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考笔试常识专项中国历史事件排序.docx

    • 资源ID:9865967       资源大小:771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考笔试常识专项中国历史事件排序.docx

    1、公考笔试常识专项中国历史事件排序中国历史事件排序(讲义)一、夏禹传启,家天下划分九州桀行暴政而亡二、商商汤灭夏(鸣条之战)盘庚迁殷武丁盛世纣暴政亡国三、西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实行分封制国人暴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洛邑四、春秋战国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荆轲刺秦) 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兵、杂)五、秦秦灭六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秦小篆)、焚书坑儒、北征匈奴、南平百越、修筑长城昏庸腐朽的秦二世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刘邦灭秦六、汉楚汉之争垓下之战白登之围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击匈

    2、奴 巫蛊之祸昭君出塞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刘秀称帝光武中兴黄巾大起义七、三国两晋南北朝军阀割据混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鼎立夷陵之战魏灭蜀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晋灭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匈奴灭西晋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淝水之战南北朝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八、隋杨坚称帝开皇之治炀帝暴政,科举确立,兴修运河农民起义炀帝被弑九、唐李渊自立为帝,建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则天建周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亡于藩镇十、宋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靖康之难康王赵构继承皇位,史称南宋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击蒙古 南宋灭亡十一、元蒙古国创始人铁木真忽必烈建立元朝设宣政院,西

    3、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在澎湖设巡检司,正式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推翻元朝十二、明朱元璋建明朝靖难之役,朱棣迁都北京郑和七下西洋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戚继光抗倭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义,崇祯自缢煤山十三、清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吴三桂引清入关顺治入关郑成功收复台湾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末立宪辛亥革命【真题链接】1.(2020-浙江)下列我国古代的变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A. B.C. D.2.(2019-联考)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4、A.文景之治汉朝B.武丁盛世商朝C.康乾盛世清朝D.开皇之治唐朝3.(2018-国考)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是( )。 A.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B.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从平城到洛阳C.晚清的政治改良运动从甲午到戊戌D.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与中国4.(2013-浙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勾践灭吴三家分晋B.商鞅变法 齐桓公称霸勾践灭吴三家分晋C.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三家分晋商鞅变法D.勾践灭吴 齐桓公称霸三家分晋商鞅变法5.(2018国考)下面是对我国一份近代历史文献的描述:是一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

    5、家的新方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因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未能实施。这份文献可能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2017-江西)下列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7.(2017重庆)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是( )。A.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B.创建近代海军和训练新式海军C.颁布资政新篇,提倡资本主义D.兴办近代学校和派遣留学生8.(2018陕西)下列历史事件

    6、中,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有( )。A.商鞅变法B.王莽新政C.魏孝文帝迁都D.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事件排序(笔记)【注意】1.本节课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排序。本节课是总结性的课程,一些具体的内容在其他课程中都会涉及到,比如古代帝王将相、古代的重要制度、战役、诸子百家等,本节课从宏观上进行总结梳理,所以建议听这节课前先学习其他的历史课程,再将这节课作为总结回顾。2.本节课的任务:(1)掌握事件的排序:考试中有排序题,很多同学会感觉很懵,这节课会按照朝代的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对历史事件的前后顺序有更加清晰的把握。(2)了解都城:掌握各个朝代定都的地方。一般考查都城的位置或者都城的古

    7、今地名对应关系。一、夏禹传启,家天下划分九州桀行暴政而亡【解析】1.禹传启,家天下:(1)建立者: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带领老百姓治理黄河流域的水患,因为治水有功,舜将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禹后来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朝代。(2)定都:相传定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注意:此处存在争议,本节课采取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说法。(3)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王位,此时不再是民主推举的禅让制了,而是典型的父死子继,即世袭制,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父传子的世袭制代替了上古的禅让制。2.划分九州:(1)禹建立夏朝后,把天下划分为九州,也就是禹贡九州。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

    8、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后来成为古代天下的代名词,比如,2019 年有一部电视剧九州缥缈录,“九州”指古代天下。(2)九鼎:大禹划分九州后,让九州的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了九鼎,九鼎象征九州,将名山大川、奇异之物刻在九鼎之上,将鼎陈列在宫门之外,因此鼎象征着国家和权力,所以在中国古代将一个国家的建立称为顶鼎,一个国家的灭亡称为迁鼎。比如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是权力的象征。3.桀行暴政而亡:亡国之君夏桀。夏桀宠爱妺喜,而且夏桀非常残暴无道, 最后被商汤所灭,夏朝灭亡。二、商商汤灭夏(鸣条之战)盘庚迁殷武丁盛世纣暴政亡国【解析】1.商汤灭夏(鸣条之战):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2.盘庚迁殷:商朝建

    9、立后,最初定都在亳(今河南商丘一带),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加上黄河下游经常闹水灾,所以商朝建立后多次迁都,直到商朝中期,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便再没有更换过都城,政局稳定了,所以商朝也叫殷商或殷朝。殷在今天的河南安阳,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发掘出商代后期都城的遗址,即殷墟。3.武丁盛世:武丁是盘庚的侄子,在武丁统治时期将商朝推到了极盛,史称武丁盛世。武丁有一任王后叫妇妌,死后庙号为戊。提到戊会想到后母戊鼎,其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是武丁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戊所铸造的,“后”是伟大的意思,“后母戊”指伟大的母亲戊。后母戊鼎的曾用名是司母戊鼎,一开始学者认为这个

    10、字是“司”,表示祭祀之意,后来学者认为这个字应该是“后”,表示伟大的意思。4.纣暴政亡国:亡国之君商纣王。通过封神榜等电视剧可以知道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好像亡国之君身上所有的特质商纣王都有。比如沉迷享乐, “酒池肉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同时非常残忍,发明了炮烙之刑;还好色, 宠幸妲己。三、西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实行分封制国人暴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洛邑【解析】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1)讨伐商纣王的部落是周。周武王联合其他部落带着五万兵力来讨伐商纣王,商纣王听说周武王讨伐自己,但是大部队在外面无法赶回,便赶紧找了奴隶和俘虏,临时凑齐 17 万人的部队。两军在牧野交

    11、战,纣王的军队是乌合之众, 本来就军心不稳,也不想给暴君卖命,所以在战场上还未交手便临阵倒戈,调转枪头给周军开路,纣王一看大势已去便在鹿台自刎,商朝灭亡。(2)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历史上将这一段统治成为西周。2.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打下天下后会分封亲戚或功臣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帮其开疆扩土、巩固王室,比如将开国功臣姜子牙分到齐地,齐地的都城叫临淄(今山东淄博);再如将弟弟周公旦分到鲁地,鲁地的都城是现在的山东曲阜。所以,山东叫齐鲁之地与分封制有关。(1)周公旦: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武王打下天下后过于劳累,两年后死亡,儿子周成王继位,周公辅佐周成王,在辅佐

    12、过程中如果听见有人求见, 食物都会来不及咽下去,吐出来后立即接见求见的人,所以周公吐哺说明礼贤下士、求才心切。(2)周成王和康王是非常优秀的君主,父子二人开创了西周初期的成康盛世。3.国人暴动:西周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周厉王有关。周厉王实行“专利” 政策,将山川湖泽改为由天子直接控制,不让国人进入谋生,老百姓因此很不满, 周厉王便让巫师监督老百姓,如果百姓辱骂周厉王就要被杀掉,所以老百姓走在路上都不敢说话,只能相互交换眼色,叫道路以目。大臣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不让老百姓说话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周厉王不听,最终爆发国人暴动,将其赶跑。“国人”指居住在都城中的人,具体时间是公

    13、元前 841 年,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4.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其他诸侯看到烽火都以为外敌入侵,便跑来救驾,后发现被耍,惹得褒姒哈哈大笑,周幽王发现这个办法很管用,便多次点燃烽火。等到少数民族犬戎真正攻打都城镐京时,再次点燃烽火就没有人来了,最后西周灭亡。5.平王东迁洛邑:周幽王死后其儿子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将定都洛阳的统治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因为东周前后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政治形态,前期各个诸侯国争当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后期主要是存亡之战,开始大国兼并,“大鱼吃小鱼”,进入战国时期。四、春

    14、秋战国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解析】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1)齐桓公(姜小白):姜子牙的后代。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春秋首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长勺之战:和鲁国的战争,常考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晋文公:常考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通过城濮之战打败楚国, 晋文公奠定了霸主地位。常考典故退避三舍,晋国主动退让三舍(90 里),但是设了埋伏,跟过来就伏击对方,后发制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诱敌深入的战役。(3)楚庄王(熊旅):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楚庄王向周天子

    15、的代表询问鼎的重量。鼎在当时是权力/王位 的象征,询问鼎的重量实际上暴露了楚庄王想要取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野心。楚 王问鼎在大臣王孙满处碰到“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 周朝的国运还没结束,鼎的轻重不可以随便问。(4)越王勾践:常考典故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最后成功打败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复国成功离不开范蠡的辅佐,范蠡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而且知道只能和勾践共患难,不能同享乐,其在帮助勾践复国成功后立刻离开,写信给大臣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归隐江湖做生意,成为陶朱公,富甲一方。和范蠡相关的成语有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战国七

    16、雄(商鞅变法、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荆轲刺秦)【解析】1.从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1)三家分晋:晋国的三家卿大夫实力不断强大,将晋国一分为三,“三家”指赵、魏、韩。(2)田氏代齐:齐国的国君本来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后来被田氏取代成为齐国的诸侯。2.战国七雄: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后,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即战国时期有七个实力比较雄厚的国家,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统称为战国七雄。会考查位置排列,如谁的经度纬度高,谁在西、谁在东。最西边是秦,在陕西一带;最南边是楚,在湖北一带(湖北是荆楚大地);最东边是齐,山东是齐鲁大地;最北边是燕,

    17、电视剧芈月传中有“此去燕国为质”,因为燕国气候冷,比较担心,在最北边;中间部分从北到南排布为赵、魏、韩。3.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商鞅变法:当时的国君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典故立木为信/徙木为信:在变法前树立威信,老百姓相信他了,可以实施变法了。(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主要人物是孙膑和庞涓。桂陵之战的典故是围魏救赵(孙膑使的计策),马陵之战的典故是减灶诱敌,孙庞二人的斗智以孙膑的完胜而告终。(3)长平之战:常考典故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指赵括,最终在长平之战中败给秦国。(4)荆轲刺秦:常考典故图穷匕见,想刺杀最终没有成功。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兵、杂)【解析】1.百家争鸣(儒、

    18、道、法、墨、兵、杂):(1)儒家:关键词仁、义、礼、德、教学、求知,对应儒家。仁者爱人, 实行仁政;义在利先;礼强调等级有序;德强调为政以德。因为孔夫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以教学和求知一类相关的也对应儒家。(2)道家:强调道是本原、辩证思维、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老子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福祸相依”。道家最大的特点是在政治上强调无为,不要过多干预,要顺其自然。(3)法家:强调依法治国(法治);强调加强君主的中央集权,是为君主服务的。强调变法。(4)墨家: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没钱”二字贯穿思想始终,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子是木工出身,还懂一些科学技术,常考光学八条

    19、等。(5)兵家:关于打仗的内容,主要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6)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与百家无不贯通,什么都研究,集百家之所长。2.补充(考查较少):(1)纵横家:纵横指合纵连横,代表人物是苏秦和张仪。两人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国和国之间的问题很多,需要口才好的、会变通的人给国君出主意,苏秦当时游说六国,让六国联合起来抗秦,秦在西方, 六国在东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叫合纵。后来张仪又游说各国,让六国分别和秦国联盟,秦国自西向东和各诸侯国结交,是横向,叫连横。连横就是为了破坏六国之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2)名家:辩论名实。名指概念,实指实物,名家喜欢围绕概念和

    20、事物展开辩论,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惠施和庄子有一个著名的濠梁之辩,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论断。(3)阴阳家: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解释社会以及人和事。(4)农家:研究农业生产,体现农民的思想。五、秦秦灭六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秦小篆)、焚书坑儒、北征匈奴、南平百越、修筑长城昏庸腐朽的秦二世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刘邦灭秦【解析】1.秦灭六国:嬴政当上秦王后开始着手统一中国,当时秦采取的外交政策是远交近攻,即暂时和离秦国比较远的国家搞好关系,先干掉离秦国近的,再干掉离秦国远的,这个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记忆口诀为“喊赵薇去演戏”。秦王嬴政灭六

    21、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在咸阳(注意不在西安)。2.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秦小篆)、焚书坑儒: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地方上采取郡县制。地方分为郡和县两级,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这样让地方处于中央的管辖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度指长度,量指容积,衡指重量。(3)文化上: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指统一车轨,将车距统一为六尺,将车道统一, 方便全国范围内的车通行。书同文指统一文字,以前每个国家的文字不一样,现在国家统一了,如果大家写的字互相不认识不行,所以文字统一为小篆。焚书坑儒:当时一些人提出要恢复分

    22、封制,李斯进行反驳,认为时代不同, 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所以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下令将书籍焚烧了,留了一些医疗、占卜、农书等实用的书籍。“坑儒”指坑杀术士,即号称自己能求仙炼丹从而长生不老的人,他们给秦始皇求仙失败后卷钱逃跑,秦始皇很生气,搜捕当时的术士共四百多人,将其全部活埋。在当时的意义是加强了思想控制,消灭了反对的声音。3.北征匈奴、南平百越、修筑长城:(1)北击匈奴:匈奴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抗击匈奴的大将是蒙恬。(2)南平百越:百越指南方各部落。(3)修筑长城:经过北击匈奴和南平百越后,秦朝的疆域得到扩充,为了抵御匈奴、巩固北部的边防,秦始皇令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即秦长城。典

    23、故是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因为修筑长城过度劳累而死亡,孟姜女在寻夫时听说其丈夫被埋在长城底下,便在长城那里哭,最终将长城哭塌了,之后丈夫的尸骨露出来。曾考查我国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4.昏庸腐朽的秦二世: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胡亥昏庸残暴。典故有指鹿为马,秦二世时赵高大权在握,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排除异己。5.陈胜、吴广起义:秦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率先举起反秦大旗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揭竿起义,典故为揭竿而起。当时的农民起义缺少武器,便砍了树干作为武器,削尖了竹子作为旗杆,所以后世将老百姓起义叫做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后大喊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还有名

    24、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即那些称王拜相的人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这句话很有煽动性,大家听了后都愿意跟着他们。6.刘邦、项羽起义,刘邦灭秦: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很快被秦军主力镇压, 之后又兴起刘邦和项羽两路起义军。(1)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一战成名,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典故是破釜沉舟,将做饭的锅砸了,将撤退的船凿沉了,不给自己留后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鼓舞了士气,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2)刘邦:因为秦军主力被项羽灭掉,刘邦便很轻松占领了咸阳,秦朝灭亡。刘邦占领咸阳后和老百姓约法三章,即进入咸阳后废除了秦朝的严刑峻法, 只要遵守三条法律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约法三章、秋毫未犯,赢得民心

    25、。项羽觉得是自己消灭了秦军主力,是刘邦“捡漏”占领咸阳,从此项羽和刘邦二人为了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六、汉楚汉之争垓下之战白登之围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击匈奴 巫蛊之祸昭君出塞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刘秀称帝光武中兴黄巾大起义【解析】1.楚汉之争、垓下之战: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所以称为楚汉之争。最后一场决定性战役是垓下之战,常考典故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楚汉之争的获胜者是刘邦,之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2.白登之围:刘邦建立西汉后想要攻打匈奴,结果被围住,叫白登之围,即被围困在白登山上差点没命了,后来陈平使用计策救出刘

    26、邦。与白登之围相关的人物是刘邦和陈平。3.文景之治:发生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国家的经济不断恢复,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安定,出现了治世的局面。4.七国之乱:在汉景帝时期发生的叛乱。汉景帝下召削藩,诸侯王不服,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最后周亚夫在三个月内平定叛乱。5.汉武帝击匈奴: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主动出击匈奴。常考两个点:(1)马邑之谋:一开始玩阴的,想在马邑诱击匈奴,但是匈奴没上当,失败了。(2)封狼居胥: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帝接着攻打匈奴,经过了三次战役,其中最常考的是封狼居胥,指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率军深入到匈奴的腹地,将匈奴赶回老家,后在蒙古境内的狼居胥山上筑坛祭天,宣告成

    27、功,表示从今以后这个地方也是大汉的疆土。6.巫蛊之祸:发生在汉武帝晚年。奸臣江充得势,其借巫蛊诬陷太子谋反,太子刘据被杀、皇后卫子夫自杀,死了很多人,史称巫蛊之祸。后来汉武帝知道真相后非常后悔,修建了思子宫表达哀思。汉武帝晚年时期觉得自己这一生犯了很多错误,要反思自己,发布了轮台罪己诏,向天下检讨自己的错误。7.昭君出塞:汉元帝时期,匈奴内部混战,分裂成好几个部,其中一个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朝见汉元帝,自请为婿,要和汉朝和亲,因此就有了昭君出塞。8.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后期政局开始出现混乱,外戚和宦官专权, 出现了王莽。公元 9 年,王莽自立为帝,建立新朝,即新莽政权,西汉走向

    28、灭亡。王莽在当时推行了很多改革,思想非常超前,比如土地要全部收归国有,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要全部归为国有,私人开采要征税和登记办理营业执照,但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改革都失败了,很多人反对他,后来爆发了农民起义,即绿林赤眉起义,绿林是山的名字,以绿林山为根据地,有绿林好汉的说法;赤眉指起义军将眉毛涂成红色。9.刘秀称帝:绿林起义军中比较厉害的是刘姓宗室刘秀,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王莽,一战成名。昆阳之战不仅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之战,也给刘秀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后来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在洛阳,历史上将这段统治时期叫做东汉。10.光武中兴:东汉建立后,刘秀在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安抚政策

    29、,社会不断安定,经济不断恢复,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在东汉初期。11.黄巾大起义:在东汉后期,皇帝多年幼,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吞并土地,老百姓无法生存,从而又爆发了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张角的黄巾起义,张角利用宗教创立了太平道,在农民中树立了威望,组织大家起兵造反,因为当时的起义军头带黄巾,所以叫黄巾起义。当时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已死”指东汉快灭亡了,“黄天当立”指现在是太平道的时代了,“甲子”是黄巾起义爆发的年份,公元 184 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各地的豪强地主、州郡长官趁机大肆扩充武装力量,所以在东汉后期形

    30、成了军阀林立、军阀割据的局面,此时东汉的政权已经名存实亡。【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1)三国时期指魏蜀吴时期,后来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西晋后来被少数民族匈奴灭亡了,一部分贵族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的匈奴等五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内迁,建立了大小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乱华。(2)在南方,东晋大将刘裕夺取政权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3)在北方,十六国之后,又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这段时期称为北朝。南朝和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合称南北朝。直到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后,中国又进入统一的时代。七、三国两晋南北朝军阀割据混战官渡之战

    31、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鼎立夷陵之战魏灭蜀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晋灭吴【解析】1.军阀割据混战:东汉末期出现黄巾起义,出现军阀割据、军阀林立的局面, 北方出现了曹操和袁绍两个由实力的军阀,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而发动的战争是官渡之战。2.官渡之战:曹操火烧乌巢,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3.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乘胜出击,剑指南方。南方的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共同抗曹,从而有了赤壁之战,结果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失败后不敢轻易南下,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即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4.魏、蜀、吴三国鼎立:(1)曹丕称帝建立魏国,都城在洛阳。(2)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都城在成都。(3)孙权称帝建立东吴,都城在建邺(今南京)。5.夷陵之战:刘备称帝 3 个月后率兵


    注意事项

    本文(公考笔试常识专项中国历史事件排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