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docx

    • 资源ID:9803710       资源大小:31.3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docx

    1、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管理学第一章组织与管理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组织要素及其整合一、组织及其要素思考题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体。五要素是:组织成员 (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为组织作贡献)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目标,一般由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组织活动 (组织存在的标志,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大家认同的目标)组织资源 (资金、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需要筹措)组织环境 (组织生存在一定环境中,首先要适应环境;不是被动适应,可对环境施加影响)二、组织要素的整合(一)要素内部的整合(1)组

    2、织成员的整合 (2)组织目标的整合(3)组织活动的整合 (4)组织资源的整合(二)要素之间的整合(1)活动与环境的整合 (2)目标与活动的整合(3)活动与人的整合管理就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这种整合的内涵:1. 制定有吸引力的目标以聚集组织成员。2. 选择能最有效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方案。3. 协调不同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努力。4. 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特点组织筹措物质条件。5.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加工和利用这些物质条件。6. 根据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决定或调整组织的目标性质与活动内容。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一)作为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企业(二)企业的任务1满足社会需要2获取利润3满足社会需要与获

    3、取利润的关系思考题4为什么说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都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满足社会需要是由企业的社会组织属性所决定的,实现利润是由企业的商品生产者性质所决定的。这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前提。因此,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三)企业的活动1资源筹措 2资源转换 3产品销售第二节 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原则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思考题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

    4、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管理的定义有多种。福莱特(Follett,1942)曾给管理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艺术,它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要想对管理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这一定义显然是不够的。 下面我们援引有代表性的中外管理学教科书对管理所下的定义,据此给出本书的定义。 罗宾斯和

    5、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认为,“管理这一术语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刘易斯(Lewis ,Goodman and Fandt,1998)等人指出,“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与前面的定义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它立足于组织资源。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Plunkett and Attner,1997)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管理定义为“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

    6、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活动。”这一定义比前面的定义更加具体,突出了管理的职能。徐国华等(1998)指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管理有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以上三个层次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7、杨文士和张雁(1994)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该定义与前一定义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它只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对其他资源的作用。还有很多管理的定义:1.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2. 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4. 管理是由一个人或更多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5

    8、. 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6. 管理是社会主义教育。(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7.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8. 管理就是决策。9. 管理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产生一种新状态的过程。10. 管理就是谋取剩余。11. 管理就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12.管理就是领导。13.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

    9、无法实现的目标”(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一版2000)二、管理的内容思考题3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为什么?组织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和分析。横向分析是从管理涉及的内容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的。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展开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管理工作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业务管理。(2)人事管理。(3)财务管理。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组织管理的内容的。不论是对社会组织的一般管理,还是对组织活动的某个方面的具体管理,它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内容:(1)计划。(2)组织。(3)领导

    10、。(4)控制。三、管理的原则(一)效益原则(二)人本原则思考题5何谓人本原则,管理者如何才能实现人本管理?所谓人本原则简言之就是依靠人、为了人。组织是人的集合体;组织活动是由人来进行的;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则应当是管理的首要原则。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则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依靠人的管理”是指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为了人的管理”是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的。管理的为人服务不仅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来提高组织业务活动的效率,从而使

    11、组织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而且还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三)适度原则思考题6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所谓适度原则简言之就是在管理中不能走极端,片面化。管理活动中存在许多种相互矛盾的选择。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绝对分散,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多的不是取决于对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而是取决于对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

    12、时管理。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特点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第三节管理的科学化与方法论一、管理科学化思考题7什么是管理科学化?为什么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然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是指管理者在其实践过程应当按照客观的规律来办事,依据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策,有效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则是指对于管理问题的探索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管理问题的提出、知识的获取和管理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然是管理学发展

    13、的主流,理由如下:首先,职业化管理研究队伍日益扩大以及系统的管理科学教育不断发展,都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的创新,同时也为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奠定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不断创新与完善,也将使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复杂性科学及方法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因为管理本身就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动态性特征。最后,管理研究的专业化分工及知识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实践过程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从而又反过来推动管理科学化研究,加速管理科学化进程。二、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艺术性思考题8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

    14、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首先,管理学的使命确定其是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艺术常被用于安抚人们的心灵、刺激人们的欲望,激发人们灵感。管理学则是发现组织活动中的协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基本属性:(1)普适性。是指构成科学知识命题是一般性断言和普遍性陈述。管理学是建立在对组织协调活动及其投入要素的抽象基础之上。(2)可重复性。管理学的强大使用价值就是其命题可重复性的表现。(3)逻辑自洽性。指科学知识应具有体系完整性。管理学涉及计划、组织、领导

    15、、控制和创新的完整的职能体系。(4)可证伪性。是指科学知识具有其适用的范围。现代管理发展一再突出权变法则,指出任何管理学命题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再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不是逻辑理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进步性。管理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有复杂性思想的人,管理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还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把管理学理解为一套固定公式与通用模式是狭隘的有害的。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其合理性体现在进步性,体现在接受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管理学不是一门艺术,但管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管理实践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由于管理知识是对人类管理行为的抽象,其普适

    16、性特性就必然要求过滤掉具体的背景知识。越是抽象的知识,就具有越高的普适性,运用这些知识的实践活动也需要有更高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澄清管理知识的科学性对于研究管理和从事实践活动都有着指导意义。从研究层面来看,管理研究应当注重构建管理知识的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洽性和可证伪性;要努力探索管理理论所隐含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只有这样揭示管理问题背后的规律性,才能将管理经验上升到理论。管理学的研究也存在规范的程序,经过行为归纳过程抽象和概括出来管理理论与管理科学知识,即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还需要经过事实的检验,通过实践应用效果的检验不断获得证实或者证伪。然后,再对原有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或

    17、修正,或者调整研究方法,以此修正和发展其理论。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科学性的内在规定性,要求管理者对待管理理论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从管理学的“弱科学性”来怀疑其合理性,管理学的合理性根本在于其进步性,体现在它对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的接受。管理者必须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地学习管理理论,才能逐步接近管理规律的认识,才能可能按照管理规律来办事。三、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思考题9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对管理研究和实践活动有哪些影响?明确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对于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是多样化研究的逻辑基础。在管理问题的研究上,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其存

    18、在的合理性。要避免狭隘的单一方法的研究思维,这种思维可能会排斥其他方法,导致唯我独尊的局面。最终破坏管理研究丰富多彩的局面,导致管理研究和管理思想的萎缩与枯竭。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要具有丰富而宽广的知识,这些知识储备是全面而深刻地认知管理理论的保障;另一方面,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要求管理者要从多科学中汲取管理知识的营养。四、系统的观点及其启示(一)系统及其类型(二)系统的特征(三)系统观点的启示思考题10系统的观点对管理活动有哪些启示?系统的观点可以对管理活动提供许多启示。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管理必须有整体观点。管理者解决每一个经营问题不仅要

    19、考虑到该问题的解决对与问题直接有关的人和事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其他相关的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对企业内部影响,还要考虑到对企业外部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对目前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2)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要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与任务,不能越权指挥、越级请示,以避免管理系统发生混乱,反映问题要由下而上。(3)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管理者要关注环境变化,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的新要求。管理者要通过企业系统的力量去影响环境,开发环境,引导环境的变化,以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一、顺道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

    20、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道”是指客观规律,“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人们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顺轨而行,不能逆道而上,因为道是客观存在的,顺乎它,它就会助你成功。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第一,要辨道,就是要辨识客观规律,为此要对管理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由表及里,逐渐掌握其规律性。第二,要顺道,就是要根据客观规律的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切不可凭主观好恶,随意做出决策。二、重人三、求和四、法治思考题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法治就是根据法律而非君主或官吏的个人好恶来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组织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法治包括明法、一法、常法三条基本原则。明法是指法的公开性

    21、原则,所谓公开就是要让人们都知晓法律规定;一法包括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统一性是指令要统一,平等性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常法,即保持法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法不能朝令夕改。 五、守信六、预谋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共13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的必备书籍。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

    2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该书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齐王和田忌赛马,各出三匹马,每匹马只出场一次,共赛三场,胜数多者获胜。齐王具有优势,因为两人的三匹马以速度快慢排序后,齐王的三匹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三匹马快一些,如果这样比赛,齐王肯定以3比0 获胜。田忌请孙膑帮忙,孙膑为田忌出主意,以己方最慢的马对齐王最快的马,以己方最快的马对齐王第二快的马,以己方第二快的马对齐王最慢的马,结果田忌以2比1的比分获胜。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

    23、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可参阅(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杜,20033849)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法制。这些思想流传几千年,至今对经营企业、管理组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国集权式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亩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这

    24、两方面的学问及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1.顺道: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顺道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管理要适应客观规律。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这是“管子”的思想。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司马迁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适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这是治国的“善政”。“顺道”是中国传统管

    25、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2.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这些思想历代都有,逐步成为管理国家的准则。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能否得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诸葛亮总结汉朝的历史经验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26、前出师表)。在治生学方面,我国也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凡能工巧匠,或对生产建设有重大贡献者,如春秋时发明木作工具的鲁班,战国时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对发展纺织技术有重大贡献的元代黄道婆等人,都传诵千古,流芳百世,为人典范。3.人和:和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唐太宗是个讲团结的君主,他不仅重用拥护自己的人,而

    27、且重用反对过自己的人,魏征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太宗就位后不计前隙,照样重用。正因为唐太宗广泛团结人才,形成一个效能很高的人才群体结构,贞观之治才有了组织上的保证。4.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人们只能被欺骗一次,第二次就不信你了。治生也要守信。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

    28、我国从来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至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明代徽商唐祈,他父亲曾借某人钱,对方借据丢失,唐祈照付父亲的债,后来有人拾得借据,向唐祈讨债,他又照付。别人嘲笑他傻,他说,“前者实有其事,而后券则真也。”守信是进财之道。5.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利器说”是兴邦立业的重要思想。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

    29、“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东汉和三国时出现的新式炼铁鼓风器水排,大大提高了铁的质量,从而提高工具和兵器的质量,这都是在当时的政府官员的主持下发明和推广的,说明“利器”思想已引起当时国家管理机构的重视。“利器说”是兴邦立业的重要思想。6.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主客观条件“妄行”,用人也应注意因

    30、才施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时空原则就是办事要注意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治国和治生,不顾时间的变化,用老一套的办法,不注意“视时而立仪”,“审时以举事”,必然招致失败。韩非也用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诫治理国家者不可是“守株之类也”。这是一切管理者都应引以为戒的。7.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要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我国有一句名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

    31、,二是运筹。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孙子”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范蠡认为,经商要有预见性,他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原则。中国古代有许多系统运筹成功的实例。宋朝丁谓奉命修复焚毁的皇宫,需从远处运土和建材,他挖开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运各种建材,皇宫修好后以建筑垃圾填河恢复道路。一项正确的决策使取土、运料、处理垃圾结合起来,“一举而三役,计省贯以亿万计。”在军事上通过运筹对策,以计谋取胜者更是不胜枚举。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如三过时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都是运用战略策略以弱胜强的典

    32、范。8.节俭:提倡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纵观历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命,则会国泰民安。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9.法治: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实行“明法”和“一法”原则。“明法”指公开性。“一法”指平等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韩非在论证法治在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韩非说这个办法


    注意事项

    本文(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