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促织的资料.docx

    • 资源ID:26407202       资源大小:19.9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促织的资料.docx

    1、促织的资料促织,蟋蟀的别称,属于蟋蟀科,也叫蛐蛐儿。“促织”又名“蛐蛐”,和“蟋蟀”。古谚:“蟋蟀鸣,懒妇惊”,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聊斋志异在小说后面常有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作出的评价,是作品的附带部分。 第一

    2、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背景: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本段先点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业败落,“薄产累尽”。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这部分概写故事发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第三部分(第3、4

    3、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蟋蟀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 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 第四部分(第5至第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蟋蟀、失蟋蟀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失蟋蟀”是又一新的波澜。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作了衬笔。“儿惧”,母亲的惊恐,说明事关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语,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加

    4、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行文至此,着意写出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由惊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儿”,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然后又转入深深的忧虑(“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这惊、怒、悲、忧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待发现爱子“气息然”,又陷入更深的焦虑。“忽闻门外虫鸣”是情节的又一转折,出人意外,追寻之下得小蟋蟀。在此写了小蟋蟀的形状: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写了它动作的迅捷、飘忽;又写了“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对成名似乎有感情,以此表示促织的异乎寻常,暗与成子化身促织相呼应。

    5、 小说接着细写小促织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显示了小促织的超凡本事,故事达到了高潮。 小说以夸张手法与细节描写来显示促织的才能。写促织的善斗,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与成名的促织“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给人造成一种小虫怯懦无能的印象,加强了紧张气氛。然后情况一变,小虫“暴怒,直奔”,“腾击”“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这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小促织的勇敢善斗,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又从侧面作了渲染。然而在这时,又掀起波澜: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进一步以夸张笔法显示了促织的神奇本领。 第五部分(

    6、第8段),故事的结局:成名因祸得福。 成名献促织,宫中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虫非凡的才能(不只善斗,且能闻乐起舞),成名因得厚赏而巨富。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在官府逼迫之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这一喜剧结尾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第六部分(第9段),作者的评语。 故事梗概:促织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

    7、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 如被冰雪 (同“披”)三、一词多义 1、责:因责常供(动词,责令) 每责一头(动词,索取)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责罚) 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2、进: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死何裨益(名

    8、词,好处) 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 5、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 7、售:久不售(动词,考取) 亦无售者(动词,买) 8、岁:后岁余(名词,年) 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四、词类活用 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 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4、辄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用尽) 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是对的) 6

    9、、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 8、高: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 9、力:力叮不释(名作状,用力) 10、疏:细疏其能(名作动,陈述) 11、奇:益奇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奇) 12、裘马: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马) 13、劣:成以其小,劣之(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好)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游侠儿: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六、句式 1、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 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

    10、一虫(定语后置) 4、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 5、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 6、既而得其尸于井(介词结构后置) 7、令以责之(于)里正(省略句) 8、(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这画)岂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2、成以其小,劣之。 译: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不好。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译:(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 4、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译:只有这个成家的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理解“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

    11、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本文拟从情节、语言、人物三方面赏析其艺术魅力。一、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我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因此形成的艺术传统是,非常注重故事的情节,善于营造跌宕起伏的曲折性和起承转合的完整性。 促

    12、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蟋蟀觅蟋蟀求蟋蟀得蟋蟀失蟋蟀化蟋蟀斗蟋蟀献蟋蟀。其中“征蟋蟀觅蟋蟀”可看成是故事的开端,“求蟋蟀得蟋蟀”是故事的发展,“失蟋蟀化蟋蟀斗蟋蟀”是故事的高潮,“献蟋蟀”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特征已经一目了然。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成名初次觅蟋蟀不得,转侧床头,唯思自尽,走到了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蟋蟀,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成子好奇,“窃发盆”,蟋蟀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也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虽令人匪夷所思,但文章也就从此得以急转直下,豁然开朗;此后,小说极力地以其貌不扬,来反衬促织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也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最后以大团圆结局,让人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不由得要掩卷三思 总之,促织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优秀传统,十分注重情节结构的营造;又能在语言方面推敲斟酌,做到精炼生动;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有所突破,使文中的人物都能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篇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的短篇小说精品.


    注意事项

    本文(促织的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