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6640588       资源大小:39.45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2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长江吗?(到过或没到过)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长江北岸去好不好?简介环境。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王安石,生读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因为“泊”字是多音字) 3、同学们,你们喜欢“瓜洲”的风景吗?你们喜欢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千古绝唱的诗吗?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二、展示学习成果(一)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中的间、重、还三字的读音”。3、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4、指名回答。5、

    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二)1、重点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体会作者用“绿”字的准确。2、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指导把“绿”字读好。3、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4、小组之间互读、练说。5、小组代表发言。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全班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奇丽风光。这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10、是呀,诗人放眼望去,看

    3、见了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三、激发知识冲突: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

    4、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3、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4、引导学生从“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 “又” “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5、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四、拓展延伸知识1、“每逢佳节倍思亲”,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思念呀!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吧!2、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诗人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3、同学们,

    5、你们继续说说有关思乡的诗词吧! 第二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齐诵读泊船瓜洲。2、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呢?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的思乡之情呢? (二)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小组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

    6、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

    7、,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学生任选一首诗进行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三)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4、学生练写。五感情升华三、激发知识冲突1、读一读第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词,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

    8、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你还知道那些古诗词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背诵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再收集一首填在末尾。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题目 作者 背景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表达特点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入京春意浓追问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叙事抒情含蓄感人长相思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写景叙事倾诉心声1、说说课外的思乡的诗词2、说说王安

    9、石的其他诗词板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王安石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 明月何时还秋思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 长相思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 辗转难眠 倾诉心声作业设计:一、读拼音写汉字。lu yn y sh jin pn wn zhn(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行人(xn hn) 数重山(sh sh; chn zhn )还乡(hun hi) 一水间(jin jin) 风一更(n n)三、辨字组词。瓜( ) 夏( ) 帐( ) 问( )爪( ) 复( ) 账( ) 间( )临( ) 伴( ) 匆( ) 落( )监( ) 畔( ) 忽( )

    10、 洛( )四、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来。秋思 纳兰性德 宋静夜思 张 籍 清长相思 李 白 唐五、选择正确的解释。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六、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复恐匆匆说不尽,_。2、正是江南好风景,_。3、桃花潭水深千尺,_。4、独在异乡为异客,_。5、_,

    11、一片冰心在玉壶。七、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_。表达了作者_之情。6梅花魂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12、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继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三、教学难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五、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把重点句制成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交流: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悠悠的乐曲,传达了对梅花的赞美;“疏影横斜水清浅,

    13、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眼中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是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梅花魂,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边读边想读出梅花的冷艳与幽芳,感受梅花的清高品格。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几件事?哪几件与梅花有关?从这些

    14、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五件事: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还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生读后交流体会文章是写“莺儿”的外祖父“爱梅”情结。)读最后一段,谈谈读后感受。对比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全班交流,感悟外祖父与梅花的关系,那颗眷恋祖国的心。(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四、滞留问

    15、题,布置作业小结: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让作者屡屡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是怎样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呀,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体验。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收集热爱祖国的词句、诗文、歌曲,以及具有梅花一样气节中国人。第二课时一、认读词语,谈话导入二、潜心会文,感悟“梅花魂”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几件事写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学生默读课文,找找,画画,品品,议议)从你们的神情中,从你们的朗读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你的那份感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梅花

    16、,走进外祖父的心灵深处吧!品读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重点指导:“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古玩和一幅墨梅图相比,在我们心中古玩更有价值。然而,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

    17、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你是不是与莺儿一样觉得又害怕又奇怪?为什么?文字是有灵性的。你们仔细读读,细细品品,这一字字,一句句,一个个标点,不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吗?你听到它在诉说着什么吗?从祖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祖父的话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一处标点来谈你的独特感受。圈圈描写外祖父动作的词,如 “轻轻刮去”“细绸子慢慢抹净”等,朗读体会外祖父的爱梅之情。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

    18、儿。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而且还用上了反问的语气训斥呢?(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学生朗读体会。过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画梅吗,有什么稀罕的呢?犯得着这么生气吗?你们说呢?引读13段。紧扣三个“!”,体悟“赞梅”之意。品读第13段:面对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的无意过错,一顿训斥,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还有哪段话也写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衷?(相机引出第13段)细细品读第12、13段,看梅花有什么希罕的?你能联系生活和课外阅读来谈谈梅花的希罕吗?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19、。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你发现这句话中哪几个词用得多?(愈愈愈愈,最最最)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你能用好词、佳句、诗文来赞美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吗?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赞扬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朗读体会,读出赞美、感叹的语气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还仅仅是梅花吗?你又从哪儿感受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

    20、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朗读,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相机理解“秉性”。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一个个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岳飞、戚继光、江姐)你能不能用简洁的文字来介绍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外祖父嘱咐儿莺好好保存墨梅图,用意何在?“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里的破折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读到这里,你对“魂”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寄托着外祖父对下一辈发扬梅花精神的殷切期望。引发思辩: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喜爱,

    21、为什么还要赠给莺儿带回祖国去呢?你能从中悟出“魂”的真正含义吗?朗读体会:正因为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气节人物的英魂,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两段吧。(生诵读第12、13自然段,升华情感。三、品味“三哭”,感悟“爱国心”教念古诗,悲伤落泪。读第二段,谈谈自己对这些唐诗宋词的理解。字字乡思,句句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的那份思乡的情弦呢! 外祖父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莺儿到底不懂什么呢?(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你们懂外祖父的心思吗?请你告诉年幼的莺

    22、儿为什么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经常落泪吧!朗读体会。无法回国,失声痛哭。师朗读第411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交流。交流理解:如果你是莺儿,你看到这情景,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理解外祖父的哭吗?是呀,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样一种痛呀!读出那份痛楚吧!朗读体会感情。送别亲人,思归难归。自由朗读第1415段。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品悟“血”色梅花。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

    23、过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腊梅有黄色的,粉红色的,雪白的。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血”色梅花赤子心吗!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再一次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一齐诵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四、即时拓展,加深体验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但他那颗眷

    24、恋祖国的心却随着“墨梅图”和“血色梅花手绢”回到了家乡。面对着这幅墨梅图和梅花手绢,你最想在上面题上一句什么话?同学们,当莺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适时引导学生朗诵课后的“阅读链接”故乡和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游子思恋祖国和故乡的情怀。五、总结谈话,升华情感梅花,我们的国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悠悠华夏史,梅花精神传!“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背诵。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