河的歌曲,有关黄河的诗句,有关黄河的歇后语等。你还了解有关黄河的哪些知识。 黄河被人们歌颂,赞扬,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

    27、母亲河。可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黄河正经历着惊人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课,板书完成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预习 、认读生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三、学习课文 、围绕提示,自读自学。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参考字、词、句段篇章 、学文(-自然段) 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找出相关句子、段落。板书:摇篮 找出说黄河是摇篮的关键词。板书: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人们又把黄河叫作什么?找出相关句子、段落。板书:祸河 读句子,看图片,补充资料(痛苦的回忆)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触?是的,这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文中使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同学们平

    28、时在写作时也要适当使用这种说明方法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引读第自然段(反问句式):看到这些数据,人们不禁要问:?,(换成肯定句式)我们不禁要说:? ()指导朗读这部分,分男女生读,写摇篮的语句读得舒缓平静,写祸河的语句读得严肃,震撼。 、学习第自然段 黄河变成这样了,和黄河自身的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边看图示边默读第自然段,找找黄河有什么特点。 老师讲解图示,理解“悬河” 学生齐读课文,交流小结: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学习第自然段 现在我们再去深入地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吧。小组合作,读文填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根据“摇篮”的关键词,小结出“祸河”的关键词,板书:气

    29、候寒冷 森林毁灭 水土流失 理解句子“更严重的的是”,总结出这句话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恶性循环) 、学习课文第自然段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黄河从摇篮变成了祸河,那人类应该为黄河做些什么呢? 读语文书上的资料袋,自由谈。 读课文,小结出黄河的治理:板书(理解:数管齐下) 、牧林为主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三、迁移延伸 、治理黄河我们作为小学生暂时无法做到其中的任意一项。但保护黄河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也该做点什么呢?就让我们做一个宣传员吧,人人争做“鹤湖小号角”,把关于黄河的知识讲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听,把保护黄河的宣传语到处传播吧! 、交流保护黄河宣传语。 四、总结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后来由于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等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大声呼吁(指屏幕):同饮黄河水,共保母亲河! 板书设计: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摇篮 祸河 治理 气候温暖 气候转寒 牧林为主 森林茂密 森林毁灭 规划用地 土地肥沃 水土流失 修筑水利


    注意事项

    本文(黄河的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