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语文成语学案成册.docx

    • 资源ID:10600621       资源大小:112.49K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语文成语学案成册.docx

    1、高三语文成语学案成册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高三备考成语教案一学习目标:1、明确成语来源。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成语承载的文化内涵。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分组完成学生活动一、二、三。第二课时学生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练、言简意赅,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词汇库,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含义丰富,既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也暗藏着许多情趣和幽默。如: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厉害的贼偷梁换柱;最大的家四海为家;最大的嘴口若悬河;最大

    2、的手术脱胎换骨。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正确使用成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还能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贻笑大方,传为笑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一些商家和媒体擅自篡改成语的乱象时有发生,甚至还被误认为是一种文化和创意,譬如“钱”(前)程万里、“食”(十)全“食”(十)美、高枕无“油”(忧)、“衣衣”(依依)不舍,“骑”乐无穷等等。这种音同字异的套用,不仅使成语的原意荡然无存,也违背了民族语言的审美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梳理回顾博大精深、璀璨夺目的成语文化,目的是希望我们在对外来文明趋之若鹜的时候,能否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品味中华成语之美、中国传统文

    3、化之美。因为它是我们每个人的根,也是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 一道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上佳题型”。二、学生分组完成下列活动活动一、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成语及释意:夸父追日。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自不量

    4、力。文段二:北二百里,曰发鸠(ji)之山,其上多柘(zh)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成语及释意:精卫填海。指不畏艰苦,奋斗不止,不

    5、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也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文段三: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翻译: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成语及释意:开天辟地。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文段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翻译: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

    6、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诞,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成语及释意: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总结:这四个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和古代神话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写出并翻译:1、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2、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

    7、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也作“吉光片裘”。3、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4、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5、十日并出-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比喻暴乱并起。6、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7、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8、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9、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

    8、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10、玉宇琼楼-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形容覆雪的楼宇。11、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活动二、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

    9、贷粟:借粮。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贷,借。监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作色:脸上现出怒色。作,发作,发出。中道:道中,半路上。顾视:回头看。顾,回头。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何为:做什么。(11)波臣:海神的臣子。(12)岂有:有没有。(13)活:使活。(14)游:劝说,游说。(15)激:引(水)。遏阻水势,使它急流。(16)常与:老朋友。这里指鱼所赖以生存的水。(17)曾(cng):还,简直。(18)枯鱼之肆:卖鱼干的铺子。肆:

    10、店铺。翻译:庄子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庄子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难道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成语及释意:涸辙之鲋。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

    11、中急待援救的人。文段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y)啄其肉,蚌合而箝(qi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惠王之熟计也。惠王曰善!乃止。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肉吃了。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它们互不相让,渔夫看见

    12、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成语及释意: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文段三: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楚国有一个到郑国卖珍珠的人,做了一个木兰柜子,用桂椒等香料熏染,用美丽的玉石进行了装饰,又用翡翠装饰好了边沿。郑国一个人买下了楚国人的盒子却退给了珍珠。这真可以说是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成语及释意:买椟还珠:

    13、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买者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文段四: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此酒。翻译: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将要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

    14、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成语及释意: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文段五: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翻译:(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那山

    15、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成语及释意:疑邻盗斧: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总结:这五个成语都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和古代寓言故事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写出并翻译:1、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2、量(ling)体裁衣-本义是

    16、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3、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4、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5、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6、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7、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8、刻舟求剑-在剑落水的船帮上刻上记号,船

    17、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的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9、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10、掩耳盗铃-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遮蔽,遮盖;盗:偷。11、叶公好龙- 古代汉族寓言故事。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

    18、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12、黔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13、杞人忧天-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新泰一带。借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14、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15、与虎谋皮-与老虎商量,要谋取它的皮。本作“与狐谋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一定不能成功。现多用来形容跟恶人商量,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16、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比喻梦幻的事,属于中性。17、杯弓蛇

    19、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活动三、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寔(shi),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 整衣,呼 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颡(sng)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翻译:陈寔(音:实)是东汉人,为人仁慈和蔼。有一年收成不好,老百姓们很贫困,有个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穿戴整齐,并且把儿孙们叫到了跟前,严肃

    20、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做好事的人本性不一定天生就坏,只是长期习惯了,才逐渐变得这样。屋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于是就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盗贼都绝迹了。成语及释意: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文段二: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21、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权:指孙权,字仲谋,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以:介词,用。务:事务。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

    22、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成语及释意: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文段三: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译文:传说西施由于有心脏病(据说是心绞痛)在村里病发时会(捂住心口)紧蹙娥眉,同村的一个丑女见到西施发病时的神态认为很美,此

    23、后也在村里捂住胸口皱眉。同村的有钱人看了,就赶紧闭门不见;穷人见了,拉起妻子和儿女就躲。那个丑女只看到了(西施)皱眉时很美,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西施)皱眉很美(意指西施的美是天生的不是皱眉得来的)。成语及释意:东施效颦。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文段四: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n),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24、人无长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之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很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成语及释意: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也指像样儿的东西。总结:这四个成语都来源于历史典籍。和历史典籍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写出并翻译:1、爱屋及乌:比喻非常喜爱某人,

    25、就要爱那些和他有关的人和事物。2、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3、按图索骥:比喻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4、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5、呆若木鸡:形容呆笨或因惊讶恐惧而发愣的样子。6、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7、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8、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9、鸡鸣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10、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11、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12、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

    26、慌,十分沉着。13、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14、三令五申:意思是屡次命令告诫,再三陈述说明。15、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16、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17、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18、一丘之貉:比喻人或事物同属一类,没什么差别。多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19、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20、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21、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22、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27、,混淆黑白。23、请君入瓮: 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也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25、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面目。26、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名:占有。27、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出自 史记酷吏列传。28、三人成虎: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在吃人,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比喻谣言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出自战国策魏策二29、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30、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

    28、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31、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出自论语乡党32、分庭抗礼:庭即庭院;抗原作伉(k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即行平等的礼。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出自庄子杂篇渔父33、大笔如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像椽子那样大的笔。原指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现多指大作家,大手笔。出自晋书王珣传34、大腹便便:(d f pin pin)释义:腹,即肚子。便便:肥胖的样子

    29、。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边韶传35、开门揖盗: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来坏人,招致祸患。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36、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笨拙。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出自宋朝黄庭坚拙轩颂37、沆瀣一气: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38、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树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别人怀疑。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

    30、起嫌疑的地方。出自三国曹植君子行39、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出自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40、防微杜渐: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41、罚不当罪: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或过轻。出自荀子正论4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三、总结:还有一些成语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为流传。如:“摩拳擦掌”、“顶

    31、天立地”、“偷天换日”、“装模作样”、“好事多磨”、“虾兵蟹将”“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将计就计”、“闭门造车”、“利令智昏”、“闭门造车”、“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等等。 社会在不断发展,成语也随之发展,于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如: “一分为二”、“分秒必争”、“传经送宝”、“百花齐放”、“厚今薄古”、“推陈出新”等等。 这类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所以一经产生,就不胫而走,为社会所接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用。成语的来源当然不只上述这些。我们探求成语的来源,可以使我们准确地了解成语从词形到词义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成语。例如: “晨钟暮鼓”: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使天下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语文成语学案成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