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大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 资源ID:9776080       资源大小:30.76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大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1、电大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3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5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2、。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10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11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第五章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

    3、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9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

    4、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10斯威齐模型:美国经济学家PM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11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第六章分配理论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3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4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

    5、增加。5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6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7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8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1局部均衡:一般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2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3帕累托改进: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

    6、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4帕累托最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5交易的帕累托状态:是指当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态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交换,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6效用可能性曲线:亦称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达到的最大满足程度。7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要素在生产者之间的分配,使得生产者产量最大化的状态。8生产可能性曲线:亦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个生产者C和D分别生产的两种商

    7、品X和Y的最大组合。9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10无妒忌分配:是指最终分配结果使得社会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商品偏好,胜过对别人所拥有商品的偏好。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3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4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

    8、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5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6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7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8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9交易费

    9、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10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1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支出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3收入法:从分配角度

    10、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4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增值的总和。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6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7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8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9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

    11、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1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2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

    12、产生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4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5自然失业率: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6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7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9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

    13、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3.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

    14、动量之间的比例。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8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

    15、数量。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4.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6.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

    16、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2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3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4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5绝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6相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7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1经济增长:是指一

    17、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2合意增长率:是指能产生使企业家感到满意的经济活动结果的经济增长率。3自然增长率:是指现有人口、资源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4经济周期:一般把这种经济波动,即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5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6.对外贸易乘数:(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乘数作用,即增加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若用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K表示乘数,I表示投资的增加,则:Y=KI)1、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

    18、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2、需求收入弹性: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3、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4、替代效应: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6、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7、需求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

    19、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8、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9、外部性:单个厂商或家庭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或家庭的外部影响。10、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1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12、国内生产总值: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13、总需求:指全社会在一

    20、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14、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15、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16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17、菲利普斯曲线:又叫价格调整线,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18、结构性失业: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

    21、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19、挤出效应: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20、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2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22、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2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2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

    22、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25、外贸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变化量之间的比例。1、货币乘数:(B)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2、货币政策:(C)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3、结构性失业:(C)C、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4、平衡预算乘数:(B)B、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

    23、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5、公债:(C)C、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6、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7、总需求:(A)A、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8、固定汇率:(C)C、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9、货币供给:(B)B、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10、摩擦性失业:(B)B、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1.乘数:(D)D.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2.消费函数

    24、:(A)A.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3.货币需求:(A)A.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4.基础货币:(C)C.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6.公开市场业务:(D)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7.总供给曲线:(D)D.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8

    25、.均衡国民收入:(C)C.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9.菲利普斯曲线:(D)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10.浮动汇率:(D)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1.国际收支平衡表:(A)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2.总需求曲线:(B)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3.相对优势原理:(B)B.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4.周期性失业:(D)D.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

    26、失业。5.固定汇率:(C)C.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6.潜在国民收入:(B)B.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7.失业率:(A)A.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8.浮动汇率:(D)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9.边际消费倾向:(C)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10.通货膨胀:(A)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C)C.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

    27、的自动稳定器。2.边际储蓄倾向:(A)A.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3.边际消费倾向:(C)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4.税收乘数:(A)A.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5.潜在国民收入:(B)B.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6.国际收支平衡表:(A)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7.存款乘数:(A)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8.绝对优势原理:(A)A.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9.菲利

    28、普斯曲线:(D)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10.平均消费倾向:(B)B.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1、边际储蓄倾向:(A)A、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2、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D)D、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3、绝对优势原理:(A)A、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4、存款乘数:(A)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5、货币供给:(B)B、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6、相对优势原理:(B)B、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

    29、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7、浮动汇率:(D)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8、国际收支平衡表:(A)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9、转移支付乘数:(E)E、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10、总需求曲线:(B)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税收:(B)B、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2、浮

    30、动汇率:(D)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3、通货膨胀:(A)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4、公债:(C)C、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5、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D)D、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6、国际收支平衡表:(A)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7、派生存款:(D)D、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8、储蓄函数:(D)D、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9、公开市场业务:(D)D、是指中

    31、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10、绝对优势原理:(A)A、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1、边际消费倾向:(C)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2、平衡预算乘数:(B)B、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3、总供给曲线:(D)D、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4、货币政策:(C)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5、财政政策:(A)A、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


    注意事项

    本文(电大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