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docx

    • 资源ID:1151892       资源大小:15.9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docx

    1、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 预应力框架梁张拉计算书 一、张拉计算常量 预应力钢材的抗拉强度1860 N/mm2(在施工计算中应以原材实验数据为准) 锚下控制应力k=0.75fptk=0.75*1860=1395 Mpa(设计图纸要求) 预应力钢材的截面积Ap=140mm2 (设计图纸) 预应力钢材的弹性模量 Ep=195300MPa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系数的影响k=0.0015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0.25 二、计算所用公式 1、P的计算 P=k*Ap*n*b (公式1) P 张拉力(N) k锚下控制应力(N/mm2) 2Ap预应力刚才的截面积(mm) n

    2、每股预应力钢材的跟数 b 超张拉系数,本工程不超张拉取1.0 2、平均张拉应力Pp的计算 (kx?)P(1-e-)Pp= (公式2) kx? 其中P预应力钢筋张拉端的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3、预应力钢材理论伸长量计算 L=Ap?Ep (公式3) 其中L预应力刚才的理论伸长量(mm) Pp平均张拉应力(N),直线筋去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采用公式2进行 计算。 Ap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L预应力筋的

    3、长度(mm) Pp?L 三、计算过程 1、本工程预应力梁的形式分为27m单跨单端张拉、28m单跨两端张拉、27m+27m两跨中部单端张拉、27m+24m+27m预应力连续梁、27m+24m+27m+27m预应力连续梁。 每股钢绞线的伸长量即为单根钢绞线的伸长量,伸长量计算采用计算单根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方法; 计算过程:a、按照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 b、确定计算钢绞线大单元的平衡点位置; c、计算每个分段的长度x及值 d、计算每个分段的理论伸长量,并相加, 2、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注:每个分段的起点张拉力P始=P前终*(e-(kx+),即为前一段终点的张拉力; 曲线段平均张拉应力Pp= P始

    4、 *(1-e-(kx+)/(kx+); 直线段平均张拉应力pp=P始; 每股钢束编号资左向右分别为N1、N2、N4、N3; 27m单跨单端张拉计算: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1,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2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表3 根据(公式3)和表3,得出N2/N4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4 28m单跨两端张拉计算: 由设计图纸得知,预应力钢束为对称曲线

    5、;由于两端的张拉控制应力相等,曲线长度,曲线的线形完全相等,所以在中点处的截面S处的应力必定相等,此情况以S(即曲线中点为平衡点)只需计算出一侧的伸长量,便可得知整束钢束的伸长量。 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 (1)将平衡点一侧预应力筋分为两段 第一段计算(为直线)x=2.5m,=0 张拉端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 N 平均张拉力:Ps=195300 N 理论伸长量:L=Px/EpAp=195300*2.5/140/1395=17.77mm 第二段计算(为曲线)x=12.208m,=0.14(rad) 张拉端张拉力:P=195300*(e

    6、-(kx+)=194569 N 平均张拉力: Ps=P *(1-e-(kx+)/(kx+) =195469*(1-0.948)/0.053=189508 N 理论伸长量:L=Px/EpAp=189508*12.208/140/1395=82.941mm N1/N3钢束的理论伸长量为:(17.77+82.941)*2=201.41mm N2/N4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 (1)将平衡点一侧预应力筋分为两段 第一段计算(为直线)x=2.5m,=0 张拉端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 N 平均张拉力:Ps=195300 N 理论伸长量:L=Px/EpAp=

    7、195300*2.5/140/1395=17.77mm 第二段计算(为曲线)x=12.208m,=0.232(rad) 张拉端张拉力:P=195300*(e-(kx+)=194569 N -(kx+) 平均张拉力: Ps=P *(1-e)/(kx+) =195469*(1-0.928)/0.053=187348 N 理论伸长量:L=Px/EpAp=187348*12.208/140/1395=81.97mm N1/N3钢束的理论伸长量为:(17.77+81.97)*2=199.53mm 27m+27m两跨中部单端张拉计算: 本预应力梁分为两跨单独单端张拉,两跨梁的预应力筋曲线线形相同。 故两端

    8、的伸长量相等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5,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6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7,得出N2/N4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8 27m+24m+27m三跨张拉计算: 由设计图纸可知,左侧(G轴)为27m单端张拉,右侧HK轴为27m+27m两端张拉。 27m跨单端张拉计算: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

    9、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9,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10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11,得出N2/N4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12 24m+27m两端张拉: 由图可知,此梁预应力筋为非对称曲线,应首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平衡点, 每个分段的起点张拉力P始=P前终*(e-(kx+),即为前一段终点的张拉力; -(kx+) 曲线段平均张拉应力Pp= P始 *(1-e)/(kx+); 直线段平均张拉应力pp=P

    10、始; 假设预应力筋的平衡点为S,那么S截面的张拉力为最小,且s左=s右 S截面所在区段的平均张拉应力Ps为最小,且从左端单端张拉计算与从右端张单端张拉计算时,此区段的Ps左与Ps右的差值最小, N1/N3理论伸长量计算,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对预应力筋曲线进行分段。 由表13可知,平衡点S必定在6号区段上,由于6号区段为曲线段,无法确定角,通过对该区段的理论伸长量计算对比,误差在6%以内,故该区段伸长量以左端张拉计算为准(亦或以右端);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

    11、表: 根据(公式3)和表14,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15 N2/N4理论伸长量计算,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对预应力筋曲线进行分段。 由表13可知,平衡点S必定在5号区段上,由于5号区段为曲线段,无法确定角,通过对该区段的理论伸长量计算对比,误差在6%以内,故该区段伸长量以左端张拉计算为准(亦或以右端);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17,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18 27m+24m+27m+27m三跨张拉计算

    12、: 由设计图纸可知,左侧(G轴)为27m单端张拉,右侧HK轴为27m+27m两端张拉。 27m跨单端张拉计算: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19,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20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21,得出N2/N4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22 24m+27m+27m两端张拉: 由图可知,此梁预应力筋为非对称曲线,应首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平衡点,

    13、 每个分段的起点张拉力P始=P前终*(e-(kx+),即为前一段终点的张拉力; -(kx+) 曲线段平均张拉应力Pp= P始 *(1-e)/(kx+); 直线段平均张拉应力pp=P始; 假设预应力筋的平衡点为S,那么S截面的张拉力为最小,且s左=s右 S截面所在区段的平均张拉应力Ps为最小,且从左端单端张拉计算与从右端张单端张拉计算时,此区段的Ps左与Ps右的差值最小, N1/N3理论伸长量计算,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对预应力筋曲线进行分段。 由表13可知,平衡点S必定在8号区段上,由于8号区段为曲线段,无法确定角,通过对该区段的理论伸长量计算对比,误差在6%以内,故该区段伸长量以左端张拉计算为准

    14、(亦或以右端);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24,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25 N2/N4理论伸长量计算,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对预应力筋曲线进行分段。 由表13可知,平衡点S必定在8号区段上,由于8号区段为曲线段,无法确定角,通过对该区段的理论伸长量计算对比,误差在6%以内,故该区段伸长量以左端张拉计算为准(亦或以右端); 张拉端的张拉力P=0.75fptk*Ap=0.75*1860*140=195300N 根据图纸对预应力筋进行分段,根据公式1、公式2和张拉力的计算原则得出如下计算表: 根据(公式3)和表27,得出N1/N3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表28 . .


    注意事项

    本文(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