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二范文.docx

    • 资源ID:9889883       资源大小:27.9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二范文.docx

    1、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二范文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二范文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阅读目标: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把握文中关键语句,进而整体把握*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情意目标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练结合,

    2、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多媒体设计:1、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尽量争取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录像。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1、导语设计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2、解题板书课题关于“导言”导言,又叫绪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达尔文(1809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

    3、身于英国一位名医家庭,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年至18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见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化论引导人们深入地研究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规律,为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近百年来,分生物学修正、丰富、完善了它。但是,达尔文奠定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4、,仍然是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进化论“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的观点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反对封建迷信,为争取生存而斗争,为更好发展而努力。、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2)画出文中结论性语句;理出*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学生相互交流对*结构和段意的理解,(4)请一两位同(5)学回答。(6)教师明确并板书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7)请一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8)后集体加以确认。明确:关键句是*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地旨趣,标示*地思路,显示*结构地特点。其类型有:a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语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地特征或揭示主要事理的语句如第一段末句第二段末句

    5、第四段首句。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如第四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的把*分成两个部分。第五段首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第七段末句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地基本观点。c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如:4段、6段、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9)如何筛选关键句?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

    6、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欣赏品味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性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找出能体现这种精神和魅力的文字。明确:第一段,从“返航“(18年)到(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的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对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第段,指出本书的缺陷,“

    7、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的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者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逊的精神。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现作者决不轻率的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第5段“这类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地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地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地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地语言概括并板书。(1)长期考察(2)实事求是谦逊

    8、审慎(4)决不(5)轻率(6)亲身实践(7)不(8)避缺陷(9)毫不(10)动摇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这堂课,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作者说明性导言地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地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地阅读实践。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片段。高一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

    9、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过程与方法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正确对待挫折。2学情分析所教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回答问题,总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但作为美术生,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掌握不够,所选的课堂拓展练习典型、难度不高,会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教学难点鉴赏怀古诗的一般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咏怀古迹(其三)一、导入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闭月”讲的是貂蝉拜月,月亮都躲起来的故事;

    10、“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花都害羞地低下头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鱼儿望见她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入水底的故事;那“落雁”呢?汉元帝年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这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面。“落雁”故此而来。现在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唐大历年间,诗圣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

    11、,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板书)二、题解及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刘备)庙、武侯(诸葛亮)庙,都是借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心怀。(其三)到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怀呢?进入诗歌。三、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诗歌至少两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听示范朗诵,正音,明节奏,品情感。3、对照注释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情感。4、学生齐读诗歌,检查效果。四、赏析诗歌(我们已经反复朗读了诗歌)1、诗歌是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联中,你

    12、最喜欢哪一联?你认为哪一联最精彩?请同学们跟周围的同学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写出了阔大壮观雄奇的景象。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

    13、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其一: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2)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赏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一去”,生不能归

    14、;“独留”,永葬漠北。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对比强烈。“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在色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解释:“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扬起,大漠昏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连”和“向”将时间空间加以连接,强化了悲剧性。“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的孤独之情。(3)颈联: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赏析: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按图召幸,丧夫落泪痣,青春貌美,娴雅大方,揭示悲剧的原因。)释“省

    15、识”“春风面”“环珮”。“省识”:注释纷纭,有读作shng,作“减”“少”解;也有读者xng,作“辨识”解。作无论哪种读法和解法,这句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春风面”写昭君颜容之美丽。“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空”: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4)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赏析:昭君虽死,其怨难平,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16、。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论”:诉说。2、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杜甫读出了昭君的心事。(怨恨)这也就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也指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中精炼传神的词语,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了。提示: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宫里的皇后)可以说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对于我们今天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应

    17、该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驹上最幸福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明确:(千载之怨)王昭君遭遇:绝代佳人,美不得宠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佩空归(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不能用现代的眼光评论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18、!五、知人论世,探究主旨1、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诗言志,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这首诗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志向和愿望呢?在这里我们还要用到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想功绩)背景介绍: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一生,也未得一展抱负,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大历元年,杜甫流寓夔州,这一年他55岁。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是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

    19、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国家动荡。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我们不妨来对照一下:昭君诗人绝代佳人,美不得宠才华横溢,才不得用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一生漂泊,功业无成)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2、背诵全诗(我们反复朗读了诗歌,也赏析了诗歌,争取马上就背诵下来)齐声背诵,表现诗人的怨恨之情。六、回顾学习这首诗

    20、歌的过程,明确怀古诗的鉴赏步骤。这首诗通过咏诗怀古来抒发内在的情感。这样的诗叫怀古诗。这节课要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来明确咏诗怀古诗的特点及其及基本的鉴赏方法。(补充: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就是要知人论世,这是鉴赏诗歌的很重要的方法。)1、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概述其悲剧一生,揭示其悲剧根源,点明昭君之怨。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2、鉴

    21、赏怀古诗的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借古讽今)3、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或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4、内容特点: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5、思想情感:感慨身世、感伤兴衰、勉励警戒高一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生命以及苦难的感悟。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领会地坛使“我”豁达地对待生死。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作者传达了怎样复

    22、杂的情感。2、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方法:以读促悟、小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可以将人的灵魂唤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篇*。这是作家史铁生自传性的散文,我与地坛。我们来看一张史铁生的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你关注到什么?(哪里和我们不一样?)作者的残疾是怎么来的呢?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在他生日的那一天,上帝给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如果让你在21岁的时候,遭遇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生:是的,史铁生也很我们同学一样,在残废之初,他一度想去寻死。但是最终,他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一位的作家。他写了许多作品,知道

    23、有哪些吗?看课_释。他的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大家用波浪线划一下。那么,一个残废的,一心求死的人,最后却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到底是什么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呢,我们来看课文。二、文本研习*虽然题为我与地坛,实际上有三个描写对象,分别是我、地坛、母亲。这三者彼此关联,构成了*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写的是我与母亲。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我与地坛”这一部分。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角色转换。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你,你就是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你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文中找一找答案。(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

    24、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2、而就在你伤心绝望的时候,你无意中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地坛)。从此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再没长久地离开过,这说明地坛和你一定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3、那么地坛和作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板书)(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

    25、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昔盛今衰,被人遗弃,同病相怜。4、在作者眼中,地坛只是一座荒芜废弃的古园吗?那它还有什么别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请你找出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那个段落写出了它的不衰败?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景物)5、小组探究:第五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园墙、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逐一分析特点,是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作者,要好好活,生命来到这世

    26、界本身就是一种美丽。)齐读。6、所以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呆在地坛了吗?(同病相怜,给我生命的启迪)7、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在地坛一呆就是(十五年)。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天气),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呆在地坛,你都做些什么?(思考、发呆)你还在思考着关于生和死的问题,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你弄明白了什么事?(自己读。找一位学生读。)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事情,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美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比喻(节日,假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27、既然如此,生和死的问题还需要你去考虑吗?那还剩下什么问题?(怎样活。)对这个问题,作者是怎么说的?(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了)那这样的事情,需要着急考虑吗?不用着急,慢慢来就好。所以作者说,十五年了,我还是得到地坛中去,去默坐,去呆想。十五年时间长吗,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有些东西总会在变化的。就像作者说的,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这个能理解吗?这个就好像作者一样,在社会上讨生活的时候,总是遭遇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你觉得什么东西是别人改变不了的?作者也举了几个例子,我们数一数有几

    28、个,都是些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出示徜徉在地坛,你能看到将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的落日,看到把苍凉的歌声洒满天地的雨燕,看到雪地上让人浮想联翩的充满稚气的孩子的脚印,看到不因外物或喜或悲的古柏,不止风景,你时常还能闻到雨后草木和泥土灼烈而_的气味,闻到满园落叶熨帖而微苦的味道。你的内心充满了安宁与快乐。)这样的安宁与快乐,是地坛带给我的。8、理解“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古园带给我的这些正能量,这些美好的积极的感受,就好像味道一样,是难于记忆的。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或者遭遇挫折,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总会悄悄占据内心,这时候,你就需要再次回到地坛,来重新汲取这些力量。所以作者说,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9、经历了这些,作者还会绝望、失望、痛苦吗?不,不颓废。三、总结1、你觉得作者喜欢地坛吗?结合上面所学的,你能讲讲作者喜欢地坛的理由吗?2、其实在当年,陪我走出困境的除了地坛,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作者的母亲。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下课。3、作业:小练笔,学习了这篇*,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200字)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二范文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二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