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书法经典三天下三大草书家 关于张芝张旭和怀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19482680       资源大小:34.7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书法经典三天下三大草书家 关于张芝张旭和怀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而我们欣赏者,要瞻仰书作,不懂草书,那就是天大的遗憾了。 一、草圣张芝(公元?192年) 汉 张芝冠军贴我常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说真圣楷圣,也不能说篆圣隶圣,而独草书可以有“圣”之称。古之圣贤,都是在一个领域独领风骚,有开创之功,又有传世之德。可是,这样解释似乎也说不过去,楷书也有这样的书作和书家,却不能称之为楷圣。如同五岳,泰山可以傲目无旁地说“五岳独尊”,草书即是“五体独尊”了。泰山在五岳中并不是最高的,泰山在中华版图上,也不是最雄伟的,泰山在名山中也不是最为有名的。在山东的平原地带,突兀地耸立着这样的一座山,山上没有仙人洞,没有神仙,那么它灵在哪里呢。自从秦始皇不远万里似的封禅以来,

    2、天子到这里祭祀的比赛就开始了。因为它是东岳,中国人对东方特别敏感。又有那么多帝王三番五次来祭天,人们就有了对皇家的人文崇拜与敬畏,五岳独尊也就不奇怪了,虽然他只有一千五百多米。毫无疑问,东汉是书法的盛宴,是书法美学建立理论开始,更是书法独立于实用而形成艺术自觉的发端。在东汉,书法出现了理论,也出现了不为公文也不为私人文书的纯粹的艺术创造那就是草书,是疯狂的草书创作的年代。其情形如何呢?东汉赵壹非难草书之作非草书,就是对当时草书的否定之篇。虽然如此,却为我们今人保存了难得的古代信息。他非难草书的理论根据是:“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那么,你这草书是违背了天地的旨意,也与圣人的

    3、追求相去甚远。而“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那么,你们迷恋草书到痴迷乃至发狂又所为何来?对草书艺术追求发狂的情景,赵壹生动地记录了下来:“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这等情形,真是发狂得不轻。即使是这样非难草书的人,对张芝也是服气的,他说张芝等书法家“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如此说来,张芝何许人也?我们对张芝所知甚微,在后汉书仅仅寥寥数笔,他的事迹大部分残留在后人书论之中,且多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并且转述者口口相传,很难作为信史。然则,大概的精神指向也并不脱离张

    4、芝的面目。草圣的名号一经出现,就没有过疑义。草圣最早见诸文字的,是西晋书法家卫恒四体书势所记述:“韦仲将谓之草圣”。此言一出,便世代沿袭。在历代书家的论述、记叙乃至官方编纂的文献中不绝于耳。今天,我们的书法家多来自书法家协会,或者与书法相关的机构、报刊,业余书法家很难再行进入这个圈子,这当然有历史进程的原因。古代人人都要操管,那是以实用为前提的。换过角度来说,书法艺术还没有成为自觉的艺术。以追求书法艺术为专业的人,毕竟是少数。张芝就是那极其少数中的一个,应该说,他的出现,是专业书法家的第一人。书圣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颜真卿是职业政治家,官到一品;苏轼为文学艺术的全才,然而,他在这方面依然是业余

    5、的,官到了副总理的级别。惟独张芝,没有进入官场,一生浸淫在书法笔墨之中,被后人称之为草圣,再难有人冒犯。宣和书谱记载,汉张芝,字伯英,敦煌人。志趣高尚,朝廷以有才艺征召他出来作官,他也不出来。难道他真的因为志趣高尚就不出来作官吗?我们考考他。如果他逝世于公元192年的记载没有大出入的话,那么,他与汉代第一大儒蔡邕属于同步人物。他们之间的年岁,可以用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了。蔡邕对于书法的态度,与张芝有着天壤之别。蔡邕在他那著名的奏疏指陈政要七事疏里说:“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 而张芝根本不想“匡国”,也没有准备“理事”。四体书势记述说:“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

    6、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犹宝其书。”我们知道,作为专业书法家,如果没有生活来源,是难以为计的。归隐山林,总要解决他的衣食住行的事情。明代哲学家李贄,辞职于姚安知府,后来靠地主、乡绅的周济维持生计,成为专业的哲学家。而他的不能容于社会,则来自于他性格上的一意孤行。张芝的性格特征是模糊的,没有关于他愤世疾俗的任何记载。那么,他何以不赴朝廷官方的征召,是那样的决绝呢。破解张芝的行为并不难,不过,得绕个大弯子。这要从他的父亲说起。张芝的父亲张奂。我在长篇史学文化散文正阳门里,写了关于张奂一节,自家引述如下:我们可以翻开历史的有关张奂的一

    7、页,来看张奂的为人为官之道。我们发现,张奂虽然名声不大,却文武全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他当都尉的时候,就遇上了外族的侵略。他的军队只有二百多人,大家认为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军士们叩头阻止张奂发兵。他进驻长城收集散兵,切断敌人的联络。凭着他智勇兼备的才华,打败了羌人。后来升中郎将,朔方几个地方的匈奴军队又来挑战,军队大乱。他端坐帐中,智勇兼施,再次获胜。公元166年春,升迁为大司农。鲜卑听说张奂调动了,在夏天招集南匈奴、乌桓分几路大军侵犯塞内,还引诱东羌共立盟誓。武威、张掖边境告急。朝廷再次任命张奂为中郎将,执行九卿的权力,督令幽州、并州、凉州以及度辽、乌桓二营。敌军听说张奂又回来了,投降的

    8、有二十万人。公元167年春,东羌骑兵侵入关中,杀人上千。冬天。几路大军浩浩荡荡杀了进来,侵略再次失利,张奂指挥军队俘虏一万余人,再次建立了赫赫战功。一个人建立战功,有时候并非那么难的事情。因为敌人就是敌人,和好了就可以成为朋友,友好邻邦什么的。敌我两军对阵,阵线分明,很容易就知道谁是友军,然而,在社会生活中就复杂得多了,一不小心,你就会落入圈套,使得你抱憾终生,有时候你自己就不能原谅你自己。这个战功卓著的大将,还曾经著作三十多万字的尚书记难。就是这样,也难免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那错误使得他一辈子也不能原谅自己,那错误是无法弥补的错误。一个人的一个错误,有可能使成千上万的人头落地,也有可能危及国

    9、家的前途,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千万要当心,走错一步,就会影响你的一生。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张奂奉命率军回朝。这是多么风光无限好的事情啊!人生得意又有几次如张奂者?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是为保卫国家立过功勋的军队。张奂回到洛阳,觉得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脚跟还未站稳,皇帝的诏书果然就来了。大将军窦武要谋反,命令他们迅速包围窦武府。天刚刚亮,洛阳城的轮廓依稀可见,城门紧闭,黑洞洞的。大门开启处,从里面开出了一支整齐威风队伍,一看就知道,这支队伍训练有素。张奂认得,那是保卫皇宫的羽林军,根据他的经验,估计有一千多人,全部出了朱雀

    10、门,就与张奂班师回朝的军队会合了。布阵完毕,两军就开到了宫廷正门讨伐窦武。张奂听到了羽林军呐喊道:“窦武谋反,要杀皇上。你们都是皇上的警备部队,应该保卫皇宫,为什么与叛贼合流,还不快投降!这呼号声响亮而庄重,没有人怀疑,这当然是真的了,窦武真的要谋反了。羽林军砍下窦武与他兄弟的人头,在大街上示众。刚刚从边疆归来的军队与羽林军一起,追杀窦武的亲戚、宾客、家属,全部杀头。从三公九卿以下的,凡是陈蕃、窦武推荐的,一律查办禁锢,再也不许出来做官。当张奂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的时候,一切都太晚了。假如你跟随十恶不赦的坏蛋干了这样一件坏事情已经不能算坏事情了,应该说犯下了大罪,你会怎么样。诛杀的血腥还弥漫在洛阳

    11、城,尸体尚在大街上铺陈。哭亲泣友的声咽还在洛阳大街小巷泛滥的时候,张奂就明白了,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那错误犯得猝不及防,那错误犯得糊里糊涂,还能说是错误么?不是,是大罪,是助纣为虐,是残害大臣,是惑乱国家。当诛杀窦武、陈蕃的事件刚刚过去,宦官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当宦官们被封侯享受胜利的喜悦的时候,张奂内心的痛苦达到了极点。更有后来蔡邕的同事,涿郡卢植给他有与张奂然明书,谴责他竟与宦官同流合污,矫诏诛杀大臣。他将用一生的作为来消解这种被利用的痛苦。张奂升任大司农,因为有功劳被封侯,他多次上疏,坚决不肯接受。翌年夏天,诏令百官上封言事。他觉得弥补罪过的时候到了既然已经犯下了滔天大罪,就得有个反省

    12、:我听说风的号令,阴气专用就会形成冰雹。发生灾难,都是因此而成的。已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他们志在国家的安宁,为人方正刚直。因为奸人作乱,他们都被诛杀,海内缄默,不敢说话,其实,人人震怒。忠贞的窦武、陈蕃被杀,没有得到昭雪,所以上天给了大汉帝国那么多的灾祸。应该厚葬他们,把流放的家属也迁回原郡。因为他们的冤案被牵连的,都要平反,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词。皇帝完全同意张奂的意见,打算按照张奂的话去做。皇帝问宦官们,没有谁同意张奂的意见,皇帝害怕,所以屈服了。张奂不久被宦官以党罪陷害,禁止做官,送归田里。这可能是他求之不得的,他愿意用自己的免官来悼念陈蕃、窦武,愿意自我惩罚,来消解自己内心的痛苦。被

    13、坏人利用,或者说被恶势力利用,干了罪大恶极的事情,是一种什么滋味,如果你没有做过,很难有切身感受。他回到家他的家已经从酒泉迁到了弘农。在家闭门不出,著述了尚书记难。临死前,他留下了遗嘱。他说:“一个人的富贵与穷困,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一个人死了,就到了地下。地底下是黑暗的,永远没有天亮的时候,却用那么好的锦帛缠身,还要在棺材上钉上密密麻麻的钉子,我不喜欢这样。以前已经准备好了墓穴,那就很好。如果我早上死了,晚上埋了就算了。埋葬的时候,将尸体放在灵床上,裹块布就行了。史官评论说:陈蕃、窦武反对宦官,号召天下,救国于危亡,这是有识之士都知道的。张奂却被宦官利用,杀戮忠烈

    14、,虽然他怀恨终生,辞赏谢罪,最终还是应了诗歌中说的泪流满面啊!哀叹来不及了啊!张芝何以能够专业于书法,读了上面的叙述,就解决了两个问题:他不会再去作官;他有足够的资金专业于草书的创作,不愁生计。张芝不会出仕的重要原因可能就在其父辈的遭遇所至,而张奂离开朝廷,过上了退隐的生活,估计物质并不缺乏。张芝在后汉书里没有列传,他的名字写在了他父亲列传的最后面,记述简略到潦草的地步。可以这样说,张芝的草书创作,无意中驱除了文艺创作中的两大恶性阻状:名与利。一个名利之徒,是断难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的。然而,仅仅如此,就可以成为草圣吗?决意不出世的名人多得是,家有余粮的人也多如牛毛,可是,草圣就一个张芝。不错,张

    15、芝具备了成为大艺术家的天赋,一个草书开创者的天赋。终究使得他成为草圣的重要原因,是他的天才。因为他的天才,还有他家庭所带来的气氛对他的影响。那所谓的影响就是翻天覆地,就是暴风骤雨,就是世间的惊悸与惊恐,就是他内心的安宁与外部事物激荡,让他在撞击中翻腾起来。他将这种翻腾转化为对草书的痴迷,弄得乌烟瘴气。于是,草圣张芝完成了书法史上一个绝大的命题。宣和书谱在草书叙论中说:“至张伯英出,遂复脱落前习,以成今草。”我所说的绝大的命题就是创制了今草,创制了一个崭新的书体,所以才能够称得起、担当得起书之圣的称号。宋朝内府当时收藏着张芝的冠军帖和消息帖。问题又出现了,自从米芾时代,就怀疑冠军帖的真伪问题,认

    16、为是张旭所书。米芾的鉴定结果并没有得到公认,事到如今,冠军帖仍然附着在张芝身上。故宫博物院的肖燕翼先生所著书法鉴识中,对冠军帖所属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认为西晋之前没有今草书。肖燕翼先生在故宫工作,当然见多识广,看了不少真迹。他在批评郭沫若的时候就说过,以书体判断书法的真伪往往要出现差错。可是,他在这里又武断地用书体来断定法书的真伪,难以服人。就象郭沫若当时以书体否定兰亭序,认为天下的晋书都是隶书体一样,大江大海都过去了,在小河沟里翻了船。唐摩万岁通天帖、十七帖没有一幅隶书,其他的王、谢子弟,也没有隶书。那么,为了伪托兰亭序,这样大规模造假,真是奇谈怪论了。冠军帖是张芝身上的一块肉,还是附着在张

    17、芝身上的一块膏药,我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芝绝不会因为章草比别人写得好,就会被公认为草圣。既然冠军帖找不到主人,或者你给它找了后娘它又不认,大家也不许可,辨别它的真伪,就失去了意义。宋朝与张芝的时代比我们今天近多了,看到张芝真迹的机会也大得多,我宁愿相信,东汉已经有了今草。而张芝的草圣,名不虚传。亚圣张旭(公元675750年)唐 张旭古诗四帖有清一代,皇帝的年号一经颁布天下,就再也不会更改。唐朝在开国之初,也曾经不改年号,比如李渊是“武德”,唐太宗李世民之“贞观”。到了唐高宗李治,更改年号如同刮风下雨,说来就来。张旭就出生在那个频繁更改年号的年代,是为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干支乙亥,属猪。

    18、他逝世于公元750年,即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九年。其实,我们罗列年号没有过多的意义,这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枯燥无味。查找不难,却比较罗嗦,让人上火。而一旦弄错,又会被讥刺为“硬伤”什么的。但是,我追究经典书法家、经典法书产生的奥妙时,总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弄不清楚,便无从下手。我对“重述旧章”像对“苟兴新说”一样不感兴趣,于是,追究一下年号,吊一下书袋也在所难免。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张芝与张旭给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比如考试题问: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之为草圣的是张芝还是张旭?答:张芝,对了。张旭,错了。可是,读书多的学生就会不服气,觉得老师出了问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李白斗酒诗百篇,

    19、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酒中八仙歌所言为凭,明明写着“张旭三杯草圣传”,难道是杜甫的错误?其实,杜甫的确有这首诗。在书法界,这首诗比起杜甫其它的诗来,要响亮得多。然而,这不可为信使,难以得到书学史家和书界的承认。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杜甫虽然为诗圣,他所封的书法之圣却难有号召力。书法界似乎还有个规矩,如同王朝,天下不可有二主。已经有了草圣张芝,再出现谁,也难以成为公认称号。比如书圣,就王羲之一个,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是谁混淆了视听,是谁故意搅混了这塘水?我想是这样,他们都姓张,并且单名,一个芝,一个旭,不在书界,难以判断个

    20、清清楚楚。他们都是经典草书家,是整个书学史没有争议的草书大家。换句话说,他们以自己的草书名垂千古。更为混淆视听的是,他们都曾经被别人而不是自己戴上了“草圣”的冠冕。即使是文学艺术全才聪明如苏东坡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称呼,他说:“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直到明代项穆的书法雅言,才在他们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名字。他说张旭“其草书绝有绳墨,草字奇幻百出,不逾规矩,乃伯英之亚,怀素岂能及哉。我觉得,称张旭亚圣恰如其分。张芝在草书上已经为高峰,你后来者与其比肩,毕竟不是开创之功。张旭在狂草书的创作上,确有不凡的业绩。也可以说,他的确是继承和发展了草书艺术。草书有行草、章草、

    21、大草之分,而大草还可以叫狂草。在大草中,字与字之间可以缠绕连带,也可以字字独立。现代草书大家于右任先生主张字字独立,而张旭则更钟情于连绵草书。张旭,字伯高,吴郡人。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以草书最为知名。嗜好饮酒,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被人称之为“张颠”,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三绝”。关于张旭学习书法,有很多传说。有的是后人加上去的,有的就来自于他自己

    22、的言论,还有史籍的记载。他在常熟尉任所,有个老人“陈牒求判”,宿夕又来,他就怒了。老人说:“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为了要搞到张旭的书法,竟至如此。“旭因问所藏,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自是尽其法。”在这位老人处得益,道同而相与谋。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都会有他的过人之处,都有他们不同于别人的经历乃至贯通的奥秘。后来颜真卿的“印印泥”、“锥画沙”的感悟,也来自这位超凡的老师。他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的情态中得到了启示,与文字产生的本源有了连带关系。古人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发现了鸟兽蹄痕的美丽与壮观,用在了书写上,那是自然的力量,是生物给予人的高度灵感。“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

    23、而得笔法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得其神。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张旭的体悟与实践,是人类活动精美绝伦的表现,是人为的艺术力量在书法上的发挥与创造。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人类的艺术活动,要言继承与发展。如果一个书法家的作品,在继承上没有承传关系,则被讥为“无体”;如果一个书法家没有终生的临摹古代法书,或言“无笔”、“功力不高”。绘画可以从生活中不断吸收有利于创作的成分,要有大量的写生活动,现实生活、历史、乃至自然,会激发画家的灵感。书法难,难在现实生活给予书法新的血液并不多,于是,就得从古人处讨生活。我常常想,这样下去,会不会造成书法艺术的近

    24、亲繁殖。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书法有家,也有书匠。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生都在临摹,惟妙惟肖,甚至也可以写出自家风格的作品,可是,仍旧是书匠。刻意求工,板结,缺乏冲击力,这在书法界是不难看到的。当然,即使是书匠的作品,也比信笔涂鸦让人可以忍耐。根本不懂笔法,没有文化内涵的书法,就是胡勒。这也决不仅仅是工夫到不到的问题。时代给人以恩赐,也会给人带来苦难。张旭长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十岁,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差无几。我在史学散文长恨歌叙事里有下面一段话:“腥风血雨的武则天清算唐帝国的宗室,亲生儿子也不能放过。她与李治所生四个儿子,一个早死,另一个被杀。玄宗出生的前一年,伯父中宗皇帝李

    25、显被废为庐陵王,流放而被拘禁。玄宗的父亲李旦即位后,不许听政。到了他六岁的那年,武则天干脆甩掉大唐,改为大周。父亲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嗣,并不许大臣谒见。裴匪躬、范云仙两个大臣因为与李旦见面,被武则天斩首。武则天时代曾设铜匦,作为告密之用。大批杀戮帝裔,朝臣更是朝不保夕。似这等恐怖政治,即使是对武则天持赞赏观点的史家也不能够称羡。公元693年初,李旦以有异谋也被关押,武则天派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幸亏有大臣剖腹以证明皇嗣不反,父亲才躲过杀身之祸。武则天病重,结束了皇后28年、太后7年、神圣皇帝15年的统治。神龙元年正月,朝臣张柬之等杀了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这张易之、张宗昌作为面首,让人恶心

    26、。武则天糜烂的性生活了然不惑,而一旦当了皇帝,没了专职男人,有个面首,从生理的角度说,自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然则,她的这面首,还干了诸多丧尽天良的坏事,让朝野恨之入骨。首先将他们斩首,在人心大快的同时,迫使病危中的神圣皇帝退位也是应该有的文章。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张旭与朝廷的政治斗争有什么关系。然而,任何朝政的气息,都会给百姓带来风俗乃至生活的极大影响。在独裁统治之下,想自由也是枉然。武则天虽然被史学家叫好,我就觉得这女人过于毒辣。而张旭生性的放浪形骸,与政治生活的不协调,肯定会给他的内心以激荡。武则天逝世的时候,张旭过了而立之年。应该说,在极度恐怖的政治生活中,张旭从孩提到了思想成熟期。谁能说

    27、,他一定会超然物外呢?我们都经历过动荡的年代,我们的思想、行为、语言、艺术活动,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谁又会是超时代的人物呢?划时代的艺术家,他们超人处往往就在这里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在大艺术家那里,就会转换成催化剂,而你有可能被吞没。同样的笔墨,同样的纸砚,在大艺术家那里可以创造出传世的经典之作,而你的信手涂鸦只会增加垃圾。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曰:“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人为的遭遇使得张旭情绪不稳定,心有不平。时代的气氛与个人的遭际,没有使他沉沦。他将这些不稳定因素化作激情,作用于书法创作中,成为艺术大家也是

    28、在所难免。有评论说,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不错,张旭的艺术成就可以这样概括,可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若仅仅是这样,张旭未必能够成为经典书法家。有可能成为名家,或者我所言,由于近亲繁殖成为书匠。张旭在历史上独具魅力,则是其揭示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成功的奥秘所在。他将自己的境遇、遭际、现实生活中的感触,融入草书创作之中。这所谓的融入,又非怒了就写“怒”字,不平就写“晃荡”,而是注入到草书势中,以势体现书家的心境。此等情景,已经超出了一般书家的临摹。更为可贵的在于,他注重了文字起源的学说,注重自然与艺术的关系。“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我们很多书法家还不如韩愈明白,他在那篇著名的散文送高闲上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书法经典三天下三大草书家 关于张芝张旭和怀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