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x

    • 资源ID:9708783       资源大小:31.3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x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分封制打破了氏族血缘关系的界限,成为有效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它与分封制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此外,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还制定了一套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联系,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在发展中渐走向成熟。第2课、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2、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第3课、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实:1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推恩令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1)三省六部制确立以前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秦代:秦代的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

    3、权重。汉武帝时期:选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特别是负责传送文书的少府官员尚书,作为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握有实权,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但各自的职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性,也尚未构成中枢权力机构。(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评价(3)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宋朝: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又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为制约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4、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成为最高的行政机构,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也归入中书省。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特点、影响。特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核心是集一切大权于皇帝。从夺兵权入手,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强化中央集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1)目的:为有效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2)措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处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拥有大权,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

    5、管理。(3)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度的开端。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多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性等。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严重

    6、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鼓吹君权神授,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宣言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3)人治高于法治。(4)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6课古

    7、代希腊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过程,内容,评价):了解希腊自然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古希腊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经济和文化生活交往活动,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且较早的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利于公民政治的形成。希腊城邦的公民政治得以实行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因为直接民主惟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才有可能。雅典仁人志士的斗争使雅典最终确立并完善了民主制。民主制中有不少内容源自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可以说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奴隶劳动为城邦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靠近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

    8、丰富营养。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雅典民主制特征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特征的充分体现。(3)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开世界民主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行了关于“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设想。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对经济文化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局限性:雅典民主,仅对公民集体而言,对于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

    9、妇女、奴隶和他国公民,则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雅典民主所采用的轮流坐庄形式导致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窒息、限制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才能,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第7课 罗马法(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起源与发展早期阶段: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

    10、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维护贵族利益,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因为有了成文法,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发展阶段: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之间出现新的矛盾,而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对外扩张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完成阶段:从3世纪开始,帝国内部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原先适用于不同法律主体的公民法和万民

    11、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实际意义。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皇帝励精图治,他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令四种法律文献在内的法律汇编,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2)内容: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

    12、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罗马法的评价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起了以下作用: 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社会的基础;它对公民平等权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有效地笼络了上层阶级。帝国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近、现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

    13、现成的法律形式。 如: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不列殿法系也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都起源于罗马法。近代初期阶段,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中的理论为基础。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背景条件,标志,作用)第9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无实权,

    14、主要作为国家统一和英联邦的象征。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第10课、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同:两国政体的阶级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是三权分立的 近代国家政体;都实行政党政治。异: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任命产生政府,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世袭,实行终身制。首相是国家行政首脑,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

    15、首相与议会关系。第1112课、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相同:实行两院制,议会为立法机构,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统率军队;下议院的权力都较小,立法权都受限制。不同:国家元首,元首产生的方式,元首的任期,元首的权力;政府首脑及产生,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和政府的关系;官员和议会代表产生的方式不同。3、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特征与作用:基本特征:议员、议会普选产生,代表民众意志,执掌国家权力;议案由议员提出,集体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各国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16、的程度高低不同;政党政治,一般是两党制或多党制。作用:代议制的形成,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也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展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840至1900年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1840-1900年列强侵华的主

    17、要史实1两次鸦片战争2中日甲午战争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1840-1900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1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1)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2)1841年三元里人民展开抗英斗争(3)1894年在平壤战役、黄海海战中中国军队进行英勇还击,涌现出左宝贵、邓世昌等著名英雄。2义和团运动(起因、进程、特点、意义)特点: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为主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民族战争。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中华民族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近代展开的一次次反侵略斗争不同程度的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独

    18、立的坚强意志。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20世纪3040年代日军侵华暴行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全民族的抗战3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及其意义4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及其意义5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作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2)局限性: 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能取得

    19、胜利,仍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 五、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更重要的是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的新道路,但实践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六、五四运动(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

    20、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它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第20课、共产党宣言(内容和意义)和巴黎公社(建立的史实和经验教训)巴黎公社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第一,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且用无产阶级新型国家取代制,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第二,作为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坚决镇压反动力量。第三,大量的民主经验,包括实行民主选举,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取消高级官职的高薪制。第四,一个

    21、新型的民主国家应该实行权力的分化,以达到权利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第五,公社实行的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性,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资本主义,组织社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第21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第2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概述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及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史实:A中国共产党的创建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C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4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D解放战争(1)抗战胜利后

    22、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2)全面内战的爆发(3)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4)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与基本经验: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是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革命的胜

    23、利,大大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斗争,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基本经验:从五个方面概括: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中“理论指导”是灵魂,革命“道路”是方向,“群众支持”是基础,“革命军队”是中坚,“统一战线”是保障。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

    24、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文化大革命”(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9-30-32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5、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第31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关于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可以用“一个原则、两个会议、三个政策“来记忆。“一个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三个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怎样理解和平共处五

    26、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使用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

    27、权,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它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依据和成就:时期国内外形势外交政策外交成就

    28、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定了“一边倒”等方针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争霸苏攻美守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相关科内综合 1、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一战前,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欧洲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一战后,舞台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其两侧

    29、转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一是欧洲实力的削弱,二是一战后美日实力增强,三是二战实现这一转移。二战以后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这是因为二战使西欧各国进一步削弱,而苏联成为唯一能同美国抗衡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苏东剧变,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事务和地区形势,它表明国际中心舞台呈现多元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从以上叙述可知,支持各时期国际关系中心的是实力,实力的变化必然引起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2、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

    30、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都有高度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都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3)从对霸

    31、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3、两极格局结束对世界的影响二战后的两极世界格局,主要是由美苏两国的军事力量来支撑的。在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和为争霸世界而进行的争斗及军备竞赛,使世界处在新的世界大战甚至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也不断加剧着世界的紧张局势。两极格局解体后,这些不安定因素显然都不存在了,世界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势必会导致国际关系中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首先,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失去强大力量的制衡,会日益显露出其霸权主义的本性。其次,在两极格局下被压抑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扩张欲望会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也会暴露和激化,并且此起彼伏,使世界动荡不安,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