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语文8上文言文解析非常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19309655       资源大小:35.4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语文8上文言文解析非常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偷窃。 赐:赏赐。酣:酒喝得正高兴。诣:到。曷:通“何”:什么。固:本来。善:善于,擅长。避席:离开座位。则:就。变为。徒:只。其实:它们的果实。所以:的原因。得无耶:莫非吗?非:不是。与:同。熙:同“嬉”开玩笑。病:辱。 3一词多义辞 齐之习辞者也 言辞 为 为其来也 在 辞去 告辞 何为者也 做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变成病 寡人反取病焉 辱 坐 王曰,何坐 犯罪 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固 齐人固善盗乎 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所以 所以然者何 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的事4古今异义字:王曰,何坐 古:犯罪 今:把臀部放在椅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撑身体的

    2、重量;乘,搭。其实味不同 古:它们的果实 今:副词,表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寡人反取病焉 古:辱 今: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5通假字:” “曷”通“何”:什么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6词类活用:齐人固善盗乎 形容词用作动词, 善于、擅长。三、重点语句翻译吏二缚一人诣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齐人固善盗乎?四、阅读思考1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2对楚王的无理,晏子本可以据

    3、理力争,慷慨陈词,进行反击,可他为什么不那么做?正面陈述不如反唇相讥有力,而且有智慧。3如果是你,你还有更好的回答方法吗?如果没有,请说说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没有。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类比以退为进,化被动为主动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4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植物的生长受环境(温度、土壤等)的制约和影响。5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齐国 ,把“淮北”比为楚国;把“橘”比为齐人,把“枳”比为偷窃者 。6请你对晏子的外交语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注意把握分寸,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语气委婉,但义正词严又不卑不亢的维护了国

    4、家的尊严。7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8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晏子:机智灵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楚王:狂妄愚蠢;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意近即可)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9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人琴俱亡 刘义庆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2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南朝宋的文学家。二、重点词语 1字音猷( ) 笃( )舆( )恸( ) 2

    5、词语解释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笃:(病)重。而:表承接。都:总,竟。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语:说话。了:完全。索:要。舆:轿子。奔丧:到王子敬家看望丧事。素:向来,一向。琴:弹琴。径:直往。既:已经。调:协调。掷:扔。因: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良:很。绝:气息中止。卒:死。月余亦卒(死) 素: 素湍绿潭(白色的)卒用其人(终于) 素好琴(一向)恸绝良久(气息中止) 因

    6、: 因恸哭良久(于是)绝巘多生怪柏(极) 虎因喜(因此)天下独绝(到极点) 良: 因恸哭良久(很)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良多趣味 (实在,的确)百叫无绝(断) 哀转久绝(消失)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2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睹物思人,悼念死者。3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一往情深 口若悬河 望梅止渴等。4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5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

    7、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6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7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8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9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诗句:独在异乡为异

    8、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10讨论一下弦不调的原因有哪些? 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11联系本文及曹植的七步诗,谈谈你对手足情深的看法。小石潭记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韩愈、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于唐顺

    9、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文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篁( ) 冽( )坻( )嵁( )参差( )佁

    10、( )俶( )翕( )悄怆( )幽邃( ) 2词语解释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篁竹:成林的竹子。鸣:发出声音。乐:以为乐。尤:尤其、格外。清洌:清澈

    11、。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覆盖。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不一。披拂:随风飘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彻:通,透。布:映。 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爬行)那样。明灭:忽现忽隐。 差互:互相交错。寥:空虚,寂静。凄:使凄凉 寒: 使感到寒冷。悄:寂静。怆:悲伤伤。邃:深。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清:凄清,冷清清。居:留,停留。乃:去:离开。隶:随从。从:跟随。乐 心乐之 以为乐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不可久居 能清 水尤清冽 清澈 从 从小丘西行百

    12、二十步 自 以其境过清 凄清 隶而从者 跟从 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而 记之而去 表顺承关系 卷石底以出 而 隶而从者 表并列关系 全石以为底 用 潭西南而望 连词为 全石以为底 做 乃 乃记之而去才为坻,为屿 成为 乃不知有汉 竟然或异二者之为 心理活动 其 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是 不可知其源 它的 指溪水的为天下唱 向 以其境过清 那4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彻 名词作状语,向下俶尔远之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爬行)那

    13、样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凄凉 使感到寒冷 心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隶而从者 名词活用为动词,随从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阅读与思考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

    14、愉悦的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

    15、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3潭上有什么景物?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16、,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什么辞格?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比喻的辞格。第四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 往来翕忽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 似与游者相乐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形,明灭

    17、可见;7.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俏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9.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10.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

    18、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11理解填空。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俶尔远逝”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鱼_,实为写_水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13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

    19、,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14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乐是寄情山水摆脱抑郁,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就会流露出来。1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

    20、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17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而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祸兮,福之所倚。”

    21、困顿之时,仍不懈的探索,书写性灵,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自会留下瑰丽的一页。18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如第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请你就此做些品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游,“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继而写鱼的影,借目光来显示,这是从感觉的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太阳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

    22、水是多么清澈透明。1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20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21.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

    23、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 句子: 分析: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22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小石潭凄寒幽静, 上句:。 下句: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2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

    24、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苏轼(10371101),北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

    25、、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杰出的散文作品标志着从西魏发端、历经唐宋的古文运动的胜利结束,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解衣 藻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脱下。户:门。欣然:愉快地

    26、、高兴地。念:考虑,想到。与乐者,共同游乐的人。遂:寝:入睡。相与:共同,一起。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水草,水草总称。交横:交叉错杂。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但:只是,不过。耳:罢了。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寝 怀民亦未寝 入睡 然 欣然起行 的样子 暮寝而思之 躺着 然往来视之 但是 然则何时而乐耶 这样寻 寻张怀民 找 步 相与步与中庭 散步 未果,寻病终 不久 瓜洲步十里铺 水边停船之处4古今异义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只是,不过 今:表转折 闲人 古:这里指不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27、今:无事可做的人 念无与乐者(省略句) 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1.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是: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点睛之笔是:2.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给本文划分结构并写出层意。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景物描写抒情。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用简洁的语言概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语文8上文言文解析非常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