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下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docx

    • 资源ID:9853279       资源大小:34.4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下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docx

    1、高二下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高二下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 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下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希望可以帮到你!教案【1】教学目标:1、熟悉并掌握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论证技巧。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3、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为什么要拿来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3、理解破与立的

    2、关系教学难点:1、“送去主义”是难点。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不熟悉,文章中有些词语比较费解。所以讲解时要适当介绍背景,把费解的词语作重点讲解。2、反语的运用3、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色,进而理解杂文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唐诗宋词,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看了不少,每天我们也进行交流,但对于这些文学作品,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接受它呢?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

    3、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板书课题、作者。二、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外出*家领土,对内实行*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

    4、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

    5、一种恐惧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作品出处1、阅读注释2、补充: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发表于1934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副刊上。课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三、文章研读:读标题1、拿来

    6、主义中的“主义”是什么含义?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板书)2、议论文的标题有两个大类:论题型的和论点型的,本文的标题是哪一类?论题型3、从这个标题中可以看出,本文应该着力解决(或论述)哪几个问题?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么样拿来?这是一个标准的三段论模式,是我们写议论文时的一个很好的法宝,依照这样的思路去结构文章,非常的安全保险。带着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将文章浏览一遍。插入杂文文体介绍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文章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回顾“主义”一词的含义)1、明确文章哪些部分涉及到“拿来主义”这一观点明确:第610段2、这几个段落中哪一个语句给我们提供了答案?第

    7、七节: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表明了作者的一种主张)注意,本句中有一个词:“所以”表明这是作者得出的结论,那么这一结论是在什么基础上得出的?(也即作者为什么提出该论点)排除法的引入(ppt展示)快速阅读课文的一到七小节,用排除法的方法,理出1-7小节的论证思路。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非闭关主义非送去主义非送来主义所以,要“自己来拿”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论证?因果论证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以笔锋犀利著称,在这里他又是以怎样的一种表述来否定并批判这三种“主义”的呢?1闭关主义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

    8、政策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送去主义实质国民政府的*政策做法只是送出去送了什么出去呢?一批古董几张古画和新画梅兰芳博士从数量上来看是变少了,反映出一味的送去,最终会无物可送,而鲁迅先生却把这说成是“也可以算得显出一些进步了”,说明了什么?明确:反语,讽刺国民党政府在欺世惑众、媚外求荣方面的花招愈演愈烈文章开篇,鲁迅先生即向我们展示了他那深厚的笔力,请大家注意文段中用红色标记的字词句,分析其深刻内含。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作者在这里并没有非常直白将这种后果表述出来,那他是怎么说的呢?“尼采就自诩

    9、他是太阳做奖赏。”分析:尼采自诩是太阳,实际不是,最后疯了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实际不是,最后灭亡运用类比手法,讽刺盲目自大者,告诫人们一味“送去”,只能沦为乞丐。即使自己这一辈沦落不到,子孙后代呢?讨一些残羹冷炙作奖赏。3送来主义在提出这一主义的时候,作者用了四个意思较接近的词语,我们有必要辨析一下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掉或送人,一般没有恶意。抛给: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的阴谋罪行。(“给”字表示是怀有企图,非要你接受不可的)送来:自欺欺人的说法,批判国民党政府奴性十足的嘴脸实质帝国

    10、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日本小东西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小结: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出,鲁迅先生对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礼尚往来(板书),没有往来不行,光有往也不行,必须得有来,但来的也不是随便的东西,必须是好的,有用的,但是我们不能控制这一点,所以,作者提出了他的主张拿来主义。按照我们写议论文的思路,在文章第一部分就应该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而这篇文章的观点到第七小节才提出,这是为什么呢?明确: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本文先驳后立(先破

    11、后立)。讨论解决第三个问题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拿,带有主观能动性,既然是主观的就会受到自己和他人思想的影响,当时有些思想清醒的青年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不敢拿来,这不好;随便乱拿,没有原则性也不好,到底该怎么实行这一主义呢?1、仔细阅读8-9节,理清思路(板书)这里主要理清穷青年和拿来主义者的不同做法大宅子穷青年徘徊不敢进门孱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放一把火烧光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废物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鱼翅吃掉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烟灯和烟枪送一点如博物馆,其余毁掉姨太太各自走散2、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请

    12、同学们思考:“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3、穷青年的三种做法又具体指什么呢?孱头DD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DD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DD全盘西化,投降主义。4、“拿来主义”要求我们对待这些事物要各持什么样的态度?“鱼翅”DD吸收DD“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鸦片”DD批判地吸收DDD“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

    13、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烟枪和烟灯”DD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DD“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姨太太”DD坚决抛弃DD“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5、要求学生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明确:(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条件?)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

    14、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5、这告诉我们“拿来主义”的最后一步该怎么做?明确:创造6、由此,请我们总结: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明确:占有挑选创造(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个方面,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归纳本文中心。要求内容完整,语言通顺。最后要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策,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但并没有枯燥地讲

    15、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比喻论证第8、9两段明确: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类比论证:第3段明确: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板书)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二者的区别一定要弄清。对比论证:

    16、8、9、10三段明确:“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与“新人”的表现对比。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板书)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板书:本文的论证艺术: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体会本文语言特点讽刺、幽默、犀利教学方法:请学生在原文中找自己觉得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语言,并加以评析。如: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

    17、的了。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学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讽刺、幽默的韵味,接着要求学生再尽自己所能举出课文的其它例子。教师小结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思考探究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

    18、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学生讨论,列举类似现象,教师引导作分析。(如果学生提出的材料较多,且分析言之成理,那么,按本文形式,以“新拿来主义”或“的拿来主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列出论证的提纲。如果提出的材料不丰富,则提供以下材料,请学生作评析,而后作文。)1、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3、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而在中国

    19、,仅提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4、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流产品出口欧美,二流产品国内用,三流产品送中国。(本田的安全气囊问题,三菱的排气管设计缺陷问题)5、法国的*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6、中法合资的广州雷诺公司,因生产的标致汽车国产化率太低,最终不欢而散。7、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但几年下来,中国所掌握的仅是该公司硬件生产技术,核心技术却得不到。8、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学巴西,学南斯拉夫必须要超过他们,变成自己的。首先要咱们的中国足球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足球不能成为新

    20、足球。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学习目标: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学习过程: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一、生疏字词:礼尚(shng;崇尚、重视。)自诩(x;夸耀,说大话。)残羹(gng;有浓汁的食品。)冷炙(zh;烤肉。)冠冕(min;古代帝王戴的

    21、帽子,引申为体面。)吝(ln)啬(s)、髓(su)、蹩(bi)二、研习新课: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教学设计

    22、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

    23、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2.研习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的表现力。(1)提问: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

    24、的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明确:

    25、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4)小结:作者

    26、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教学设计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3.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1)提问: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

    27、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28、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

    29、,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4.研读第三部分: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明确: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5.总结全文,加深理解。(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2)归纳写作特点。先破后立,破立结合;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语言犀利、幽默。教案【3】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2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下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