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辨证病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21144613       资源大小:40.36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辨证病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中医治法:祛湿化痰,兼以活血方剂: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陈皮12g 清半夏15g 茯苓15g 红花10g 桃仁10g 川芎15g 赤芍10g 怀牛膝15g 当归10g 生地30g 柴胡12g 炒枳壳10g 桔梗 10g 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33.李某,女,59岁,教师。患者于10年前开始偶尔于饮酒或浓茶、咖啡后出现心慌,无其他不适,约1、2分钟后自行缓解。10年来心慌症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但一直未予治疗。近1个月来,由于工作持续劳累,经常加班,导致症状明显增多,几乎每日发作,有时候持续1、2个小时不能缓解。心慌短气,活动尤甚,眩晕乏力,面色无华。心率

    2、98次/分,心律绝对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心电图呈房颤律,心室率80次/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快速性房颤。患者以“心慌”为主症,结合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属于中医“心悸”范畴。患者为教师,平素思虑劳累过多,劳伤心脾,不仅暗耗阴虚,又能影响脾胃功能,致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两虚,心血虚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心慌气短,血虚则不能濡养脑髓,故眩晕;脾气虚则神疲乏力,活动后心慌尤甚。血虚不能上荣肌肤,则面色无华。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四诊合参,证属气血不足,本患者病位在心脾,病性以本虚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可。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心悸 中医证

    3、候诊断:气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党参 15g 炒白术12g 生黄芪 15g 当归10g 茯神 15g 远志10g 酸枣仁 30g 木香10g 龙眼肉 10g 炙甘草6g34.张某,男,69岁,退休工人。2010年7月就诊。咳嗽,喘憋2周。患者2周前着凉后,曾发热,咳嗽咯痰。自行口服化痰药、消炎药后热退。但患者一直咳嗽咯痰,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诊前3天来不能平卧入睡。右侧胸胁膨满,肋间胀满。患者既往左侧结核性胸膜炎病史2年,经治疗胸水消失,并且已经停药1年。36.8,P:88次/分,R:22次/分,BP:115/80mmHg。叩诊左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叩诊呈实音。听诊左肺呼吸音清,

    4、右上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呼吸音消失。苔白腻,脉弦滑。胸正位片:右侧约第2前肋水平下均匀致密影,分界线呈反抛物线形。B超见右侧第6肋以下见胸水,距体表约2cm,最深处约9cm。患者以“咳嗽、喘憋、右侧胸胁膨满,肋间胀满”为主症,既往结核性胸膜炎病史,结合胸片及B超,本患者属于中医“悬饮”范畴,患者外邪袭肺,肺卫功能失调,肺失宣肃,肺不布津,故咳嗽咯痰,痰浊阻络,肺气壅滞,气不布津,停而为饮,饮停胸胁,胸胁本为气机升降之道,气机升降失常,故胸胁膨满,肋间胀满,水饮上迫于肺,肺气出入受阻,故呼吸困难,舌苔苔白腻,脉弦滑为饮停胸胁之症,四诊合参,证属“饮停胸胁证”,本患者病位在肺,病性以标实为主,若治疗

    5、得当,预后可。胸腔积液悬饮 中医证候诊断:饮停胸胁证泻肺逐饮十枣汤芫花1g 甘遂 1g 大戟1g 大枣10枚 3剂 煎服法:将芫花、甘遂 、大戟等份捣为散,每服1g,,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服用。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35.张某,男,75岁,工人。3年以前开始,常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通常为短暂性左侧胸痛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一般都在数分钟内,休息后或含用“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在某医院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心绞痛”,开始痛轻,未予重视。半月前,因生气后出现胸痛频发,疼痛加剧,或心前绞痛,痛引肩背,或闷窒疼痛,其痛如刺,常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缓解,两胁胀痛。舌质暗红,有瘀斑,苔

    6、白,脉涩。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4次/分,律齐,V1V6导联广泛ST段轻度下移,T波低平。患者以“胸闷疼痛”为主症,结合心电图检查,属于中医“心痛”范畴。患者老年男性,平素喜生气恼怒,恼怒则肝气郁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性,气滞则血瘀,瘀血阻于心脉,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部刺痛,其痛如刺,且常因情绪波动而加重,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四诊合参,证属气滞血瘀,本病病位在心,病性以标实为主,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预后不佳。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红花10g 桃仁 10g 川芎10g 赤芍10g 怀牛膝15g 当归10g 生地30

    7、g 柴胡12g 炒枳壳10g 桔梗 10g 生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36.陈某某,男,40岁,农民。2000年12月就诊。患者发热、头痛、双膝关节疼痛3天。1月前曾着凉后出现咽痛鼻塞,未用药治疗,自行缓解。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38.2,P:100次/分,R: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膝关节红肿压痛,浮髌试验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双膝关节周围可见数个直接13cm环形红斑,苔黄燥,脉滑数。红细胞沉降率50mm/第1小时。ASO500U患者以“双膝关节疼痛、发热”为主症,结合实验室检查,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患者因风寒湿之邪侵袭,日久郁而化热,

    8、湿热壅滞经络,流注肢节,气血瘀滞不通,致双膝关节疼痛,湿热壅滞,营卫郁滞失和,故见患者发热、头痛;湿热久郁,化燥伤津,故口渴,邪热上扰心神,故烦躁不安。舌苔黄燥,脉滑数皆为湿热壅盛之征,四诊合参,患者证属风湿热痹。本病病位在膝关节,病性以标实为主,病程较长,易成顽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 中医证候诊断: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 石膏 30g 知母 15g 粳米 15g 生甘草6g 桂枝10g 忍冬藤 15g 连翘 12g 黄柏6g37杨某,男,40岁,平时工作劳累,饮食睡眠均无规律,形体肥胖。1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烦躁,头晕头痛,怀疑血压升高,开始监测血压,1月来自行检测血

    9、压结果,收缩压130150mmHg,舒张压95105mmHg。家族中母亲患有高血压病,目前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卡托普利,控制良好。头晕头痛,头重如裹,困倦乏力,胸闷,少食多寐,肢体沉重。145/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胖苔腻,脉滑。心电图、头颅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以“头晕头痛、胸闷”为主症,属于中医“眩晕”范畴,患者平素工作劳累,饮食睡眠无规律,损伤脾胃,脾主运花,脾虚运化失常,则水湿聚而成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头痛,浊阴不降,则头重如裹。痰浊中阻,阻碍气机,气机不利,故胸闷。湿邪阻滞,气机不畅,则肢体沉重,脾主四肢肌肉,脾

    10、虚困倦乏力,食少,舌胖苔腻,脉滑为痰湿内盛证,四诊合参,证属痰湿内盛证,本病病位在脑,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目前以标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诊断:高血压病眩晕 中医证候诊断:痰湿内盛证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清半夏15 g 炒白术15g 天麻12g 茯苓15g 陈皮 10g 生姜15g 大枣 10g 炙甘草6g 石菖蒲 10g 郁金 20g 炒薏苡仁 15g 钩藤12g38.王某某,女,17岁,学生。2006年7月就诊。病人半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慌症状,同时伴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在医院经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各项检查后被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好转,但每当劳累均会发生心慌气短症状,近一周因劳累复

    11、发,症状较以前明显严重。心悸胸闷,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咽干,或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率84次/分,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约每分钟46次。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无苔,脉促。窦性心律,心率84次/分,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率。本患者以“心慌、气短、胸闷”为主症,属于中医“心悸”范畴。患者风热之邪由肺袭心,侵犯心脏,扰动心神,病程日久,耗气伤阴,心气虚弱,心阴不足,心脉失养,鼓动无力,而致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少气懒言,乏力;心阴虚则虚火内动,则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咽干,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促皆为心阴虚损证,四诊合参,证属心阴虚损证,本病病位在心,病性以本虚为主,若治疗积极,

    12、预后可。心阴虚损证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加减 柏子仁20g 麦冬 15g 生地30g 当归10g 党参 15g 丹参10g 玄参10g 桔梗10g 远志15g 茯苓15g 五味子10g 酸枣仁30g39.张某,女,40岁,公司职员。2012年6月就诊。3天前因为生气2天未进食,然后与朋友一起暴饮暴食,同时大量饮酒。约1小时后突然上腹部疼痛难耐,饱胀难忍,恶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1次,呕吐出胃内容物,吐后反舒。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及紧张。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 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渗出病变。患者

    13、以“暴饮暴食后出现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范畴,患者因暴饮暴食,损伤胃气,气机升降失调而胃痛,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恶心、呕吐;食滞中焦,气机不利,则腕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为饮食停之之证,四诊合参,证属饮食停滞,本病病位在胃,病性以标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急性胃炎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神曲 10g 山楂15g 陈皮 12g 连翘12g 莱菔子10g 茯苓12g 半夏12g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40.陈某某,男,57岁,退休干部。2002年1月就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近5年来反复发作胃脘闷痛,常自行服用吗

    14、丁啉后缓解。但两个月来由于情绪不佳,经常自觉上腹部胀痛发作,饱食后明显,时有两胁胀痛,曾经X光透视无异常现,疼痛时稍有恶心,呕吐过一次,嗳气频频,嘈杂泛酸,纳谷不馨,无发热、心慌胸闷等症状。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1.上消化道造影:胃炎表现,胃蠕动差,未见其他异常。2.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蠕动正常。HP阳性。患者以“胃脘闷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范畴。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气滞,故胃脘胀痛,嗳气频频;气病多游走不定,胁为肝之分野,故胃痛连胁,时有两胁胀痛。气机郁滞,日久化热,肝热犯胃,则症见泛酸嘈杂

    15、,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收纳失司,故疼痛时有恶心,纳谷不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皆属肝胃不和证,四诊合参,本患者证属肝胃不和证,病位在肝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得当,预后佳。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柴胡12g 川芎10g 赤芍10g 炒枳壳10g 陈皮10 g 香附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青皮 10g 丹皮10g 炒栀子10g 白芍10g41.常某,女,50岁,公司职员。2012年11月就诊。患者近2年来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近1年来经常胃脘部,饥饿时明显,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偶有夜间疼醒,进食后能够缓解。近1周疼痛每天发作,大便黑

    16、色.无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涩。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见约1cm*1cm溃疡,表面苔厚而污秽,周围粘膜肿胀,无粘膜皱襞集中。患者“以胃脘部刺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患者平素精神紧张,肝气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胃络不通,不通则痛,瘀血阻络,则胃痛状如针刺,疼痛部位固定,瘀血属于阴邪,夜亦属阴,故偶有夜间痛醒。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底络脉迂曲怒张,脉涩均属胃络瘀阻证,四诊合参,患者证属为络瘀阻证,病位在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佳。胃络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和胃活络

    17、效灵丹合丹参饮 当归10g 丹参10g 乳香10g 没药10g 檀香6g 砂仁6g42韩某某,女,43岁,医生。2012年10月就诊。患者于2012年4月因过度劳累后出现高热、咳嗽,诊为“肺部感染”。静脉应用头孢二代抗生素1周后开始出现腹泻,每次10次。自认为是菌群失调,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以及中药汤剂一个月,腹泻时轻时重,且时有黏液脓血便。多由于情绪紧张、抑郁恼怒的诱因发作,腹痛即泻,泻下黏液脓血,泻后腹痛略减,食少,胸胁胀痛,嗳气,神疲倦怠。心率84次/分,律齐,左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白,脉弦细。纤维结肠镜见结肠、直肠弥漫性粘膜血管纹理模糊

    18、、紊乱、粘膜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其间可见多发糜烂或溃疡。患者以“腹泻、时有粘液脓血便”为主症,属于中医“痢疾”范畴。患者外感时邪,侵及肠胃,气血与邪毒搏结于肠腑脂膜,故泻下粘液脓血便,腹泻多由于情志失调所引起,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侮脾,气滞于中则腹痛;木横乘土,脾胃受制,运化失常,水谷下趋则腹泻。肝失疏泄,脾虚不运,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表现,四诊合参,证属肝郁脾虚证,本病病位在肠,病性为虚实夹杂,若治疗及时,预后可。溃疡性结肠炎痢疾 中医证候诊断: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痛泻要方加减陈皮10g 炒白术1

    19、5g 白芍10g 防风10g当归10g 黄芩10g 黄连10g 木香6g43.段某某,男,45岁,干部。因呕血3小时到急诊就诊。患者近1周来工作劳累,睡眠不规矩,自觉胃部不适。就诊当天中午与同事一起吃饭过程中,饮白酒约半斤。午后自觉胃部灼热疼痛,喝了很多冰柠檬水,突觉恶心,呕吐出胃内容物后,呕出紫暗鲜血,量约200ml。90次/分,R: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患者以“呕吐紫暗鲜血”为主症,属于中医“血证”“呕血”的范畴。患者嗜食辛辣酒热之品,热积胃中,热伤胃络,胃失和降而逆于上,血随气逆,从口而出,故吐紫暗鲜血;热结中焦,和降失司,

    20、气机不利则胃脘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胃中有热之表现。本病病位在胃,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及时,预后可。血证 呕血 中医证候诊断:胃中蕴热证西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黄芩10g 黄连6g 大黄6g 大蓟10g 小蓟10g 荷叶 15g 侧柏叶10g 白茅根15g 山栀 10g 棕榈炭10g 丹皮10g 竹茹10g44.张某某,男,75岁,退休工人。2012年9月就诊。患者于2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月前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而来诊。神疲乏力

    21、,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消瘦。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或虚大无力。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似见约2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粘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肝异常,胃肠部分检查不满意。胃镜:胃窦部粘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其间可见直径约3cm不规则溃疡,边界模糊,基地粗糙。病变部位组织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黏液腺癌。 大便潜血(+),血Hb96g/L。 患者以“上腹部隐痛不适、体重减轻、乏力、黑便”为主症,结合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以及病理结果,属

    22、于中医“胃癌”范畴。患者老年男性,脾肾亏虚,脾主运花水湿,脾虚水湿运化失常,聚而成痰,痰浊阻滞络脉,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则瘀血停滞,痰瘀互结,停滞胃脘脉络,不通则痛,故上腹部隐痛不适;胃脘区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则腹部饱胀,不欲饮食。脾气虚,且癌症进一步迅速发展,又更耗伤正气,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瘀血不去,新血难生,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或虚大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四诊合参,证属气血两虚证,本病病位在脾胃,病性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预后不佳。胃癌胃癌 中医证候诊断: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健脾和营八珍汤加减生地黄 30g 赤芍 10g 当归10g

    23、川芎15g 党参 15g 茯苓 10g 炒白术10g 炙甘草6g45.包某某,男,60岁,无业。胁痛纳差1年余。患者于去年开始自觉饮食量少,食后胁痛腹胀,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此后间断到门诊取药治疗,目前胁腹刺痛,腹大胀满,脉络怒张,纳差食少,食后腹胀明显,重时不能平卧,大便色黑。面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入院体检:36.9,P:80次/分,R: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面色黧黑,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

    24、5g/L,A/G 1.3,总胆红素27.9mol/L,直接胆红素8.5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8.10mmol/L,肌酐120mol/L,葡萄糖7.60mmol/L。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腹水常规为漏出液。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患者以“肋腹刺痛”为主症,属于中医“胁痛”的范畴,患者胁痛迁延不愈,胁痛病总在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日久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肝伤气滞日久,则致血脉瘀阻,不通则痛,故肋腹刺痛,久治不愈,累及于肾,终致肝脾肾俱虚,则气血水互结停聚腹中,则腹大胀满,脾虚不运,气机转枢不利,则腹胀,纳差食少,食后腹胀明显。血脉瘀阻,故面色黧黑,颈侧可见蜘蛛痣、肝掌、腹部脉络怒张;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为肝脾血虚之象,四诊合参,证属肝脾血虚证,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病性为虚实夹杂,以实为主,预后不佳。胁痛 中医证候诊断:肝脾血瘀证肝硬化腹水活血化瘀,化气行水调营饮加减当归 10g 川芎15g 赤芍 10g 莪术6g 元胡 10g 生大黄3g 瞿麦 10g 焦槟榔15g 葶苈子10g 茯苓10g 桑白皮10g 陈皮10g 大腹皮10g 白芷10g 细辛 3g 肉桂6g 大枣10g 生姜15g 炙甘草6g4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辨证病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