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30292461       资源大小:31.5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1、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望天门山望洞庭+图书题君山一、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 拓展阅读题君山,帮助理解望洞庭。二、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复习导入指生朗读望天门山,点评停顿和韵味。(二)精读悟法,学习望天门山1.默读质疑。(呈现古诗)(1)默读古诗,诗中写了哪些景物?(2)结合注释,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名反馈。景物:天门山(青山) 楚江 孤帆 日哪些字、词无法理解?(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孤帆:单独一只船。)3.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1)了解山的雄奇:

    2、“天门”这个名称让你想象到、感受到什么?(2)感悟动词“断、开、回”表现出的长江的磅礴气势;看图片,感受“至此回”的画面。(3)师范读古诗,学生结合景物闭眼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4.诗画对照,理解古诗。老师说画面,学生说对应的诗句。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1.同桌互助学习望洞庭。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接下来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出示要求:(1)结合注释,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2)想象画面,说说景物美在哪里。2.全班交流。(1)重点品味“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作者赏景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2)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感受艺术之美。3.补充阅读图书题君山(旖旎风光第32页)。结合译文,体会作者巧妙的比喻。(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断、楚注意读帖:断左高右低,左右各占一半。楚上下结构,上下各占一半;上面两个“木”字左低右高。2.正确默写望天门山。3.搜集有关西施的资料,整理成人物简介。三、板书设计望

    4、天门山 望洞庭 镜未磨 结合注释 白银盘 想象画面 青螺四、教学反思平日教学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诗的教学,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学生对古诗不甚感兴趣,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就是老师一言堂。但是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后,却没有这种感觉,心反而里备感轻松。因为这节课我不光是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望洞庭这节课的不足之处:缺少对作者的介绍,该作者的诗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应对作者加以简单的介绍。本节课的改进措施:本节课的板书,总结洞庭湖山水的特点,应让孩子们上黑板自行总结,边

    5、总结山水特点,边进行古诗背诵,做到理解的同时就是最好的记忆。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饮湖上初晴后雨+图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长安秋望一、教学目标1.运用“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二、教学过程(一)方法回顾1.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和望洞庭。2.回顾学习方法: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过渡:上节课我们结合注释,想象诗中的画面,欣赏到诗人所描绘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三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图书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长安秋望,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二)依法自学1.出示提示:根据表格提示,自读三首古诗。交流

    6、时可以朗读、背诵、吟诵,说说诗句的意思,或自己看到的画面古 诗结合注释、译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潋滟 空蒙 亦 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 会 水仙王长安秋望倚 霜树 镜天 无一毫2.自读自学。(三)交流展示1.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方面做点评和指导。(1)“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展示的是怎样的美景?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有什么感受?诗中是怎样形容的?(诗人用“好、奇”来表达对西湖美景的赞赏。)(2)对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前搜集的关于西施的资料,简单赏析。启发:面对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体会西子淡妆浓抹之美和西湖晴雨之美

    7、的关系。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诗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之美,妙不可言。(3)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在此地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4)画面。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艳重冈 水仙王(晨曦染红了群山,雨中与“水仙王”举杯共饮、共赏美景)长安秋望镜天 两相高(天空如明镜一样没有一丝云彩,南山与秋色互不相让、两两争高)2.师生合作再读古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四)布置作业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2.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三、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艳重冈 水仙王长安秋望 镜天 两相高四、教

    8、学反思: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主要抓住“潋滟”、“空蒙”、“好”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想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的意境。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想象能力的

    9、提高也是有帮助的。第3课时精读引领课之读写结合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图书庐山的云雾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能找出段落的关键语句,借助它理解段落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4.迁移阅读图书中的庐山的云雾。二、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复习导入1.看地图,知道西沙群岛的方位。简单交流搜集的资料。2.回顾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二)品读课文,精读悟法1.默读2-5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0、?2.全班交流: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一个意思写,有的自然段有明显的中心句。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第4自然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其中第3自然段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可以和第4自然段合为一个方面“海底生物”。板书:海水 海底生物 鸟3.品读第2自然段的“海水”。(1)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如果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哪个合适呢?文中具体怎么写的色彩呢?(2)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海底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4.重点品读3、4自然段

    11、,学习“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将事物展开写具体。(1)读句子,说发现: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2)欣赏珊瑚的图片,补充原文。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 ,有的 。(3)再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鱼多的?抓住 “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关键词句体会鱼的种类多、数量多。(三)关注语用,迁移运用1.看图

    12、说话。(1)仔细观察图片,从四幅图中选择一幅,说几句话,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说。(2)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例如图1:海底的鱼快乐地生活着。有的鱼在向下俯冲,有的鱼在窃窃私语,有的鱼 , 有的鱼 。(学生也可以不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但是要围绕一个意思表达。)2.先说后写,完成课后小练笔。结合同学们刚才说的,选择一幅图写一段话。3.全班交流展示。(四)拓展阅读庐山的云雾(旖旎风光第37页)1.自读文章,你能找出段落的中心句吗?文章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形态多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变化快2.朗读积累比喻句: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

    13、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巨大的天幕。(五)布置作业把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别人听。三、板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水海底生物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四、教学反思从总体上看,我的这堂课“教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思路是很清晰的,目标也很明确。从备课开始,我一直困惑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每一个环节该把学生引向什么地方,我也比较模糊,多亏了师傅的指导,年级组老师的集体听课及时指正,在反复修改教案试教的过程中,我存在以下问题:1、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自然。2、引导时的提问不明确,不简练。3、留给学生小练笔的时间太短,没能很好地展示。以后,我要一如既往的钻研教学,踏踏实实地备课还要备学生,灵活机智地处

    14、理课堂教学,多听课,多反思,多请教老师,多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4课时精读引领课海滨小城+图书游漓江高原名城大理(节选)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2.能找出课文第4至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3.勾画出优美的句子,并积累下来,感受祖国各地的美景。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富饶的西沙群岛,再读全文中心句,明确作者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的方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2.回顾富饶的西沙群岛,再读段落中心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15、。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二)学习海滨小城1.阅读课文。(1)课文写了海滨小城哪些景象?你能找出关键语句吗?(2)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2.交流关键语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海边是一片沙滩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3.品读1-3自然段“海滨”。(1)读句子,感受色彩美。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

    16、黄色。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2)品特点,用颜色填空。()的天()的海()的机帆船()的军舰()的海鸥()的云朵()的鱼()的虾和蟹()的海螺(3)自由朗读1-3自然段,关注表示颜色的词语,想象课文中描绘的色彩斑斓的画面,感受海滨独特的美丽。4.品读第4自然段。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1)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树的?(种类、香味、颜色)(2)“开得那么热闹”怎样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3)作者把凤凰树

    17、开的花说成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配图,再读这段话。(三)阅读游漓江高原名城大理(节选)(图书第60至64页)1.自由阅读。(1)初读感知文章大意,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句子。(2)思考:作者介绍了漓江的哪些景色,大理的哪些方面?画出关键语句。(3)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2.交流: 3.读句子,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导游指着峭壁说还有的在昂首嘶鸣。游漓江各种款式的大理石屏一点也不假画师点染。高原名城大理(节选)4.尝试当堂背诵这两个句子。(四)布置作业背诵要积累的句子。三、板书设计海滨小城游漓江高原名城大理(节选)借助关键句子 理解段落意思四、教学反思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

    18、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第5课时精读引领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图书烟台的海一、教学目标1.认识“总分总”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小兴安岭一年

    19、四季的美丽富饶。3.阅读烟台的海,继续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词语。二、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复习导入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2.回顾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板书:一年四季花园宝库3.认识“总分总”结构。(1)找出总起句: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中还有一处总体写了小兴安岭的特征,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2)小结:先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做开头;接下来分别从多个方

    20、面进行叙说;最后文章的结尾又是总说,或呼应开头,或做总结性结尾。这样的文章结构就是“总分总”。(二)品读课文,精读悟法1.默读2 5 自然段,想一想: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画出有关的词句。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为什么你认为这个季节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次序不定,有详有略)。(1)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小鹿: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读一读,想象小鹿的动作。树木: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比较词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树木长出新的枝条。(2)夏天(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确定)树木:夏

    21、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补充图片理解这些词语。指导朗读:自己读、指名读、配乐读、集体读(3)秋天物产: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4)冬天风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三)迁移运用,拓展阅读烟台的海(图书第88页)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要求,学生自学烟台的海。自学要求:(1)对比美丽的小兴安岭,看一看这篇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22、(2)想一想,烟台的海每个季节都有哪些特点?用“”圈出有关的词。(3)抓住圈出的词反复读相关句子,体会海的美。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1)文章结构:总分总写作顺序:季节顺序冬天凝重春天绿莹莹(2)烟台的海 夏天恬静、温柔秋天高远(3)重点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动词的准确、生动。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三、板书设计美

    23、丽的小兴安岭总: 树多 景美 分: 春夏秋冬 总: 一年四季花园宝库四、教学反思对于北方的孩子出去游玩也很少去小兴安岭这样的森林地带,应该说很多孩子都没有去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上课伊始,运用电教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他们看得非常投入,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趁热打铁,谈感受引出课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内容的时候,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感受“汇”、“浸”、 “千万缕”、“利剑”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这些词语难以抽象想像,运用多媒体

    24、,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第6课时习作指导课“这儿真美”一、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2.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中心句写一个段落。二、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打开思路1.导入: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例如景色怡人的广场,清新淡雅的田野,彩蝶飞舞的花园,缓缓流淌的小河,硕果累累的果园这节课,我们就向大家介绍自己身边这些美丽的地方。2.自读,明确习作要求。花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写的时候,试

    25、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3.根据观察,互相交流。(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说清自己写的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说出它的美丽。(2)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点评、提问,教师指导。(二)方法回顾,片段练习1.简单回顾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作者每介绍一个方面,就用中心句做引导,紧紧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全文中心: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每段中心: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2.通过一一列举把一种事物写具体。如: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

    26、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作者写了多种样子的鱼,来介绍海底的鱼。)3.通过一一列举把一处景物写具体。如: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作者写了天空、大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这些景物,介绍海滨的美丽。)4.通过多角度把景物写具体。如: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作者写了树木的种类、气味、颜

    27、色,介绍小城的树木。)5.学生练写。根据自己要写的美景,先选择要介绍的第一个方面,设计合适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开始写。(三)交流点评,修改完善1.小组内班级内学生交流习作片段,取长补短。(可以从是否有中心句,是否写出了美,是否用上了好词等方面点评)2.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最终完成整篇习作。三、板书设计这儿真美有中心句 写出美 用好词第7课时习作评改课“这儿真美”一、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班内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写清有什么,是什么样子。2.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写,写出景物的美,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3.修改不恰当的字词,用上积累的好词。二、教学过程(一)回顾主题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周围美丽的地方

    28、”。同学们有的写有的写还有的写这些地方都可以!(二)示范引路1.教师根据批改情况,选择一篇优秀习作,请作者朗读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全文结构上,文章有中心,能够使用“总分总”或“总分”等结构。段落安排上,有合适的中心句,能够从多个方面介绍风景的美。遣词造句上,运用了积累的好词、修辞方法等。表情达意上,表现出了自己的感情,或喜爱,或赞扬2.组内互读习作,提出宝贵建议。一篇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请根据刚才的修改意见,组内评改。要求:小组长主持,组内每个组员轮流读自己的文章。读的同学要先说出自己写了哪里的风景,写了哪些景物,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是否围绕一个意思把景物写具体并写出它的美了。给每个展示的

    29、同学的文章找出一两个好句,并告诉他其中的不足之处。(三)修改习作刚才小组内进行了互改,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习作,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四)布置作业1.誊写修改好的文章。2.把修改好的文章读给你的同桌听,问问他(她)有什么评价,可再次修改。三、板书设计全文结构段落安排遣词造句 表情达意第8课时单元整理课“我爱祖国壮美山河”一、教学目标1.完成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认识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2.完成园地“词句段运用”,积累ABB式的词语,并再次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写作。3.多种方式展示本单元的积累,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二、教学过程(一)加油识字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鲤鱼鲫鱼鲨鱼2.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中的加点字,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3.交流发现,说说这两个偏旁的字还有哪些。青蛙 蝴蝶 蜘蛛 蝉鸣 蚯蚓 蜜蜂 蚂蚁 蜻蜓 蟋蟀 螳螂 蜈蚣 蝙蝠鲅鱼 鲱鱼 鲸鱼 鳕鱼 鱿鱼 鲳鱼 鲈鱼 鱼鳍 鳞片 鱼鳃4.多种形式读一读,认识生字。(二)运用句段1.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你有不懂的词语吗?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2.读一读,你觉得后两个字重叠有什么好处?(两字叠加,词语表达的程度更深了。)3.再读词语,你的眼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