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docx

    • 资源ID:9995498       资源大小:28.3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docx

    1、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伤寒六经辩证法,无论在辩证方面或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完整的系统性和系列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数百个伤寒的具体证候,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组成六个病理阶段,即六经。六经又以同一的病因组成一个伤寒整体,即伤寒病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伤寒六经病理阶段过程中的若干具体证候之间纵的病理关系,形成了六经辩证的系统性。所谓系列性,即数百个伤寒具体证候,以病理趋势的特殊性相区别,以病因的同一性而组成一个伤寒证候的系列,又以同一的病性而组成阴性证系列与阳性证系列,又以病位病性的同一性形成六经证系列性。六经各证候之间的横的病理关系形成六经辩证法的系列性。从其系列性说,伤寒过程

    2、依据器官功能盛衰分化为阴阳两类证候。阴证类与阳证类又依据表、里、气机病位而分化为六经。六经各经中又依据不同的病理趋势分为若干具体的证候。从伤寒一病分六经,六经又各分为若干具体证候,都是以病因、病位、病性相联系,又以病位、病性相区分,形成一个辩证系统。辩证之目的为治疗。由于伤寒病为一种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因而以“因势利导”为治疗的主导思想。从这一治疗思想出发,对伤寒阳性过程以祛邪为治疗原则,对伤寒阴性过程以扶正为治疗原则。在三阳病中,由于不同的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祛邪法;在三阴病中,也因不同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扶正法。如太阳为阳性表病而用汗法祛邪;阳明为阳性胃肠病而用

    3、吐法、清法、下法祛邪;少阳为阳性气机病而用和法;少阴病为阴性表病因而用助阳温经之扶正法;太阴病为阴性胃肠病而用助阳温里法扶正。祛邪法分汗、吐、清、下、和诸法;扶正分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如此形成一个伤寒辩证治疗系统。略如下列图表:上述是伤寒六经系统与治疗法则。以下为六经辩证治疗系统的各经证治。(一)太阳经证治系统在太阳病理阶段,由于是表病位的阳性过程,体表组织在抗御反应中表现着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体表组织因其功能特性而通过排汗的代谢机能以祛除病理物质,所以有发热自汗出与发热汗不出两种向外趋之势态。仲景根据太阳这种外趋之病势而因势利导用汗法祛邪。但汗法据自汗病势用解肌法,以桂枝汤为主

    4、方;据无汗病势用发汗法,以麻黄汤为主方。自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因有太阳自汗病势的同一性,又各有其特殊性质,所以皆用桂枝汤加减法治疗。无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也因有着太阳无汗病势的同一性及各自的特殊性质,也皆以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桂枝汤加减方共十五个都以桂枝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自汗为病理依据。麻黄汤加减方包括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等四个,都以麻黄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无汗为病理依据。这样组成一个伤寒太阳辩证治疗系统。但在太阳病理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这样那样的并发或继发证。这些并发或继发证因为不是伤寒病因引起的,所以属杂病的范畴。如蓄血、水逆、热喘、水饮、虚烦、悸气、结胸、心

    5、下痞、胀满、停饮、滑脱等证。太阳阶段的辩证治疗系统略如下表:(二)阳明经证治系统在阳明病理阶段,由于肠胃的生理特性(如胃的呕吐和肠的排便亦为保护和防御反应),在抗御过程中,表现为上越、里热、下夺三种趋势。仲景据上越趋势而用吐法,以涌吐而祛除病理物质;据里热之势而用清法,以通肠来祛除里热;据下夺之势而用下法,以排便来祛除病理物质。上越、里热、下夺以胃家实为共性,上越以愠愠欲吐,里热以汗出而渴,下夺以不大便为各自病理特性。吐清下三法皆祛邪法,以邪之所在不同,因其所趋之势而祛除之。在阳明阶段中亦有并发或继发证,例如黄疸、热入血室、蓄血、虚烦、热淋、便秘等。阳明经辩证治疗系统略如下表: (三)少阳经证

    6、治系统少阳病理阶段是伤寒在气机病位引起的病理反应。由于气机的功能特性规定着它调节失常的病势。仲景则因势用和解法,以柴胡汤为主。对兼有表证里证或其他证的俱以柴胡汤加减法治疗。在少阳阶段中也有热入血室等并发性杂病。少阳经辩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四)少阴经证治系统少阴病理阶段是表病位阴性过程,病理趋势为阳虚表寒。仲景治以助阳温经法,以附子汤为主方,在其阶段过程中的各具体证候,亦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质,如阳虚表热、阳虚水不化、亡阳厥逆证等。当少阴与太阴合并过程中则出现表里虚寒与亡阳阴竭之证。少阴阶段也由于不同原因而发生下利便脓血,吐利烦躁、阳虚咽疼、咽中生疮、虚烦等继发性杂病。少阴病阶段辩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7、:(五)太阴经病证治系统太阴病理阶段是里病的阴性过程,其病势为阳虚里寒,因其势而治以助阳温里法,以四逆汤为主方。太阴过程之辩证治疗系统如下表:(六)厥阴经病证治系统厥阴病理阶段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对厥阴病仲景未出示治法,但他揭示了厥阴病理阶段中四个证候是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也就是在机能衰弱和体液不足状况下的气机障碍。其辩证系统如下表:六经病理阶段在辩证治疗上各成系统。六经证治系统又以病因的同一性连接为一个伤寒辩证治疗系统。六经之间既以病性、病位的特殊性相区分,又以病性、病位的同一性相联系。使千姿百态的具体伤寒证候,以类相属,而又分擘条理地编组为系统,连接为系列的东西,这不是别的,正是伤寒病理过程

    8、本身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特殊性质和同一性质。例如,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为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同一病性的病理过程依据不同的病位而分化为三种过程,但又以同一的病性相联系。不同病性的过程皆以同一的病位相联系。如此地将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数以百计的特殊证候区分为六经,又连接为一个整体。六经病之间的传变皆取决于阴阳消长的变化:阴病转阳则病退,阳病转阴则病剧;阴病伤阳则病危,阳病伤阴则由表传里,阳病伤阳则向阴性发展;阴病伤阳则二阴合并,阴病伤阴则阴竭阳脱。在治疗方面,阳病治阴,治阴在保存津液;阴病治阳,治阳在扶正气。汗吐下清和诸法,皆祛邪法。邪气去则津液存、正气安。助

    9、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皆扶正法。正气胜则邪气衰。六经辩证与治疗也是一个整体。因为辩证是方法,治疗是目的;辩证是治疗的根据,治疗是辩证的结果。因势利导是根据外界致病因素引起的伤寒病,在长期的实践中的总结,它本身即是按照客观规律去解决矛盾之意。阳性病以祛邪、阴性病以扶正的治疗原则,正是在因势利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阴病和阳病的客观规律而产生的。例如,阳性病因功能强盛体液充足而发生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的抗御反应,自可根据病位的功能特性,顺应其抗御趋向以祛除病理物质。如太阳病在表用汗法;阳明病在上用吐法,在下用下法,里热用清法;少阳病在气机调节失常用和法。阴性病因功能衰退和代谢减低,这自应鼓舞机体

    10、功能提高抗御能力,以改变正邪之间的矛盾地位。如少阴病为表病的阴性过程,因体温不足而恶寒,身疼脉微欲寐,知为阳虚表寒之势,所以用助阳温表法以提高体表组织功能而利于抗病。太阴病为胃肠的阴性过程,胃肠因功能衰弱血循环不足而吐利腹疼,为阳虚里寒之势,所以用助阳温里法以提高胃肠功能而止其吐利疼痛。六经辩证与治疗是一个整体,虽然辩证可自成系统,而治疗方面亦自成系统。但辩证与治疗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旦分割开来,便俱失存在的意义了。伤寒六经是一个完整的辩证治疗体系。其纵的关系表现了它的系统性,其横的关系表现了它的系列性。如太阳病是由一个桂枝汤证的证治系列和一个麻黄汤证的证治系列所组成;阳明病是由一个瓜蒂

    11、散证的证治系列和一个白虎汤证的证治系列,及一个承气汤证的证治系列所组成;少阳病是由一个柴胡汤证治系列组成。太阳、阳明、少阳诸证为一个伤寒阳性病证治系列。少阴病是一个附子汤证治系列,太阴病是一个四逆汤证治系列。少阴、太阴诸证是一个伤寒阴性病证治系列。阴、阳两大系列为一个伤寒病的证治系列。伤寒六经辩证治疗体系,纵成系统、横成系列、辩证与治疗、理法与方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发展规律的反映,是长期临床实践认识的结果。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完美的辩证治疗系统,是祖国医学光辉的科学成就。但中国医学史略却说:“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条文式临床札记性的著作既没有系统的专门论述,每条条文也不是加以明确

    12、的说明。”是的,所谓条文札记性,是伤寒论的简书的文字形式,但这并不妨碍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六经本身即是专门的系统,只是仲景作出了伤寒杂病论,没有加以“明确的说明”,这也正如史前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而没有说明摩擦生热一样!六经阴阳辨证治百病讲义临证六经阴阳辨证,是万病之治疗指南。 ?六经辨证并非只治伤寒,温病、杂病俱在其中。人身十二经脉统分六经,经络所过的病变,灵枢经说:“是动则病”就是说,人体脏腑病变会反映在经络上,并且会反映在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观察其病变就可找出六经所属,六经就是阴阳气在各经络脏腑的概括,经就是“常”的意思,恒久不变,所以可以统领万病。阴阳经气统之为任督二脉,任脉(在身体的前正

    13、中线)统领一身之阴脉,也就是手足三阴经脉;督脉(在身体的后正中线)统领一身之阳脉,也就是手足三阳经脉。 ?督脉在两太阳经之间,三阳经气汇集于此,八卦配离卦,内藏骨髓也就是真阴精,外行阳气。阳中有阴。 ?任脉行身体前正中线,三阴经气汇聚于此,八卦配坎卦,阴中有阳。 ?任督二脉需三阴经、三阳经经脉滋养,交通则水火既济。阴阳二气合一周留不息,身轻神清体健,百病不生。 ?因此,阳足则阴精化气不外溢,阴精足则阳气生化不息。 ?细分之,三阴经有手足三阴,三阳经有手足三阳;三阴三阳中各有阴阳,阴为精血津液,阳为阳精,二者合一就是气,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病理状况下,寒与湿、饮、痰、瘀同类属阴邪,无论内伤生

    14、冷还是外寒内侵都伤人阳气,阳气虚则身重懒言、昏昏入睡,四肢清冷,畏寒重,口不渴、不思饮,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脉微细,属阴证。 ?寒与湿、饮、痰、瘀同类属阴邪得温热药而经过汗、吐、大便、小便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是排病反映。 ?寒湿得热则化,瘀得温则行。湿、痰、饮宜温化。视其六经所属,分经辨阴阳用药,只要剂量足效如桴鼓。 ?临床中痰饮病往往与瘀血合一而病。 ?太阴饮邪,气亏虚不重者甘遂半夏汤,中焦虚寒饮停胃肠,肠鸣漉漉理中汤可用。 ?少阴饮邪,手少阴心下停饮苓桂术甘汤;足少阴饮邪真武汤。 ?厥阴饮邪,两胁胀满疼痛,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化裁。 ?寒饮停太阳,

    15、停于上肩背沉重冷痛,麻黄附子细辛汤,亦治寒饮停肺;寒饮停留足太阳膀胱,小便为之不利,五苓散可行。 ?少阳乃三阳枢机所在,不得寒热,寒热则胆汁不得疏泄,小便清浊不分,法宜和解。视其寒热轻重,分阴阳辩证而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阳明包括手足阳明,饮停胃肠,己椒苈黄丸或遇仙丹痰瘀同下。 ?郑重申明经方之剂量应参考阴阳辩证而下药,阳证苦甘寒,阴证辛甘淡温热。配伍之后偏寒则治阴证,偏热则治阳证。寒热同用则治阴阳驳杂之病。 ?人身是水火气化而成,气有余是火,真阴不足者属阳证,小便短赤、灼热,大便干结,此属阴虚火旺,苦甘化阴,甘寒养阴可治。玄府(汗毛孔)闭塞者,阳气不能外达,此属

    16、火郁,火郁发之,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小便淡黄,大便如常,发热重、恶寒轻则可用麻黄汤调理; ?气不足是水,也是寒,属阴证,大便稀溏或者不成形是太阴寒湿、湿困,也就是脏腑辩证的脾阳虚;小便清长者,属于少阴虚寒,也叫坎阳不足,也叫肾阳不足;四肢清冷,男子茎中寒,女子阴冷,男女少腹冷痛,属厥阴阳虚,也叫肝阳不足,凡此阴证是寒、湿、痰、饮、淤血久凝而成。阴证在临床中占的比例最大。 ?寒邪从阳经而入内,气足者寒邪容易化为热邪,轻浅者如上所述麻黄汤可愈病;热甚则伤阴,轻者,仲景有人参白虎、小柴胡之类以存阴,最重者,仲景有大、小承气之类以救阴。假使外邪从阴经而入内,阴寒同类,物以类聚,阴盛则伤

    17、阳,轻浅者,仲景有大、小建中、理中之类以扶阳,最重者,仲景有四逆、白通之类以回阳。此即仲景治外邪入内之指南。 ?阳气足者,外寒不入,内寒不生。内寒之形成,由于阳气不足,阳气一亏阴寒内生。经书说:气不足便是寒。考究阳气不足的原因:房劳者,伤精之后肾阳也损;因饮食无常者,则脾阳受伤,大便稀溏;因用心思虑过度者,则损伤心阳,导致心气不足。阳者气也,阳气损于何处,阴寒便生于何处,积阴日久,元阳便为阴邪所伤,阴盛则阳浮游于外,疮疡之病发作。 ?此举一例疮痒病: ?郝香亭 男59岁 2005年10月20日 ?糖尿病20年,脉沉细迟,舌质淡,舌苔白,面部疮痒疮疡此起彼伏。 ?处方 ?生姜250淡附子50荜茇

    18、10细辛3甘草30葱白3颗二十付 ?2005年10月30日服药后诸疮陆续回头。上方六付 ?2005年11月14日脉沉弦,左太阳穴出一红色疮,破口流清水 。小便清,大便正常。 ?处方 ?淡附子20干姜10生甘草10桂枝20生姜30肉桂10三付6付 ?药后反馈疮疡痊愈。 ?阳气损于上者,仲景用桂枝汤以扶心阳;损于中者,仲景用建中、理中以扶脾阳;损于下者,仲景用四逆、白通以救肾阳。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积之日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法宜甘寒养阴,切不可妄用苦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汤、桂枝龙骨牡牡蛎汤、甘草炮姜汤之法,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此乃仲景治内伤之指南。 ?阳损

    19、不能化阴,阴液枯竭,肌肤枯搞,神气短少,吐痰胶粘,有火形可验者,按照仲景炙甘草、龙骨炮姜汤之法治之,阴虚门方,亦可择取。又要识得外邪从阳经入内,以致热伤血者,亦可称谓阴虚,若此而论者,是谓之真阴虚。从外而致者,苦寒、清凉、升解俱可治之,若此论者,只宜甘温微寒,从阳养阴以调之,内外之法,至此详矣。 ?辛甘化阳,苦甘化阴,乃用药之指南;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是一元盈亏之详征。 ?六经阴阳辩证是打开疑难病治疗的金钥匙。疑难病往往是表里两经同病。此举两例说明之。 ?椎体病变(腰椎间盘突出 骶椎膨出) ?腰椎间盘 骶椎膨出 ?此病是由于少阴虚寒心肾阳虚,太阳伤寒经筋椎体被寒邪收束拘引,少阴阳虚不足

    20、以抵抗寒邪而成。临症一般以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治疗,重症用乌头汤加味治疗。 ?李永山 男 2006年1月25日 腰椎间盘 骶椎膨出 ?患者货车出租车司机,以前就有腰椎间盘 骶椎膨出。面色晦暗如黄土,脉浮数,沉弦,舌质青,舌苔厚白,小便清长。腰椎盘突出,骶椎膨出,整个腰脊椎太阳经所过处拘急疼痛,发热则出汗2个月不能起床。 ?2005年12月19日栖霞市中医院CT平片扫描显示: ?L34椎间盘未见膨征象,硬膜囊无受压,黄韧带无肥厚。骨性椎管无狭窄。 ?L45椎间盘可见向四周的软组织影,硬膜囊观察欠清,骨性椎管无狭窄。L5S1椎间盘正后缘,局限性后突6mm并反应骨性改变,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

    21、骨性椎管无狭窄。 ?印象:1腰椎间盘膨出(L45) ?2腰椎盘突出(L5S1中央型) ?处方 ?葛根20麻黄20生川草乌各30桂枝20生白芍60生甘草100生黄芪100细辛15生姜60三付水煎服,开水泡透,开锅后煎煮15分钟,煎三遍,分九次饭后服,每天服三次。 ?2006年2月4日复诊时患者已能够起床大小便,可以坐起来看电视了。患者说服药半个小时后全身麻木酥酥,四肢无力抬举,心跳正常,喝蜂蜜小许,6个半小时后此症状消失,第三天就能下床走路了,现在面色红润。 ?按语:此例患者以前就有椎间盘病变,加上去年劳累,太阳经受寒导致经筋拘急,椎间盘受压变形。上方麻黄配合生川乌、细辛,去陈寒痼冷。 ?腰痛

    22、髂骨疼痛 ?林巨玲 女 33岁 2006年2月15日 市政 腰痛 髂骨疼痛 ?脉沉细涩,舌质淡润,舌苔少,口不渴,咽哑后服用黄连上清丸后大便一日一次,小便夜间一次。腰痛、髂骨疼痛三天(劳累出汗后引起)。 ?处方 ?麻黄30黑附子30细辛15干姜 30桂枝20生甘草60生白术30黄芪100当归6三付水煎服分三次饭后服用。 ?煎药方法:先将诸药用开水泡透,普通锅开锅后煎煮10分钟算一遍,倒出药液,如此煎三遍,分三餐饭后服。 ?2006年2月18日脉沉细,咽喉清凉,上方加柴胡10三付。 ?2006年2月22日脉沉细,舌质淡 ,舌苔薄白,咽喉清利,腰痛、髂骨疼痛消失,稍怕冷上方加鹿角胶6山茱萸20淡附

    23、子10六付。 ?膀胱病变(太阳病少阴病) ?柳秀保 男 72岁 大柳家 2006年2月14日 小腹疼痛 前列腺炎、增生 太阳病少阴病 ?以往有前列腺炎、增生。脉浮弦,沉取也弦,今晨因打扫卫生出汗后不久引起小便滴沥不尽,小腹疼痛难忍。朝夕怕冷。 ?处方 ?麻黄30淡附子15细辛15生姜30生甘草30三付水煎分三次服用。 ?按语:此例患者昔有前列腺炎、增生,本身小便不畅,又汗出伤寒。因为是急病。所以取太阳,朝夕怕冷属少阴虚寒。总之辩证太阳少阴病。2006年2月23日当时送他看病的出租车司机说:“你的三付药真神,服完就好了。就是你给他看病收的钱太少了,你知道当时他带了多少钱准备住院? ”我说:“多少

    24、钱? ”。司机说:“2000元,要是到了医院2000也不见得就能治好”。 ?吊线风(口眼歪斜) ?此举一口眼歪斜(吊线风病例) ?李秀英 女 80岁 公安局 2006年1月6日 高血压 口眼歪斜 ?脉沉弦有力,舌质暗,舌苔薄白,舌不能抬举,头昏眩晕,两个月前患吊线风经各种治疗留有后遗症:左侧口眼歪斜,白睛充血,喝水时流口水,BP190/90。 ?处方 ?麻黄10桂枝20细辛6甘草30干姜10淡附子10桑寄生30杜仲20怀牛膝20羌活6生姜30六付 ?2006年1月16日头晕减轻,口眼歪斜几乎复正,白睛颜色回复正常。六付。 ?要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治法,麻黄谁敢用? 口眼为何歪斜?风寒凝滞经络。属于

    25、太阳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散寒滞,内扶正气,与其它药配伍效力大增。 ?再说一个秘密:人70岁以后气血实同孩婴,古有七十来复一说,用药不宜过重,参考小儿用量。 ?六经病证脉症 ?凡伤于寒,传经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急急回阳可不免于死。 ?太阳病 ?寸关尺三部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为一身之藩篱,少阴气足则太阳气足,阳气敷布,寒邪难以入侵,太阳为开,即便入侵,也是郁而化热(太阳不开),在外者发而越之,麻黄汤主之。 ?太阳开之太过就是太阳伤风病,脉浮缓,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在此说说麻黄,麻黄用药取其茎,中空而多

    26、节,按照象数理论,物以类聚,所以走皮肤窍道,因此体表病变、关节病变,用之捷效,又因为其中空与膀胱同象,所以也可治疗膀胱病变。 ?在说说桂枝,桂枝其用全在皮,而诸书说去皮,是传写之误,桂枝气轻善走上肢,故上肢病变,心肺痰饮可温而化之。 ?阳明病 ?寸关尺三部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汗出、目疼、鼻干、不得卧。 ?阳明主合,合之太过大便秘结,诸如上证。大便秘结,肚腹胀满,口渴能饮,小便黄赤属承气汤证。 ?合之不及,大便溏泻,又分阴阳。阴证太阳病不解邪陷阳明太阳阳明合病,无汗、发热、大便稀,葛根汤主之。 ?阳证小便黄赤,大便灼热,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主之。 ?少阳病

    27、?寸关尺三部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太阴病 ?寸关尺三部俱沉濡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少阴病 ?寸关尺三部 俱沉细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厥阴病 ?寸关尺三部俱弦微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己入于腑者,皆可下而已。?六经开、阖、枢学说的渊源及应用1998 年第18 卷第2 期河南中医六经开、阖、枢学说的渊源及应用梁华龙河南中医学院(450003)摘要开、阖、枢说最早见于

    28、内经、灵枢,伤寒论并未明言。后世医家多以此说解释六经病机和症状、阐发六经病变的传变关系、预测六经病变的预后、指导六经病的治疗, 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并且能够利用六经之间的联系进行论治, 指导临床实践。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六经辨证在伤寒论中, 并未明确提出开、阖、枢的说法, 唯言“传变”则有之。历来名家注伤寒论者, 以“开、阖、枢”之说作解释者很多。伤寒论“开、阖、枢”理论盛于明清之季, 柯琴、张志聪、陈修园等都极力倡论此说, 尤以卢之颐倡之最激, 渐至于成为研究张仲景学说的一大流派。1伤寒论开、阖、枢说的渊薮及争议开、阖、枢说最早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篇。伤寒论虽无开、阖、枢

    29、的记载,但由于仲景善于“勤求古训”, 已把内经的学术思想融会在伤寒杂病论中。故后世医家, 为了说明六经病的机能, 阐发了仲景的这一学术思想。以开、阖、枢为理论, 对伤寒论进行了注疏。有关内经的开、阖、枢理论, 后世解释颇多, 阴阳盛衰转化说、六经经气逆变说、六经经气盛衰动转说等, 其开、阖、枢的意义, 不仅是说明由阳到阴, 由阴到阳, 由初到盛、由盛到衰, 由衰到转的阴阳运转递变过程,而同时应该看到它是一个完整而辨证的整体, 有开则有阖, 有阖则有开, 开阖之间又离不开枢转。所以开、阖、枢乃是说明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 彼此各有所主而又不可分离,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以开、阖、枢原理说明三阴

    30、、三阳经络的生理、病理现象, 开、阖、枢作用的失调, 就必然导致六经疾病的发生。太阳为表, 太阴为里中之表, 俱属于开。两阳合明为阳明, 两阴交尽为厥阴, 俱属于阖; 开阖关键在于枢, 枢又有阳枢、阴枢之分, 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间, 为阳中之半表半里, 转太阳则开, 转阳明则阖, 故为阳中之枢; 少阴位于太阴、厥阴之间, 为阴中之半表半里, 转太阴则开, 转厥阴则阖, 故为阴中之枢。2伤寒论开、阖、枢说的意义仲景伤寒论以六经为纲, 为治病应变之法,主要是以开、阖、枢体现三阴三阳及阳经与阴经之间的病理机转。以开、阖、枢比喻六经的生理功能,对于掌握六经的病机及治法有一定的意义, 据此探讨伤寒论的

    31、六经辨证论治, 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便于掌握六经病的特点和治则。以开、阖、枢的原理来理解伤寒论六经, 有助于我们对伤寒六经病的性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助于判定六经病变的动向, 因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作用。3伤寒论开、阖、枢学说的运用运用开、阖、枢理论, 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进行研究和阐释, 是后世研究伤寒论的结晶。笔者通过对开、阖、枢理论和伤寒论的对照研究,认为开、阖、枢理论与气化理论、气机升降理论一样, 在伤寒论的学习和运用中, 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以下仅就研究心得作一简述。伤寒论六经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的, 其中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阴三阳的六经名称与内经经络理论完全相同, 六经病的症状, 亦多经络及其所络属脏腑受病的表现, 而内经中的开、阖、枢原理主要用于阐明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虽然伤寒论中没有明确提出开、阖、枢的说法, 但就其论述病变的机理和传变来看, 始终贯穿这种精神。开、阖、枢学说不仅可以解释六经病的传变, 而且对六经病的病机、症状及治疗等方面, 均有一定指导意义。3. 1解释六经病机和症状伤寒六经的性质和特点, 可以以开、阖、枢为理论基础, 来进行阐释。六经病变的发生, 乃是其所属经络脏腑开、阖、枢作用失调的结果, 兹分述之。太阳为三阳之开, 主一身之表, 为


    注意事项

    本文(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