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3 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演变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x

    • 资源ID:27643562       资源大小:172.2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3 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演变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x

    1、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3 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演变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3 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演变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考纲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情分析】 本专题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特点,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在世界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这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充分体现出来。在高考复习中要高度重视本专题内容,要注意知识和能力并重。难点释疑一、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1)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知名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为思想自由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历史经历着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二、道、儒、墨、法等学派思想与封建正统

    3、思想之间有何关系?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正统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封建正统思想是上述各种思想主张的有机结合:(1)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3)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汉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科举制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儒家提倡礼治和仁政,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

    4、行法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有强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难以用儒家思想实行全国的大一统,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大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萧条,应该实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思想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扶助,兼采道家之长,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的治国圭臬。三、 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地位演变:(1)战国时期

    5、:被冷落原因:其学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先秦时期的特点: 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 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2)秦朝:遭压制、摧残 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

    6、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3)西汉:独尊 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4)宋明:新发展理学宋朝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

    7、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5)明清之际:受批判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异端”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趋时更新”。特点: 明清儒学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8、。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6)近代: 崩溃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原因: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阻力。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彻底被批判受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7)新中国成立至文革: 彻底动摇 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家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受

    9、极左思潮影响,尤其“文革”时期:“批林批孔”,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原因:“文革”后期,周恩来落实干部政策,纠正“左”的错误,触犯了“四人帮”的利益,他们借批孔来批周恩来。(8)新时期以来:新的曙光焕发新春 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学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学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阵地。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古为今用”,对儒学能进行扬弃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儒学在

    10、不同历史阶段地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变化。四、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影响及其对待态度: (1)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2)消极方面: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11、。 (3)现代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4)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反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优秀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宏扬其优秀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5. 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以德治民”和今天的“以德治国”的异同点。(1)今天的“以德治国”是对历史上的“以德治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都具有民本思想,实施时都可以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两者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前者是在封建社会、甚至在近代社会仍

    12、有很大影响;后者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基本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为基本内容,形成上尊下卑的封建等级制度。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3)代表阶级利益、根本目的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服务的。(4)儒家的“德治”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治,而今天的“德治”是在肯定“法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课后巩固】一、选择题 1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

    13、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答案】B【解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考点定位】(岳麓版)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2(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32题)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4题)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

    14、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4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言论当属A老子的道家思想 B韩非子的法家思想C孔子的儒家思想 D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汉代儒家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天有四时,王有四政,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和所学历史知识可以推断此言论属于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系西汉

    15、儒学家董仲舒提出,成为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选D。【考点定位】(岳麓版)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家思想5日知录写道:“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由此推论,作者特别关注的是( )。 A务实学风 B立国之本 C传承传统 D弘扬民主6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B“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C“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

    16、至治之风也。”D“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答案】A【解析】A项反映了法家思想,BCD三项反映的则是儒家思想。【考点定位】(岳麓版)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战国百家思想7汉书载:“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由此可见,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相比,汉代教育的特点应是设立太学 在各郡县设立学校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A B C D8(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17、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9(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23题)“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

    18、.洋务派【答案】A【解析】考查对心学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可知是指心学。【考点定位】(岳麓版)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10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B明确和强化法制的严肃性C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制 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

    19、天地官(管理)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材料二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性恶材料三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四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20、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董仲舒(1)材料一和材料三在天人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主张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和材料四在人性及治国上所持的相同看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时期在“教化”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影响。【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人的治乱与天无关,天的运行与人无关,主张天人相分;认为人能认识、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并加以利用,使之造福人类。材料三认为自然灾害与统治者的失误有因果关系,主张天人感应;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应该顺应天意行事。目的:鼓吹君权神授,迎合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利用天的权威约束王权,倡行仁政。(2)相同看法:好利是人的本性(人性有恶的一面);统治者治国要礼义教化和法度规范并行。措施: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创建太学和郡国学,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系统。影响:使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扼杀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总结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3 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演变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